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雷達營:移動的防空信息網

空軍 戰鬥機 郭濤 軍事 中國新聞網 2017-05-16
機動雷達營:移動的防空信息網

車隊在雨中行駛。 劉德安 攝

中新網長沙5月11日電 題:機動雷達營:移動的防空信息網

記者 李純

“哪裡需要我們,我們就可以移動到哪裡。我們就是一張移動的網。”營長郭濤道出了機動雷達營最明顯的特點。

機動雷達營:移動的防空信息網

行進在鐵路線上。 凡超 攝

郭濤所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空軍雷達某旅機動營組建於1991年,是新時期中國空軍的首支機動雷達營。

“與固定雷達站不同的是,我們的雷達裝備都是架在車上的。”郭濤介紹,在固定雷達裝備遭到打擊或所處地形造成雷達盲區時,機動雷達營便可通過空中、水路運輸以及摩托化、鐵路行軍等方式,彌補固定雷達的缺失,填補防空雷達網的盲區。

機動雷達營:移動的防空信息網

在零下15度的天氣裡與生鐵較勁,捆綁緊固。 劉遠彪 攝

“動”成了對機動雷達營最直接的要求。從海島邊陲到無人荒漠,26年間,該營的足跡遍佈全國26個省份,行軍里程70餘萬公里,全年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外進行機動訓練,每到一處都是全新的空域和陌生的環境。

機動雷達營:移動的防空信息網

裝載完畢,官兵們在鐵路裝載平板邊席地而坐吃早餐。 凡超 攝

去年,機動雷達營參加空軍組織的某項重大演練,保障演習的同時檢驗自身能力。

和許多南方士兵一樣,西北荒漠的寒風凜冽給第一次來到戈壁荒灘的雷達操縱班長黃煒彬留下了難忘的人生體驗。在平日溫度能超過四十攝氏度的雷達方艙內,杯子裡的熱水很快凍成了冰。

機動雷達營:移動的防空信息網

快速搭建帳篷。 傅江寧 攝

機動雷達營:移動的防空信息網

部隊行軍時,遭遇泥石流。 劉遠彪 攝

比呵氣成冰更令人頭痛的是大批量戰機的高速機動、眼花繚亂的戰術動作,以及新型雷達裝備帶來的操作困難,考驗著黃煒彬在操縱檯上“跳舞”的雙手。

最初的幾日,白天演習結束後,他與戰友們繼續加班,研究更為有效的操作方法,保證後續任務的順利展開。

“小小操縱員,連著司令員。”作為戰鬥部隊的“眼睛”,比“動”更重要的是“看”。

機動雷達營:移動的防空信息網

奔赴戰位。 石奇 攝

雷達操縱員要對屏幕上出現的目標迅速判斷、分辨敵我,並將相關數據錄入、傳至指揮機關,完成空中情報的快速傳遞,為“大腦”決策提供信息依據。

“我們的工作完全是眼疾手快動腦筋。”郭濤評價道。

為了讓腦筋轉動得更快,每次外出執行任務,機動雷達營總要帶著問題出去,帶著成果回來。積累各個方向作戰資料50餘萬字,創新戰法訓法20多項。

機動雷達營:移動的防空信息網

安全員高度戒備。 劉德安 攝

不僅如此,該營還兩次主導編修機動雷達營的訓練大綱,接待海、空軍雷達兵部隊觀摩學習30多次,參與編寫的教材成為中國軍隊機動雷達“高新技術”與“高新人才”的“孵化器”。

作為發現敵情的第一道關口,雷達部隊往往成為首當其衝的攻擊目標。眼看戰機飛速襲來,操縱員還要將數據準確錄入、傳輸,“手穩”的前提是過硬的心理素質。

機動雷達營:移動的防空信息網

研究當前空情態勢。 劉德安 攝

某次演習,一發航空炸彈在機動雷達營的陣地不遠處爆炸,方艙被震得左搖右擺,所幸並無人員傷亡。心有餘悸的戰士們發現,一段十幾釐米長的彈片穿透鐵皮,插在艙壁的鋼板上。任務中斷的命令並未下達,演習還在繼續。逐漸穩住心神後,雷達營的官兵們繼續投入戰鬥。

“‘人在陣地在,人在天線轉,人在情報通。’這是雷達兵的兵魂。”郭濤說,上級沒有下令撤離,就必須堅持在崗位,確保情報傳遞不中斷。

機動雷達營:移動的防空信息網

夜間訓練時動態編組。 王澤琛 攝

談及穩坐方艙的自信,黃煒彬說,能夠提早看到情況,為指揮所提供有力的數據,操縱雷達時自然會更安心。“首先必須練好操作技術,熟用雷達裝備。”

幾日後,機動雷達營又將進行新一輪的機動訓練,場地也搬到了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戰士們說,或許這次訓練後,機動雷達營又將探索出一套新的戰法訓法。(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