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帝廟和狐仙堂

寬甸 鴨綠江 鳳城 滿族 狐狸 朝鮮 武器 蘇姐說故事 2019-06-17

在遼東邊陲的寬甸滿族自治縣步達遠鎮新興村,有一座建於清光緒末年的關帝廟,廟裡不僅建有正殿關帝殿,還有個狐仙堂。一對眼放慧光的山裡銀狐塑像,供奉於狐仙堂中。

關帝廟和狐仙堂

廟中豎立狐碣碑,可是一件蹊蹺事。這事說來話長。原來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日軍不單從海上襲擊清軍北洋艦隊,還從鴨綠江對岸的朝鮮偷偷架設浮橋,越過鴨綠江襲擊清軍的防線。由於清軍派系各自為主,不相協調,最終被日軍各個擊潰。

清軍節節敗退,寬甸地區空虛失守,知縣聞訊棄官逃走。在此危難時刻,寬甸各鄉民眾紛紛自發成立了衛國保家、抗倭禦侮的義軍團練會。團練會編為“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十大團,團下以村、牌為單位,設若干分團,多則兩千餘人,少則數百人。每團各有五六支大抬杆,白天張揚各色會旗,夜晚亮起火把,扼守山崖寨口。如一方遇敵,速發號令,四方相助。

首團為“仁”字團,總團練長蔣天福,外號“蔣大抬杆”,系太平哨二龍渡村人,為人剛正不阿,不畏強暴,有膽有識,不負眾望,為鄉人所擁戴。青年時,蔣天福練過武功,精騎射,懂戰法。此時,縣內清軍捕盜營譁變,搶劫商鋪,四處縱火,地方秩序十分混亂。蔣天福挺身而出,聯絡城西會首,帶領民眾武裝,剿滅捕盜營,肅清了內患。蔣天福的善舉得到各會首、鄉紳的熱烈擁護,他們以“打倭寇、保家鄉、衛社稷”為號召,積極壯大義軍團練會。

鴨綠江清軍防線失守後,日軍妄圖奪取寬甸縣城。因民團興起,又緣寬甸地形複雜,山多林茂、湖澤遍佈、狼熊狐豺繁多,一直未敢妄動。這一日,團練會得報,約七十餘名日軍由長甸進犯寬甸,當日午夜,蔣天福率大隊團練會勇進入距寬甸縣城南十餘里的磬嶺設伏。磬嶺遠離村寨,林木茂密。當行至山麓下時,前面隊伍忽見一隻銀白色狐狸在前方不遠處往嶺上徐行。隊伍停止前進,那銀狐竟也在前方佇立不動。隊伍再行,那銀狐依然在前方引路。這情形引起蔣天福的注意,他想起兩年前的春天,他上山採野菜遇見一隻被套住的銀狐媽媽,那銀狐媽媽雙眸噙著淚珠,似乎是在說它要急著去給窩中的小狐餵食。於是,他割斷了套在銀狐腿上的套索。那銀狐擺脫了套索後,竟然雙目不移地回望著蔣天福,一步步退入山林。

難道今天的這隻銀狐是他當年救助的那隻銀狐媽媽?

作為團練長,這一路蔣天福一直在思索。他想,如今我方雖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但日軍畢竟是正規軍,武器先進,又正在勢頭上,我方首戰必須讓眾會勇鼓起必勝的信心,方可勝敵。如今,何不借用鄉間的“狐仙”來壯我士氣呢?

於是,蔣天福率眾會勇一齊跪下,向天許願:願狐仙保佑,我團練會勝倭寇之日,必為狐仙勒石豎碑。

轉瞬之間,那銀狐閃入路旁樹林之中。蔣天福遂令隊伍在此路旁埋下伏兵,選好位置架起兩尊抬炮,待阻擊來犯倭寇。

第二天上午,日軍大搖大擺地行進到磬嶺山腰。待全部日軍進入射程後,蔣天福一聲令下,民團居高臨下,火槍大作,殺聲震天。兩尊抬炮齊發,正中敵群。受到攻擊的日軍見我方殺聲沖天,有備而來,調頭便逃,一直退至數十里外的永甸。首戰大捷,士氣大增,隊伍中紛紛傳言有“狐仙”相助。

此後,日軍深知寬甸守軍之威,更知道了抬炮的厲害,其炮不僅射程遠,殺傷面積大,且鋼珠霰彈擊中就爛。一天黃昏,日軍三百人改道從九連城出動,再次進犯寬甸縣城。當來到城南一撮毛山麓時,又遭到團練會迎頭痛擊。由於敵人兵力多,雙方相持不下,蔣天福於城裡得報,立即率人馬抄近路支援。由於夜黑路徑不熟,陷入沼澤泥塘。正待無法尋徑脫離之際,右隊會勇陡然一驚,只見一隻雙眼放著光芒的銀狐從藏身的草灌裡閃出。蔣天福陡然一振,莫不又是那隻銀狐來了!想起以往山裡走黑路的情景,那些山中野物視力強人百倍,它們能跑的道,人亦能走,遂下令跟隨銀狐前行。隊伍迅速脫離泥塘。當趕到一撮毛時,正值日軍第三次突擊,蔣天福率團練會趁著夜色隱匿在路畔草灌之中,只見日軍頭目廣田甚吉率先衝在前面。忽然,藏於灌林裡的團練會套手使出絕技——拋出“索驢套”,一下子索住廣田甚吉的脖子,日軍頭領被活活拽入灌木林裡。這時,團練總會與一部匯合,殺聲震天,槍彈四射,使得日軍無法衝擊,只得抬著死屍狼狽逃離。團練會帶著生擒的日軍頭目廣田甚吉,載著繳獲的物資滿懷勝利的喜悅返回縣城。不久,日軍又由鳳城經安寬大道進犯寬甸,當行進到大水溝時,被出城巡邏的民團會勇包圍。日軍且戰且退,由於民團缺乏彈藥,日軍借天黑從葡萄架嶺逃竄。

日軍三犯寬甸,團練會三戰三捷。蔣天福預感日軍攻破遼東三十餘城池,唯寬甸不下,定會惱羞成怒,瘋狂報復。經共同謀劃,決定避開倭寇鋒芒,撤出縣城,保存實力,伺機殲滅日軍。日軍果然從安東、鳳城各調兵力進入縣城,搶掠縣衙,洗劫店鋪,姦淫婦女,無惡不作。

這天,日軍出城騷擾,在三道溝、葡萄架嶺一帶接連遭到清軍襲擊,敗回縣城。這時,清軍與蔣天福率領的團練會迅速搶佔了西城外的黃椅山,居高臨下向日軍燃放抬炮,隨後埋伏在城外的團練會一齊向日軍發起進攻,並由東門殺入城內。剛剛敗下陣的日軍無心戀戰,被迫從南門向丁家趟子逃竄,在東漏河畔又遭到埋伏在河坎上的團練會勇伏擊,日軍遁向坦甸。此戰役,團練會打死日軍多人,勝利收回縣城。地方史志稱之為“寬甸大捷”。

三月的一天,清軍與寬甸團練會合兵一處,收復了長甸城。過數日,清軍與團練會轉向香爐溝進發。香爐溝設有日軍糧庫,日軍獲悉中國軍民進攻的消息,暗將主力撤至村外,埋伏在山林峽谷之中。清軍與民團入谷後被重重包圍。此時,蔣天福率領的部分會勇被日軍炮火壓制在一處石崖下,進退兩難。正在這緊急關頭,隆隆不息的槍炮聲驚動了崖隙洞裡一對銀狐,只見它們一閃身就不見了。蔣天福猜測又是那隻狐為自己解圍來了,急令會勇一齊湧向那崖隙。但見崖隙上披掛著一片圓棗獼猴桃藤蘿,在那藤蘿後面,一條狹長的崖徑通往山頂。蔣天福率部迅速攀上崖徑,脫離了日軍的包圍圈,從敵人的後邊向日軍發起攻擊,一時間,團練會勇揮舞著大刀、紅纓槍向鬼子殺去。

日軍腹背受敵,迅速敗下陣來。接著,清軍與團練會一起向日軍發起反攻,敵人乘夜倉皇逃往鳳城。

事後,眾會勇更加歎服團練長有“狐仙”相助!蔣天福不覺莞爾告知,狐狸洞通向外面一般有兩條路:一條通向山下河溪覓食獵物或飲水,一條通往山上是遇敵躲藏的路。咱們就是藉助狐狸撤退的路經脫離了險境!眾會勇愈加崇拜團練長的超人智慧。

後來,蔣天福率領團練會與定邊軍聯合,乘勝攻取寬甸境域的紅銅溝、金廠、長崗等日軍據點。自此,寬甸軍民肅清了全境倭寇。這是中國歷史上整個恥辱的甲午戰爭中,唯一勝利的亮點,這是民眾英勇不屈、浴血鬥爭的結果。

甲午中日戰爭中,寬甸軍民衛國保家、殺敵禦侮的業績,經清軍奉天將軍報奏清廷,光緒皇帝特敕封蔣天福五品軍功,賜予黃馬褂一件,賞頂戴花翎。

為了紀念在抗擊倭寇戰鬥中犧牲的會勇和銀狐的智慧護佑,蔣天福回鄉後,在步達遠關門砬子(現新興村)山麓建起了巍峨壯觀的武聖人關帝廟,並在廟內設置狐仙堂,供奉一對銀狐,以諾自己在“狐仙”面前所發的取得抗擊倭寇勝利的宏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