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記憶」青島市>城陽區 城陽街道

考古 伏完 西漢 伏壽 山東史志 2017-06-10

來源:山東省情網

城陽街道位於城陽區中部,是區政府機關所在地。東鄰惜福鎮街道,西靠棘洪灘街道,南連流亭街道和夏莊街道,北隔墨水河接即墨市通濟街道和環秀街道。面積52.5平方公里,轄3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和6個城區居民委員會,居民37760戶,共125250人,是城陽區常住人口最多的街道辦事處之一。

城陽,因處在古不其城之陽而得名。公元前221年,秦朝在城陽置不其縣,建不其城,使城陽成為一方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西晉和南北朝劉宋時,不其城分別是長廣郡郡治和東青州州治所在地。隋開皇十六年(596年),不其縣劃入即墨縣。明朝永樂年間,為防倭寇入侵即墨沿海,萊州府在城陽域內設立城陽墩堡(故址在今城陽社區)。至清朝,海防形勢變化,衛所裁撤,村莊依舊。1897年,德國強行侵佔膠澳後,修膠濟鐵路,在城陽建火車站。新中國成立後,城陽發展為即墨縣南部最著名的公社。1961年3月,城陽公社劃歸青島市嶗山縣。1984年6月,撤改稱城陽鎮。1994年6月,青島市進行區劃調整,城陽鎮劃歸城陽區。2001年6月,改稱城陽街道。

不其城遺址。秦、漢時所建的不其城,因古代戰亂早已坍塌。其遺址位於街道辦西部(在城陽、城子、寺西社區)。城分內外兩城。內城建於秦,東西長700米,南北寬800米,面積0.56平方

公里。外城建於西漢,圍內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子遺址城而築,周長10餘里。東西1500米,面積約2.5平方公里。城牆用石灰、沙子、土混合夯成,外貼一層灰色長方形大磚。牆高約6米,頂寬4米。開城門9座,除東、南、西、北各設城門2座外,還在西南角特設水門1座,便於水上商船往來。城牆四角建有角樓,供士卒守衛。城外環以壕溝,牆內側有馬道相通。城內街衢縱橫,有7條5米寬的主幹道溝通巷陌。內城為官府區,外城中部為商業區,東南部為作坊區,西南部為庫房區,北部為居民區。西漢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漢武帝巡幸不其縣時,在此活動近一個月,是古代不其城最具風光的時期。

龍山文化遺址。位於城子社區的龍山文化遺址,有資料表明遠在四五千年以前,城陽已有先民居住生息。該遺址東西長200米,南北寬100米。1963年春考查時,採集到石斧、石鏟、雙孔石刀、帶孔礪石、石錛、石鑿、石鐮、石茅、骨針、骨鏃和陶盆、陶杯等。石器均通體磨光,刃部鋒利,製作精美。陶器均系輪制,胎質堅硬,造型優美。1977年,該遺址被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陽漢墓群聞名膠東。東漢建武六年(30年),光武帝在不其縣析地置不其侯國,將大司徒伏湛(陽都侯)降封為不其侯,食邑3600戶。伏氏家族有八代襲爵不其侯,前後達185年之久。期

,漢桓帝之女陽安長公主是輔國大將軍伏完之妻。伏完之女伏壽是皇后。建安十九年(214年),伏壽因反曹操,伏氏家族被滿門斬滅,不其侯國除。新中國成立後文物普查時查明,城陽漢墓群有15座,除伏氏八代之墓外,還有西漢青州牧房鳳等人之墓。後多數墓葬被毀,現僅餘2座。

古城陽名人輩出,名揚天下。東漢永平年間,不其城人王景奉命治理黃河,功載史冊。經過王景的治理,桀驁不馴的黃河,奇蹟般地安流長達978年,一直到北宋慶曆八年(1048年)才又改

。王景治水的功績受到世人的讚譽;王景治河,眾數十萬,役費百億,歷時一年,築堤千里,千載無患。

民國時期官員紀家壇(1868~1945),仲村社區人。從1913年起,任山西省蒲縣、汾城縣、代縣、朔縣縣長,山西省綏察禁菸善後總局局長,山西省行政監察委員會委員等職。1933年春,在出任河北省淶源縣縣長時,土匪向紀家壇索要糧餉。紀家壇意欲率眾守城,與土匪決戰,然城中紳商

苦勸。為避傷亡,民眾將紀家壇藏於鄉下。土晚年時期的紀家壇匪進城搗毀縣衙,搶奪錢糧逃竄。事後,紀家壇被削職為民,回鄉教書,直至病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