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做不好自己,因為總想著做別人'

"

有人說:“很多人做不好自己,是因為總想著做別人。”說這話的人真讓人佩服,本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只用一句話就解釋的如此通透。這句話講得太有份量了,簡直就是一語中的。

這的確是一個很現實又很令人扎心的問題,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的通病:這山望著那山高,高不成低不就,不能正視自我給自己一個很好的定位,不能用自己的理念和方式去生活。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總把別人的人生當成自己的參照物,結果呢,就是走著走著就迷路了,不但沒有活成別人的樣子,還把的自己也給弄丟了。

"

有人說:“很多人做不好自己,是因為總想著做別人。”說這話的人真讓人佩服,本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只用一句話就解釋的如此通透。這句話講得太有份量了,簡直就是一語中的。

這的確是一個很現實又很令人扎心的問題,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的通病:這山望著那山高,高不成低不就,不能正視自我給自己一個很好的定位,不能用自己的理念和方式去生活。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總把別人的人生當成自己的參照物,結果呢,就是走著走著就迷路了,不但沒有活成別人的樣子,還把的自己也給弄丟了。

你為什麼做不好自己,因為總想著做別人

相信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一,因材施教的最終目的是發現自己,然後活成自己

世上的路千萬條,雖然不是條條都暢通,但是總有一條適合你;成功有許多種,但並不是所有的成功模式都可以粘貼複製。參考別人的經驗固然是好的,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但是千萬不要模仿,更不要生搬硬套,因為他的路子你不一定走得通,要記得,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東施效顰只會遺人笑柄,落人口實,弄不好可能連自己是誰都拎不清了,做自己才是最可靠的投資。

孔子在一次給學生上課時,子路和冉有就同一個問題向孔子討教,說:“先生,如果我聽到一種正確的主張,可以立刻去做麼?”,孔子告訴子路應該先告訴父親和兄長,徵得他們的同意後在去做;同一個問題他卻讓冉有立刻去執行。見學生公西華一臉茫然,孔子笑著說:“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所以我鼓勵他臨事果斷。但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勸他遇事多聽取別人意見,三思而行。”

"

有人說:“很多人做不好自己,是因為總想著做別人。”說這話的人真讓人佩服,本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只用一句話就解釋的如此通透。這句話講得太有份量了,簡直就是一語中的。

這的確是一個很現實又很令人扎心的問題,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的通病:這山望著那山高,高不成低不就,不能正視自我給自己一個很好的定位,不能用自己的理念和方式去生活。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總把別人的人生當成自己的參照物,結果呢,就是走著走著就迷路了,不但沒有活成別人的樣子,還把的自己也給弄丟了。

你為什麼做不好自己,因為總想著做別人

相信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一,因材施教的最終目的是發現自己,然後活成自己

世上的路千萬條,雖然不是條條都暢通,但是總有一條適合你;成功有許多種,但並不是所有的成功模式都可以粘貼複製。參考別人的經驗固然是好的,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但是千萬不要模仿,更不要生搬硬套,因為他的路子你不一定走得通,要記得,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東施效顰只會遺人笑柄,落人口實,弄不好可能連自己是誰都拎不清了,做自己才是最可靠的投資。

孔子在一次給學生上課時,子路和冉有就同一個問題向孔子討教,說:“先生,如果我聽到一種正確的主張,可以立刻去做麼?”,孔子告訴子路應該先告訴父親和兄長,徵得他們的同意後在去做;同一個問題他卻讓冉有立刻去執行。見學生公西華一臉茫然,孔子笑著說:“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所以我鼓勵他臨事果斷。但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勸他遇事多聽取別人意見,三思而行。”

你為什麼做不好自己,因為總想著做別人

找準自己的定位,別迷失了自我

這就是因材施教的典故,孔子早在2500多年前就倡導的教育理念,他用不同的方法教導學生,也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特長去成長和發展,活成心之所向的模樣。據史書記載,孔子一生教導了三千多學生,有名字記錄流傳下來的並得到孔子欣賞的優秀弟子就有七十多位,他們是孔子因材施教的佼佼者,也是自我因材發展而取得成績的典範。

"

有人說:“很多人做不好自己,是因為總想著做別人。”說這話的人真讓人佩服,本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只用一句話就解釋的如此通透。這句話講得太有份量了,簡直就是一語中的。

這的確是一個很現實又很令人扎心的問題,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的通病:這山望著那山高,高不成低不就,不能正視自我給自己一個很好的定位,不能用自己的理念和方式去生活。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總把別人的人生當成自己的參照物,結果呢,就是走著走著就迷路了,不但沒有活成別人的樣子,還把的自己也給弄丟了。

你為什麼做不好自己,因為總想著做別人

相信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一,因材施教的最終目的是發現自己,然後活成自己

世上的路千萬條,雖然不是條條都暢通,但是總有一條適合你;成功有許多種,但並不是所有的成功模式都可以粘貼複製。參考別人的經驗固然是好的,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但是千萬不要模仿,更不要生搬硬套,因為他的路子你不一定走得通,要記得,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東施效顰只會遺人笑柄,落人口實,弄不好可能連自己是誰都拎不清了,做自己才是最可靠的投資。

孔子在一次給學生上課時,子路和冉有就同一個問題向孔子討教,說:“先生,如果我聽到一種正確的主張,可以立刻去做麼?”,孔子告訴子路應該先告訴父親和兄長,徵得他們的同意後在去做;同一個問題他卻讓冉有立刻去執行。見學生公西華一臉茫然,孔子笑著說:“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所以我鼓勵他臨事果斷。但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勸他遇事多聽取別人意見,三思而行。”

你為什麼做不好自己,因為總想著做別人

找準自己的定位,別迷失了自我

這就是因材施教的典故,孔子早在2500多年前就倡導的教育理念,他用不同的方法教導學生,也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特長去成長和發展,活成心之所向的模樣。據史書記載,孔子一生教導了三千多學生,有名字記錄流傳下來的並得到孔子欣賞的優秀弟子就有七十多位,他們是孔子因材施教的佼佼者,也是自我因材發展而取得成績的典範。

你為什麼做不好自己,因為總想著做別人

因材施教,也因自己的才情和特長去發展

二,不做別人家的孩子,聽從內心的聲音,做最好的自己

但是,這個教育理念,我們中國的大多數家長卻沒有學習到它的精髓。在他們的眼裡,總是別人家的孩子,相信這是許多人的感同身受。從小到大,從父母嘴裡聽得最多的話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樣怎麼樣,言外之意就是對自己的寶貝疙瘩有諸多不滿意。你可以理解為怒其不爭,也可以理解為刺激和鼓勵,反正一句話:爸爸媽媽都是為你好。

其實,世上根本沒有兩條完全相同的河流,也沒有兩個完全一模一樣的人。每個孩子最初都是一顆充滿希望的種子,每一粒種子都在閃閃發光,每一粒種子都有希望長成參天大樹。可是,往往,父母只看見我們的短板和不足,而不會去挖掘我們的優點和長處。其實,這種對比就是對孩子幼小心靈最大的傷害,父母用他們所謂的愛,帶給孩子更多的迷茫:我們為什麼不是別人家的孩子,怎麼做才能成為別人家的孩子那個樣子呢?!

腦子裡一旦有別人家孩子的影子,這個影子往往就會伴隨我們人生很長的一段時光,甚至長大後也難逃魔影。父母以愛的名義的對比和參照,就是無形之中給孩子的自我暗示和對自己的否定:這個我不行那個不如人,這個不能做那個也幹不好,遇事畏首畏尾不敢放開手腳去做,沒有創新精神,人云亦云,跟在人家身後亦步亦趨,活成了別人的影子,忘了來時的路,更不知道怎樣去做自己了。

"

有人說:“很多人做不好自己,是因為總想著做別人。”說這話的人真讓人佩服,本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只用一句話就解釋的如此通透。這句話講得太有份量了,簡直就是一語中的。

這的確是一個很現實又很令人扎心的問題,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的通病:這山望著那山高,高不成低不就,不能正視自我給自己一個很好的定位,不能用自己的理念和方式去生活。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總把別人的人生當成自己的參照物,結果呢,就是走著走著就迷路了,不但沒有活成別人的樣子,還把的自己也給弄丟了。

你為什麼做不好自己,因為總想著做別人

相信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一,因材施教的最終目的是發現自己,然後活成自己

世上的路千萬條,雖然不是條條都暢通,但是總有一條適合你;成功有許多種,但並不是所有的成功模式都可以粘貼複製。參考別人的經驗固然是好的,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但是千萬不要模仿,更不要生搬硬套,因為他的路子你不一定走得通,要記得,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東施效顰只會遺人笑柄,落人口實,弄不好可能連自己是誰都拎不清了,做自己才是最可靠的投資。

孔子在一次給學生上課時,子路和冉有就同一個問題向孔子討教,說:“先生,如果我聽到一種正確的主張,可以立刻去做麼?”,孔子告訴子路應該先告訴父親和兄長,徵得他們的同意後在去做;同一個問題他卻讓冉有立刻去執行。見學生公西華一臉茫然,孔子笑著說:“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所以我鼓勵他臨事果斷。但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勸他遇事多聽取別人意見,三思而行。”

你為什麼做不好自己,因為總想著做別人

找準自己的定位,別迷失了自我

這就是因材施教的典故,孔子早在2500多年前就倡導的教育理念,他用不同的方法教導學生,也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特長去成長和發展,活成心之所向的模樣。據史書記載,孔子一生教導了三千多學生,有名字記錄流傳下來的並得到孔子欣賞的優秀弟子就有七十多位,他們是孔子因材施教的佼佼者,也是自我因材發展而取得成績的典範。

你為什麼做不好自己,因為總想著做別人

因材施教,也因自己的才情和特長去發展

二,不做別人家的孩子,聽從內心的聲音,做最好的自己

但是,這個教育理念,我們中國的大多數家長卻沒有學習到它的精髓。在他們的眼裡,總是別人家的孩子,相信這是許多人的感同身受。從小到大,從父母嘴裡聽得最多的話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樣怎麼樣,言外之意就是對自己的寶貝疙瘩有諸多不滿意。你可以理解為怒其不爭,也可以理解為刺激和鼓勵,反正一句話:爸爸媽媽都是為你好。

其實,世上根本沒有兩條完全相同的河流,也沒有兩個完全一模一樣的人。每個孩子最初都是一顆充滿希望的種子,每一粒種子都在閃閃發光,每一粒種子都有希望長成參天大樹。可是,往往,父母只看見我們的短板和不足,而不會去挖掘我們的優點和長處。其實,這種對比就是對孩子幼小心靈最大的傷害,父母用他們所謂的愛,帶給孩子更多的迷茫:我們為什麼不是別人家的孩子,怎麼做才能成為別人家的孩子那個樣子呢?!

腦子裡一旦有別人家孩子的影子,這個影子往往就會伴隨我們人生很長的一段時光,甚至長大後也難逃魔影。父母以愛的名義的對比和參照,就是無形之中給孩子的自我暗示和對自己的否定:這個我不行那個不如人,這個不能做那個也幹不好,遇事畏首畏尾不敢放開手腳去做,沒有創新精神,人云亦云,跟在人家身後亦步亦趨,活成了別人的影子,忘了來時的路,更不知道怎樣去做自己了。

你為什麼做不好自己,因為總想著做別人

為夢想努力

術業有專攻,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從這方面有成就了,就很難再另一個領域有建樹。但是,如果能因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去孜孜以求並不覺得倦怠,就是人生最快樂的事情

學歷不是最重要的,學識和能力才是一個人的通行證。你看現在大火的德雲社,不說別人,就說少班主郭麒麟,雖說學歷不高,可他那一身說學逗唱的真功夫卻甚是令人叫絕——信手拈來舉重若輕。就是因為他想做自己,他老爹又懂得因材施教,我們才能看到現在的翩翩公子儒雅少年。

做自己,多好,因為知道自己的喜好,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能夠聽從內心的聲音,所以才不被世人的目光所左右。還記得當年那位放棄高考而專心創造的作家韓寒嗎,還有曾經一度為了打球而放棄了學業的檯球王子丁俊暉,還有那位在詩詞大會上奪冠的快遞小哥,看看他們哪一位不是依心而往,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而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

有人說:“很多人做不好自己,是因為總想著做別人。”說這話的人真讓人佩服,本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只用一句話就解釋的如此通透。這句話講得太有份量了,簡直就是一語中的。

這的確是一個很現實又很令人扎心的問題,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的通病:這山望著那山高,高不成低不就,不能正視自我給自己一個很好的定位,不能用自己的理念和方式去生活。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總把別人的人生當成自己的參照物,結果呢,就是走著走著就迷路了,不但沒有活成別人的樣子,還把的自己也給弄丟了。

你為什麼做不好自己,因為總想著做別人

相信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一,因材施教的最終目的是發現自己,然後活成自己

世上的路千萬條,雖然不是條條都暢通,但是總有一條適合你;成功有許多種,但並不是所有的成功模式都可以粘貼複製。參考別人的經驗固然是好的,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但是千萬不要模仿,更不要生搬硬套,因為他的路子你不一定走得通,要記得,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東施效顰只會遺人笑柄,落人口實,弄不好可能連自己是誰都拎不清了,做自己才是最可靠的投資。

孔子在一次給學生上課時,子路和冉有就同一個問題向孔子討教,說:“先生,如果我聽到一種正確的主張,可以立刻去做麼?”,孔子告訴子路應該先告訴父親和兄長,徵得他們的同意後在去做;同一個問題他卻讓冉有立刻去執行。見學生公西華一臉茫然,孔子笑著說:“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所以我鼓勵他臨事果斷。但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勸他遇事多聽取別人意見,三思而行。”

你為什麼做不好自己,因為總想著做別人

找準自己的定位,別迷失了自我

這就是因材施教的典故,孔子早在2500多年前就倡導的教育理念,他用不同的方法教導學生,也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特長去成長和發展,活成心之所向的模樣。據史書記載,孔子一生教導了三千多學生,有名字記錄流傳下來的並得到孔子欣賞的優秀弟子就有七十多位,他們是孔子因材施教的佼佼者,也是自我因材發展而取得成績的典範。

你為什麼做不好自己,因為總想著做別人

因材施教,也因自己的才情和特長去發展

二,不做別人家的孩子,聽從內心的聲音,做最好的自己

但是,這個教育理念,我們中國的大多數家長卻沒有學習到它的精髓。在他們的眼裡,總是別人家的孩子,相信這是許多人的感同身受。從小到大,從父母嘴裡聽得最多的話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樣怎麼樣,言外之意就是對自己的寶貝疙瘩有諸多不滿意。你可以理解為怒其不爭,也可以理解為刺激和鼓勵,反正一句話:爸爸媽媽都是為你好。

其實,世上根本沒有兩條完全相同的河流,也沒有兩個完全一模一樣的人。每個孩子最初都是一顆充滿希望的種子,每一粒種子都在閃閃發光,每一粒種子都有希望長成參天大樹。可是,往往,父母只看見我們的短板和不足,而不會去挖掘我們的優點和長處。其實,這種對比就是對孩子幼小心靈最大的傷害,父母用他們所謂的愛,帶給孩子更多的迷茫:我們為什麼不是別人家的孩子,怎麼做才能成為別人家的孩子那個樣子呢?!

腦子裡一旦有別人家孩子的影子,這個影子往往就會伴隨我們人生很長的一段時光,甚至長大後也難逃魔影。父母以愛的名義的對比和參照,就是無形之中給孩子的自我暗示和對自己的否定:這個我不行那個不如人,這個不能做那個也幹不好,遇事畏首畏尾不敢放開手腳去做,沒有創新精神,人云亦云,跟在人家身後亦步亦趨,活成了別人的影子,忘了來時的路,更不知道怎樣去做自己了。

你為什麼做不好自己,因為總想著做別人

為夢想努力

術業有專攻,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從這方面有成就了,就很難再另一個領域有建樹。但是,如果能因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去孜孜以求並不覺得倦怠,就是人生最快樂的事情

學歷不是最重要的,學識和能力才是一個人的通行證。你看現在大火的德雲社,不說別人,就說少班主郭麒麟,雖說學歷不高,可他那一身說學逗唱的真功夫卻甚是令人叫絕——信手拈來舉重若輕。就是因為他想做自己,他老爹又懂得因材施教,我們才能看到現在的翩翩公子儒雅少年。

做自己,多好,因為知道自己的喜好,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能夠聽從內心的聲音,所以才不被世人的目光所左右。還記得當年那位放棄高考而專心創造的作家韓寒嗎,還有曾經一度為了打球而放棄了學業的檯球王子丁俊暉,還有那位在詩詞大會上奪冠的快遞小哥,看看他們哪一位不是依心而往,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而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你為什麼做不好自己,因為總想著做別人

聽從內心的聲音,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三,不去羨慕別人的生活,我們也是別人追逐的目光

我們不要總去羨慕別人的生活,我們不是他們,又怎麼知道他們沒有煩惱呢?冷暖自知,人們總是願意把最好的一面拿出來給別人看。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也許,我們羨慕別人生活的時候別人也在羨慕我們的日子。新月派詩人卞之琳有一首名叫《斷章》的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話,卻極富人生哲理,全詩如下:

斷章

——卞之琳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世間事往往就是這樣,你在看風景的同時,也可能在自覺與不自覺間就點綴了別人眼中的風景。別人是你心心念唸的白月光,你也可能是別人追逐的紅玫瑰。所以,你看,能夠做自己是多麼好的事情!

"

有人說:“很多人做不好自己,是因為總想著做別人。”說這話的人真讓人佩服,本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只用一句話就解釋的如此通透。這句話講得太有份量了,簡直就是一語中的。

這的確是一個很現實又很令人扎心的問題,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的通病:這山望著那山高,高不成低不就,不能正視自我給自己一個很好的定位,不能用自己的理念和方式去生活。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總把別人的人生當成自己的參照物,結果呢,就是走著走著就迷路了,不但沒有活成別人的樣子,還把的自己也給弄丟了。

你為什麼做不好自己,因為總想著做別人

相信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一,因材施教的最終目的是發現自己,然後活成自己

世上的路千萬條,雖然不是條條都暢通,但是總有一條適合你;成功有許多種,但並不是所有的成功模式都可以粘貼複製。參考別人的經驗固然是好的,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但是千萬不要模仿,更不要生搬硬套,因為他的路子你不一定走得通,要記得,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東施效顰只會遺人笑柄,落人口實,弄不好可能連自己是誰都拎不清了,做自己才是最可靠的投資。

孔子在一次給學生上課時,子路和冉有就同一個問題向孔子討教,說:“先生,如果我聽到一種正確的主張,可以立刻去做麼?”,孔子告訴子路應該先告訴父親和兄長,徵得他們的同意後在去做;同一個問題他卻讓冉有立刻去執行。見學生公西華一臉茫然,孔子笑著說:“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所以我鼓勵他臨事果斷。但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勸他遇事多聽取別人意見,三思而行。”

你為什麼做不好自己,因為總想著做別人

找準自己的定位,別迷失了自我

這就是因材施教的典故,孔子早在2500多年前就倡導的教育理念,他用不同的方法教導學生,也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特長去成長和發展,活成心之所向的模樣。據史書記載,孔子一生教導了三千多學生,有名字記錄流傳下來的並得到孔子欣賞的優秀弟子就有七十多位,他們是孔子因材施教的佼佼者,也是自我因材發展而取得成績的典範。

你為什麼做不好自己,因為總想著做別人

因材施教,也因自己的才情和特長去發展

二,不做別人家的孩子,聽從內心的聲音,做最好的自己

但是,這個教育理念,我們中國的大多數家長卻沒有學習到它的精髓。在他們的眼裡,總是別人家的孩子,相信這是許多人的感同身受。從小到大,從父母嘴裡聽得最多的話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樣怎麼樣,言外之意就是對自己的寶貝疙瘩有諸多不滿意。你可以理解為怒其不爭,也可以理解為刺激和鼓勵,反正一句話:爸爸媽媽都是為你好。

其實,世上根本沒有兩條完全相同的河流,也沒有兩個完全一模一樣的人。每個孩子最初都是一顆充滿希望的種子,每一粒種子都在閃閃發光,每一粒種子都有希望長成參天大樹。可是,往往,父母只看見我們的短板和不足,而不會去挖掘我們的優點和長處。其實,這種對比就是對孩子幼小心靈最大的傷害,父母用他們所謂的愛,帶給孩子更多的迷茫:我們為什麼不是別人家的孩子,怎麼做才能成為別人家的孩子那個樣子呢?!

腦子裡一旦有別人家孩子的影子,這個影子往往就會伴隨我們人生很長的一段時光,甚至長大後也難逃魔影。父母以愛的名義的對比和參照,就是無形之中給孩子的自我暗示和對自己的否定:這個我不行那個不如人,這個不能做那個也幹不好,遇事畏首畏尾不敢放開手腳去做,沒有創新精神,人云亦云,跟在人家身後亦步亦趨,活成了別人的影子,忘了來時的路,更不知道怎樣去做自己了。

你為什麼做不好自己,因為總想著做別人

為夢想努力

術業有專攻,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從這方面有成就了,就很難再另一個領域有建樹。但是,如果能因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去孜孜以求並不覺得倦怠,就是人生最快樂的事情

學歷不是最重要的,學識和能力才是一個人的通行證。你看現在大火的德雲社,不說別人,就說少班主郭麒麟,雖說學歷不高,可他那一身說學逗唱的真功夫卻甚是令人叫絕——信手拈來舉重若輕。就是因為他想做自己,他老爹又懂得因材施教,我們才能看到現在的翩翩公子儒雅少年。

做自己,多好,因為知道自己的喜好,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能夠聽從內心的聲音,所以才不被世人的目光所左右。還記得當年那位放棄高考而專心創造的作家韓寒嗎,還有曾經一度為了打球而放棄了學業的檯球王子丁俊暉,還有那位在詩詞大會上奪冠的快遞小哥,看看他們哪一位不是依心而往,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而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你為什麼做不好自己,因為總想著做別人

聽從內心的聲音,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三,不去羨慕別人的生活,我們也是別人追逐的目光

我們不要總去羨慕別人的生活,我們不是他們,又怎麼知道他們沒有煩惱呢?冷暖自知,人們總是願意把最好的一面拿出來給別人看。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也許,我們羨慕別人生活的時候別人也在羨慕我們的日子。新月派詩人卞之琳有一首名叫《斷章》的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話,卻極富人生哲理,全詩如下:

斷章

——卞之琳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世間事往往就是這樣,你在看風景的同時,也可能在自覺與不自覺間就點綴了別人眼中的風景。別人是你心心念唸的白月光,你也可能是別人追逐的紅玫瑰。所以,你看,能夠做自己是多麼好的事情!

你為什麼做不好自己,因為總想著做別人

相信自己,做真實的自己

所以,別人怎麼做不重要,別人怎麼看也不重要,那都是他們的事情,與我們無關。我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做回自我,對得起初心,那才是對自己負責。

能夠地認清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再找到自己的短板和不足,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知道自己要什麼,發展的方向和目標,想到最好的也要料到最壞的,然後就要義無反顧竭盡全力地去為之努力。

無論何時,都要保持自信,相信自己鼓勵自己:我就是我,不一樣的人間煙火,從此不再去羨慕別人,因為自己也是一道值得別人羨慕的靚麗風景!

本文劉玲子candy原創頭條首發,圖片來自東方IC,謝謝您的鼓勵和支持,我是劉玲子candy,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就關注我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