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這處古代遺址被譽為“天下第一宮”,遺址上的發現為項羽平反

在中國古代,宮殿建築藝術水平極高,它代表著皇權的至高無上,體現了中華帝國的強大,而跨過千年歷史長河之後,它成為先人留給我們的偉大財富,見證著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帝國的發展,訴說著中華文明的輝煌與燦爛。如今,中國宮殿建築以北京故宮為代表,它成為人類宮殿建築史上的奇蹟,是中國和世界最珍貴的財富之一。不過,在中國的歷史上,北京故宮並非是最為宏偉與壯觀的宮殿,比如著名的阿房宮,北京故宮根本無法與它相比。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杜牧用一篇《阿房宮賦》,形象而傳神的向世人訴說著阿房宮當年的宏偉與龐大,它就像秦朝一樣,輝煌而偉大,宏偉而壯麗,同時又富有爭議,以及命運多舛。

西安這處古代遺址被譽為“天下第一宮”,遺址上的發現為項羽平反

公元前356年,是秦國曆史的轉折點,也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在這一年,秦孝公任用商鞅,開啟變法,攪動了春秋戰國的風雲,同時使得秦國一躍成為當時最為強大的國家。在秦國國力富強之後,櫟陽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秦國王朝中樞的要求,因此秦國國都從櫟陽遷到古都咸陽。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咸陽成為帝國的中心,為了促進咸陽的發展,秦始皇將天下富豪遷到咸陽,並在此地修建帝都,此後不斷擴建,而阿房宮,就是帝都中的明珠。

在秦始皇的計劃當中,阿房宮“東西五里,南北千丈”,(《漢書·賈山傳》)可以容納數萬人,如此龐大的宮殿,難怪杜牧用“隔離天日”來形容。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秦始皇下令征夫七十餘萬,從四川等地開採木材和石料,運到周朝故都城豐、鎬之間,渭河以南的皇家園林上林苑中,建造新朝宮,而它就是阿房宮。不過此“阿房”只是這座宮殿的前殿的名字,而由於宮殿一直沒有完工,因此暫時取名“阿房宮”。然而僅是阿房宮的前殿,其宏偉壯觀的程度就已經讓人歎為觀止,比如《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至南山……阿房宮未成;成,欲更擇令名名之。作宮阿房,故天下謂之阿房宮。”足以可見阿房宮前殿的壯麗。

除此以外,阿房宮中的珍寶堆積如山,天下美女盡收宮中,各殿的氣候甚至都有所不同,堪稱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的巔峰。

西安這處古代遺址被譽為“天下第一宮”,遺址上的發現為項羽平反

不過,就像是秦始皇以及他的秦朝一樣,阿房宮的一生也是壯麗而淒涼的。秦始皇一生都在修建阿房宮,但直到他死時,阿房宮仍舊沒有建好,甚至有人傳說,阿房宮最終毀於項羽手中,是他在攻破咸陽後屠城放火,將阿房宮付之一炬。歷史上真正的項羽行事確實霸道殘酷,他在攻破咸陽城後,“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史記》)杜牧也在他的《阿房宮賦》中不無遺憾的感慨道:“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如此看來,項羽火燒阿房宮似乎已經是蓋棺定論的事情,不過隨著西安阿房宮遺址的出土,專家卻有了不同的看法。

西安這處古代遺址被譽為“天下第一宮”,遺址上的發現為項羽平反

據《阿房宮前殿遺址的考古勘探與發掘》中描述,在如今的西安市西郊阿房村裡的阿房宮遺址上,考古學家運用各種先進的技術,在遺址上進行勘探,卻沒有發現阿房宮被火焚燒的痕跡。要知道,即使過去千年,那把大火也一定會留下痕跡,然而在遺址上專家沒有發現項羽火燒阿房宮的證據。不僅如此,通過對遺址的發掘和探尋,考古隊發現阿房宮遺址僅僅是阿房宮的前殿,阿房宮並沒有建成。這一點在史書上也有印證,比如《史記》中記載:“四月,秦二世還至咸陽……’復作阿房宮。”而同年七月陳涉、吳廣起義,阿房宮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建成。同樣是《史記》中記載:“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沒有對項羽火燒阿房宮有任何記錄,因此項羽可能確實放火焚燒了咸陽宮殿,但他火燒阿房宮卻是子虛烏有,畢竟此時阿房宮在渭水以南,距離項羽甚遠,且只有前殿,項羽沒有焚燒它的必要。而且遺址上並沒有任何火燒的痕跡,所以項羽可能是被冤枉了上千年。

西安這處古代遺址被譽為“天下第一宮”,遺址上的發現為項羽平反

不過不管如何,那座“隔離天日”的阿房宮並沒有建成,宏偉的阿房宮前殿在歷史中化作塵埃,這對當時的民眾是一件幸事,但對於歷史來說,是一件巨大的損失。阿房宮與秦朝一起,消失在歷史的車輪下,不過阿房宮遺址的出現,彌補了許多遺憾。在阿房宮遺址上,發現大量古代建築群,僅僅是前殿,就已經震驚世界,被譽為“天下第一宮”。1961年,阿房宮遺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保護單位,1994年,阿房宮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奇蹟和著名遺址名單當中,且位列世界古建築第一。

如今,在阿房宮遺址上的考古工作還在繼續,相信在西安這座古城當中,這處歷經兩千多年曆史的宏偉宮殿遺址,能夠為人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參考資料:

《阿房宮賦》 杜牧

《漢書·賈山傳》

《史記》

《阿房宮前殿遺址的考古勘探與發掘》 李毓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