'互聯網新風口!“垃圾分類”賽道下的科技企業'

"

7月1日起,上海開始執行“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新規:個人扔錯垃圾最高罰200元,單位如果混裝混投垃圾,最高可罰款5萬元。甚至如果你自認土豪拒不履行垃圾分類義務,還會被列入失信人名單。影響買房、貸款和出國等等。“這到底是什麼垃圾”這個來源自靈魂拷問,正在把上海人逼瘋。

"

7月1日起,上海開始執行“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新規:個人扔錯垃圾最高罰200元,單位如果混裝混投垃圾,最高可罰款5萬元。甚至如果你自認土豪拒不履行垃圾分類義務,還會被列入失信人名單。影響買房、貸款和出國等等。“這到底是什麼垃圾”這個來源自靈魂拷問,正在把上海人逼瘋。

互聯網新風口!“垃圾分類”賽道下的科技企業

但你可別笑得太早,垃圾分類是一項全國性工程。繼上海之後,6月28日,住建部宣佈,到2020年底,全國有46個重點城市先試先行,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在2025年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也就是說,在今後的幾年中。這個事情不僅讓上海人頭疼,恐怕全國人民都會為此“頭疼”一段時間。但既然是全國要貫徹的新規,它在註定要成為今後幾年裡的各行各業必須關注的一個風口。

事實上在上海人為之“頭疼”的一個月裡,我們已經隱隱的感受到了給一些行業帶來的麻煩,但也給更多一些行業帶來了機遇。這種情況在未來幾年中或將持續改變從業者們的命運。

一、垃圾分類之後,能不點外賣就不點了?

對於辦公室裡的白領們來說,夏日炎炎的坐在辦公室裡點份外賣是最正常不過了。但垃圾分類之後,某媒體採訪了上海的滕先生。滕先生如是說:

現在吃完外賣不能把吃剩的東西一扔了之了。要把外賣裡的廚餘垃圾倒在溼垃圾裡,盒子丟幹垃圾。但對我來說,最麻煩的就是溼垃圾得破開包裝袋丟進垃圾桶,因為垃圾袋是幹垃圾。這導致每天倒垃圾變成了一個大事。”

媒體還隨機採訪了幾位上海當地的年輕人,他們表示雖然點外賣的情況並沒有因為垃圾分類而驟然改變。但“部分非硬性的估計就不點了,比如宵夜。不過因為午飯沒地方吃,還得繼續點外賣。”

更有意思的是,還有女生提到她點奶茶的次數明顯減少了“以前喝不完的時候,就直接把它扔到垃圾桶裡。現在就不能這麼做了:要先把裡面的珍珠、布丁、紅豆倒到溼垃圾桶裡,然後如果有條件的話還要把杯子和吸管洗乾淨扔到可回收垃圾桶。”

"

7月1日起,上海開始執行“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新規:個人扔錯垃圾最高罰200元,單位如果混裝混投垃圾,最高可罰款5萬元。甚至如果你自認土豪拒不履行垃圾分類義務,還會被列入失信人名單。影響買房、貸款和出國等等。“這到底是什麼垃圾”這個來源自靈魂拷問,正在把上海人逼瘋。

互聯網新風口!“垃圾分類”賽道下的科技企業

但你可別笑得太早,垃圾分類是一項全國性工程。繼上海之後,6月28日,住建部宣佈,到2020年底,全國有46個重點城市先試先行,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在2025年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也就是說,在今後的幾年中。這個事情不僅讓上海人頭疼,恐怕全國人民都會為此“頭疼”一段時間。但既然是全國要貫徹的新規,它在註定要成為今後幾年裡的各行各業必須關注的一個風口。

事實上在上海人為之“頭疼”的一個月裡,我們已經隱隱的感受到了給一些行業帶來的麻煩,但也給更多一些行業帶來了機遇。這種情況在未來幾年中或將持續改變從業者們的命運。

一、垃圾分類之後,能不點外賣就不點了?

對於辦公室裡的白領們來說,夏日炎炎的坐在辦公室裡點份外賣是最正常不過了。但垃圾分類之後,某媒體採訪了上海的滕先生。滕先生如是說:

現在吃完外賣不能把吃剩的東西一扔了之了。要把外賣裡的廚餘垃圾倒在溼垃圾裡,盒子丟幹垃圾。但對我來說,最麻煩的就是溼垃圾得破開包裝袋丟進垃圾桶,因為垃圾袋是幹垃圾。這導致每天倒垃圾變成了一個大事。”

媒體還隨機採訪了幾位上海當地的年輕人,他們表示雖然點外賣的情況並沒有因為垃圾分類而驟然改變。但“部分非硬性的估計就不點了,比如宵夜。不過因為午飯沒地方吃,還得繼續點外賣。”

更有意思的是,還有女生提到她點奶茶的次數明顯減少了“以前喝不完的時候,就直接把它扔到垃圾桶裡。現在就不能這麼做了:要先把裡面的珍珠、布丁、紅豆倒到溼垃圾桶裡,然後如果有條件的話還要把杯子和吸管洗乾淨扔到可回收垃圾桶。”

互聯網新風口!“垃圾分類”賽道下的科技企業

人們點外賣的初衷是為了便捷。而有了垃圾分類政策之後,消費者享用完了外賣還需要花時間分類投放垃圾。這可能會影響到非剛需的外賣。

據美團上海地區相關業務部門迴應稱:從數據上來看,目前垃圾分類對美團外賣業務量影響不大。餓了麼也僅在餐具數據上有變化。但介於垃圾分類政策僅僅實施了一個月。後續影響還需持續關注。

目前表現最明顯的,還是在一次性餐具的數量上。根據數據顯示,上海地區的美團外賣和餓了麼選“無需餐具”的訂單量均比之前大幅增加,同時平臺也通過獎勵積分手段來鼓勵用戶選擇“無需餐具”。

二、聞“圾”起舞的科技企業

面對即將覆蓋全國的垃圾分類政策,一些行業需要調整。但更多的行業嗅到的是商機。四面八方的英雄豪傑們湧到垃圾分類的市場中:末端運營企業,環保技術廠商 、環衛服務公司、IT企業、回收企業等等都想在此領分得一杯羹。

對於大眾消費者來說,最先接觸和了解的莫過於是垃圾分類學習和識別類的APP。

《垃圾分類嚮導》之類的小程序早已經在微信和支付寶兩大流量平臺上上線。主打文字搜索、同時微信中還加入了語音搜索功能。作為小程序,最大的優勢就是不需要下載,想用時打開微信或者支付寶就可以。

淘寶也很快推出了一個內置的垃圾分類助手,打開左上角的“掃一掃”——“戳我識別垃圾分類”可以直接通過拍攝來識別“垃圾種類”有點AR的味道,而且準確率還算頗高。

"

7月1日起,上海開始執行“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新規:個人扔錯垃圾最高罰200元,單位如果混裝混投垃圾,最高可罰款5萬元。甚至如果你自認土豪拒不履行垃圾分類義務,還會被列入失信人名單。影響買房、貸款和出國等等。“這到底是什麼垃圾”這個來源自靈魂拷問,正在把上海人逼瘋。

互聯網新風口!“垃圾分類”賽道下的科技企業

但你可別笑得太早,垃圾分類是一項全國性工程。繼上海之後,6月28日,住建部宣佈,到2020年底,全國有46個重點城市先試先行,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在2025年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也就是說,在今後的幾年中。這個事情不僅讓上海人頭疼,恐怕全國人民都會為此“頭疼”一段時間。但既然是全國要貫徹的新規,它在註定要成為今後幾年裡的各行各業必須關注的一個風口。

事實上在上海人為之“頭疼”的一個月裡,我們已經隱隱的感受到了給一些行業帶來的麻煩,但也給更多一些行業帶來了機遇。這種情況在未來幾年中或將持續改變從業者們的命運。

一、垃圾分類之後,能不點外賣就不點了?

對於辦公室裡的白領們來說,夏日炎炎的坐在辦公室裡點份外賣是最正常不過了。但垃圾分類之後,某媒體採訪了上海的滕先生。滕先生如是說:

現在吃完外賣不能把吃剩的東西一扔了之了。要把外賣裡的廚餘垃圾倒在溼垃圾裡,盒子丟幹垃圾。但對我來說,最麻煩的就是溼垃圾得破開包裝袋丟進垃圾桶,因為垃圾袋是幹垃圾。這導致每天倒垃圾變成了一個大事。”

媒體還隨機採訪了幾位上海當地的年輕人,他們表示雖然點外賣的情況並沒有因為垃圾分類而驟然改變。但“部分非硬性的估計就不點了,比如宵夜。不過因為午飯沒地方吃,還得繼續點外賣。”

更有意思的是,還有女生提到她點奶茶的次數明顯減少了“以前喝不完的時候,就直接把它扔到垃圾桶裡。現在就不能這麼做了:要先把裡面的珍珠、布丁、紅豆倒到溼垃圾桶裡,然後如果有條件的話還要把杯子和吸管洗乾淨扔到可回收垃圾桶。”

互聯網新風口!“垃圾分類”賽道下的科技企業

人們點外賣的初衷是為了便捷。而有了垃圾分類政策之後,消費者享用完了外賣還需要花時間分類投放垃圾。這可能會影響到非剛需的外賣。

據美團上海地區相關業務部門迴應稱:從數據上來看,目前垃圾分類對美團外賣業務量影響不大。餓了麼也僅在餐具數據上有變化。但介於垃圾分類政策僅僅實施了一個月。後續影響還需持續關注。

目前表現最明顯的,還是在一次性餐具的數量上。根據數據顯示,上海地區的美團外賣和餓了麼選“無需餐具”的訂單量均比之前大幅增加,同時平臺也通過獎勵積分手段來鼓勵用戶選擇“無需餐具”。

二、聞“圾”起舞的科技企業

面對即將覆蓋全國的垃圾分類政策,一些行業需要調整。但更多的行業嗅到的是商機。四面八方的英雄豪傑們湧到垃圾分類的市場中:末端運營企業,環保技術廠商 、環衛服務公司、IT企業、回收企業等等都想在此領分得一杯羹。

對於大眾消費者來說,最先接觸和了解的莫過於是垃圾分類學習和識別類的APP。

《垃圾分類嚮導》之類的小程序早已經在微信和支付寶兩大流量平臺上上線。主打文字搜索、同時微信中還加入了語音搜索功能。作為小程序,最大的優勢就是不需要下載,想用時打開微信或者支付寶就可以。

淘寶也很快推出了一個內置的垃圾分類助手,打開左上角的“掃一掃”——“戳我識別垃圾分類”可以直接通過拍攝來識別“垃圾種類”有點AR的味道,而且準確率還算頗高。

互聯網新風口!“垃圾分類”賽道下的科技企業

對於微信、支付寶和淘寶之類的大流量型APP來說,用戶數量、日活用戶數、每天打開APP的頻率都是衡量APP是否健康還是衰退的重要指標。“垃圾分類”的學習和識別無疑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吸引用戶打開APP的重要理由。

除了大流量APP之外,互聯網回收領域企業也格外備受關注:小黃狗、愛回收、閃回收、熊貓格子等平臺都經過數年的發展和沉澱,在市場中擁有一定口碑。藉助垃圾分類的風口,這些回收平臺都拿到了大量的融資,有望進入到快速增長期。

"

7月1日起,上海開始執行“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新規:個人扔錯垃圾最高罰200元,單位如果混裝混投垃圾,最高可罰款5萬元。甚至如果你自認土豪拒不履行垃圾分類義務,還會被列入失信人名單。影響買房、貸款和出國等等。“這到底是什麼垃圾”這個來源自靈魂拷問,正在把上海人逼瘋。

互聯網新風口!“垃圾分類”賽道下的科技企業

但你可別笑得太早,垃圾分類是一項全國性工程。繼上海之後,6月28日,住建部宣佈,到2020年底,全國有46個重點城市先試先行,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在2025年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也就是說,在今後的幾年中。這個事情不僅讓上海人頭疼,恐怕全國人民都會為此“頭疼”一段時間。但既然是全國要貫徹的新規,它在註定要成為今後幾年裡的各行各業必須關注的一個風口。

事實上在上海人為之“頭疼”的一個月裡,我們已經隱隱的感受到了給一些行業帶來的麻煩,但也給更多一些行業帶來了機遇。這種情況在未來幾年中或將持續改變從業者們的命運。

一、垃圾分類之後,能不點外賣就不點了?

對於辦公室裡的白領們來說,夏日炎炎的坐在辦公室裡點份外賣是最正常不過了。但垃圾分類之後,某媒體採訪了上海的滕先生。滕先生如是說:

現在吃完外賣不能把吃剩的東西一扔了之了。要把外賣裡的廚餘垃圾倒在溼垃圾裡,盒子丟幹垃圾。但對我來說,最麻煩的就是溼垃圾得破開包裝袋丟進垃圾桶,因為垃圾袋是幹垃圾。這導致每天倒垃圾變成了一個大事。”

媒體還隨機採訪了幾位上海當地的年輕人,他們表示雖然點外賣的情況並沒有因為垃圾分類而驟然改變。但“部分非硬性的估計就不點了,比如宵夜。不過因為午飯沒地方吃,還得繼續點外賣。”

更有意思的是,還有女生提到她點奶茶的次數明顯減少了“以前喝不完的時候,就直接把它扔到垃圾桶裡。現在就不能這麼做了:要先把裡面的珍珠、布丁、紅豆倒到溼垃圾桶裡,然後如果有條件的話還要把杯子和吸管洗乾淨扔到可回收垃圾桶。”

互聯網新風口!“垃圾分類”賽道下的科技企業

人們點外賣的初衷是為了便捷。而有了垃圾分類政策之後,消費者享用完了外賣還需要花時間分類投放垃圾。這可能會影響到非剛需的外賣。

據美團上海地區相關業務部門迴應稱:從數據上來看,目前垃圾分類對美團外賣業務量影響不大。餓了麼也僅在餐具數據上有變化。但介於垃圾分類政策僅僅實施了一個月。後續影響還需持續關注。

目前表現最明顯的,還是在一次性餐具的數量上。根據數據顯示,上海地區的美團外賣和餓了麼選“無需餐具”的訂單量均比之前大幅增加,同時平臺也通過獎勵積分手段來鼓勵用戶選擇“無需餐具”。

二、聞“圾”起舞的科技企業

面對即將覆蓋全國的垃圾分類政策,一些行業需要調整。但更多的行業嗅到的是商機。四面八方的英雄豪傑們湧到垃圾分類的市場中:末端運營企業,環保技術廠商 、環衛服務公司、IT企業、回收企業等等都想在此領分得一杯羹。

對於大眾消費者來說,最先接觸和了解的莫過於是垃圾分類學習和識別類的APP。

《垃圾分類嚮導》之類的小程序早已經在微信和支付寶兩大流量平臺上上線。主打文字搜索、同時微信中還加入了語音搜索功能。作為小程序,最大的優勢就是不需要下載,想用時打開微信或者支付寶就可以。

淘寶也很快推出了一個內置的垃圾分類助手,打開左上角的“掃一掃”——“戳我識別垃圾分類”可以直接通過拍攝來識別“垃圾種類”有點AR的味道,而且準確率還算頗高。

互聯網新風口!“垃圾分類”賽道下的科技企業

對於微信、支付寶和淘寶之類的大流量型APP來說,用戶數量、日活用戶數、每天打開APP的頻率都是衡量APP是否健康還是衰退的重要指標。“垃圾分類”的學習和識別無疑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吸引用戶打開APP的重要理由。

除了大流量APP之外,互聯網回收領域企業也格外備受關注:小黃狗、愛回收、閃回收、熊貓格子等平臺都經過數年的發展和沉澱,在市場中擁有一定口碑。藉助垃圾分類的風口,這些回收平臺都拿到了大量的融資,有望進入到快速增長期。

互聯網新風口!“垃圾分類”賽道下的科技企業

另外,一些嗅覺敏銳的服務型企業也已經在“垃圾分類”政策中嗅到了商機。餓了麼早在6月25日便推出了一項代扔垃圾的服務。根據“餓了麼”提示,用戶可以從App 首頁“跑腿”中下單。據瞭解,該服務一單12元,跑腿範圍不超過3公里。

另外、德邦快遞,京東物流等企業也早已在全國範圍內開設上門回收服務。可以預見,“代扔垃圾”業務可能是眾多“最後一公里”的服務公司可以拓展的一項新的業務內容。跑腿小哥或者快遞員到你們家送貨同時,順便幫忙把你家昨天的垃圾帶出去扔了。這看起來是對雙方都很划算的生意。

三、環衛信息化的科技型企業將迎來最大機遇

相比於“半路闖入行業中的野蠻人”,專業從事環衛信息化業務的科技型企業。今後的發展潛力可能會更大。

這些企業會環衛全流程業務更加清晰。對大型企業和政府部門的垃圾管理和處理更加熟悉。除了前邊那些回收企業所做上線和線下聯動,主打回收的平臺外。這些科技企業無論從前端分類和終端運輸回收等領域都已有了自己的一套成熟的方案。

比如浙江杭州市餘杭區就採用了專業環衛公司的垃圾分類整體解決方案,以實名制為基礎,通過登記居民門牌號,姓名等家庭信息,綁定二維碼垃圾帶,文明積分卡。實現垃圾來源的可追溯。同時實現有罰有獎,比如一公斤紙板和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都可以兌換相應的積分,積分卡可以實現積分兌換實物。

根據人民網浙江頻道的;餘杭區總體實現了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100%,分類正確率95%以上,可回收物丟棄了小於3%,年垃圾量減少了50%左右。

"

7月1日起,上海開始執行“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新規:個人扔錯垃圾最高罰200元,單位如果混裝混投垃圾,最高可罰款5萬元。甚至如果你自認土豪拒不履行垃圾分類義務,還會被列入失信人名單。影響買房、貸款和出國等等。“這到底是什麼垃圾”這個來源自靈魂拷問,正在把上海人逼瘋。

互聯網新風口!“垃圾分類”賽道下的科技企業

但你可別笑得太早,垃圾分類是一項全國性工程。繼上海之後,6月28日,住建部宣佈,到2020年底,全國有46個重點城市先試先行,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在2025年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也就是說,在今後的幾年中。這個事情不僅讓上海人頭疼,恐怕全國人民都會為此“頭疼”一段時間。但既然是全國要貫徹的新規,它在註定要成為今後幾年裡的各行各業必須關注的一個風口。

事實上在上海人為之“頭疼”的一個月裡,我們已經隱隱的感受到了給一些行業帶來的麻煩,但也給更多一些行業帶來了機遇。這種情況在未來幾年中或將持續改變從業者們的命運。

一、垃圾分類之後,能不點外賣就不點了?

對於辦公室裡的白領們來說,夏日炎炎的坐在辦公室裡點份外賣是最正常不過了。但垃圾分類之後,某媒體採訪了上海的滕先生。滕先生如是說:

現在吃完外賣不能把吃剩的東西一扔了之了。要把外賣裡的廚餘垃圾倒在溼垃圾裡,盒子丟幹垃圾。但對我來說,最麻煩的就是溼垃圾得破開包裝袋丟進垃圾桶,因為垃圾袋是幹垃圾。這導致每天倒垃圾變成了一個大事。”

媒體還隨機採訪了幾位上海當地的年輕人,他們表示雖然點外賣的情況並沒有因為垃圾分類而驟然改變。但“部分非硬性的估計就不點了,比如宵夜。不過因為午飯沒地方吃,還得繼續點外賣。”

更有意思的是,還有女生提到她點奶茶的次數明顯減少了“以前喝不完的時候,就直接把它扔到垃圾桶裡。現在就不能這麼做了:要先把裡面的珍珠、布丁、紅豆倒到溼垃圾桶裡,然後如果有條件的話還要把杯子和吸管洗乾淨扔到可回收垃圾桶。”

互聯網新風口!“垃圾分類”賽道下的科技企業

人們點外賣的初衷是為了便捷。而有了垃圾分類政策之後,消費者享用完了外賣還需要花時間分類投放垃圾。這可能會影響到非剛需的外賣。

據美團上海地區相關業務部門迴應稱:從數據上來看,目前垃圾分類對美團外賣業務量影響不大。餓了麼也僅在餐具數據上有變化。但介於垃圾分類政策僅僅實施了一個月。後續影響還需持續關注。

目前表現最明顯的,還是在一次性餐具的數量上。根據數據顯示,上海地區的美團外賣和餓了麼選“無需餐具”的訂單量均比之前大幅增加,同時平臺也通過獎勵積分手段來鼓勵用戶選擇“無需餐具”。

二、聞“圾”起舞的科技企業

面對即將覆蓋全國的垃圾分類政策,一些行業需要調整。但更多的行業嗅到的是商機。四面八方的英雄豪傑們湧到垃圾分類的市場中:末端運營企業,環保技術廠商 、環衛服務公司、IT企業、回收企業等等都想在此領分得一杯羹。

對於大眾消費者來說,最先接觸和了解的莫過於是垃圾分類學習和識別類的APP。

《垃圾分類嚮導》之類的小程序早已經在微信和支付寶兩大流量平臺上上線。主打文字搜索、同時微信中還加入了語音搜索功能。作為小程序,最大的優勢就是不需要下載,想用時打開微信或者支付寶就可以。

淘寶也很快推出了一個內置的垃圾分類助手,打開左上角的“掃一掃”——“戳我識別垃圾分類”可以直接通過拍攝來識別“垃圾種類”有點AR的味道,而且準確率還算頗高。

互聯網新風口!“垃圾分類”賽道下的科技企業

對於微信、支付寶和淘寶之類的大流量型APP來說,用戶數量、日活用戶數、每天打開APP的頻率都是衡量APP是否健康還是衰退的重要指標。“垃圾分類”的學習和識別無疑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吸引用戶打開APP的重要理由。

除了大流量APP之外,互聯網回收領域企業也格外備受關注:小黃狗、愛回收、閃回收、熊貓格子等平臺都經過數年的發展和沉澱,在市場中擁有一定口碑。藉助垃圾分類的風口,這些回收平臺都拿到了大量的融資,有望進入到快速增長期。

互聯網新風口!“垃圾分類”賽道下的科技企業

另外,一些嗅覺敏銳的服務型企業也已經在“垃圾分類”政策中嗅到了商機。餓了麼早在6月25日便推出了一項代扔垃圾的服務。根據“餓了麼”提示,用戶可以從App 首頁“跑腿”中下單。據瞭解,該服務一單12元,跑腿範圍不超過3公里。

另外、德邦快遞,京東物流等企業也早已在全國範圍內開設上門回收服務。可以預見,“代扔垃圾”業務可能是眾多“最後一公里”的服務公司可以拓展的一項新的業務內容。跑腿小哥或者快遞員到你們家送貨同時,順便幫忙把你家昨天的垃圾帶出去扔了。這看起來是對雙方都很划算的生意。

三、環衛信息化的科技型企業將迎來最大機遇

相比於“半路闖入行業中的野蠻人”,專業從事環衛信息化業務的科技型企業。今後的發展潛力可能會更大。

這些企業會環衛全流程業務更加清晰。對大型企業和政府部門的垃圾管理和處理更加熟悉。除了前邊那些回收企業所做上線和線下聯動,主打回收的平臺外。這些科技企業無論從前端分類和終端運輸回收等領域都已有了自己的一套成熟的方案。

比如浙江杭州市餘杭區就採用了專業環衛公司的垃圾分類整體解決方案,以實名制為基礎,通過登記居民門牌號,姓名等家庭信息,綁定二維碼垃圾帶,文明積分卡。實現垃圾來源的可追溯。同時實現有罰有獎,比如一公斤紙板和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都可以兌換相應的積分,積分卡可以實現積分兌換實物。

根據人民網浙江頻道的;餘杭區總體實現了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100%,分類正確率95%以上,可回收物丟棄了小於3%,年垃圾量減少了50%左右。

互聯網新風口!“垃圾分類”賽道下的科技企業

除了綜合性解決方案供應商外,嗅覺敏銳的環境裝備企業在新能源車的基礎上,融入AI智能和大數據等技術。積極應對垃圾分類下對轉運能力提升的要求,也成為市場紅利的分享者。

寫在最後,科技成為垃圾分類的“破冰利器”

中國是一個垃圾生產大國,每年的垃圾產量有4億噸。算下來平均每三個人一年要生產一噸的垃圾。而且這個數字在以每年8%的速度增加。在之前,大多數城市垃圾處理的方式是靠填滿,但有報告顯示,目前中國的600多座大中型城市中有三分之二已經被垃圾圍城。有四分之一的城市已經沒有堆放垃圾的合適場所了。

在這種情況下,“垃圾焚燒”就成了唯一現實的替代方式。但垃圾焚燒會帶來一個汙染物叫“二噁英”,它是地球上最致命的有害物質之一。根據衛生組織的報道,“二噁英”排放後可遠距離擴散。且人類無法用代謝排出它的毒性,“二噁英”將在人體內累計,並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和生殖系統。

垃圾焚燒一定是比填埋更合理的一種方式,但要降低“二噁英”的排放量。唯一的方式是去垃圾分類。

早在2000年我國就確定了8個城市(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南京、深圳)作為垃圾分類收集的試點單位。但當時無論是公民意識、科技水平都還未成熟。也導致了過去近20年了,“垃圾分類”在國內仍未推廣開來。而如今,在科技技術的進步和移動互聯網的爆發。普及全民垃圾分類恰逢其時。

如今是新一輪垃圾分類實施初期:市民的意識,分類垃圾的收集,轉運,再處理利用等等環節都需要長期堅持,不斷投入,持續推進。不過我們也欣喜的看到,科技企業在幾乎每一個環節中都有助力。這種助力不僅能讓“垃圾分類”成功的推行。亦是科技企業自身的一個新風口。在風口之上可能會有企業有陣痛和轉型。但也意味著更多的機遇和一次整體的產業升級。

"

7月1日起,上海開始執行“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新規:個人扔錯垃圾最高罰200元,單位如果混裝混投垃圾,最高可罰款5萬元。甚至如果你自認土豪拒不履行垃圾分類義務,還會被列入失信人名單。影響買房、貸款和出國等等。“這到底是什麼垃圾”這個來源自靈魂拷問,正在把上海人逼瘋。

互聯網新風口!“垃圾分類”賽道下的科技企業

但你可別笑得太早,垃圾分類是一項全國性工程。繼上海之後,6月28日,住建部宣佈,到2020年底,全國有46個重點城市先試先行,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在2025年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也就是說,在今後的幾年中。這個事情不僅讓上海人頭疼,恐怕全國人民都會為此“頭疼”一段時間。但既然是全國要貫徹的新規,它在註定要成為今後幾年裡的各行各業必須關注的一個風口。

事實上在上海人為之“頭疼”的一個月裡,我們已經隱隱的感受到了給一些行業帶來的麻煩,但也給更多一些行業帶來了機遇。這種情況在未來幾年中或將持續改變從業者們的命運。

一、垃圾分類之後,能不點外賣就不點了?

對於辦公室裡的白領們來說,夏日炎炎的坐在辦公室裡點份外賣是最正常不過了。但垃圾分類之後,某媒體採訪了上海的滕先生。滕先生如是說:

現在吃完外賣不能把吃剩的東西一扔了之了。要把外賣裡的廚餘垃圾倒在溼垃圾裡,盒子丟幹垃圾。但對我來說,最麻煩的就是溼垃圾得破開包裝袋丟進垃圾桶,因為垃圾袋是幹垃圾。這導致每天倒垃圾變成了一個大事。”

媒體還隨機採訪了幾位上海當地的年輕人,他們表示雖然點外賣的情況並沒有因為垃圾分類而驟然改變。但“部分非硬性的估計就不點了,比如宵夜。不過因為午飯沒地方吃,還得繼續點外賣。”

更有意思的是,還有女生提到她點奶茶的次數明顯減少了“以前喝不完的時候,就直接把它扔到垃圾桶裡。現在就不能這麼做了:要先把裡面的珍珠、布丁、紅豆倒到溼垃圾桶裡,然後如果有條件的話還要把杯子和吸管洗乾淨扔到可回收垃圾桶。”

互聯網新風口!“垃圾分類”賽道下的科技企業

人們點外賣的初衷是為了便捷。而有了垃圾分類政策之後,消費者享用完了外賣還需要花時間分類投放垃圾。這可能會影響到非剛需的外賣。

據美團上海地區相關業務部門迴應稱:從數據上來看,目前垃圾分類對美團外賣業務量影響不大。餓了麼也僅在餐具數據上有變化。但介於垃圾分類政策僅僅實施了一個月。後續影響還需持續關注。

目前表現最明顯的,還是在一次性餐具的數量上。根據數據顯示,上海地區的美團外賣和餓了麼選“無需餐具”的訂單量均比之前大幅增加,同時平臺也通過獎勵積分手段來鼓勵用戶選擇“無需餐具”。

二、聞“圾”起舞的科技企業

面對即將覆蓋全國的垃圾分類政策,一些行業需要調整。但更多的行業嗅到的是商機。四面八方的英雄豪傑們湧到垃圾分類的市場中:末端運營企業,環保技術廠商 、環衛服務公司、IT企業、回收企業等等都想在此領分得一杯羹。

對於大眾消費者來說,最先接觸和了解的莫過於是垃圾分類學習和識別類的APP。

《垃圾分類嚮導》之類的小程序早已經在微信和支付寶兩大流量平臺上上線。主打文字搜索、同時微信中還加入了語音搜索功能。作為小程序,最大的優勢就是不需要下載,想用時打開微信或者支付寶就可以。

淘寶也很快推出了一個內置的垃圾分類助手,打開左上角的“掃一掃”——“戳我識別垃圾分類”可以直接通過拍攝來識別“垃圾種類”有點AR的味道,而且準確率還算頗高。

互聯網新風口!“垃圾分類”賽道下的科技企業

對於微信、支付寶和淘寶之類的大流量型APP來說,用戶數量、日活用戶數、每天打開APP的頻率都是衡量APP是否健康還是衰退的重要指標。“垃圾分類”的學習和識別無疑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吸引用戶打開APP的重要理由。

除了大流量APP之外,互聯網回收領域企業也格外備受關注:小黃狗、愛回收、閃回收、熊貓格子等平臺都經過數年的發展和沉澱,在市場中擁有一定口碑。藉助垃圾分類的風口,這些回收平臺都拿到了大量的融資,有望進入到快速增長期。

互聯網新風口!“垃圾分類”賽道下的科技企業

另外,一些嗅覺敏銳的服務型企業也已經在“垃圾分類”政策中嗅到了商機。餓了麼早在6月25日便推出了一項代扔垃圾的服務。根據“餓了麼”提示,用戶可以從App 首頁“跑腿”中下單。據瞭解,該服務一單12元,跑腿範圍不超過3公里。

另外、德邦快遞,京東物流等企業也早已在全國範圍內開設上門回收服務。可以預見,“代扔垃圾”業務可能是眾多“最後一公里”的服務公司可以拓展的一項新的業務內容。跑腿小哥或者快遞員到你們家送貨同時,順便幫忙把你家昨天的垃圾帶出去扔了。這看起來是對雙方都很划算的生意。

三、環衛信息化的科技型企業將迎來最大機遇

相比於“半路闖入行業中的野蠻人”,專業從事環衛信息化業務的科技型企業。今後的發展潛力可能會更大。

這些企業會環衛全流程業務更加清晰。對大型企業和政府部門的垃圾管理和處理更加熟悉。除了前邊那些回收企業所做上線和線下聯動,主打回收的平臺外。這些科技企業無論從前端分類和終端運輸回收等領域都已有了自己的一套成熟的方案。

比如浙江杭州市餘杭區就採用了專業環衛公司的垃圾分類整體解決方案,以實名制為基礎,通過登記居民門牌號,姓名等家庭信息,綁定二維碼垃圾帶,文明積分卡。實現垃圾來源的可追溯。同時實現有罰有獎,比如一公斤紙板和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都可以兌換相應的積分,積分卡可以實現積分兌換實物。

根據人民網浙江頻道的;餘杭區總體實現了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100%,分類正確率95%以上,可回收物丟棄了小於3%,年垃圾量減少了50%左右。

互聯網新風口!“垃圾分類”賽道下的科技企業

除了綜合性解決方案供應商外,嗅覺敏銳的環境裝備企業在新能源車的基礎上,融入AI智能和大數據等技術。積極應對垃圾分類下對轉運能力提升的要求,也成為市場紅利的分享者。

寫在最後,科技成為垃圾分類的“破冰利器”

中國是一個垃圾生產大國,每年的垃圾產量有4億噸。算下來平均每三個人一年要生產一噸的垃圾。而且這個數字在以每年8%的速度增加。在之前,大多數城市垃圾處理的方式是靠填滿,但有報告顯示,目前中國的600多座大中型城市中有三分之二已經被垃圾圍城。有四分之一的城市已經沒有堆放垃圾的合適場所了。

在這種情況下,“垃圾焚燒”就成了唯一現實的替代方式。但垃圾焚燒會帶來一個汙染物叫“二噁英”,它是地球上最致命的有害物質之一。根據衛生組織的報道,“二噁英”排放後可遠距離擴散。且人類無法用代謝排出它的毒性,“二噁英”將在人體內累計,並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和生殖系統。

垃圾焚燒一定是比填埋更合理的一種方式,但要降低“二噁英”的排放量。唯一的方式是去垃圾分類。

早在2000年我國就確定了8個城市(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南京、深圳)作為垃圾分類收集的試點單位。但當時無論是公民意識、科技水平都還未成熟。也導致了過去近20年了,“垃圾分類”在國內仍未推廣開來。而如今,在科技技術的進步和移動互聯網的爆發。普及全民垃圾分類恰逢其時。

如今是新一輪垃圾分類實施初期:市民的意識,分類垃圾的收集,轉運,再處理利用等等環節都需要長期堅持,不斷投入,持續推進。不過我們也欣喜的看到,科技企業在幾乎每一個環節中都有助力。這種助力不僅能讓“垃圾分類”成功的推行。亦是科技企業自身的一個新風口。在風口之上可能會有企業有陣痛和轉型。但也意味著更多的機遇和一次整體的產業升級。

互聯網新風口!“垃圾分類”賽道下的科技企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