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投資戰:群嘲之下,萬達與北京文化聯合發聲明

科幻片 萬達集團 發現佩奇 投資 吳京 銀幕穿越者 2019-02-14

今年的春節檔總票房雖然略超去年,但從觀影人次來看走進電影院的人有所下降。並且電影項目上大量資本湧入的情形下卻僅有《流浪地球》爆發票房,帶動中影股份、北京文化成為熱門,而其他上市公司則紛紛折戟,不免令人對電影市場心生寒意。

春節檔投資戰:群嘲之下,萬達與北京文化聯合發聲明

據官方數據,今年春節7天內全國電影票房為58.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創下新高;大年初一電影票房達到14.43億元,同比增長近13%,再次刷新了單日票房紀錄,觀影人次則相比去年減少了1500萬。與2018年春節檔三駕馬車並駕齊驅、《紅海行動》反超的情形不同,今年變成了《流浪地球》逆襲後的一枝獨秀,備受期望的《新喜劇之王》和《神探蒲松齡》票房還不及《熊出沒·原始時代》。

在這個電影市場有些“虛火”的假期過後,開工成為了上市公司們爭相刷存在感的機會。

在這背後,是吳京、王寶強、周星馳等主創或投資人這次“下注”的不同結局。目前來看,吳京的投資一如《戰狼》系列賺得盆滿缽滿;王寶強同時投資了《瘋狂的外星人》與《新喜劇之王》兩部前期被普遍看好的作品,結果卻不如預期;《小豬佩奇過大年》背後資方可能面臨虧損,萬達影視因為傳言撤資《流浪地球》,投資的《情聖2》而引起不小爭議。

  • 《流浪地球》或突破50億,投資方收益持續上漲

春節檔投資戰:群嘲之下,萬達與北京文化聯合發聲明

隨著《流浪地球》票房突破20億,影片各個投資方上海電影、文投控股、中國電影等上市公司等在2月11日晚間發佈公告,披露對《流浪地球》的投資收益情況。

中影股份收益超1億分到最多蛋糕,北京文化收益也有8000萬左右。目前業界預測該片將突破50億,投資方收益將持續上漲。

作為《流浪地球》出品方的中影股份晚間公告稱,截至2月10日,公司預計來源於電影《流浪地球》的收益為9500萬元-1.05億元;北京文化公告稱,截至2月10日,公司預計來源於電影《流浪地球》的收益為7300萬元-8300萬元。;上海電影公告稱,截至2月10日,公司來源於該影片的綜合收益暫為120萬元至160萬元(最終數據以實際結算為準);同時, 文投控股公告稱,截至2月10日,公司投資電影《流浪地球》所產生的收益(不包括公司影城對該電影的放映收益)約為100萬元。

目前,該影片還在上映之中,公司來源於該影片的收益將伴隨影片票房的增長而增加。

三家公司的公告中顯示,據國家電影資金辦數據,截至2月10日24時,影片在中國大陸地區上映6日,累計票房收入(含服務費)約為20.107億元(最終結算數據可能略有誤差)。

儘管現在投資方賺得盆滿,但《流浪地球》在上映之前,市場上這部中國科幻電影並未有過高期待,拍攝也幾經多方接力投資才完成,其中,還遭遇原投資方之一的萬達影視中途撤資。

此前有傳言稱,《流浪地球》劇組遇上資金問題,有說法稱,是因為遭到萬達撤資。一段調侃萬達和吳京投資決策的段子也在網上流傳:吳京客串期間導演稱拍不下去,萬達撤資,結果是吳京自掏腰包6000萬,而萬達轉向投資了吳秀波主演的《情聖2》。《情聖2》後來的遭遇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2月9日,有媒體報道稱,萬達影業相關人士否認了上述傳聞,稱沒有撤資一說。由於傳言愈演愈烈,2月12日,萬達在其官網發佈聲明稱,萬達影視與北京文化從未正式簽署過《流浪地球》的投資協議,所以不存在所謂的撤資。

春節檔投資戰:群嘲之下,萬達與北京文化聯合發聲明

實際上,春節檔多部電影都有萬達的投資身影。

  • 《瘋狂的外星人》不及預期,王寶強天價保底或虧數億

春節檔投資戰:群嘲之下,萬達與北京文化聯合發聲明

光線傳媒是《瘋狂的外星人》的主要投資方和主控發行方。該片上映7天分賬票房14.56億,投資方分賬5.64億。根據目前走勢,最終預估票房23.61億。

另外,王寶強旗下公司霍爾果斯樂開花影業有限公司(樂開花影業),曾為《瘋狂的外星人》作出28億元的保底發行,截止2月12日,該片目前票房累計16億,距離票房目標還有近12億元的差距,但排片和票房都呈現高開低走的趨勢,恐怕難達保底票房目標。

根據《瘋狂的外星人》的出品方歡喜傳媒此前公告,其全資子公司歡歡喜喜作為投資方,與霍爾果斯樂開花(保底方)簽訂了保底協議,若票房未超過28億,投資方收取最低發行收入7億元。若票房超過28億,訂約雙方可就超出的部分,按該電影的影片淨收入的比例分配:投資方為30%保底方70%。

春節檔投資戰:群嘲之下,萬達與北京文化聯合發聲明

據公開信息顯示,霍爾果斯樂開花的法人代表及唯一股東為任曉妍,即王寶強經紀人,其同時擔任北京寶億嶸影業有限公司、北京樂開花影業有限公司法人職位。樂開花影業投資出品的影片包括陳思成的《唐人街探案2》及黃渤的《一出好戲》。

有甯浩,黃渤、沈騰和徐崢加持的《瘋狂外星人》,雖然是春節檔票房第二,但從票房到口碑確實沒有達到預期。

《瘋狂的外星人》在大年初一上映,預售及首日票房排名第一,首日拿下4.07億票房,首周票房14.48億,開局成績不錯。但在春節檔後半段,該片票房被《流浪地球》迅速趕超,而且《流浪地球》呈現出壓倒性的趨勢。在評分口碑方面兩部電影也拉開差距。

從2013年開始,保底實際上成為發行方獲取中國電影市場上升紅利的最有效手段。到2014年,中影與北京摩天輪公司向片方支付1.25億,保底5億發行《心花路放》,而這部影片的最終票房達到11.7億。此後,越來越多的影片開始採用這種方式發行方式。保底項目也從中小成本影片,逐漸轉向了商業大片。《戰狼2》票房狂破紀錄,遠超預期,參與保底發行的北京文化賺得盆滿缽滿。

2016年是保底發行最紅火的一年,不過在11部公開保底發行的院線電影中,只有《美人魚》和《火鍋英雄》兩部電影,票房大比例超過保底數額;《盜墓筆記》和《我不是潘金蓮》在下線之前勉強達到保底金額;其餘項目都以失敗告終。

  • 《飛馳人生》春節檔穩定發揮,37歲的韓寒擔任7家公司法人

春節檔投資戰:群嘲之下,萬達與北京文化聯合發聲明

被稱為春節檔三駕馬車之一的《飛馳人生》雖然沒有《流浪地球》以及《瘋狂的外星人》般的大起大落,但一直處於第三的穩定位置上,不管是票房還是口碑都基本與預期一致,37歲的韓寒截止到目前拍了三部電影,幾乎每部都有著穩定的發揮。

天眼查信息顯示,與韓寒相關的公司共有15家,在7家公司擔任法人,在10家公司作為股東,其中最為人熟知的要數上海亭東影業。

2015年7月,韓寒註冊成立了亭東影業。股東除韓寒和孫妮外,還包括6家公司。浙江東陽阿里巴巴影業、博納影業均有入股,持股比例暫未公開。從第二部電影《乘風破浪》開始,亭東影業就以主要出品方的身份出現在韓寒導演的電影中。在《乘風破浪》裡,亭東影業的投資佔比超過了50%。

影視寒冬之下,2019年1月15日,浙江東陽阿里巴巴影業宣佈入股上海亭東影業有限公司,意味著後者已經完成第三輪融資。2016年4月,亭東影業獲得普華資本數千萬元的A輪融資。2017年10月,獲得由博納影業、辰海資本、上海景璨續輝文化傳播中心合計投資的3.1億,當時市場對於亭東影業的估值是20億。

除了做韓寒自己導演電影的出品方,亭東影業也參與了其他電影的製作。《地球最後的夜晚》《殺破狼》的聯合出品方均有亭東影業。

  • 新文化大跌7.35%,《新喜劇之王》背鍋?

春節檔投資戰:群嘲之下,萬達與北京文化聯合發聲明

普漲行情裡,讓人意外的是,新文化和光線傳媒竟然大跌,一度跌停和接近跌停,最終收盤跌幅分別為7.35%和4.51%。

新文化排在中影和周星馳的星輝海外公司之後,是《新喜劇之王》的第三大出品方。根據公告,新文化全資子公司向《新喜劇之王》投資不低於1000,不超過5000萬。《新喜劇之王》並不是一部花錢的電影,所以預估總成本也不會很高。截止2月11日,該片上映7天分賬票房5.1億,投資方分賬1.16億,應該不算虧錢的項目,甚至有小賺。

另外,前面說王寶強因為保底《瘋狂的外星人》可能遭遇鉅額虧損外,王寶強旗下公司還投資了《新喜劇之王》,目前來看,或也將遭遇虧損。

  • 小豬佩奇等表現不佳,《熊出沒》穩賺

春節檔投資戰:群嘲之下,萬達與北京文化聯合發聲明

年前,一則名為《啥是佩奇》的短片在網上引發熱議。片中對親情、團圓及春節的詮釋引發普遍共鳴。此後,這部短片實為電影《小豬佩奇過大年》的宣傳片,這部春節檔電影也因之備受關注。

不過,當時就有分析稱,電影票房或許並不會因為宣傳片的走紅而明顯上升。一則,該電影主要受眾為兒童,比宣傳片範圍狹窄,這一點並不會因為宣傳片而改變;二則,受宣傳片吸引而觀看電影的觀眾容易產生失望情緒,這對電影的口碑及票房反而會造成負面影響。

電影上映後,口碑著實不佳,不少網友表示,該影片為欺騙感情的圈錢之作,全程動畫片長僅為三分之一,故事情節讓人尷尬,豆瓣評分僅4.1分。票房同樣表現一般,截至2月11日24點僅1.14億,遠不及同日上映、同樣少兒向且未過多宣傳的《熊出沒·原始時代》,該片同期票房為5.02億元,2月10日當天票房甚至是《新喜劇之王》的近3倍。

據電影投資方透露,宣傳片拍攝成本是“同行們都會詫異”的規模。據瞭解,一部國產動畫電影的“成本天花板”約為3000萬左右。一般而言,電影票房需達到製作成本3倍左右才能盈利,據此計算,《小豬佩奇過大年》投資方有可能賺不了錢。

另外兩部成龍主演的《神探蒲松齡》及《廉政風雲》截至2月11日24時的票房分別為1.31億元及9731萬元,據瞭解,前者前期投資約3.5億,兩者虧損已成必然。

一位影視行業資深投資人士表示,不管是在二級市場投資也好,還是在一級市場做PE也好,其實投資人更為看重的還是公司整體的製作能力和持續穩定盈利的能力。

以《熊出沒》這個系列的電影舉例,2014年《熊出沒之奪寶奇兵》,票房2.47億元;2015年《熊出沒之雪嶺熊風》,票房2.71億元;2016年《熊出沒之熊心歸來》,票房2.87億元;2017年《熊出沒·奇幻空間》,票房5.22億元;2018年《熊出沒·變形記》,票房6.03億元;2019年春節檔《熊出沒·原始時代》已經有4.2億元票房了。這是什麼概念,前五部的累計票房接近20億元,最新的這部《熊出沒·原始時代》,上映一週票房4.2億元,市場預期能超過2018年。

再來看下成本。這次《熊出沒·原始時代》製作成本5500萬元左右,宣發成本5000萬元左右,據稱是系列最高了。相比真人電影而言,它的成本並不高,風險還小,票房穩定增長,妥妥地盈利。而且《熊出沒》系列已經是個大IP了,已經發行到美國、意大利等全球82個國家和地區,也在迪士尼、索尼、Netflix等全球知名平臺熱播,海外發行還能賺一波。像製作《熊出沒》這個系列的公司才是真正值得投資的標的,但是A股上市公司中和其相關的並不多,即便有投資了今年這部《熊出沒》電影的,所佔比例也很低,相比上市公司龐大的業務量而言影響實在太小,所以股價走勢也基本體現不出來。

今年的春節檔總票房雖然略超去年,但從觀影人次來看走進電影院的人有所下降。並且電影項目上大量資本湧入的情形下卻僅有《流浪地球》爆發票房,帶動中國電影、北京文化成為熱門,而其他上市公司則紛紛折戟,不免令人對電影市場心生寒意。

只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連續兩年春節檔冠軍被《紅海行動》《流浪地球》這樣的工業化電影、口碑大片所佔據,證明了中國電影市場頂級審美風格的轉向。市場從無到有接納了新的國產電影題材,並給了默默專心於內容質量的人收穫。

或許2019年的電影市場會是理性的迴歸。

綜合自時光網;中國電影產業;時光網;同相;AI財經社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