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與漢語在未來誰更具優勢,這部中國科幻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科幻小說 文學 三體 人工智能 深度科幻 2019-04-06
英語與漢語在未來誰更具優勢,這部中國科幻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漢語

漢語和英語,一個作為全球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一個作為全球影響最大的語言,兩者的優劣,一直是人們關心的問題。進入近代以來,隨著中國的衰落,以及現代計算機的崛起,很多語言學家,包括很多中國人都認為漢語相對於英語是一種過時的語言,並不適合人類未來。因此,在以西方為主流的科幻文學中,都很自然的把“英語”作為未來人類統一使用的標準語言,全世界人民好像也從來沒感覺有什麼不妥,直到一部叫《三體》東方科幻橫空出世。

在這部由東方人書寫的科幻作品中,劉慈欣先生給出了和西方科幻作者完全不同的答案,在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主流的未來,漢語其實比英語更具有優勢。在劉慈欣的設想中,在200年後的未來,全世界都將使用一種以漢語為主英語為輔的混合語言。那麼,如果拋開小說的虛構成分,從現實出發,漢語和英語誰更適應未來人類文明的發展呢?

英語與漢語在未來誰更具優勢,這部中國科幻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劉慈欣

漢語和英語各自的優勢是什麼?

從文字類型來說,漢語表意,英語表音,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系統,就像IOS與Android一樣,具有完全不同的架構和運行特點。漢語表意的特點在於每一個基礎的漢字,每一個偏旁部首都有特定的讀音、書寫形狀和所表達的含義,通過3000多個常用漢字的邏輯組合,來表達複雜的含義。而英語的特點恰恰相反,英語只有26個沒有任何含義只有讀音的根字母,只有將這些字母進行特定的組合,才能表達特定的含義,各組合之間並沒有嚴格的邏輯和規律。因此這些特點也就決定了,英語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密碼語言,各個詞彙之間並沒有嚴格的邏輯關係。

漢語和英語不同的架構和運行特點決定了,表意漢語相對錶音的英語具有三大優勢:第一、漢語更加簡單,更具擴容空間。隨著社會發展,總會出現很多新生事物,對於這些不斷湧現的新生事物,英語因為只有26個字母,所以唯一的解決方案只能是通過各個字母的組合,創造一個完全陌生的新詞,如火車Train;飛機aircraft;火箭rocket……等,隨著這些無規律的新詞越來越多,使得英語越來越複雜,學習的難度越來越大。有統計目前英語單詞總量已達100多萬,最長的單詞已達45個字母,已經複雜到讓人類無法學習。而相同的情況放在漢語則簡單的多,完全不需要創造新的文字,只需根據新生事物的特點,通過兩三個漢字的組合就能形象的加以描述,使人一目瞭然。

英語與漢語在未來誰更具優勢,這部中國科幻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漢語

第二、漢語表達更具感情,方式更加細膩、多樣:由於漢語是“音、形、意”三者的結合,而英語只是簡單的密碼語言,兩種語言的基礎架構決定了,漢語在表達事物上不僅比英語更具感情,而且更加準確,方式也更加靈活。如漢語的“好”就有“美、佳、善、棒、妙、優、良”等十幾種表達方式,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用法。而英語的表達則相對簡單,更加嚴格。

第三、漢語更利於學習和學術交叉。由於漢字表意內在的邏輯,決定了漢語是一種“兩維”語言,一個人只要掌握2000個左右的常用漢字,就能滿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哪怕是讀一些專業性很強的文章,也能大概會意。還以漢語的“火車”為例,即使是一個沒見過火車的人,只要認識“火”和“車”兩個漢字,就能大致推導出火車是怎麼回事。而且一通百通,只要瞭解了火車是怎麼回事,“火車乘務員、火車站、火車車廂……”等這些與火車相關的詞彙也能做到大致理解,同時對這些相關詞彙的理解又能反過來幫助對火車的理解。漢語這種橫向與縱向兩維貫通的特性,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學習的效率,保證了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加速了科技爆炸。而同樣的情況放在英語則要複雜的多,由於英語的單詞之間並沒有內在的邏輯聯繫,因此決定了英語是一個維度的橫向語言,只能通過掌握儘可能多的單詞來學習。同樣以英語的火車“Train”為例,你發現這個單詞跟火“fire”、蒸汽“steam”、車“vehicle”沒任何關係,完全是一個新詞,相互之間根本無法做到融會貫通。這不僅限制了學習的速度,而且加重了學習的難度。在英語國家,通常一個人如果不掌握20000個以上的單詞就很難讀懂報紙,更不要說一些專業性的文章。甚至同是優秀的人才,不同學科也很難進行交流,這就大大限制了知識的傳播和科技的發展。

英語與漢語在未來誰更具優勢,這部中國科幻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英語編程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基本可以明白相對於英語,漢語具有諸多優勢。但這並不能說,英語相對於漢語就沒有可取之處。事實上,英語相對於漢語的主要優勢,恰恰在於英語的劣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漢語是一種經過長期、高度進化的多維語言,英語是一種新興的一維語言。這種語言定向、單一的特性決定了它更接近智能思考、計算的初級特性,更利於計算機底層程序的構建。英語在計算機編程的優勢,在現實世界已經得到印證。目前計算機編程絕大部分使用英語編程,並不僅僅是因為計算機是由英語國家發明的,更重要的原因在於,英語在計算機編程領域具有天生的優勢。

英語與漢語在未來誰更具優勢,這部中國科幻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未來

未來人類需要什麼樣的語言?

雖然沒有任何一部科幻小說能夠完整的預測未來,但很多科幻小說中的情節變成現實也並不乏先例。雖然歷史總會在不經意間開一些小玩笑,但整個人類文明逐漸趨於理性,趨於效率應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在語言的選擇上,也是如此。

劉慈欣在《三體》中做出未來人類“以漢語為主,以英語為輔”的預測,其更合理之處在於,它充分考慮到了人類人文和科技兩個方面的需要,綜合了漢語於英語各自的優勢。漢語作為更加人性化的語言,確實更適合人類之間的相互交流;英語因為指向更加準確,也確實更適合未來人工智能、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兩者就像IOS與Android一樣,各有優劣,但人類總會有兩全其美的辦法。

我們都是陰溝的蟲子,但總要有人想仰望星空!深度解讀科幻,歡迎喜歡科幻的朋友關注:深度科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