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款老戰機堪稱經典,美國空軍為何會費盡周折大量購買?

空軍 戰鬥機 武器 軍事歷史 孫臏說武 2017-04-18

殲-7是中國研發的第一種兩倍音速噴氣戰鬥機,作為典型二代戰機,具有高空、高速特性,輕小靈活的特點,低成本、高效率和使用維護簡單,讓其成為高性價比的戰機。殲-7戰鬥機曾批量出口到世界多個國家。中國於1961 年開始從原蘇聯引進米格-21Ф-13 型飛機,從最初的仿製開始,通過兩代航空人一步一步的努力,最終將其發展成為家族龐大的殲七系列,併成為中國空軍主力殲擊機和對外出口的支柱產品。可以說一部殲七的發展史就是中國軍用飛機的發展史,同時也是中國航空工業的由弱到強的成長縮影。

中國這款老戰機堪稱經典,美國空軍為何會費盡周折大量購買?

中國在獲得殲七生產技術後對其進行了先後16個型號的改進。而殲七B是按約旦要求發展的型號;它不僅具有懸掛西方導彈的作戰能力,並且彈射救生範圍更廣,發動機和成品等附件的壽命更長。據埃及飛行員反映,殲七B在空戰方面要強於蘇聯的米格-21MF戰機。1982年底,埃及訂購兩批共60架殲七B戰機,它出口為國家創匯約兩億美元。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也直接從中國購買過90架殲七B戰機。它們在兩伊戰爭中發揮過重要作用,不但被用於攔截伊朗空軍的戰鬥機而且還執行對地攻擊的任務。

1980年9月22日,兩伊戰爭爆發,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由此展開。戰爭爆發後,由於伊朗和伊拉克兩國自身的國防工業薄弱,必須從國外進口大量武器裝備及零配件。由於中國武器價格便宜、操作簡單,戰爭期間,雙方均大量購買了中國的武器裝備。這場遠在西亞的戰爭對於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軍工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及時雨”。

中國這款老戰機堪稱經典,美國空軍為何會費盡周折大量購買?

80年代初,國家進入改革開放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歷史時期,不得不大量縮減軍備,提出“軍隊要忍耐”。這樣,失去了國內的軍火訂貨,中國的軍工企業幾乎處於崩潰的邊緣,這時候因為兩伊戰爭而送來的軍火訂單對於當時困難的中國軍工廠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戰爭開始後,國際社會開始對伊朗和伊拉克雙方都實行了武器禁運,於是伊拉克就試圖通過關係密切的阿拉伯國家進口飛機來彌補戰時損耗,於是通過約旦出面獲得了80架殲-7飛機。

就連軍事大國美國也對殲-7有濃厚的興趣,上世紀八十年代,中美兩國的關係日益密切,開始進入一段“蜜月期”,於是美國有了從中國獲得在飛行性能上幾乎和米格-21 一樣的殲-7飛機的可能。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在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等諸多領域激烈競爭。美國為了對抗蘇聯空軍,一直非常希望獲得各種真正的米格戰鬥機,以便與自己的戰鬥機進行空戰對抗訓練。

中國這款老戰機堪稱經典,美國空軍為何會費盡周折大量購買?

在中國與美國關係正常化後,美國空軍終於等到了這個機會,他們被允許購買殲七B戰機。這讓美軍喜出望外,急忙耗巨資購買了15架殲七B,這些飛機裝備在拉斯維加斯西北部託諾帕試驗靶場的空軍 4477“紅鷹”測試評估中隊。2003 年海灣戰爭結束後,美軍至少還將兩架繳獲的伊拉克空軍的殲-7B 飛機運回了國內進行測試。美軍在擁有了充足數量的殲七B後,美軍立刻將其作為了全新的米格戰鬥機模擬中隊的核心力量,從演習一架米格-21對抗一兩架美軍戰鬥機,變成了多對多的集體空戰。在當時這一項目屬於絕密項目,沒有人想到這支部隊的主力戰機來自於中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