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中國最早的鈾礦遺址,成為茫茫戈壁灘上一座永恆的豐碑

考古 文物 原子彈 鹹菜 非主流軍評 2017-05-09

位於新疆克拉瑪依市烏爾禾區的730鈾礦舊址是中國最早的一座鈾礦,1956年3月,新疆依然嚴寒。剛剛成立的25分隊組織包括蘇聯專家的2個小隊奔赴新疆北疆開始鈾礦伽瑪普查,同年10月發現白楊河中心工地礦化點。

這裡是中國最早的鈾礦遺址,成為茫茫戈壁灘上一座永恆的豐碑

白楊河礦床是中國最早發現的古火山岩型鈾礦,位於周圍一二百公里沒有居民的戈壁荒原上,紮營探礦,條件異常艱苦。普查分隊自己搭帳篷,挖地穴,住地窩,從幾百裡外運糧,一個月只吃幾次菜,所有探礦設備全靠人拉肩扛。就是靠這種“白楊河”精神,不到一年隊伍就發展成一支新疆鈾礦地質的主力軍。

這裡是中國最早的鈾礦遺址,成為茫茫戈壁灘上一座永恆的豐碑

為落實“全民辦鈾礦”的方針,根據二機部1958年9月19日通知,24分隊組織職工家屬“土法煉鈾”,在簡陋的條件下生產出“111”產品,為國家初期的核燃料生產提供了原料,進而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研製贏得了時間。

這裡是中國最早的鈾礦遺址,成為茫茫戈壁灘上一座永恆的豐碑

為了找到鈾礦,生產中國的第一顆原子核武器,白楊河鈾礦的工人先輩們土法上馬提煉鈾,當時的生產和生活條件非常艱苦,採礦沒有發電設備,礦石的搬運都是人工肩挑背扛,冶煉的工作程序都是以人力為主模式土法生產,工人只帶紗布作的口罩,穿著過膝的膠筒,光著脊背在硫酸池中翻動礦石。飯就在礦坑裡吃,沒有碗,就用鏟礦石的鐵杴當碗,吃的是在測量含鈾量的池子中醃的鹹菜和礦石上烤的窩窩頭,生活用水是傾倒了礦渣的礦業廢水的白楊河河水,案板床及傢俱也都是車間裡報廢的木頭做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