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皇長子胤禔到底犯了什麼錯誤,以致乾隆都不肯為其平反'

"

話說乾隆皇帝不僅審美觀與自己的老爹雍正帝大相徑庭,就連待人處事的方式也是大不相同。雍正帝為了自己的皇位可是與兄弟上演了一出熱鬧的“九子奪嫡”,把自己的親兄弟一個個的都被打壓了,可謂是毫不留情。

乾隆皇帝為什麼要替那些曾經與他父親爭奪皇帝的叔伯平反呢?

乾隆為什麼要為這些叔伯平反呢?

雍正這種對手足打壓的行為,在乾隆看來,太過於殘忍,乾隆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思想,是因為乾隆從小就被隔輩定為皇帝,相對於雍正那種通過九子奪嫡而上位的方式來說,乾隆的皇位早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

話說乾隆皇帝不僅審美觀與自己的老爹雍正帝大相徑庭,就連待人處事的方式也是大不相同。雍正帝為了自己的皇位可是與兄弟上演了一出熱鬧的“九子奪嫡”,把自己的親兄弟一個個的都被打壓了,可謂是毫不留情。

乾隆皇帝為什麼要替那些曾經與他父親爭奪皇帝的叔伯平反呢?

乾隆為什麼要為這些叔伯平反呢?

雍正這種對手足打壓的行為,在乾隆看來,太過於殘忍,乾隆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思想,是因為乾隆從小就被隔輩定為皇帝,相對於雍正那種通過九子奪嫡而上位的方式來說,乾隆的皇位早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康熙的皇長子胤禔到底犯了什麼錯誤,以致乾隆都不肯為其平反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十分不理解自己的父親,相反,乾隆很喜歡他祖父康熙的行事作風,能夠通過寬鬆仁慈的方式,解決的問題,就不通過緊密嚴厲的方式來解決。

乾隆登基之後,社會已經很平穩了,所以乾隆有時間去塑造一下愛新覺羅家族留給後世之人的印像,為這些叔伯平反就是其中之一。

乾隆帝不想擔上一個像他爹那樣刻薄寡恩的名聲,所以立馬現將自己這些叔叔伯伯都給平反了,還活著的比如康熙帝的第十子等都給放了出來,好生撫慰;死了的就都給恢復了原來的爵位,加以追封。

乾隆可以說是清朝中當皇帝當的最順利的一個了,他沒有經歷過奪嫡之爭中的險惡,自然也體會不到自己的父親雍正帝到底有多恨這些和他搶皇位的人。所以他覺得都到了這種地步了,放這些叔伯一馬,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但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還是為了乾隆帝自己,雖然乾隆繼位十分順利,但起初乾隆並沒有能完全的把控朝政,四位輔政大臣: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鄂爾泰和張廷玉牢牢把控著朝堂。乾隆帝覺得自己手中權利不夠穩定,便想要拉攏一部分勢力。而自己這些叔伯的後代正是乾隆拉攏的對象,所以乾隆帝為他們平反也在情理之中了。

"

話說乾隆皇帝不僅審美觀與自己的老爹雍正帝大相徑庭,就連待人處事的方式也是大不相同。雍正帝為了自己的皇位可是與兄弟上演了一出熱鬧的“九子奪嫡”,把自己的親兄弟一個個的都被打壓了,可謂是毫不留情。

乾隆皇帝為什麼要替那些曾經與他父親爭奪皇帝的叔伯平反呢?

乾隆為什麼要為這些叔伯平反呢?

雍正這種對手足打壓的行為,在乾隆看來,太過於殘忍,乾隆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思想,是因為乾隆從小就被隔輩定為皇帝,相對於雍正那種通過九子奪嫡而上位的方式來說,乾隆的皇位早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康熙的皇長子胤禔到底犯了什麼錯誤,以致乾隆都不肯為其平反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十分不理解自己的父親,相反,乾隆很喜歡他祖父康熙的行事作風,能夠通過寬鬆仁慈的方式,解決的問題,就不通過緊密嚴厲的方式來解決。

乾隆登基之後,社會已經很平穩了,所以乾隆有時間去塑造一下愛新覺羅家族留給後世之人的印像,為這些叔伯平反就是其中之一。

乾隆帝不想擔上一個像他爹那樣刻薄寡恩的名聲,所以立馬現將自己這些叔叔伯伯都給平反了,還活著的比如康熙帝的第十子等都給放了出來,好生撫慰;死了的就都給恢復了原來的爵位,加以追封。

乾隆可以說是清朝中當皇帝當的最順利的一個了,他沒有經歷過奪嫡之爭中的險惡,自然也體會不到自己的父親雍正帝到底有多恨這些和他搶皇位的人。所以他覺得都到了這種地步了,放這些叔伯一馬,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但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還是為了乾隆帝自己,雖然乾隆繼位十分順利,但起初乾隆並沒有能完全的把控朝政,四位輔政大臣: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鄂爾泰和張廷玉牢牢把控著朝堂。乾隆帝覺得自己手中權利不夠穩定,便想要拉攏一部分勢力。而自己這些叔伯的後代正是乾隆拉攏的對象,所以乾隆帝為他們平反也在情理之中了。

康熙的皇長子胤禔到底犯了什麼錯誤,以致乾隆都不肯為其平反

但是還有一個例外,那就是乾隆的大伯胤禔。

胤禔作為康熙的長子,他到底做錯了什麼呢?

愛新覺羅·胤禔,原名愛新覺羅允禔,是康熙皇帝的第五個兒子,雍正帝的哥哥,但因為康熙前四子皆早夭,因而胤禔為皇長子。他的生母是那拉氏惠妃,是當時的四妃之首,很受康熙帝的寵愛。

胤禔因為母親受寵,再加上自己皇長子的身份,所以一直自視甚高,覺得自己是太子的不二人選。

但康熙帝選擇了立孝誠仁皇后的兒子允礽為太子,這讓胤禔很是不滿,覺得按照立長的原則,他才應該是太子,所以一直針對太子允礽。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巡幸塞外之地,太子允礽、長子胤禔以及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子均陪同聖駕出巡。

在此過程中,胤禔一直向康熙帝打小報告,說太子殘暴不仁,隨意毆打士兵,欺凌平民,還放縱手下敲詐勒索。這些罪狀有些是實錘,有些根本就是胤禔胡編亂造的。

"

話說乾隆皇帝不僅審美觀與自己的老爹雍正帝大相徑庭,就連待人處事的方式也是大不相同。雍正帝為了自己的皇位可是與兄弟上演了一出熱鬧的“九子奪嫡”,把自己的親兄弟一個個的都被打壓了,可謂是毫不留情。

乾隆皇帝為什麼要替那些曾經與他父親爭奪皇帝的叔伯平反呢?

乾隆為什麼要為這些叔伯平反呢?

雍正這種對手足打壓的行為,在乾隆看來,太過於殘忍,乾隆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思想,是因為乾隆從小就被隔輩定為皇帝,相對於雍正那種通過九子奪嫡而上位的方式來說,乾隆的皇位早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康熙的皇長子胤禔到底犯了什麼錯誤,以致乾隆都不肯為其平反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十分不理解自己的父親,相反,乾隆很喜歡他祖父康熙的行事作風,能夠通過寬鬆仁慈的方式,解決的問題,就不通過緊密嚴厲的方式來解決。

乾隆登基之後,社會已經很平穩了,所以乾隆有時間去塑造一下愛新覺羅家族留給後世之人的印像,為這些叔伯平反就是其中之一。

乾隆帝不想擔上一個像他爹那樣刻薄寡恩的名聲,所以立馬現將自己這些叔叔伯伯都給平反了,還活著的比如康熙帝的第十子等都給放了出來,好生撫慰;死了的就都給恢復了原來的爵位,加以追封。

乾隆可以說是清朝中當皇帝當的最順利的一個了,他沒有經歷過奪嫡之爭中的險惡,自然也體會不到自己的父親雍正帝到底有多恨這些和他搶皇位的人。所以他覺得都到了這種地步了,放這些叔伯一馬,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但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還是為了乾隆帝自己,雖然乾隆繼位十分順利,但起初乾隆並沒有能完全的把控朝政,四位輔政大臣: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鄂爾泰和張廷玉牢牢把控著朝堂。乾隆帝覺得自己手中權利不夠穩定,便想要拉攏一部分勢力。而自己這些叔伯的後代正是乾隆拉攏的對象,所以乾隆帝為他們平反也在情理之中了。

康熙的皇長子胤禔到底犯了什麼錯誤,以致乾隆都不肯為其平反

但是還有一個例外,那就是乾隆的大伯胤禔。

胤禔作為康熙的長子,他到底做錯了什麼呢?

愛新覺羅·胤禔,原名愛新覺羅允禔,是康熙皇帝的第五個兒子,雍正帝的哥哥,但因為康熙前四子皆早夭,因而胤禔為皇長子。他的生母是那拉氏惠妃,是當時的四妃之首,很受康熙帝的寵愛。

胤禔因為母親受寵,再加上自己皇長子的身份,所以一直自視甚高,覺得自己是太子的不二人選。

但康熙帝選擇了立孝誠仁皇后的兒子允礽為太子,這讓胤禔很是不滿,覺得按照立長的原則,他才應該是太子,所以一直針對太子允礽。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巡幸塞外之地,太子允礽、長子胤禔以及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子均陪同聖駕出巡。

在此過程中,胤禔一直向康熙帝打小報告,說太子殘暴不仁,隨意毆打士兵,欺凌平民,還放縱手下敲詐勒索。這些罪狀有些是實錘,有些根本就是胤禔胡編亂造的。

康熙的皇長子胤禔到底犯了什麼錯誤,以致乾隆都不肯為其平反

但康熙帝卻全部都信了,因而大怒,認為允礽“欲分朕權柄,以恣其行事也。”

所以廢除了允礽太子之位。

扳倒太子的時候,胤禔十分高興,認為自己扳倒了心腹大患,甚至想要斬草除根,勸康熙帝殺掉允礽,以正法紀。

這可就犯了康熙帝的忌諱,皇帝殺兒子,不管怎麼說都是落人口實的,所謂“子不教父之過”,康熙自然不希望留下一個殺子的名聲,在清朝時期,皇帝很少向自己的兒子和手足兄弟痛下殺手,即使是雍正如此薄情寡義,也沒有殺掉任何一個兄弟,這也算是清朝的一個傳統。

康熙一直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團結友愛、兄友弟恭,

胤禔的這種做法可以說不止是觸碰了康熙的底線,也觸碰了愛新覺羅的底線。

胤禔的表現讓康熙帝十分不滿意,指責他:“不諳君臣之義,不念父子之情,天理國法,皆所不容。”

後來胤禔又被人告發與巫師聯合,用魘術廢太子,更讓康熙帝十分惱怒,當面斥責胤禔為亂臣賊子,下旨將其幽禁,剝奪其爵位,而且下令嚴加看守,如果誰敢疏忽,就滅其九族。

"

話說乾隆皇帝不僅審美觀與自己的老爹雍正帝大相徑庭,就連待人處事的方式也是大不相同。雍正帝為了自己的皇位可是與兄弟上演了一出熱鬧的“九子奪嫡”,把自己的親兄弟一個個的都被打壓了,可謂是毫不留情。

乾隆皇帝為什麼要替那些曾經與他父親爭奪皇帝的叔伯平反呢?

乾隆為什麼要為這些叔伯平反呢?

雍正這種對手足打壓的行為,在乾隆看來,太過於殘忍,乾隆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思想,是因為乾隆從小就被隔輩定為皇帝,相對於雍正那種通過九子奪嫡而上位的方式來說,乾隆的皇位早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康熙的皇長子胤禔到底犯了什麼錯誤,以致乾隆都不肯為其平反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十分不理解自己的父親,相反,乾隆很喜歡他祖父康熙的行事作風,能夠通過寬鬆仁慈的方式,解決的問題,就不通過緊密嚴厲的方式來解決。

乾隆登基之後,社會已經很平穩了,所以乾隆有時間去塑造一下愛新覺羅家族留給後世之人的印像,為這些叔伯平反就是其中之一。

乾隆帝不想擔上一個像他爹那樣刻薄寡恩的名聲,所以立馬現將自己這些叔叔伯伯都給平反了,還活著的比如康熙帝的第十子等都給放了出來,好生撫慰;死了的就都給恢復了原來的爵位,加以追封。

乾隆可以說是清朝中當皇帝當的最順利的一個了,他沒有經歷過奪嫡之爭中的險惡,自然也體會不到自己的父親雍正帝到底有多恨這些和他搶皇位的人。所以他覺得都到了這種地步了,放這些叔伯一馬,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但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還是為了乾隆帝自己,雖然乾隆繼位十分順利,但起初乾隆並沒有能完全的把控朝政,四位輔政大臣: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鄂爾泰和張廷玉牢牢把控著朝堂。乾隆帝覺得自己手中權利不夠穩定,便想要拉攏一部分勢力。而自己這些叔伯的後代正是乾隆拉攏的對象,所以乾隆帝為他們平反也在情理之中了。

康熙的皇長子胤禔到底犯了什麼錯誤,以致乾隆都不肯為其平反

但是還有一個例外,那就是乾隆的大伯胤禔。

胤禔作為康熙的長子,他到底做錯了什麼呢?

愛新覺羅·胤禔,原名愛新覺羅允禔,是康熙皇帝的第五個兒子,雍正帝的哥哥,但因為康熙前四子皆早夭,因而胤禔為皇長子。他的生母是那拉氏惠妃,是當時的四妃之首,很受康熙帝的寵愛。

胤禔因為母親受寵,再加上自己皇長子的身份,所以一直自視甚高,覺得自己是太子的不二人選。

但康熙帝選擇了立孝誠仁皇后的兒子允礽為太子,這讓胤禔很是不滿,覺得按照立長的原則,他才應該是太子,所以一直針對太子允礽。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巡幸塞外之地,太子允礽、長子胤禔以及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子均陪同聖駕出巡。

在此過程中,胤禔一直向康熙帝打小報告,說太子殘暴不仁,隨意毆打士兵,欺凌平民,還放縱手下敲詐勒索。這些罪狀有些是實錘,有些根本就是胤禔胡編亂造的。

康熙的皇長子胤禔到底犯了什麼錯誤,以致乾隆都不肯為其平反

但康熙帝卻全部都信了,因而大怒,認為允礽“欲分朕權柄,以恣其行事也。”

所以廢除了允礽太子之位。

扳倒太子的時候,胤禔十分高興,認為自己扳倒了心腹大患,甚至想要斬草除根,勸康熙帝殺掉允礽,以正法紀。

這可就犯了康熙帝的忌諱,皇帝殺兒子,不管怎麼說都是落人口實的,所謂“子不教父之過”,康熙自然不希望留下一個殺子的名聲,在清朝時期,皇帝很少向自己的兒子和手足兄弟痛下殺手,即使是雍正如此薄情寡義,也沒有殺掉任何一個兄弟,這也算是清朝的一個傳統。

康熙一直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團結友愛、兄友弟恭,

胤禔的這種做法可以說不止是觸碰了康熙的底線,也觸碰了愛新覺羅的底線。

胤禔的表現讓康熙帝十分不滿意,指責他:“不諳君臣之義,不念父子之情,天理國法,皆所不容。”

後來胤禔又被人告發與巫師聯合,用魘術廢太子,更讓康熙帝十分惱怒,當面斥責胤禔為亂臣賊子,下旨將其幽禁,剝奪其爵位,而且下令嚴加看守,如果誰敢疏忽,就滅其九族。

康熙的皇長子胤禔到底犯了什麼錯誤,以致乾隆都不肯為其平反

至此 ,胤禔的奪嫡之路徹底失敗,正值壯年的他足足被幽禁了二十六年,才去世,時年六十三歲。

胤禔沒有直接與雍正爭權,乾隆為何沒有為其翻案?

比較有意思的是,老大胤禔並沒有跟雍正過過深的敵對關係,雍正原本屬於太子黨,等到太子倒了之後,雍正才崛起,太子倒了的時候,老大也就倒了。

跟雍正有過競爭關係的,主要是八爺黨的八、九、十、十四這幾個阿哥,還有一個老三。

其中,老八允禩是雍正奪嫡之戰中的最大的對手,但最後允禩還是沒爭過雍正,被雍正囚禁於宗人府,甚至被改名為“阿其那”,據說就是狗的意思。

要是論雍正帝最記恨的兄弟,首當其衝的就是允禩,但推舉他上位的胤禔自然也不會好過。雍正當政十二年後,胤禔被囚禁致死。

乾隆即位的第二年,將老三,老十,老十四都平反了,等到乾隆四十三年的時候,老八、老九也獲得了平反。

"

話說乾隆皇帝不僅審美觀與自己的老爹雍正帝大相徑庭,就連待人處事的方式也是大不相同。雍正帝為了自己的皇位可是與兄弟上演了一出熱鬧的“九子奪嫡”,把自己的親兄弟一個個的都被打壓了,可謂是毫不留情。

乾隆皇帝為什麼要替那些曾經與他父親爭奪皇帝的叔伯平反呢?

乾隆為什麼要為這些叔伯平反呢?

雍正這種對手足打壓的行為,在乾隆看來,太過於殘忍,乾隆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思想,是因為乾隆從小就被隔輩定為皇帝,相對於雍正那種通過九子奪嫡而上位的方式來說,乾隆的皇位早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康熙的皇長子胤禔到底犯了什麼錯誤,以致乾隆都不肯為其平反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十分不理解自己的父親,相反,乾隆很喜歡他祖父康熙的行事作風,能夠通過寬鬆仁慈的方式,解決的問題,就不通過緊密嚴厲的方式來解決。

乾隆登基之後,社會已經很平穩了,所以乾隆有時間去塑造一下愛新覺羅家族留給後世之人的印像,為這些叔伯平反就是其中之一。

乾隆帝不想擔上一個像他爹那樣刻薄寡恩的名聲,所以立馬現將自己這些叔叔伯伯都給平反了,還活著的比如康熙帝的第十子等都給放了出來,好生撫慰;死了的就都給恢復了原來的爵位,加以追封。

乾隆可以說是清朝中當皇帝當的最順利的一個了,他沒有經歷過奪嫡之爭中的險惡,自然也體會不到自己的父親雍正帝到底有多恨這些和他搶皇位的人。所以他覺得都到了這種地步了,放這些叔伯一馬,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但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還是為了乾隆帝自己,雖然乾隆繼位十分順利,但起初乾隆並沒有能完全的把控朝政,四位輔政大臣: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鄂爾泰和張廷玉牢牢把控著朝堂。乾隆帝覺得自己手中權利不夠穩定,便想要拉攏一部分勢力。而自己這些叔伯的後代正是乾隆拉攏的對象,所以乾隆帝為他們平反也在情理之中了。

康熙的皇長子胤禔到底犯了什麼錯誤,以致乾隆都不肯為其平反

但是還有一個例外,那就是乾隆的大伯胤禔。

胤禔作為康熙的長子,他到底做錯了什麼呢?

愛新覺羅·胤禔,原名愛新覺羅允禔,是康熙皇帝的第五個兒子,雍正帝的哥哥,但因為康熙前四子皆早夭,因而胤禔為皇長子。他的生母是那拉氏惠妃,是當時的四妃之首,很受康熙帝的寵愛。

胤禔因為母親受寵,再加上自己皇長子的身份,所以一直自視甚高,覺得自己是太子的不二人選。

但康熙帝選擇了立孝誠仁皇后的兒子允礽為太子,這讓胤禔很是不滿,覺得按照立長的原則,他才應該是太子,所以一直針對太子允礽。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巡幸塞外之地,太子允礽、長子胤禔以及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子均陪同聖駕出巡。

在此過程中,胤禔一直向康熙帝打小報告,說太子殘暴不仁,隨意毆打士兵,欺凌平民,還放縱手下敲詐勒索。這些罪狀有些是實錘,有些根本就是胤禔胡編亂造的。

康熙的皇長子胤禔到底犯了什麼錯誤,以致乾隆都不肯為其平反

但康熙帝卻全部都信了,因而大怒,認為允礽“欲分朕權柄,以恣其行事也。”

所以廢除了允礽太子之位。

扳倒太子的時候,胤禔十分高興,認為自己扳倒了心腹大患,甚至想要斬草除根,勸康熙帝殺掉允礽,以正法紀。

這可就犯了康熙帝的忌諱,皇帝殺兒子,不管怎麼說都是落人口實的,所謂“子不教父之過”,康熙自然不希望留下一個殺子的名聲,在清朝時期,皇帝很少向自己的兒子和手足兄弟痛下殺手,即使是雍正如此薄情寡義,也沒有殺掉任何一個兄弟,這也算是清朝的一個傳統。

康熙一直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團結友愛、兄友弟恭,

胤禔的這種做法可以說不止是觸碰了康熙的底線,也觸碰了愛新覺羅的底線。

胤禔的表現讓康熙帝十分不滿意,指責他:“不諳君臣之義,不念父子之情,天理國法,皆所不容。”

後來胤禔又被人告發與巫師聯合,用魘術廢太子,更讓康熙帝十分惱怒,當面斥責胤禔為亂臣賊子,下旨將其幽禁,剝奪其爵位,而且下令嚴加看守,如果誰敢疏忽,就滅其九族。

康熙的皇長子胤禔到底犯了什麼錯誤,以致乾隆都不肯為其平反

至此 ,胤禔的奪嫡之路徹底失敗,正值壯年的他足足被幽禁了二十六年,才去世,時年六十三歲。

胤禔沒有直接與雍正爭權,乾隆為何沒有為其翻案?

比較有意思的是,老大胤禔並沒有跟雍正過過深的敵對關係,雍正原本屬於太子黨,等到太子倒了之後,雍正才崛起,太子倒了的時候,老大也就倒了。

跟雍正有過競爭關係的,主要是八爺黨的八、九、十、十四這幾個阿哥,還有一個老三。

其中,老八允禩是雍正奪嫡之戰中的最大的對手,但最後允禩還是沒爭過雍正,被雍正囚禁於宗人府,甚至被改名為“阿其那”,據說就是狗的意思。

要是論雍正帝最記恨的兄弟,首當其衝的就是允禩,但推舉他上位的胤禔自然也不會好過。雍正當政十二年後,胤禔被囚禁致死。

乾隆即位的第二年,將老三,老十,老十四都平反了,等到乾隆四十三年的時候,老八、老九也獲得了平反。

康熙的皇長子胤禔到底犯了什麼錯誤,以致乾隆都不肯為其平反

鬧到最後,只有老大沒有被平反。

我認為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是對胤禔的處罰決定是康熙帝做出來的,不等同於其他皇子受到打壓的決定是雍正做出來,乾隆跟康熙有著深厚的情誼,跟雍正則是陌路父子。

乾隆的人生當中,處處與雍正唱反調,雍正所重用的大臣,後來下場都很悽慘,雍正臨終遺囑說要讓張廷玉配享太廟,乾隆後來活活把張廷玉搞死,其他人更別說了。

然而乾隆卻把康熙當作人生的標杆,康熙做出的任何決定,都會尊重,甚至在登基之初的時候就說,我爺爺在位六十一年,我不敢跟我的爺爺比,我執政六十年的時候就禪讓皇位。

正因為如此,對於康熙對老大胤禔做出的處罰,乾隆必然不敢違背,而其他皇子都是雍正所打壓,所以,可以平凡。

另一方面,我認為乾隆遲遲不肯為胤禔平反是因為乾隆認為胤禔扳倒太子的行為,是以庶奪嫡的行為,這是乾隆所不能容忍的行為。

儘管乾隆並非嫡出,但是嫡長子繼承製的思想在乾隆的腦子裡根深蒂固,在他看來,如果庶子想要扳倒嫡子,無論出於何種目的,那都是不能原諒的。

"

話說乾隆皇帝不僅審美觀與自己的老爹雍正帝大相徑庭,就連待人處事的方式也是大不相同。雍正帝為了自己的皇位可是與兄弟上演了一出熱鬧的“九子奪嫡”,把自己的親兄弟一個個的都被打壓了,可謂是毫不留情。

乾隆皇帝為什麼要替那些曾經與他父親爭奪皇帝的叔伯平反呢?

乾隆為什麼要為這些叔伯平反呢?

雍正這種對手足打壓的行為,在乾隆看來,太過於殘忍,乾隆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思想,是因為乾隆從小就被隔輩定為皇帝,相對於雍正那種通過九子奪嫡而上位的方式來說,乾隆的皇位早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康熙的皇長子胤禔到底犯了什麼錯誤,以致乾隆都不肯為其平反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十分不理解自己的父親,相反,乾隆很喜歡他祖父康熙的行事作風,能夠通過寬鬆仁慈的方式,解決的問題,就不通過緊密嚴厲的方式來解決。

乾隆登基之後,社會已經很平穩了,所以乾隆有時間去塑造一下愛新覺羅家族留給後世之人的印像,為這些叔伯平反就是其中之一。

乾隆帝不想擔上一個像他爹那樣刻薄寡恩的名聲,所以立馬現將自己這些叔叔伯伯都給平反了,還活著的比如康熙帝的第十子等都給放了出來,好生撫慰;死了的就都給恢復了原來的爵位,加以追封。

乾隆可以說是清朝中當皇帝當的最順利的一個了,他沒有經歷過奪嫡之爭中的險惡,自然也體會不到自己的父親雍正帝到底有多恨這些和他搶皇位的人。所以他覺得都到了這種地步了,放這些叔伯一馬,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但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還是為了乾隆帝自己,雖然乾隆繼位十分順利,但起初乾隆並沒有能完全的把控朝政,四位輔政大臣: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鄂爾泰和張廷玉牢牢把控著朝堂。乾隆帝覺得自己手中權利不夠穩定,便想要拉攏一部分勢力。而自己這些叔伯的後代正是乾隆拉攏的對象,所以乾隆帝為他們平反也在情理之中了。

康熙的皇長子胤禔到底犯了什麼錯誤,以致乾隆都不肯為其平反

但是還有一個例外,那就是乾隆的大伯胤禔。

胤禔作為康熙的長子,他到底做錯了什麼呢?

愛新覺羅·胤禔,原名愛新覺羅允禔,是康熙皇帝的第五個兒子,雍正帝的哥哥,但因為康熙前四子皆早夭,因而胤禔為皇長子。他的生母是那拉氏惠妃,是當時的四妃之首,很受康熙帝的寵愛。

胤禔因為母親受寵,再加上自己皇長子的身份,所以一直自視甚高,覺得自己是太子的不二人選。

但康熙帝選擇了立孝誠仁皇后的兒子允礽為太子,這讓胤禔很是不滿,覺得按照立長的原則,他才應該是太子,所以一直針對太子允礽。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巡幸塞外之地,太子允礽、長子胤禔以及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子均陪同聖駕出巡。

在此過程中,胤禔一直向康熙帝打小報告,說太子殘暴不仁,隨意毆打士兵,欺凌平民,還放縱手下敲詐勒索。這些罪狀有些是實錘,有些根本就是胤禔胡編亂造的。

康熙的皇長子胤禔到底犯了什麼錯誤,以致乾隆都不肯為其平反

但康熙帝卻全部都信了,因而大怒,認為允礽“欲分朕權柄,以恣其行事也。”

所以廢除了允礽太子之位。

扳倒太子的時候,胤禔十分高興,認為自己扳倒了心腹大患,甚至想要斬草除根,勸康熙帝殺掉允礽,以正法紀。

這可就犯了康熙帝的忌諱,皇帝殺兒子,不管怎麼說都是落人口實的,所謂“子不教父之過”,康熙自然不希望留下一個殺子的名聲,在清朝時期,皇帝很少向自己的兒子和手足兄弟痛下殺手,即使是雍正如此薄情寡義,也沒有殺掉任何一個兄弟,這也算是清朝的一個傳統。

康熙一直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團結友愛、兄友弟恭,

胤禔的這種做法可以說不止是觸碰了康熙的底線,也觸碰了愛新覺羅的底線。

胤禔的表現讓康熙帝十分不滿意,指責他:“不諳君臣之義,不念父子之情,天理國法,皆所不容。”

後來胤禔又被人告發與巫師聯合,用魘術廢太子,更讓康熙帝十分惱怒,當面斥責胤禔為亂臣賊子,下旨將其幽禁,剝奪其爵位,而且下令嚴加看守,如果誰敢疏忽,就滅其九族。

康熙的皇長子胤禔到底犯了什麼錯誤,以致乾隆都不肯為其平反

至此 ,胤禔的奪嫡之路徹底失敗,正值壯年的他足足被幽禁了二十六年,才去世,時年六十三歲。

胤禔沒有直接與雍正爭權,乾隆為何沒有為其翻案?

比較有意思的是,老大胤禔並沒有跟雍正過過深的敵對關係,雍正原本屬於太子黨,等到太子倒了之後,雍正才崛起,太子倒了的時候,老大也就倒了。

跟雍正有過競爭關係的,主要是八爺黨的八、九、十、十四這幾個阿哥,還有一個老三。

其中,老八允禩是雍正奪嫡之戰中的最大的對手,但最後允禩還是沒爭過雍正,被雍正囚禁於宗人府,甚至被改名為“阿其那”,據說就是狗的意思。

要是論雍正帝最記恨的兄弟,首當其衝的就是允禩,但推舉他上位的胤禔自然也不會好過。雍正當政十二年後,胤禔被囚禁致死。

乾隆即位的第二年,將老三,老十,老十四都平反了,等到乾隆四十三年的時候,老八、老九也獲得了平反。

康熙的皇長子胤禔到底犯了什麼錯誤,以致乾隆都不肯為其平反

鬧到最後,只有老大沒有被平反。

我認為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是對胤禔的處罰決定是康熙帝做出來的,不等同於其他皇子受到打壓的決定是雍正做出來,乾隆跟康熙有著深厚的情誼,跟雍正則是陌路父子。

乾隆的人生當中,處處與雍正唱反調,雍正所重用的大臣,後來下場都很悽慘,雍正臨終遺囑說要讓張廷玉配享太廟,乾隆後來活活把張廷玉搞死,其他人更別說了。

然而乾隆卻把康熙當作人生的標杆,康熙做出的任何決定,都會尊重,甚至在登基之初的時候就說,我爺爺在位六十一年,我不敢跟我的爺爺比,我執政六十年的時候就禪讓皇位。

正因為如此,對於康熙對老大胤禔做出的處罰,乾隆必然不敢違背,而其他皇子都是雍正所打壓,所以,可以平凡。

另一方面,我認為乾隆遲遲不肯為胤禔平反是因為乾隆認為胤禔扳倒太子的行為,是以庶奪嫡的行為,這是乾隆所不能容忍的行為。

儘管乾隆並非嫡出,但是嫡長子繼承製的思想在乾隆的腦子裡根深蒂固,在他看來,如果庶子想要扳倒嫡子,無論出於何種目的,那都是不能原諒的。

康熙的皇長子胤禔到底犯了什麼錯誤,以致乾隆都不肯為其平反

乾隆一直想讓自己的嫡子繼承皇位,在乾隆與富察氏的第一個兒子永鏈出生的時候,乾隆在正大光明的牌匾後面就立其為儲君,結果永鏈不幸早逝,成為乾隆一生的遺憾。

對嫡子是如此的看重,然而對皇長子永璜則又是一番待遇,富察皇后去世的時候,因為乾隆看他和皇三子永璋表現不夠傷感,宣佈二人永遠沒有立儲的資格。

胤禔當初與太子針鋒相對,最終扳倒太子,對於乾隆來說,這就是奪嫡,不可原諒!

俗話說“最是無情帝王家”,看這兄弟手足相殘的情景,奪嫡之路上的斑斑血跡,便知道此言不虛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