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平江幕阜山天樂堂發現古瑤城石寨遺址

岳陽:平江幕阜山天樂堂發現古瑤城石寨遺址

▲天嶽幕阜山雲海景觀

沿長江中游南岸,有一條長約160公里延綿橫跨湘、鄂、贛 3省的天然屏障——幕阜山脈,山脈呈北東至南西走向,北方是湖北盆地,東端至九江市廬山。幕阜山脈的名稱出自湖南平江境內的1596米山脈主峰幕阜山。

天嶽是幕阜山的古稱,傳說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伏羲陵曾在此觀天象,創八卦,山下的太平尖傳說就是伏羲歸葬地。平江一直流傳著一首童謠:“太平尖尖,有個神仙,龍王見他要下跪,玉皇見他站下邊,觀音見他要作揖,如來見他要謝恩”。

天嶽幕阜山的歷史文化遺存與自然資源豐富,詩仙李白曾於唐乾元二年登天嶽山,留下“聞說神仙晉葛洪,煉丹曾此佔雲峰。庭前廢井今猶在,不見長鬆見短鬆”的名篇。2005年幕阜山成立國家森林公園,2015年成立幕阜山國際度假旅遊區啟動旅遊開發,經過幾年時間的建設與基礎提升,目前這裡已經成為一處知名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岳陽:平江幕阜山天樂堂發現古瑤城石寨遺址

▲天樂堂所在山谷,左下是千年銀杏三姐妹

今天要說的,是幕阜山位於天樂堂古占星遺址處山谷裡的一處神祕的古瑤文化遺存。經過前段時間的考察,以及經過相關專家和資料佐證,基本可以確定:這是處於臨湘龍窖山瑤族“千家峒”形成早期時候,一處罕見的,具有較高規格、保存較為完整的瑤族古城寨遺址。

瑤族是世界民族之林中一個頗具影響力的少數民族。具相關考證,包括幕阜山及周邊區域的湘北、鄂西一帶,瑤族先民最遲在周代就在這裡居住,專家對周邊的遺蹟考古認定:瑤民在這裡生活了兩千多年。2001年,“全國瑤族學術研討會”和中國(廣西)瑤學學會先後確定:位屬幕府山脈區域的龍窖山是瑤族歷史上早期的千家峒。

對於幕阜山區域散落在各區域的瑤文化遺址,平江本地民俗與地理研究專家楊衍秋老師做了多年的調查與資料收集。2015年到2016年,先後有湖北通城縣民俗研究會和湖北省文聯聶為斌先生、華中工學院教授等專家兩次登幕阜山考察古瑤文化。專家們對幕阜山的古瑤文化與龍窖山古瑤文化源自一脈。

岳陽:平江幕阜山天樂堂發現古瑤城石寨遺址

▲沿天樂堂山谷而上,密林中就隱藏著古瑤城石寨遺址

這次筆者對幕阜山天樂堂古瑤石城寨遺址的認定,源於以下現場調查資料的佐證:

其一,天樂堂區域石構瑤遺址形制與龍窖山如出一轍。

該古瑤遺址位於天樂堂山谷海拔1260米左右上下,所處山谷段為西南向東北方向,遺址石件呈散落狀,隱蔽分佈密林之中。

瑤民“好入山壑,不樂平曠”,石屋等石頭修葺的居所、用品是古瑤的獨特標識。據楊衍秋老師前期考查,天樂堂山谷的瑤民族特性石砌房屋有十餘座。幕阜山景區講解員劉磊江從少年時候起多次來此地,他發現此地還有堆砌的石墓等石構多處。

筆者在此山谷仔細勘察了石屋三處。一處為靠山溪處三房連體堆砌,保存完好。此外另兩處石屋形制較小,室內為7平米左右,一處已經坍塌,還一處上部坍塌。對比臨湘龍窖山幾乎相同石砌古瑤屋形制,筆者贊同楊衍秋老師和考證專家的觀點:該處遺址為古瑤遺址無疑,且與龍窖山遺址出自一脈。

岳陽:平江幕阜山天樂堂發現古瑤城石寨遺址

▲密林中的古瑤石屋遺存

其二、天樂堂瑤遺址沒有石件雕琢痕跡,呈早期部落特性。

約八千年前,瑤民的先人在江漢平原一帶,創造了長江中游的新石器文化。以龍窖山為例,從比較原始的石屋、石橋到雕琢精緻的石磨、石盆等,呈現一個跨度較長的古瑤族石文化脈絡。

山谷中保存基本完好的三聯體石屋在國內古瑤遺址中是首次發現。其中最大的一間石屋牆體高約3米,室內面積達11平米,極為罕見。最大一間石屋外面散落石堆,疑為坍塌院牆,這也是首次發現。

綜合該處三聯體石屋的獨特特性,還對比山谷中其他體量小得多的石屋。綜合此聯體石屋更接近清潔水源、石屋所處地貌更加平緩、石屋後圍有明顯疏水溝渠、石屋前大樹圍土有石砌等特點,筆者贊同楊衍秋老師認為此三聯體石屋應為古瑤部落首領居所的觀點。

在遍查天樂堂瑤遺址中,包括各位專家都從未有發現一處雕琢石件。因此,筆者也認為:天樂堂古瑤遺址應屬於龍窖山“千家峒”形成早期,屬古瑤部落末期時代。

岳陽:平江幕阜山天樂堂發現古瑤城石寨遺址

▲保存完好,疑為古瑤首領的石屋住所


岳陽:平江幕阜山天樂堂發現古瑤城石寨遺址

▲石屋外牆

其三,天樂堂山谷斜坡修葺與石砌“城牆”的規模罕見。

遍查天樂堂山谷古瑤遺址近一平方公里範圍,發現該段山坡被人為修葺為層層遞進階梯狀,密林中還保存完好有一處200餘米長的工事狀石砌城牆,其規模讓筆者被深深震撼。

該山谷段有三條山泉潺潺而經,主要被松樹和竹林密密覆蓋。不仔細觀察我們根本察覺不到:竹林沿右側的一條山泉生長,呈現一層一層的平坦地表狀,地表偶爾露出石砌的擋土牆形狀;松林靠山谷左側,地表土質相對較硬,艱難穿行在林中,可以明顯看到一條一條的石砌擋土牆,讓山坡人為形成了階梯狀。

左側密林深處,筆者發現了一條很具規模的石砌“城牆”。“城牆”如石屋的構造一般手法,就山間的石塊搭建,高處不過兩米,矮段也就半米左右。牆體蜿蜒曲折,順山勢而下,間或與擋土石砌連為一體,或單獨蛇走龍行,在中段,還有一段呈人字形狀,曲走而隱與林間。筆者估算,這段至今留存的“城牆”達200餘米,應是古瑤人的防禦工事。

修整成為層層平臺的山坡便於瑤民生產生活;順山谷修葺的石牆有標誌地方領域的功能,也可用於應對野獸和其他入侵人的防守。再加上谷內將十餘處的石屋、石墓、水系護坡等修築,整個天樂堂瑤址已經呈現出早期瑤民部落相對成熟的生活、防禦的標本性形態,是一處早期古瑤部落的城寨規模。

岳陽:平江幕阜山天樂堂發現古瑤城石寨遺址

▲延綿而下的石砌“城牆”


岳陽:平江幕阜山天樂堂發現古瑤城石寨遺址

▲石牆隱蔽在樹林裡,應當是領地標註於防禦使用


岳陽:平江幕阜山天樂堂發現古瑤城石寨遺址

▲石砌的擋土牆,將谷底斜坡修整成為一處處平臺

其四,幕府山下的重要古瑤文物印證瑤部落的歷史

在距離幕阜山天樂堂26公里處的山下的梅仙鎮鍾家屋,1990年8月出土了一枚蛇鈕金印,印面刻有“蠻夷侯印”四個篆體陰文字。此印的出土,引起全國的轟動,後金印成為平江縣文管所的鎮所之寶。據文物部門鑑定,此印是西晉王朝敕封給蠻夷侯首領的爵印。楊衍秋老師斷定,此蛇鈕“蠻夷侯印”印是晉皇朝頒發給巴陵境內的蠻夷侯即古瑤首領的印信和兵符。

穿過密林,順山谷古瑤遺址而下不足五百米,可以抵達山谷平坦處的“天樂堂”。天樂堂傳說為“三苗”(古瑤是三苗之一)之祖伏羲觀天象的處所,這裡現在留存有三棵千年古銀杏,一處古廟平臺遺址,還有一座石刻雕像。該石刻雕像具體雕築年代不詳,有唐代或宋代之說,但筆者認為,不管雕像建於何時,石像胸部陽刻的一龍形圖案,應當是與以上的蛇鈕金印有著某種印證的關聯。

岳陽:平江幕阜山天樂堂發現古瑤城石寨遺址

▲1990年8月出土的蛇鈕金印


岳陽:平江幕阜山天樂堂發現古瑤城石寨遺址

▲天樂堂的石像,胸部為陽刻龍形圖案

關於天樂堂古瑤址是一處古瑤城寨的認定,是筆者的一家之斷,還有待權威專家來進行進一步勘察證實。巍巍天嶽,幕阜毓秀。神奇的天嶽幕阜,還有太多的神奇等待著我們去問詢和探究。

作者: 巴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