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的邊緣——柯伊伯帶

柯伊伯帶 太陽系 冥王星 天文 天問科普 2019-04-08

柯伊伯帶處於太陽系的邊緣,位於海王星軌道外黃道面附近,是一個天體密集的中空圓盤狀區域。

太陽系的邊緣——柯伊伯帶

柯伊伯帶天體大都來自於環繞著太陽的原行星盤碎片,由於未能成功地結合成行星,因而只能形成較小的天體,最大的直徑小於3000公里。

太陽系的邊緣——柯伊伯帶

關於柯伊伯帶小天體形成的原因,天文學界對此陸續發表了幾個理論,但都具有明顯的漏洞。比較被認可的觀點是按照行星形成的“吸積理論”來進行解釋,這些碎片在繞轉的過程當中發生碰撞,互相吸引,從而粘附形成的一個個大小不一的天體。

“吸積”(accretion)是指緻密天體由引力俘獲周圍物質的過程。吸積過程廣泛存在於恆星形成、星周盤、行星形成、雙星系統、活動星系核、伽瑪射線暴等過程中。

1992年,天文學家發現了第一個柯伊伯帶天體(KBO),至今已有約1000個柯伊伯天體被發現。直徑大都從數千米到上千公里。

太陽系的邊緣——柯伊伯帶

由於冥王星地處柯伊伯帶內,許多天文學家認為冥王星已經不再適合被列入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內。冥王星應該被列入柯伊伯帶小行星之列,其衛星應該被降為“伴星”。

2006年,第26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O)會議通過表決冥王星被降為矮行星,將其從太陽系行星中除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