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娃發現“帝王墓”,專家卻發了脾氣,原因是前人留下的八個字'

"

以目前的考古發現來看,國寶文物多出自古之帝王墓,其代表有著名的“曾侯乙墓”、“楚王墓”等;由此似乎證明了古之王侯非富則貴的尊崇身份,但在上世紀的南京祖堂山,一位放牛娃卻偶然間發現了一座“滿身窟窿”的帝王墓。考古隊迅速展開了搶救性發掘,雖說這座帝王墓規模很大,但專家卻僅找到了些許殘破的陶俑;令專家氣憤的不僅是掘洞,還有“光顧”這裡的人留下了一句話。

"

以目前的考古發現來看,國寶文物多出自古之帝王墓,其代表有著名的“曾侯乙墓”、“楚王墓”等;由此似乎證明了古之王侯非富則貴的尊崇身份,但在上世紀的南京祖堂山,一位放牛娃卻偶然間發現了一座“滿身窟窿”的帝王墓。考古隊迅速展開了搶救性發掘,雖說這座帝王墓規模很大,但專家卻僅找到了些許殘破的陶俑;令專家氣憤的不僅是掘洞,還有“光顧”這裡的人留下了一句話。

放牛娃發現“帝王墓”,專家卻發了脾氣,原因是前人留下的八個字

這話還要回到1950年,南京祖堂山附近住著一位放牛娃,這天孩子如往常一樣牽著牛在大山南麓放牧,不想自家牛竟失蹄陷進了一個深洞;按理說孩子對這一帶十分熟悉,哪裡有石頭,哪裡有樹,幾乎瞭然於胸,如今牛陷進去的這“洞”卻十分蹊蹺。好在牛蹄子陷得並不深,孩子在前面用力拽,最終將牛“救”了出來;但孩子卻不肯走,蹲著仔細觀察著這個“新出現”的洞,而且怎麼看都像是有人故意挖出來的。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放牛娃蹲著看了半天,最後還是忍不住鑽進去一探究竟;這裡說明一下,或許孩子不清楚,其實所謂的“深坑”正是土夫子故意挖出來的盜洞,也就是說,這裡很可能隱藏著一座古墓。

"

以目前的考古發現來看,國寶文物多出自古之帝王墓,其代表有著名的“曾侯乙墓”、“楚王墓”等;由此似乎證明了古之王侯非富則貴的尊崇身份,但在上世紀的南京祖堂山,一位放牛娃卻偶然間發現了一座“滿身窟窿”的帝王墓。考古隊迅速展開了搶救性發掘,雖說這座帝王墓規模很大,但專家卻僅找到了些許殘破的陶俑;令專家氣憤的不僅是掘洞,還有“光顧”這裡的人留下了一句話。

放牛娃發現“帝王墓”,專家卻發了脾氣,原因是前人留下的八個字

這話還要回到1950年,南京祖堂山附近住著一位放牛娃,這天孩子如往常一樣牽著牛在大山南麓放牧,不想自家牛竟失蹄陷進了一個深洞;按理說孩子對這一帶十分熟悉,哪裡有石頭,哪裡有樹,幾乎瞭然於胸,如今牛陷進去的這“洞”卻十分蹊蹺。好在牛蹄子陷得並不深,孩子在前面用力拽,最終將牛“救”了出來;但孩子卻不肯走,蹲著仔細觀察著這個“新出現”的洞,而且怎麼看都像是有人故意挖出來的。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放牛娃蹲著看了半天,最後還是忍不住鑽進去一探究竟;這裡說明一下,或許孩子不清楚,其實所謂的“深坑”正是土夫子故意挖出來的盜洞,也就是說,這裡很可能隱藏著一座古墓。

放牛娃發現“帝王墓”,專家卻發了脾氣,原因是前人留下的八個字

據說放牛娃鑽進洞帶出了幾個小物件,本想當作玩具卻被主動登門的“商人”高價收走;這件事不脛而走,還曾在南京地區引起轟動,自然也傳到了考古專家的耳朵裡,隨後一場“搶救性發掘”就此展開。簡單的說,這座古墓的規模著實不小,其中包括前、中、後三間主室和十間側室,如此規模在古代至少也是王侯級別的人物;但令考古隊大失所望的是,剛進入前室,墓頂就能看到數個大窟窿,後來在中室、耳室等處又陸續發現了盜洞,也就是說,這座古墓被人光臨了“不止一次”。據當時的考古日誌描述“墓室前、中、後室所附側室內均有放置隨葬品的磚臺,原置金、玉、銅、鐵和陶瓷質器物均被早年盜墓者掠走或破壞擾亂。”

"

以目前的考古發現來看,國寶文物多出自古之帝王墓,其代表有著名的“曾侯乙墓”、“楚王墓”等;由此似乎證明了古之王侯非富則貴的尊崇身份,但在上世紀的南京祖堂山,一位放牛娃卻偶然間發現了一座“滿身窟窿”的帝王墓。考古隊迅速展開了搶救性發掘,雖說這座帝王墓規模很大,但專家卻僅找到了些許殘破的陶俑;令專家氣憤的不僅是掘洞,還有“光顧”這裡的人留下了一句話。

放牛娃發現“帝王墓”,專家卻發了脾氣,原因是前人留下的八個字

這話還要回到1950年,南京祖堂山附近住著一位放牛娃,這天孩子如往常一樣牽著牛在大山南麓放牧,不想自家牛竟失蹄陷進了一個深洞;按理說孩子對這一帶十分熟悉,哪裡有石頭,哪裡有樹,幾乎瞭然於胸,如今牛陷進去的這“洞”卻十分蹊蹺。好在牛蹄子陷得並不深,孩子在前面用力拽,最終將牛“救”了出來;但孩子卻不肯走,蹲著仔細觀察著這個“新出現”的洞,而且怎麼看都像是有人故意挖出來的。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放牛娃蹲著看了半天,最後還是忍不住鑽進去一探究竟;這裡說明一下,或許孩子不清楚,其實所謂的“深坑”正是土夫子故意挖出來的盜洞,也就是說,這裡很可能隱藏著一座古墓。

放牛娃發現“帝王墓”,專家卻發了脾氣,原因是前人留下的八個字

據說放牛娃鑽進洞帶出了幾個小物件,本想當作玩具卻被主動登門的“商人”高價收走;這件事不脛而走,還曾在南京地區引起轟動,自然也傳到了考古專家的耳朵裡,隨後一場“搶救性發掘”就此展開。簡單的說,這座古墓的規模著實不小,其中包括前、中、後三間主室和十間側室,如此規模在古代至少也是王侯級別的人物;但令考古隊大失所望的是,剛進入前室,墓頂就能看到數個大窟窿,後來在中室、耳室等處又陸續發現了盜洞,也就是說,這座古墓被人光臨了“不止一次”。據當時的考古日誌描述“墓室前、中、後室所附側室內均有放置隨葬品的磚臺,原置金、玉、銅、鐵和陶瓷質器物均被早年盜墓者掠走或破壞擾亂。”

放牛娃發現“帝王墓”,專家卻發了脾氣,原因是前人留下的八個字

當然,也不能說這次考古“一無所獲”,專家在墓中發現了一塊刻字填金的“玉哀冊”,上面寫明瞭該墓的陵名和墓主人的相關信息即下葬時間等;除此外還有數以百計的陶俑,主要分為侍從俑、舞俑,以及各種動物俑,但大多殘破不全。以“哀冊”中的文字來看,這座古墓的主人竟然是歷史上的一代帝王,南唐開國皇帝“李昪”;說他或許有朋友感覺有點陌生,說他的兒子可能知道的人更多,就是寫“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李煜。因為主角是“李昪”,這裡也簡單的介紹一下其生平;“李昪”出身寒門,早期經歷頗有點像明太祖朱元璋,也曾混跡於寺廟。直到公元895年,唐末繁華不再,各地藩鎮擁兵自立,互相爭鬥;李昪被裹挾進吳軍陣營,吳將徐溫見其五官端正,聰明機靈,一時興起便收為養子。

"

以目前的考古發現來看,國寶文物多出自古之帝王墓,其代表有著名的“曾侯乙墓”、“楚王墓”等;由此似乎證明了古之王侯非富則貴的尊崇身份,但在上世紀的南京祖堂山,一位放牛娃卻偶然間發現了一座“滿身窟窿”的帝王墓。考古隊迅速展開了搶救性發掘,雖說這座帝王墓規模很大,但專家卻僅找到了些許殘破的陶俑;令專家氣憤的不僅是掘洞,還有“光顧”這裡的人留下了一句話。

放牛娃發現“帝王墓”,專家卻發了脾氣,原因是前人留下的八個字

這話還要回到1950年,南京祖堂山附近住著一位放牛娃,這天孩子如往常一樣牽著牛在大山南麓放牧,不想自家牛竟失蹄陷進了一個深洞;按理說孩子對這一帶十分熟悉,哪裡有石頭,哪裡有樹,幾乎瞭然於胸,如今牛陷進去的這“洞”卻十分蹊蹺。好在牛蹄子陷得並不深,孩子在前面用力拽,最終將牛“救”了出來;但孩子卻不肯走,蹲著仔細觀察著這個“新出現”的洞,而且怎麼看都像是有人故意挖出來的。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放牛娃蹲著看了半天,最後還是忍不住鑽進去一探究竟;這裡說明一下,或許孩子不清楚,其實所謂的“深坑”正是土夫子故意挖出來的盜洞,也就是說,這裡很可能隱藏著一座古墓。

放牛娃發現“帝王墓”,專家卻發了脾氣,原因是前人留下的八個字

據說放牛娃鑽進洞帶出了幾個小物件,本想當作玩具卻被主動登門的“商人”高價收走;這件事不脛而走,還曾在南京地區引起轟動,自然也傳到了考古專家的耳朵裡,隨後一場“搶救性發掘”就此展開。簡單的說,這座古墓的規模著實不小,其中包括前、中、後三間主室和十間側室,如此規模在古代至少也是王侯級別的人物;但令考古隊大失所望的是,剛進入前室,墓頂就能看到數個大窟窿,後來在中室、耳室等處又陸續發現了盜洞,也就是說,這座古墓被人光臨了“不止一次”。據當時的考古日誌描述“墓室前、中、後室所附側室內均有放置隨葬品的磚臺,原置金、玉、銅、鐵和陶瓷質器物均被早年盜墓者掠走或破壞擾亂。”

放牛娃發現“帝王墓”,專家卻發了脾氣,原因是前人留下的八個字

當然,也不能說這次考古“一無所獲”,專家在墓中發現了一塊刻字填金的“玉哀冊”,上面寫明瞭該墓的陵名和墓主人的相關信息即下葬時間等;除此外還有數以百計的陶俑,主要分為侍從俑、舞俑,以及各種動物俑,但大多殘破不全。以“哀冊”中的文字來看,這座古墓的主人竟然是歷史上的一代帝王,南唐開國皇帝“李昪”;說他或許有朋友感覺有點陌生,說他的兒子可能知道的人更多,就是寫“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李煜。因為主角是“李昪”,這裡也簡單的介紹一下其生平;“李昪”出身寒門,早期經歷頗有點像明太祖朱元璋,也曾混跡於寺廟。直到公元895年,唐末繁華不再,各地藩鎮擁兵自立,互相爭鬥;李昪被裹挾進吳軍陣營,吳將徐溫見其五官端正,聰明機靈,一時興起便收為養子。

放牛娃發現“帝王墓”,專家卻發了脾氣,原因是前人留下的八個字

至此李昪一步登天,21歲就做了知州這樣的封疆大吏,但他畢竟是“養子”,徐溫死前還是把大位傳給了親兒子;李昪不服,利用兵權架空主上,之後頗有點像三國曹操,先做丞相、大元帥,後自封尚父,又做齊王。直到李昪再也按耐不住,杜撰自己是李唐後裔,正式建立了“南唐”;不過李昪並沒有恢復大唐往日繁華,而是偏安一隅的做起了五代十國時期的“割據皇帝”。再回到這座古墓,如果依據史料記載,李昪卒時正是南唐鼎盛時期,理論上墓中陪葬應該非常豐富才對;以如今古墓中場景和墓頂的“大窟窿”來看,想必“光顧”過這裡的人非止一兩個,難道真的就沒留下什麼珍貴文物嗎?

"

以目前的考古發現來看,國寶文物多出自古之帝王墓,其代表有著名的“曾侯乙墓”、“楚王墓”等;由此似乎證明了古之王侯非富則貴的尊崇身份,但在上世紀的南京祖堂山,一位放牛娃卻偶然間發現了一座“滿身窟窿”的帝王墓。考古隊迅速展開了搶救性發掘,雖說這座帝王墓規模很大,但專家卻僅找到了些許殘破的陶俑;令專家氣憤的不僅是掘洞,還有“光顧”這裡的人留下了一句話。

放牛娃發現“帝王墓”,專家卻發了脾氣,原因是前人留下的八個字

這話還要回到1950年,南京祖堂山附近住著一位放牛娃,這天孩子如往常一樣牽著牛在大山南麓放牧,不想自家牛竟失蹄陷進了一個深洞;按理說孩子對這一帶十分熟悉,哪裡有石頭,哪裡有樹,幾乎瞭然於胸,如今牛陷進去的這“洞”卻十分蹊蹺。好在牛蹄子陷得並不深,孩子在前面用力拽,最終將牛“救”了出來;但孩子卻不肯走,蹲著仔細觀察著這個“新出現”的洞,而且怎麼看都像是有人故意挖出來的。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放牛娃蹲著看了半天,最後還是忍不住鑽進去一探究竟;這裡說明一下,或許孩子不清楚,其實所謂的“深坑”正是土夫子故意挖出來的盜洞,也就是說,這裡很可能隱藏著一座古墓。

放牛娃發現“帝王墓”,專家卻發了脾氣,原因是前人留下的八個字

據說放牛娃鑽進洞帶出了幾個小物件,本想當作玩具卻被主動登門的“商人”高價收走;這件事不脛而走,還曾在南京地區引起轟動,自然也傳到了考古專家的耳朵裡,隨後一場“搶救性發掘”就此展開。簡單的說,這座古墓的規模著實不小,其中包括前、中、後三間主室和十間側室,如此規模在古代至少也是王侯級別的人物;但令考古隊大失所望的是,剛進入前室,墓頂就能看到數個大窟窿,後來在中室、耳室等處又陸續發現了盜洞,也就是說,這座古墓被人光臨了“不止一次”。據當時的考古日誌描述“墓室前、中、後室所附側室內均有放置隨葬品的磚臺,原置金、玉、銅、鐵和陶瓷質器物均被早年盜墓者掠走或破壞擾亂。”

放牛娃發現“帝王墓”,專家卻發了脾氣,原因是前人留下的八個字

當然,也不能說這次考古“一無所獲”,專家在墓中發現了一塊刻字填金的“玉哀冊”,上面寫明瞭該墓的陵名和墓主人的相關信息即下葬時間等;除此外還有數以百計的陶俑,主要分為侍從俑、舞俑,以及各種動物俑,但大多殘破不全。以“哀冊”中的文字來看,這座古墓的主人竟然是歷史上的一代帝王,南唐開國皇帝“李昪”;說他或許有朋友感覺有點陌生,說他的兒子可能知道的人更多,就是寫“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李煜。因為主角是“李昪”,這裡也簡單的介紹一下其生平;“李昪”出身寒門,早期經歷頗有點像明太祖朱元璋,也曾混跡於寺廟。直到公元895年,唐末繁華不再,各地藩鎮擁兵自立,互相爭鬥;李昪被裹挾進吳軍陣營,吳將徐溫見其五官端正,聰明機靈,一時興起便收為養子。

放牛娃發現“帝王墓”,專家卻發了脾氣,原因是前人留下的八個字

至此李昪一步登天,21歲就做了知州這樣的封疆大吏,但他畢竟是“養子”,徐溫死前還是把大位傳給了親兒子;李昪不服,利用兵權架空主上,之後頗有點像三國曹操,先做丞相、大元帥,後自封尚父,又做齊王。直到李昪再也按耐不住,杜撰自己是李唐後裔,正式建立了“南唐”;不過李昪並沒有恢復大唐往日繁華,而是偏安一隅的做起了五代十國時期的“割據皇帝”。再回到這座古墓,如果依據史料記載,李昪卒時正是南唐鼎盛時期,理論上墓中陪葬應該非常豐富才對;以如今古墓中場景和墓頂的“大窟窿”來看,想必“光顧”過這裡的人非止一兩個,難道真的就沒留下什麼珍貴文物嗎?

放牛娃發現“帝王墓”,專家卻發了脾氣,原因是前人留下的八個字

就在考古隊仍抱有一線希望積極尋找時,一位專家在墓磚上發現了前人留下的八個字,即“燕趙人士,到此一遊”;這兩句話明顯帶著傲慢和調侃,似乎不以盜墓為恥,反以此為榮,專家當場發了脾氣,憤憤不平的說了句“太囂張了”。說到這或許有朋友不以為然,甚至會說“考古隊做著與土夫子一樣的事情,為什麼還能這麼理直氣壯呢?”這裡需要解釋一下,或許一些朋友對於“考古”有些誤解;直白點說,土夫子會將古墓中的東西以遠低於文物本身價值的數字倒賣,更有甚者會故意破壞墓中拿不走的東西,而這些往往是比能拿走的更加具有價值。

"

以目前的考古發現來看,國寶文物多出自古之帝王墓,其代表有著名的“曾侯乙墓”、“楚王墓”等;由此似乎證明了古之王侯非富則貴的尊崇身份,但在上世紀的南京祖堂山,一位放牛娃卻偶然間發現了一座“滿身窟窿”的帝王墓。考古隊迅速展開了搶救性發掘,雖說這座帝王墓規模很大,但專家卻僅找到了些許殘破的陶俑;令專家氣憤的不僅是掘洞,還有“光顧”這裡的人留下了一句話。

放牛娃發現“帝王墓”,專家卻發了脾氣,原因是前人留下的八個字

這話還要回到1950年,南京祖堂山附近住著一位放牛娃,這天孩子如往常一樣牽著牛在大山南麓放牧,不想自家牛竟失蹄陷進了一個深洞;按理說孩子對這一帶十分熟悉,哪裡有石頭,哪裡有樹,幾乎瞭然於胸,如今牛陷進去的這“洞”卻十分蹊蹺。好在牛蹄子陷得並不深,孩子在前面用力拽,最終將牛“救”了出來;但孩子卻不肯走,蹲著仔細觀察著這個“新出現”的洞,而且怎麼看都像是有人故意挖出來的。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放牛娃蹲著看了半天,最後還是忍不住鑽進去一探究竟;這裡說明一下,或許孩子不清楚,其實所謂的“深坑”正是土夫子故意挖出來的盜洞,也就是說,這裡很可能隱藏著一座古墓。

放牛娃發現“帝王墓”,專家卻發了脾氣,原因是前人留下的八個字

據說放牛娃鑽進洞帶出了幾個小物件,本想當作玩具卻被主動登門的“商人”高價收走;這件事不脛而走,還曾在南京地區引起轟動,自然也傳到了考古專家的耳朵裡,隨後一場“搶救性發掘”就此展開。簡單的說,這座古墓的規模著實不小,其中包括前、中、後三間主室和十間側室,如此規模在古代至少也是王侯級別的人物;但令考古隊大失所望的是,剛進入前室,墓頂就能看到數個大窟窿,後來在中室、耳室等處又陸續發現了盜洞,也就是說,這座古墓被人光臨了“不止一次”。據當時的考古日誌描述“墓室前、中、後室所附側室內均有放置隨葬品的磚臺,原置金、玉、銅、鐵和陶瓷質器物均被早年盜墓者掠走或破壞擾亂。”

放牛娃發現“帝王墓”,專家卻發了脾氣,原因是前人留下的八個字

當然,也不能說這次考古“一無所獲”,專家在墓中發現了一塊刻字填金的“玉哀冊”,上面寫明瞭該墓的陵名和墓主人的相關信息即下葬時間等;除此外還有數以百計的陶俑,主要分為侍從俑、舞俑,以及各種動物俑,但大多殘破不全。以“哀冊”中的文字來看,這座古墓的主人竟然是歷史上的一代帝王,南唐開國皇帝“李昪”;說他或許有朋友感覺有點陌生,說他的兒子可能知道的人更多,就是寫“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李煜。因為主角是“李昪”,這裡也簡單的介紹一下其生平;“李昪”出身寒門,早期經歷頗有點像明太祖朱元璋,也曾混跡於寺廟。直到公元895年,唐末繁華不再,各地藩鎮擁兵自立,互相爭鬥;李昪被裹挾進吳軍陣營,吳將徐溫見其五官端正,聰明機靈,一時興起便收為養子。

放牛娃發現“帝王墓”,專家卻發了脾氣,原因是前人留下的八個字

至此李昪一步登天,21歲就做了知州這樣的封疆大吏,但他畢竟是“養子”,徐溫死前還是把大位傳給了親兒子;李昪不服,利用兵權架空主上,之後頗有點像三國曹操,先做丞相、大元帥,後自封尚父,又做齊王。直到李昪再也按耐不住,杜撰自己是李唐後裔,正式建立了“南唐”;不過李昪並沒有恢復大唐往日繁華,而是偏安一隅的做起了五代十國時期的“割據皇帝”。再回到這座古墓,如果依據史料記載,李昪卒時正是南唐鼎盛時期,理論上墓中陪葬應該非常豐富才對;以如今古墓中場景和墓頂的“大窟窿”來看,想必“光顧”過這裡的人非止一兩個,難道真的就沒留下什麼珍貴文物嗎?

放牛娃發現“帝王墓”,專家卻發了脾氣,原因是前人留下的八個字

就在考古隊仍抱有一線希望積極尋找時,一位專家在墓磚上發現了前人留下的八個字,即“燕趙人士,到此一遊”;這兩句話明顯帶著傲慢和調侃,似乎不以盜墓為恥,反以此為榮,專家當場發了脾氣,憤憤不平的說了句“太囂張了”。說到這或許有朋友不以為然,甚至會說“考古隊做著與土夫子一樣的事情,為什麼還能這麼理直氣壯呢?”這裡需要解釋一下,或許一些朋友對於“考古”有些誤解;直白點說,土夫子會將古墓中的東西以遠低於文物本身價值的數字倒賣,更有甚者會故意破壞墓中拿不走的東西,而這些往往是比能拿走的更加具有價值。

放牛娃發現“帝王墓”,專家卻發了脾氣,原因是前人留下的八個字

但考古不一樣,其真正意義在於“佐證歷史”。瞭解歷史的朋友或許知道,五千年來歷史撰寫者,大多都是後世史官,真相究竟是什麼不能真實呈現,如先秦歷史很少能流傳下來的;還有著名的“海昏侯墓”,除了馬蹄金、金餅之外還有大量“竹簡”,這些都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今天更成了珍貴史料,或是失傳千年的古籍。正如某位朋友說的:如果“海昏侯墓”由土夫子進入,或許今天你看不到馬蹄金,那些“竹簡”也會被當做垃圾處理掉。當然,或許很多朋友對“掘墓”有一定的心結,認為這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其實不僅古代刑法對此嚴懲,今天一樣觸犯法律,因此如今有“不主動發掘”的明文規定。

"

以目前的考古發現來看,國寶文物多出自古之帝王墓,其代表有著名的“曾侯乙墓”、“楚王墓”等;由此似乎證明了古之王侯非富則貴的尊崇身份,但在上世紀的南京祖堂山,一位放牛娃卻偶然間發現了一座“滿身窟窿”的帝王墓。考古隊迅速展開了搶救性發掘,雖說這座帝王墓規模很大,但專家卻僅找到了些許殘破的陶俑;令專家氣憤的不僅是掘洞,還有“光顧”這裡的人留下了一句話。

放牛娃發現“帝王墓”,專家卻發了脾氣,原因是前人留下的八個字

這話還要回到1950年,南京祖堂山附近住著一位放牛娃,這天孩子如往常一樣牽著牛在大山南麓放牧,不想自家牛竟失蹄陷進了一個深洞;按理說孩子對這一帶十分熟悉,哪裡有石頭,哪裡有樹,幾乎瞭然於胸,如今牛陷進去的這“洞”卻十分蹊蹺。好在牛蹄子陷得並不深,孩子在前面用力拽,最終將牛“救”了出來;但孩子卻不肯走,蹲著仔細觀察著這個“新出現”的洞,而且怎麼看都像是有人故意挖出來的。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放牛娃蹲著看了半天,最後還是忍不住鑽進去一探究竟;這裡說明一下,或許孩子不清楚,其實所謂的“深坑”正是土夫子故意挖出來的盜洞,也就是說,這裡很可能隱藏著一座古墓。

放牛娃發現“帝王墓”,專家卻發了脾氣,原因是前人留下的八個字

據說放牛娃鑽進洞帶出了幾個小物件,本想當作玩具卻被主動登門的“商人”高價收走;這件事不脛而走,還曾在南京地區引起轟動,自然也傳到了考古專家的耳朵裡,隨後一場“搶救性發掘”就此展開。簡單的說,這座古墓的規模著實不小,其中包括前、中、後三間主室和十間側室,如此規模在古代至少也是王侯級別的人物;但令考古隊大失所望的是,剛進入前室,墓頂就能看到數個大窟窿,後來在中室、耳室等處又陸續發現了盜洞,也就是說,這座古墓被人光臨了“不止一次”。據當時的考古日誌描述“墓室前、中、後室所附側室內均有放置隨葬品的磚臺,原置金、玉、銅、鐵和陶瓷質器物均被早年盜墓者掠走或破壞擾亂。”

放牛娃發現“帝王墓”,專家卻發了脾氣,原因是前人留下的八個字

當然,也不能說這次考古“一無所獲”,專家在墓中發現了一塊刻字填金的“玉哀冊”,上面寫明瞭該墓的陵名和墓主人的相關信息即下葬時間等;除此外還有數以百計的陶俑,主要分為侍從俑、舞俑,以及各種動物俑,但大多殘破不全。以“哀冊”中的文字來看,這座古墓的主人竟然是歷史上的一代帝王,南唐開國皇帝“李昪”;說他或許有朋友感覺有點陌生,說他的兒子可能知道的人更多,就是寫“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李煜。因為主角是“李昪”,這裡也簡單的介紹一下其生平;“李昪”出身寒門,早期經歷頗有點像明太祖朱元璋,也曾混跡於寺廟。直到公元895年,唐末繁華不再,各地藩鎮擁兵自立,互相爭鬥;李昪被裹挾進吳軍陣營,吳將徐溫見其五官端正,聰明機靈,一時興起便收為養子。

放牛娃發現“帝王墓”,專家卻發了脾氣,原因是前人留下的八個字

至此李昪一步登天,21歲就做了知州這樣的封疆大吏,但他畢竟是“養子”,徐溫死前還是把大位傳給了親兒子;李昪不服,利用兵權架空主上,之後頗有點像三國曹操,先做丞相、大元帥,後自封尚父,又做齊王。直到李昪再也按耐不住,杜撰自己是李唐後裔,正式建立了“南唐”;不過李昪並沒有恢復大唐往日繁華,而是偏安一隅的做起了五代十國時期的“割據皇帝”。再回到這座古墓,如果依據史料記載,李昪卒時正是南唐鼎盛時期,理論上墓中陪葬應該非常豐富才對;以如今古墓中場景和墓頂的“大窟窿”來看,想必“光顧”過這裡的人非止一兩個,難道真的就沒留下什麼珍貴文物嗎?

放牛娃發現“帝王墓”,專家卻發了脾氣,原因是前人留下的八個字

就在考古隊仍抱有一線希望積極尋找時,一位專家在墓磚上發現了前人留下的八個字,即“燕趙人士,到此一遊”;這兩句話明顯帶著傲慢和調侃,似乎不以盜墓為恥,反以此為榮,專家當場發了脾氣,憤憤不平的說了句“太囂張了”。說到這或許有朋友不以為然,甚至會說“考古隊做著與土夫子一樣的事情,為什麼還能這麼理直氣壯呢?”這裡需要解釋一下,或許一些朋友對於“考古”有些誤解;直白點說,土夫子會將古墓中的東西以遠低於文物本身價值的數字倒賣,更有甚者會故意破壞墓中拿不走的東西,而這些往往是比能拿走的更加具有價值。

放牛娃發現“帝王墓”,專家卻發了脾氣,原因是前人留下的八個字

但考古不一樣,其真正意義在於“佐證歷史”。瞭解歷史的朋友或許知道,五千年來歷史撰寫者,大多都是後世史官,真相究竟是什麼不能真實呈現,如先秦歷史很少能流傳下來的;還有著名的“海昏侯墓”,除了馬蹄金、金餅之外還有大量“竹簡”,這些都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今天更成了珍貴史料,或是失傳千年的古籍。正如某位朋友說的:如果“海昏侯墓”由土夫子進入,或許今天你看不到馬蹄金,那些“竹簡”也會被當做垃圾處理掉。當然,或許很多朋友對“掘墓”有一定的心結,認為這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其實不僅古代刑法對此嚴懲,今天一樣觸犯法律,因此如今有“不主動發掘”的明文規定。

放牛娃發現“帝王墓”,專家卻發了脾氣,原因是前人留下的八個字

之所以“發掘古墓”,其針對的主要是已被破壞的、或存在安全風險的古代墓葬;試想,這樣的古墓如果不是考古隊發掘,而是由土夫子來處理,古墓裡有什麼或許我們永遠不會知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