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美國人視為最有實力統一中國之人,吳佩孚卻為何會敗給蔣介石

1939年12月4日,戎馬半生的吳佩孚因牙疾復發,高燒不退,請日本牙醫看病後猝死。時人普遍認為吳佩孚死得蹊蹺,猜測是他堅持不肯做漢奸,被日本人所謀殺的。但由於缺乏資料的佐證,至今仍是個未解之謎。

曾被美國人視為最有實力統一中國之人,吳佩孚卻為何會敗給蔣介石

吳佩孚一生中最為輝煌的時代,是他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之後的那段日子,但好景不長。就在美國《時代週刊》對他進行報道的7天后,也就是9月15日,當年第一次直奉戰爭戰敗的張作霖,以反對直系發動江浙戰爭為由,出兵15萬,向山海關、赤峰進發。張作霖要報仇雪恨,於是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了。就是這次戰爭之後,吳佩孚走向了人生低谷,而且越陷越深。

歷史就是一部鬧劇。即便“八方風雨會中州”的吳佩孚也想不到,第二次直奉戰爭並不是一場將他推向人生頂峰的戰鬥,而是一場歷史悲劇的重演,只不過悲劇的人物恰巧調換了位置。當年吳佩孚攻入北京時,正是由於張作霖的軍隊倒戈,頃刻間讓兵力不足的吳佩孚局勢逆轉,大勝奉軍。而幾年後,當吳佩孚親率10萬大軍與奉軍激戰正酣時,直系第三軍也發生同樣的倒戈,第三軍總司令馮玉祥在後方的3萬人馬從熱河撤軍發動了“北京政變”,將曹錕囚禁在延慶樓。局勢逆轉,吳佩孚只能嘆息大勢已去。

其實,在這次直奉戰爭中的倒戈,馮玉祥也是被逼無奈。在第一次直奉戰爭獲勝後,馮玉祥功勞甚大,雖然任河南督軍,但目空一切的吳佩孚對他並不信任,很快把他調往北京,出任徒有虛名而無地盤的“陸軍檢閱使”。

曾被美國人視為最有實力統一中國之人,吳佩孚卻為何會敗給蔣介石

馮玉祥與做起了武力統一迷夢的吳佩孚之間的矛盾逐漸加大。因此,在段祺瑞與張作霖的哄騙下,在孫中山的感化中,一場驚天動地的“北京政變”,才會在馮玉祥的腦海中浮現,並被他付諸實踐。

直奉戰爭結束之後,中國的軍閥勢力形式又迴歸到一盤散沙的狀態。當年美國媒體認為最有實力和機會統一中國的吳佩孚,此時已經回到了洛陽,他手頭所剩的殘兵不足千人,完全沒有了與其他軍閥抗衡的實力。

趁北方軍閥混戰之時,1926 年7月,南方國民革命軍以蔣介石為總司令誓師北伐。吳佩孚的勢力範圍地處兩湖,不幸成為了北伐軍的頭號目標。

吳佩孚畢竟已經不是四年前“八方風雨會中州”的時候了,他的部隊倒戈的倒戈,陣亡的陣亡,北伐軍很快佔領了他的地盤。吳佩孚只能逃亡北上,可是天公不作美,恰逢馮玉祥從蘇聯回國,五原誓師,派兵南下。南北夾擊中的吳佩孚只好逃出鄭州,住進兵工廠。細雨霏霏,冷風落葉。54歲的吳佩孚浩氣喪盡,兵馬無幾,無奈之下逃往四川。之所以選擇逃入四川,是因為吳佩孚雄踞洛陽時,曾扶持過一大批川軍。

曾被美國人視為最有實力統一中國之人,吳佩孚卻為何會敗給蔣介石

隨著羽翼的日益豐滿,蔣介石逐漸展露獨霸中國的野心,他對吳佩孚的戒備之心日甚,他不希望這個老將盤踞四川,他日東山再起。因此,蔣介石著手分化吳佩孚在四川的勢力。

但經歷了太多的戰亂後,川軍對新崛起的勢力心存觀望的態度。一時勝券在握的蔣介石,並不能贏得川軍的信任。所以川軍雖然多打出“國民革命軍”的旗幟,卻對革命軍是否能成功,仍懷有疑慮。所以在四川追殺吳佩孚的通緝令,漸漸成了廢紙。吳佩孚在四川的勢力也逐漸強大起來,他已有把蜀隴作為根據地東山再起的想法。看似風光的他,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只是一場“狐假虎威”的鬧劇。

1928年6月,正在幽室作畫的吳佩孚,突然被大兵包圍。帶兵而至的是四川軍閥鄧錫侯,聲稱要吳佩孚交出武器,以免除川境戰火。如果說戰場上的失敗算是恥辱,那麼一彈不髮束手繳械簡直是噩夢。但吳佩孚當時寄人籬下,強龍壓不過地頭蛇,相持一天後,吳佩孚還是交出了部隊的精良武器。

接下來的兩年裡,吳佩孚龜縮在四川境內不敢作為。中原局勢卻發生大變,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開展了一場規模宏大的戰爭,幾乎將大半個中國都捲進炮火當中。在這個中原混戰的時機,吳佩孚心中也在思索,他是否等到了火中取栗的時機,他是否該去實現他久遠的大鵬展翅夢想。

吳佩孚悄悄走出四川,北上進駐甘肅,開始準備重新出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