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1個排攻擊印軍1個營,殲敵241人,自身無一犧牲'

"

多龍橋位於邦迪拉東南約30公里處,是兩條公路的交叉點,向南的公路經鷹巢山口通往米莎馬裡,向東南的公路經賈明通往查道。這座橋架在坦加帕尼河上,河寬約8米,水深約1米,部分地段可以徒涉通過。多龍橋附近的谷地較為寬闊,南北兩面都是山林地形,樹林不算茂密,坡度相對較緩,有的地段可以攀登。

印軍馬德拉斯聯隊第1營(欠第4連),原本在邦迪拉東山擔任防禦任務。當邦迪拉主峰陣地被解放軍11師33團於11月18日18時奪取之後,該營失去了防守信心,於當天晚上放棄陣地,趁著夜色的掩護,沿著山間小道翻山越嶺向南逃跑,經過兩天多的晝夜跋涉,其先頭於11月21日9時許,逃到了多龍橋附近。

"

多龍橋位於邦迪拉東南約30公里處,是兩條公路的交叉點,向南的公路經鷹巢山口通往米莎馬裡,向東南的公路經賈明通往查道。這座橋架在坦加帕尼河上,河寬約8米,水深約1米,部分地段可以徒涉通過。多龍橋附近的谷地較為寬闊,南北兩面都是山林地形,樹林不算茂密,坡度相對較緩,有的地段可以攀登。

印軍馬德拉斯聯隊第1營(欠第4連),原本在邦迪拉東山擔任防禦任務。當邦迪拉主峰陣地被解放軍11師33團於11月18日18時奪取之後,該營失去了防守信心,於當天晚上放棄陣地,趁著夜色的掩護,沿著山間小道翻山越嶺向南逃跑,經過兩天多的晝夜跋涉,其先頭於11月21日9時許,逃到了多龍橋附近。

解放軍1個排攻擊印軍1個營,殲敵241人,自身無一犧牲

11月20日,11師31團2營(歸33團指揮)奉命在多龍橋的卡其皮地區擔任對賈明方向的防禦任務,以保障主力的左翼安全。營指揮所率4連3班(5人)、82迫擊炮1個排(炮3門,15人)、重機槍1個班( 7人),位於多龍橋東南約700米處,其餘分隊都配置在營部以東3公里的卡其皮地區。

11月21日9時40分,隨2營行動的團司令部作訓參謀康德心,帶著1名通信員,到多龍橋附近勘察地形,途中發現印軍的先頭分隊正在過橋,後面還有幾百人沿橋北的山溝跟進。康德心立即命令通信員原地監視敵人的行動,自己迅速跑步返回營指報告。營指獲悉這一敵情後,根據印軍來的方向,判斷該敵是要向南逃跑,於是決心圍殲這股敵人。

"

多龍橋位於邦迪拉東南約30公里處,是兩條公路的交叉點,向南的公路經鷹巢山口通往米莎馬裡,向東南的公路經賈明通往查道。這座橋架在坦加帕尼河上,河寬約8米,水深約1米,部分地段可以徒涉通過。多龍橋附近的谷地較為寬闊,南北兩面都是山林地形,樹林不算茂密,坡度相對較緩,有的地段可以攀登。

印軍馬德拉斯聯隊第1營(欠第4連),原本在邦迪拉東山擔任防禦任務。當邦迪拉主峰陣地被解放軍11師33團於11月18日18時奪取之後,該營失去了防守信心,於當天晚上放棄陣地,趁著夜色的掩護,沿著山間小道翻山越嶺向南逃跑,經過兩天多的晝夜跋涉,其先頭於11月21日9時許,逃到了多龍橋附近。

解放軍1個排攻擊印軍1個營,殲敵241人,自身無一犧牲

11月20日,11師31團2營(歸33團指揮)奉命在多龍橋的卡其皮地區擔任對賈明方向的防禦任務,以保障主力的左翼安全。營指揮所率4連3班(5人)、82迫擊炮1個排(炮3門,15人)、重機槍1個班( 7人),位於多龍橋東南約700米處,其餘分隊都配置在營部以東3公里的卡其皮地區。

11月21日9時40分,隨2營行動的團司令部作訓參謀康德心,帶著1名通信員,到多龍橋附近勘察地形,途中發現印軍的先頭分隊正在過橋,後面還有幾百人沿橋北的山溝跟進。康德心立即命令通信員原地監視敵人的行動,自己迅速跑步返回營指報告。營指獲悉這一敵情後,根據印軍來的方向,判斷該敵是要向南逃跑,於是決心圍殲這股敵人。

解放軍1個排攻擊印軍1個營,殲敵241人,自身無一犧牲

為了抓住戰機,營指一面調動6連速來參戰,一面命令防化連指導員王文保、4連副連長史洪信、炮排班長馮長喜等3人攜帶56式衝鋒槍1支、56式半自動步槍2支,走捷徑直插橋南佔領陣地,堵截敵人;以4連3班5人沿北面山腰迅速迂迴到印軍主力的側後方,搶佔有利地形,斷敵退路;抽調炮排4人沿公路右側由東向西側擊敵人;部署迫擊炮排、重機槍班在營指揮所附近佔領發射陣地,以火力遲滯敵人前進,同時支援各班、組戰鬥。

王文保等3人受領任務之後,於10時5分出發,以7分鐘的時間跑步前進1000多米,爬上了橋南的小山坡,先於印軍搶佔了有利地形。10時12分,和已經過橋的敵人打響。位於橋北的印軍指揮官發現其逃路已被截斷,隨即發出信號,命令已過橋的30餘名敵人發起衝擊,企圖奪路南逃。王文保等3人不懼敵人兵力遠遠超過自己,以頑強阻擊連續打退印軍3次衝擊,並且將敵人2挺機槍的射手擊斃。橋南印軍失去火力支援,被迫停止衝擊,雙方形成對峙。

"

多龍橋位於邦迪拉東南約30公里處,是兩條公路的交叉點,向南的公路經鷹巢山口通往米莎馬裡,向東南的公路經賈明通往查道。這座橋架在坦加帕尼河上,河寬約8米,水深約1米,部分地段可以徒涉通過。多龍橋附近的谷地較為寬闊,南北兩面都是山林地形,樹林不算茂密,坡度相對較緩,有的地段可以攀登。

印軍馬德拉斯聯隊第1營(欠第4連),原本在邦迪拉東山擔任防禦任務。當邦迪拉主峰陣地被解放軍11師33團於11月18日18時奪取之後,該營失去了防守信心,於當天晚上放棄陣地,趁著夜色的掩護,沿著山間小道翻山越嶺向南逃跑,經過兩天多的晝夜跋涉,其先頭於11月21日9時許,逃到了多龍橋附近。

解放軍1個排攻擊印軍1個營,殲敵241人,自身無一犧牲

11月20日,11師31團2營(歸33團指揮)奉命在多龍橋的卡其皮地區擔任對賈明方向的防禦任務,以保障主力的左翼安全。營指揮所率4連3班(5人)、82迫擊炮1個排(炮3門,15人)、重機槍1個班( 7人),位於多龍橋東南約700米處,其餘分隊都配置在營部以東3公里的卡其皮地區。

11月21日9時40分,隨2營行動的團司令部作訓參謀康德心,帶著1名通信員,到多龍橋附近勘察地形,途中發現印軍的先頭分隊正在過橋,後面還有幾百人沿橋北的山溝跟進。康德心立即命令通信員原地監視敵人的行動,自己迅速跑步返回營指報告。營指獲悉這一敵情後,根據印軍來的方向,判斷該敵是要向南逃跑,於是決心圍殲這股敵人。

解放軍1個排攻擊印軍1個營,殲敵241人,自身無一犧牲

為了抓住戰機,營指一面調動6連速來參戰,一面命令防化連指導員王文保、4連副連長史洪信、炮排班長馮長喜等3人攜帶56式衝鋒槍1支、56式半自動步槍2支,走捷徑直插橋南佔領陣地,堵截敵人;以4連3班5人沿北面山腰迅速迂迴到印軍主力的側後方,搶佔有利地形,斷敵退路;抽調炮排4人沿公路右側由東向西側擊敵人;部署迫擊炮排、重機槍班在營指揮所附近佔領發射陣地,以火力遲滯敵人前進,同時支援各班、組戰鬥。

王文保等3人受領任務之後,於10時5分出發,以7分鐘的時間跑步前進1000多米,爬上了橋南的小山坡,先於印軍搶佔了有利地形。10時12分,和已經過橋的敵人打響。位於橋北的印軍指揮官發現其逃路已被截斷,隨即發出信號,命令已過橋的30餘名敵人發起衝擊,企圖奪路南逃。王文保等3人不懼敵人兵力遠遠超過自己,以頑強阻擊連續打退印軍3次衝擊,並且將敵人2挺機槍的射手擊斃。橋南印軍失去火力支援,被迫停止衝擊,雙方形成對峙。

解放軍1個排攻擊印軍1個營,殲敵241人,自身無一犧牲

這個時候,正由邦迪拉向鷹巢山運送物資的33團2、3營的7名戰士聽到了傳來的槍聲,他們立刻沿公路趕向戰場。2營機炮連副班長李開生等3人率先趕到,於10時15分在橋北西側公路上和敵人交火。與此同時,31團2營炮排的4人也在橋北東側公路投入戰鬥,頓時對印軍形成了三面夾擊的有利態勢,迫使敵人處於被動局面。

印軍見奪橋逃跑的企圖已經落空,同時發現橋北東西兩側對其實施攻擊的解放軍兵力不多,於是向李開生等3人猛烈反撲。李開生他們沉著應戰,當即斃傷敵10餘名,緊接著,33團3營炊事班長夏明武等4人也趕到戰場加入了戰鬥。

"

多龍橋位於邦迪拉東南約30公里處,是兩條公路的交叉點,向南的公路經鷹巢山口通往米莎馬裡,向東南的公路經賈明通往查道。這座橋架在坦加帕尼河上,河寬約8米,水深約1米,部分地段可以徒涉通過。多龍橋附近的谷地較為寬闊,南北兩面都是山林地形,樹林不算茂密,坡度相對較緩,有的地段可以攀登。

印軍馬德拉斯聯隊第1營(欠第4連),原本在邦迪拉東山擔任防禦任務。當邦迪拉主峰陣地被解放軍11師33團於11月18日18時奪取之後,該營失去了防守信心,於當天晚上放棄陣地,趁著夜色的掩護,沿著山間小道翻山越嶺向南逃跑,經過兩天多的晝夜跋涉,其先頭於11月21日9時許,逃到了多龍橋附近。

解放軍1個排攻擊印軍1個營,殲敵241人,自身無一犧牲

11月20日,11師31團2營(歸33團指揮)奉命在多龍橋的卡其皮地區擔任對賈明方向的防禦任務,以保障主力的左翼安全。營指揮所率4連3班(5人)、82迫擊炮1個排(炮3門,15人)、重機槍1個班( 7人),位於多龍橋東南約700米處,其餘分隊都配置在營部以東3公里的卡其皮地區。

11月21日9時40分,隨2營行動的團司令部作訓參謀康德心,帶著1名通信員,到多龍橋附近勘察地形,途中發現印軍的先頭分隊正在過橋,後面還有幾百人沿橋北的山溝跟進。康德心立即命令通信員原地監視敵人的行動,自己迅速跑步返回營指報告。營指獲悉這一敵情後,根據印軍來的方向,判斷該敵是要向南逃跑,於是決心圍殲這股敵人。

解放軍1個排攻擊印軍1個營,殲敵241人,自身無一犧牲

為了抓住戰機,營指一面調動6連速來參戰,一面命令防化連指導員王文保、4連副連長史洪信、炮排班長馮長喜等3人攜帶56式衝鋒槍1支、56式半自動步槍2支,走捷徑直插橋南佔領陣地,堵截敵人;以4連3班5人沿北面山腰迅速迂迴到印軍主力的側後方,搶佔有利地形,斷敵退路;抽調炮排4人沿公路右側由東向西側擊敵人;部署迫擊炮排、重機槍班在營指揮所附近佔領發射陣地,以火力遲滯敵人前進,同時支援各班、組戰鬥。

王文保等3人受領任務之後,於10時5分出發,以7分鐘的時間跑步前進1000多米,爬上了橋南的小山坡,先於印軍搶佔了有利地形。10時12分,和已經過橋的敵人打響。位於橋北的印軍指揮官發現其逃路已被截斷,隨即發出信號,命令已過橋的30餘名敵人發起衝擊,企圖奪路南逃。王文保等3人不懼敵人兵力遠遠超過自己,以頑強阻擊連續打退印軍3次衝擊,並且將敵人2挺機槍的射手擊斃。橋南印軍失去火力支援,被迫停止衝擊,雙方形成對峙。

解放軍1個排攻擊印軍1個營,殲敵241人,自身無一犧牲

這個時候,正由邦迪拉向鷹巢山運送物資的33團2、3營的7名戰士聽到了傳來的槍聲,他們立刻沿公路趕向戰場。2營機炮連副班長李開生等3人率先趕到,於10時15分在橋北西側公路上和敵人交火。與此同時,31團2營炮排的4人也在橋北東側公路投入戰鬥,頓時對印軍形成了三面夾擊的有利態勢,迫使敵人處於被動局面。

印軍見奪橋逃跑的企圖已經落空,同時發現橋北東西兩側對其實施攻擊的解放軍兵力不多,於是向李開生等3人猛烈反撲。李開生他們沉著應戰,當即斃傷敵10餘名,緊接著,33團3營炊事班長夏明武等4人也趕到戰場加入了戰鬥。

解放軍1個排攻擊印軍1個營,殲敵241人,自身無一犧牲

面對印軍的反撲,英勇果敢的李開生並沒有一直選擇防禦,而是將7人編為3個戰鬥小組對敵發起衝擊。他們不顧敵眾我寡的懸殊態勢,冒著敵人的火力衝向橋頭,斃敵4名。當戰士任永福衝上橋頭時,又遇敵5名,他臨危不懼,以衝鋒槍向敵猛掃,斃傷敵各1名後,又與另1名敵人展開格鬥。夏明武很快趕來支援,將敵擊斃,佔領了橋頭。

隨後,李開生迅速率領1個組衝過橋去,匍匐前進至印軍1挺機槍的側後,用手榴彈將其消滅,隨即又揀起敵人投過來的兩枚手榴彈扔向敵群,並趁勢發起衝擊。佔領橋南小山坡的王文保等3人與李開生等7人協同作戰,迅速全殲了已經過橋的34名印軍(擊斃16人,俘虜18人) ,並牢牢控制了多龍橋。

"

多龍橋位於邦迪拉東南約30公里處,是兩條公路的交叉點,向南的公路經鷹巢山口通往米莎馬裡,向東南的公路經賈明通往查道。這座橋架在坦加帕尼河上,河寬約8米,水深約1米,部分地段可以徒涉通過。多龍橋附近的谷地較為寬闊,南北兩面都是山林地形,樹林不算茂密,坡度相對較緩,有的地段可以攀登。

印軍馬德拉斯聯隊第1營(欠第4連),原本在邦迪拉東山擔任防禦任務。當邦迪拉主峰陣地被解放軍11師33團於11月18日18時奪取之後,該營失去了防守信心,於當天晚上放棄陣地,趁著夜色的掩護,沿著山間小道翻山越嶺向南逃跑,經過兩天多的晝夜跋涉,其先頭於11月21日9時許,逃到了多龍橋附近。

解放軍1個排攻擊印軍1個營,殲敵241人,自身無一犧牲

11月20日,11師31團2營(歸33團指揮)奉命在多龍橋的卡其皮地區擔任對賈明方向的防禦任務,以保障主力的左翼安全。營指揮所率4連3班(5人)、82迫擊炮1個排(炮3門,15人)、重機槍1個班( 7人),位於多龍橋東南約700米處,其餘分隊都配置在營部以東3公里的卡其皮地區。

11月21日9時40分,隨2營行動的團司令部作訓參謀康德心,帶著1名通信員,到多龍橋附近勘察地形,途中發現印軍的先頭分隊正在過橋,後面還有幾百人沿橋北的山溝跟進。康德心立即命令通信員原地監視敵人的行動,自己迅速跑步返回營指報告。營指獲悉這一敵情後,根據印軍來的方向,判斷該敵是要向南逃跑,於是決心圍殲這股敵人。

解放軍1個排攻擊印軍1個營,殲敵241人,自身無一犧牲

為了抓住戰機,營指一面調動6連速來參戰,一面命令防化連指導員王文保、4連副連長史洪信、炮排班長馮長喜等3人攜帶56式衝鋒槍1支、56式半自動步槍2支,走捷徑直插橋南佔領陣地,堵截敵人;以4連3班5人沿北面山腰迅速迂迴到印軍主力的側後方,搶佔有利地形,斷敵退路;抽調炮排4人沿公路右側由東向西側擊敵人;部署迫擊炮排、重機槍班在營指揮所附近佔領發射陣地,以火力遲滯敵人前進,同時支援各班、組戰鬥。

王文保等3人受領任務之後,於10時5分出發,以7分鐘的時間跑步前進1000多米,爬上了橋南的小山坡,先於印軍搶佔了有利地形。10時12分,和已經過橋的敵人打響。位於橋北的印軍指揮官發現其逃路已被截斷,隨即發出信號,命令已過橋的30餘名敵人發起衝擊,企圖奪路南逃。王文保等3人不懼敵人兵力遠遠超過自己,以頑強阻擊連續打退印軍3次衝擊,並且將敵人2挺機槍的射手擊斃。橋南印軍失去火力支援,被迫停止衝擊,雙方形成對峙。

解放軍1個排攻擊印軍1個營,殲敵241人,自身無一犧牲

這個時候,正由邦迪拉向鷹巢山運送物資的33團2、3營的7名戰士聽到了傳來的槍聲,他們立刻沿公路趕向戰場。2營機炮連副班長李開生等3人率先趕到,於10時15分在橋北西側公路上和敵人交火。與此同時,31團2營炮排的4人也在橋北東側公路投入戰鬥,頓時對印軍形成了三面夾擊的有利態勢,迫使敵人處於被動局面。

印軍見奪橋逃跑的企圖已經落空,同時發現橋北東西兩側對其實施攻擊的解放軍兵力不多,於是向李開生等3人猛烈反撲。李開生他們沉著應戰,當即斃傷敵10餘名,緊接著,33團3營炊事班長夏明武等4人也趕到戰場加入了戰鬥。

解放軍1個排攻擊印軍1個營,殲敵241人,自身無一犧牲

面對印軍的反撲,英勇果敢的李開生並沒有一直選擇防禦,而是將7人編為3個戰鬥小組對敵發起衝擊。他們不顧敵眾我寡的懸殊態勢,冒著敵人的火力衝向橋頭,斃敵4名。當戰士任永福衝上橋頭時,又遇敵5名,他臨危不懼,以衝鋒槍向敵猛掃,斃傷敵各1名後,又與另1名敵人展開格鬥。夏明武很快趕來支援,將敵擊斃,佔領了橋頭。

隨後,李開生迅速率領1個組衝過橋去,匍匐前進至印軍1挺機槍的側後,用手榴彈將其消滅,隨即又揀起敵人投過來的兩枚手榴彈扔向敵群,並趁勢發起衝擊。佔領橋南小山坡的王文保等3人與李開生等7人協同作戰,迅速全殲了已經過橋的34名印軍(擊斃16人,俘虜18人) ,並牢牢控制了多龍橋。

解放軍1個排攻擊印軍1個營,殲敵241人,自身無一犧牲

印軍主力見橋南的兵力被我軍殲滅,便調頭向北逃跑。此時,4連3班從山腰將敵攔腰截斷,把百餘名敵人從山上壓了下來,印軍見勢不妙,便回頭向北面山林內逃竄。炮排4人見敵人已處於混亂狀態,於是在機槍、迫擊炮的火力支援下,主動配合4連3班向被圍之敵發起衝擊,打得印軍首尾不能相顧,暈頭轉向,亂作一團。

隨2營行動的團政治處保衛股長賈富寬,見印軍已經陷於崩潰,抓住時機展開政治攻勢,將前一天俘虜的2名少尉軍官帶來,向被圍的印軍喊話招降。絕望的印軍營長首先投降,賈富寬接著又令該營長派人以他的名義進行招降,被圍之敵突圍無望,又收到長官的指令,走投無路之下,只得陸續放下了武器。

"

多龍橋位於邦迪拉東南約30公里處,是兩條公路的交叉點,向南的公路經鷹巢山口通往米莎馬裡,向東南的公路經賈明通往查道。這座橋架在坦加帕尼河上,河寬約8米,水深約1米,部分地段可以徒涉通過。多龍橋附近的谷地較為寬闊,南北兩面都是山林地形,樹林不算茂密,坡度相對較緩,有的地段可以攀登。

印軍馬德拉斯聯隊第1營(欠第4連),原本在邦迪拉東山擔任防禦任務。當邦迪拉主峰陣地被解放軍11師33團於11月18日18時奪取之後,該營失去了防守信心,於當天晚上放棄陣地,趁著夜色的掩護,沿著山間小道翻山越嶺向南逃跑,經過兩天多的晝夜跋涉,其先頭於11月21日9時許,逃到了多龍橋附近。

解放軍1個排攻擊印軍1個營,殲敵241人,自身無一犧牲

11月20日,11師31團2營(歸33團指揮)奉命在多龍橋的卡其皮地區擔任對賈明方向的防禦任務,以保障主力的左翼安全。營指揮所率4連3班(5人)、82迫擊炮1個排(炮3門,15人)、重機槍1個班( 7人),位於多龍橋東南約700米處,其餘分隊都配置在營部以東3公里的卡其皮地區。

11月21日9時40分,隨2營行動的團司令部作訓參謀康德心,帶著1名通信員,到多龍橋附近勘察地形,途中發現印軍的先頭分隊正在過橋,後面還有幾百人沿橋北的山溝跟進。康德心立即命令通信員原地監視敵人的行動,自己迅速跑步返回營指報告。營指獲悉這一敵情後,根據印軍來的方向,判斷該敵是要向南逃跑,於是決心圍殲這股敵人。

解放軍1個排攻擊印軍1個營,殲敵241人,自身無一犧牲

為了抓住戰機,營指一面調動6連速來參戰,一面命令防化連指導員王文保、4連副連長史洪信、炮排班長馮長喜等3人攜帶56式衝鋒槍1支、56式半自動步槍2支,走捷徑直插橋南佔領陣地,堵截敵人;以4連3班5人沿北面山腰迅速迂迴到印軍主力的側後方,搶佔有利地形,斷敵退路;抽調炮排4人沿公路右側由東向西側擊敵人;部署迫擊炮排、重機槍班在營指揮所附近佔領發射陣地,以火力遲滯敵人前進,同時支援各班、組戰鬥。

王文保等3人受領任務之後,於10時5分出發,以7分鐘的時間跑步前進1000多米,爬上了橋南的小山坡,先於印軍搶佔了有利地形。10時12分,和已經過橋的敵人打響。位於橋北的印軍指揮官發現其逃路已被截斷,隨即發出信號,命令已過橋的30餘名敵人發起衝擊,企圖奪路南逃。王文保等3人不懼敵人兵力遠遠超過自己,以頑強阻擊連續打退印軍3次衝擊,並且將敵人2挺機槍的射手擊斃。橋南印軍失去火力支援,被迫停止衝擊,雙方形成對峙。

解放軍1個排攻擊印軍1個營,殲敵241人,自身無一犧牲

這個時候,正由邦迪拉向鷹巢山運送物資的33團2、3營的7名戰士聽到了傳來的槍聲,他們立刻沿公路趕向戰場。2營機炮連副班長李開生等3人率先趕到,於10時15分在橋北西側公路上和敵人交火。與此同時,31團2營炮排的4人也在橋北東側公路投入戰鬥,頓時對印軍形成了三面夾擊的有利態勢,迫使敵人處於被動局面。

印軍見奪橋逃跑的企圖已經落空,同時發現橋北東西兩側對其實施攻擊的解放軍兵力不多,於是向李開生等3人猛烈反撲。李開生他們沉著應戰,當即斃傷敵10餘名,緊接著,33團3營炊事班長夏明武等4人也趕到戰場加入了戰鬥。

解放軍1個排攻擊印軍1個營,殲敵241人,自身無一犧牲

面對印軍的反撲,英勇果敢的李開生並沒有一直選擇防禦,而是將7人編為3個戰鬥小組對敵發起衝擊。他們不顧敵眾我寡的懸殊態勢,冒著敵人的火力衝向橋頭,斃敵4名。當戰士任永福衝上橋頭時,又遇敵5名,他臨危不懼,以衝鋒槍向敵猛掃,斃傷敵各1名後,又與另1名敵人展開格鬥。夏明武很快趕來支援,將敵擊斃,佔領了橋頭。

隨後,李開生迅速率領1個組衝過橋去,匍匐前進至印軍1挺機槍的側後,用手榴彈將其消滅,隨即又揀起敵人投過來的兩枚手榴彈扔向敵群,並趁勢發起衝擊。佔領橋南小山坡的王文保等3人與李開生等7人協同作戰,迅速全殲了已經過橋的34名印軍(擊斃16人,俘虜18人) ,並牢牢控制了多龍橋。

解放軍1個排攻擊印軍1個營,殲敵241人,自身無一犧牲

印軍主力見橋南的兵力被我軍殲滅,便調頭向北逃跑。此時,4連3班從山腰將敵攔腰截斷,把百餘名敵人從山上壓了下來,印軍見勢不妙,便回頭向北面山林內逃竄。炮排4人見敵人已處於混亂狀態,於是在機槍、迫擊炮的火力支援下,主動配合4連3班向被圍之敵發起衝擊,打得印軍首尾不能相顧,暈頭轉向,亂作一團。

隨2營行動的團政治處保衛股長賈富寬,見印軍已經陷於崩潰,抓住時機展開政治攻勢,將前一天俘虜的2名少尉軍官帶來,向被圍的印軍喊話招降。絕望的印軍營長首先投降,賈富寬接著又令該營長派人以他的名義進行招降,被圍之敵突圍無望,又收到長官的指令,走投無路之下,只得陸續放下了武器。

解放軍1個排攻擊印軍1個營,殲敵241人,自身無一犧牲

此次戰鬥,我軍以36人攻擊印軍一個營,取得了殲敵241人的重大戰果(其餘之敵潰散入山林),其中斃敵少校副營長以下35名,俘虜88名(含傷俘12名),迫使敵中校營長以下118名投降,繳獲步槍171支、機槍7挺、衝鋒槍18支、手槍14支、火箭筒2具、各種子彈13999發,手榴彈84枚、步談機3部。我軍無一犧牲,僅負傷3名,創造了敵我損失比80: 1的光輝戰例!

這一仗,儘管敵我兵力對比極為懸殊,我軍即使面對10倍以上的印軍,仍然毫無懼色地實施攻擊,戰鬥作風是何等的積極主動、英勇頑強!攻擊發起後,採取攔頭、截尾、擊腰的戰鬥部署,打得印軍進退失據,亂作一團,戰術運用是何等的機動靈活、堅決果敢!讓我們牢記主席的教導:“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微信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