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對城市空氣質量影響顯著 減排仍有較大空間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18年,國務院發佈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提出經過3年努力,大幅減少主要大氣汙染物排放總量,協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進一步明顯降低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汙染天數,明顯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打贏藍天保衛戰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首要任務,對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美麗中國建設都有著重要意義。

鋼鐵行業是我國大氣汙染的重要來源。為了深化工業汙染治理、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委研究發佈了《關於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深入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將在帶動鋼鐵行業升級轉型的同時,推動全國尤其是重點區域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促進經濟向高質量增長轉變。

一、鋼鐵行業是目前我國主要的大氣汙染排放源之一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國,2018年粗鋼產量9.28億噸,佔世界粗鋼總產量的51.3%。鋼鐵行業工藝流程長、產汙環節多,汙染物排放量大。近年來,通過採取結構優化、重點地區企業異地搬遷、強化末端汙染治理等措施,我國積極推進鋼鐵行業大氣汙染物減排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2013年以來,共淘汰落後和過剩鋼鐵產能2.1億噸,取締地條鋼1.4億噸,這些措施使得在全國鋼鐵產量上升的同時實現了汙染物排放總量下降,但由於鋼鐵行業總產量巨大,排放水平參差不齊,行業總排放量依然高企不下。據測算,2017年鋼鐵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顆粒物排放量分別為106萬噸、172萬噸、281萬噸,佔全國排放總量的7%、10%、20%左右。隨著環境治理力度不斷加強,特別是燃煤電廠實施超低排放以來,火電行業汙染物排放量大幅度下降,2017年鋼鐵行業主要汙染物排放量已超過電力行業,成為工業部門最大的汙染物排放來源。

同時,鋼鐵行業是貨物運輸量最大的行業之一,我國鋼鐵行業貨運量為40億噸以上,佔全國貨運總量1/10左右。與國外鋼鐵行業以鐵路和水路運輸為主不同,我國鋼鐵行業主要依靠公路運輸,運輸過程中的氮氧化物、顆粒物排放非常突出,佔鋼鐵企業自身排放的20%以上。

二、鋼鐵行業佈局集中加重汙染

除排放量大以外,我國鋼鐵產業佈局集中也是影響區域大氣汙染的重要原因。我國鋼鐵產能佈局主要集中於大氣汙染相對嚴重的地區,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等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的鋼鐵產能佔全國總產能的55%,其平均PM2.5濃度也比全國平均濃度高38%左右。大量鋼鐵行業的集中排放加重區域大氣汙染。

鋼鐵企業排放對城市空氣質量有顯著影響。我國鋼鐵產能前20位的城市(產能佔全國總產能的51%)無一空氣質量達標,平均PM2.5濃度比全國平均濃度高28%。2018年168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倒數前7位的城市,鋼鐵企業都對本地環境空氣質量產生重要影響,其中排名倒數第2位至第7位的石家莊市、邢臺市、唐山市、邯鄲市、安陽市和太原市,均為全國鋼鐵產能前20城市,粗鋼產能分別為1200萬噸、700萬噸、1.33億噸、4300萬噸、2100萬噸和1600萬噸。空氣質量排名倒數第1位的臨汾市,雖鋼鐵產能不在前20城市排名之中,但擁有鋼鐵企業11家,由此可見,規模小、排放高的企業集中對城市空氣質量影響更為明顯。

三、鋼鐵行業仍有較大減排空間

“十一五”以來,全國鋼鐵企業陸續實施了一系列治汙改造工程,通過燒結機(球團)配備脫硫設施,燒結機機尾、破碎篩分、高爐礦槽和出鐵場、轉爐一次煙氣、轉爐二次煙氣等工序除塵設備升級改造等工作,使噸鋼二氧化硫和有組織顆粒物排放量分別下降了70%和60%以上,大氣汙染治理取得了積極進展,但氮氧化物未採取措施、治理水平低、無組織排放嚴重、重點區域排放總量大等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與日本、德國、韓國等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鋼鐵行業汙染控制水平和環保管理水平仍有較大差距,尤其是佔顆粒物排放50%以上的無組織排放,噸鋼顆粒物無組織排放量我國比發達國家高出一倍以上。作為超過全球產量1/2的國家,我國亟需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實現鋼鐵行業排放的大幅削減。

為了有效減排各類汙染物,推進大氣環境質量改善,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大氣汙染防治新技術的開發和實踐應用,取得顯著進展。如通過近5年的努力,我國超過8成的燃煤電廠實現了超低排放,燃煤電廠常規大氣汙染物排放水平已降至世界最低,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潔煤電體系。非電行業也在高效脫硫、脫硝、除塵方面取得進展,並逐漸從末端治理為主轉向全過程控制,如陶瓷等建材行業的清潔燃料改造和玻璃纖維行業的全氧燃燒技術都推進了相應行業的減排工作。這些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一方面為鋼鐵行業發展高效汙染減排技術提供了借鑑,另一方面也在推進其他行業汙染減排的同時,使得鋼鐵行業汙染問題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鋼鐵行業更需加快推進汙染治理步伐,為自身進一步發展贏得空間。

四、《意見》實施將顯著改善空氣質量

《意見》根據行業排放特徵,對有組織排放、無組織排放和大宗物料產品運輸,分門別類提出指標限值和管控措施,實現全流程、全過程環境管理。《意見》制定科學性強。一是充分體現了技術可行性,對超低排放要求並不是“一刀切”,對燒結機和其他主要汙染源分別提出不同限值;二是充分體現了管理的差異性,在重汙染天氣應對期間,對未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企業實行嚴格管理;三是強調依法推進,明確達標排放是法定責任,超低排放是鼓勵導向,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企業給予相應政策支持;四是強調可操作性,要求鋼鐵企業制定“一廠一策”治理方案,嚴把工程質量,確保長期連續穩定運行。

《意見》的實施將穩步改變我國鋼鐵行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降低鋼鐵行業大氣汙染物排放量,顯著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據初步測算,到2025年,《意見》任務全面完成後,將帶動鋼鐵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排放量分別削減61%、59%和81%。

由於鋼鐵行業在重點區域相對更為集中,超低排放改造將在重點區域產生更大的環境效益。重點區域完成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任務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排放總量將在目前的基礎上分別削減14%、18%、21%;長三角地區將分別削減8%、11%、20%;汾渭平原將分別削減3%、6%、15%。模型分析結果表明,上述汙染物削減將帶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PM2.5濃度分別下降5.6微克/立方米、3.4微克/立方米、2.4微克/立方米,佔區域平均PM2.5濃度的9%、8%、4%。過去北京、濟南等城市開展了鋼鐵企業異地搬遷工作,對城市空氣質量改善起到了積極作用,如濟鋼搬遷對濟南市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顆粒物年排放量分別削減10%和12%,使濟南市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下降0.76,這也從另一方面印證了開展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治理可望取得可觀的環境效益。

作者:賀克斌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