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年前的鄭州,“鄭州人”最早的“家”

10萬年前的鄭州,“鄭州人”最早的“家”

織機洞——“鄭州人”最早的“家”

10萬年前的鄭州,“鄭州人”最早的“家”

織機洞——“鄭州人”最早的“家”

織機洞——“鄭州人”最早的“家”

織機洞,位於滎陽市城南20公里的崔廟鎮王宗店村北500米,這裡為嵩山北麓淺山丘陵地帶,為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被譽為“河南第一洞”,是繼周口店之後,我國北方地區舊石器晚期考古的重要發現。

1984年,滎陽市文物普查時發現動物化石和陶器殘片,1985年初文物普查中發現,洞穴呈石廈狀,洞口高5米,深19.6米,寬12.9米,口寬12~15米,進深21米以上,後經國家文物局撥出專款進行考古發掘,共發現文化堆積24層,用火痕跡17處。大角鹿、披毛犀、羚羊、野牛等動物化石2000餘件,刮削器、砍砸器等石器2萬餘件。其中石器中有大量的刮削器、尖狀器、石錐、砍砸器、雕刻器、石錘等。

10萬年前的鄭州,“鄭州人”最早的“家”

織機洞——“鄭州人”最早的“家”

織機洞文化堆積層

織機洞遺址經部分清理,最厚處地層堆積達24米以上,可分為23層,自上至下為:

1擾動黃土層;

2深褐色頂層埋藏土壤層,內含秦漢時期布紋瓦片及貨泉銅幣等;

3紅褐色頂層埋藏土壤層,中部含仰韶文化尖底瓶片,下部含裴李崗文化夾砂篦紋罐片等;

4灰黃色砂質粘土含少量石灰岩角礫層;

5石灰岩角礫層;

6棕紅色第一層古土壤層;

7灰黃色砂質粘土層,出有少量石製品及腫骨大角鹿下頜骨、斑鹿角、駝鳥蛋片化石等,該層在洞口部位有3處燒火遺蹟;

8褐黃色砂質粘土層,含石核、刮削器等,另有犀牛、斑鹿等動物化石碎片等;褐黃色砂質粘土,夾雜大量灰巖角礫和巨塊石灰岩,遺物很少;

9灰白色與黃褐色粘土互層,有刮削器、尖狀器和少量石錐等石器,以及少量腫骨鹿、犀牛的下頜骨化石;

10灰燼層,內含燒骨和少量粘土,有少量刮削器、尖狀器及石片和脊椎動物化石;

11灰白色砂質粘土、粘土與鈣互層,未見遺物;褐黃色砂質粘土;

12褐黃色粘土淤積層,夾有灰燼,底部墊一層灰燼,未見遺物;

13灰燼夾褐色砂質粘土層,含石製品、破碎骨化石和燒骨等;

14褐黃色砂質粘土夾灰燼層,有少量石製品及鹿類化石和燒骨等;

15黃褐色砂質粘土,遺物較豐富,出有刮削器、尖狀器和少量石錐、雕刻器等,也有鹿角及齧齒類化石,石化程度較高,多被浸染成黑色;

16褐色砂質粘土夾石灰岩角礫、灰燼層,遺物豐富,主要為石製品,化石多為燒骨;

17褐色砂質粘土,偶含灰燼,出土遺物石製品最多,化石以鹿類和齧齒類動物為主,石化程度高,常被浸染成黑色;

18灰燼與淺灰色土互層,層內包含物較多,情況與上履層相同;

19紅色粘質砂土,斷續分佈,出有一些刮削器、尖狀器和很少的石錐、雕刻器、砍砸器,化石較少;

20灰燼層,包含物多,同上覆層;

21灰褐色粘土層,含風化成黃白色的石灰岩角礫,石器較多,有刮削器、尖狀器以及石錐、石錘、砍砸器、雕刻器等,另有較多的砂岩礫石和少量鬣狗糞化石,已挖3.7米,尚未至底。

織機洞洞穴遺址的發現和發掘,不僅為舊石器考古提供了珍貴資料,而且為豫中地區人類學研究提供了珍貴資料。另遺址的發掘考察工作對目前世界人類學爭論的焦點———現代人的起源有著重大的學術意義,同時在東亞舊石器文化考古中也有著重要的地位。

10萬年前的鄭州,“鄭州人”最早的“家”

該遺址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洞穴內發現的用火遺蹟達17處,在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的堆積中,出土的石製品有20000餘件,脊椎動物化石有10000多件。石器中的刮削器最多,各種類型的刮削器竟達1055件,還有尖狀器、石錐、砍砸器、雕刻器等。

10萬年前的鄭州,“鄭州人”最早的“家”

織機洞——“鄭州人”最早的“家”

專家考證

根據專家考證和出土遺物遺蹟推測,該洞上部為全新世中後期的新石器時代,中、下層為更新世中期前的舊石器時代,延續時間長,是我國尤其是河南地區的第四紀洞穴沉積重要發現,也是追溯發達的中原古文化淵源和恢復中原古環境及探討其與人類關係的重要研究對象,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織機洞遺址的發現,改變了中原地區長期缺乏古人類遺存的局面,是河南舊石器時代考古的一大發現,因此,被譽為“河南第一洞”。

10萬年前的鄭州,“鄭州人”最早的“家”

織機洞——“鄭州人”最早的“家”

由於織機洞內出土的豐富的燒火痕跡、石製品和動物骨骼化石在研究古人類方面有很大的價值,為“現代人”起源提供證據現代人究竟起源何處是目前古人類熱點問題之一,而就現代人起源來看,中國還缺乏距今10萬至5萬年的材料,織機洞遺址中正好包含這個時段的文物。“近幾年來,西方人類學家在世界各地採集100多位婦女的遺傳基因,檢測提出現代人是南非人的後裔這一理論學說,但織機洞遺址卻對多起源學說有著積極作用。”

織機洞遺址出土的文物彌補了“中國人的發展是連貫的”這一觀點證據不足的缺憾,它為中國人類是從中國最早的猿人發展而來的觀點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10萬年前的鄭州,“鄭州人”最早的“家”

織機洞——“鄭州人”最早的“家”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張松林介紹說,“織機洞洞穴遺址經中科院地質研究所專家考察確定,其上部第4層為距今10萬年的第一埋藏土;其下的20米堆積層應早於10萬年。織機洞洞穴遺址的發現和發掘,不僅為舊石器考古提供了珍貴資料,而且為豫中地區人類學研究提供了珍貴資料。”

北京大學的王幼平教授經過現場考察、研究後也認為,織機洞是近年來河南舊石器大考古的重要發現之一,其地層堆積之厚、文化遺蹟、遺物之豐富程度僅次於中國猿人遺址,可以說它是繼北京周口店之後舊石器洞穴遺址的最重大發現。同時,一個洞穴遺址內既有舊石器時代文化,又有新石器時代早中期文化,在中國也是首次發現。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張森水教授也十分肯定織機洞遺址的考古價值。他認為,織機洞地理位置處於中國的中部,從文化交流角度看,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張森水說:“織機洞是中國北方地區目前發現的規模最大、遺存最豐富的2萬到10萬年間古人類居住的洞穴遺址,從出土的舊石器和相關遺存觀察,其文化面貌傳承性明顯,是中國猿人文化的繼承者和連續發展的結果。

”“織機洞晚於周口店中國猿人文化和大荔人石制組合,又早於南陽小空山組合,這表明它具有舊石器文化南北交流甚至於哺乳類南北遷徙的‘驛站’作用。”張松林認為,“進一步研究會對舊石器文化交流問題做出重要的貢獻。”

織機洞的傳說

在滎陽市崔廟鄉王宗店村,幾乎每個村民都非常熟悉織機洞的傳說。據村民講,不知在哪個年代,一個名叫王增的人從小放羊。一天他經過織機洞時,聽到山洞內有織布機的聲音,就跑進去,看到一個仙女正在織布。王增就問:“你在織什麼?”仙女回答是給他織蟒袍。回到家後,王增把遇到仙女的事情告訴了母親。母親感覺到王增是一個當官的材料,就不再讓他放羊,為他出資在王宗店開了一個飯店,閒暇時讓他學習。幾年後,王增進京趕考取得功名。但他卻嫌棄母親,進京做官也不準備帶她同去。王母聽說後,悲憤地上吊自殺了,王增很快也得到了報應。白天,一道閃電劃過天空,一聲炸雷把王增炸得身首分家,頭被拋到織機洞對面的穿梭洞處,身子被扔到織機洞旁邊的一個山頭上,織機洞的名字也由此產生。

這當然是當地人編造出來的故事,但也可以從一個側面說明,附近的居民很久以前就對織機洞產生了一種神祕感和敬畏感,有些村民遇到什麼事總要到這兒拜一拜。這種敬畏感還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