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雍正皇帝陷入了巨大的悲慟之中。

在這一天,與他相伴三十年的好兄弟胤祥去世了。雍正為此罷朝三日,並且親自前往胤祥的府上進行弔唁,以昭示他們無比深厚的兄弟情誼。

“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鹹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

一直以來,雍正都將他與胤祥之間的關係都被看作是“千古君臣兄弟”的典範,特別是在所有參與了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事件的康熙皇子中,只有胤祥非但沒有受到雍正的迫害,還成為了雍正最為倚重的大臣和兄弟。而這不僅僅是因為胤祥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讓雍正深感信任,更是因為胤祥的“俠肝義膽”的正氣,就連雍正都深感欽佩。

也正是如此,“國士無雙”、“俠士風流”的稱號,胤祥當之無愧。

"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雍正皇帝陷入了巨大的悲慟之中。

在這一天,與他相伴三十年的好兄弟胤祥去世了。雍正為此罷朝三日,並且親自前往胤祥的府上進行弔唁,以昭示他們無比深厚的兄弟情誼。

“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鹹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

一直以來,雍正都將他與胤祥之間的關係都被看作是“千古君臣兄弟”的典範,特別是在所有參與了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事件的康熙皇子中,只有胤祥非但沒有受到雍正的迫害,還成為了雍正最為倚重的大臣和兄弟。而這不僅僅是因為胤祥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讓雍正深感信任,更是因為胤祥的“俠肝義膽”的正氣,就連雍正都深感欽佩。

也正是如此,“國士無雙”、“俠士風流”的稱號,胤祥當之無愧。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曾經是康熙最為喜愛的皇子,卻為了雍正痛失政治前途。

歷史上的皇十三子胤祥,出身並不高貴,他的生母章佳氏在世的時候僅僅是庶妃,去世後才被康熙追封為敏妃。

然而在這一時期,康熙對於胤祥卻是寵愛異常。

最為典型的表現就是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整整10年時間裡,只要康熙離京外出,就會將胤祥帶在身邊。

當然,除了胤祥,康熙每次出巡,也會讓太子胤礽隨同前往。此時的康熙,已經開始對胤礽有了不滿,並且胤礽的表現也是讓康熙一再失望,康熙將胤礽帶在身邊便是擔心他獨自一人在北京時候,做出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實際上,這也是康熙始終將胤祥帶在身邊的一個重要原因。

"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雍正皇帝陷入了巨大的悲慟之中。

在這一天,與他相伴三十年的好兄弟胤祥去世了。雍正為此罷朝三日,並且親自前往胤祥的府上進行弔唁,以昭示他們無比深厚的兄弟情誼。

“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鹹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

一直以來,雍正都將他與胤祥之間的關係都被看作是“千古君臣兄弟”的典範,特別是在所有參與了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事件的康熙皇子中,只有胤祥非但沒有受到雍正的迫害,還成為了雍正最為倚重的大臣和兄弟。而這不僅僅是因為胤祥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讓雍正深感信任,更是因為胤祥的“俠肝義膽”的正氣,就連雍正都深感欽佩。

也正是如此,“國士無雙”、“俠士風流”的稱號,胤祥當之無愧。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曾經是康熙最為喜愛的皇子,卻為了雍正痛失政治前途。

歷史上的皇十三子胤祥,出身並不高貴,他的生母章佳氏在世的時候僅僅是庶妃,去世後才被康熙追封為敏妃。

然而在這一時期,康熙對於胤祥卻是寵愛異常。

最為典型的表現就是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整整10年時間裡,只要康熙離京外出,就會將胤祥帶在身邊。

當然,除了胤祥,康熙每次出巡,也會讓太子胤礽隨同前往。此時的康熙,已經開始對胤礽有了不滿,並且胤礽的表現也是讓康熙一再失望,康熙將胤礽帶在身邊便是擔心他獨自一人在北京時候,做出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實際上,這也是康熙始終將胤祥帶在身邊的一個重要原因。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來,胤祥和太子胤礽的關係自幼便非常不好,康熙就是要充分利用兩人之間的矛盾來讓胤祥監督並且牽制胤礽。

二來,胤祥是康熙所有皇子中出了名的文武雙全,有勇有謀。

而這也有賴於康熙為胤祥安排的老師法海。法海出身將門,是康熙親大舅佟國綱的次子,也是康熙的表兄弟,在法海的教育下,胤祥的文治武功得到了全面的培養,所以胤祥在康熙身邊,也承擔著護衛的職責。

三來,就是胤祥的忠心與俠義,康熙對此是非常的欣賞和認同,進而對於胤祥是更加的放心與器重。

"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雍正皇帝陷入了巨大的悲慟之中。

在這一天,與他相伴三十年的好兄弟胤祥去世了。雍正為此罷朝三日,並且親自前往胤祥的府上進行弔唁,以昭示他們無比深厚的兄弟情誼。

“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鹹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

一直以來,雍正都將他與胤祥之間的關係都被看作是“千古君臣兄弟”的典範,特別是在所有參與了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事件的康熙皇子中,只有胤祥非但沒有受到雍正的迫害,還成為了雍正最為倚重的大臣和兄弟。而這不僅僅是因為胤祥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讓雍正深感信任,更是因為胤祥的“俠肝義膽”的正氣,就連雍正都深感欽佩。

也正是如此,“國士無雙”、“俠士風流”的稱號,胤祥當之無愧。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曾經是康熙最為喜愛的皇子,卻為了雍正痛失政治前途。

歷史上的皇十三子胤祥,出身並不高貴,他的生母章佳氏在世的時候僅僅是庶妃,去世後才被康熙追封為敏妃。

然而在這一時期,康熙對於胤祥卻是寵愛異常。

最為典型的表現就是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整整10年時間裡,只要康熙離京外出,就會將胤祥帶在身邊。

當然,除了胤祥,康熙每次出巡,也會讓太子胤礽隨同前往。此時的康熙,已經開始對胤礽有了不滿,並且胤礽的表現也是讓康熙一再失望,康熙將胤礽帶在身邊便是擔心他獨自一人在北京時候,做出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實際上,這也是康熙始終將胤祥帶在身邊的一個重要原因。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來,胤祥和太子胤礽的關係自幼便非常不好,康熙就是要充分利用兩人之間的矛盾來讓胤祥監督並且牽制胤礽。

二來,胤祥是康熙所有皇子中出了名的文武雙全,有勇有謀。

而這也有賴於康熙為胤祥安排的老師法海。法海出身將門,是康熙親大舅佟國綱的次子,也是康熙的表兄弟,在法海的教育下,胤祥的文治武功得到了全面的培養,所以胤祥在康熙身邊,也承擔著護衛的職責。

三來,就是胤祥的忠心與俠義,康熙對此是非常的欣賞和認同,進而對於胤祥是更加的放心與器重。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康熙對於胤祥的喜愛與器重,也隨著“一廢皇太子”事件的發生戛然而止了。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在熱河秋闈期間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為由,將太子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廢黜,隨之而來的便是眾位皇子對於儲君之位的激烈爭奪。

這一時期,“八爺黨”的眾位阿哥表現最為活躍,領頭的便是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胤禔先是打著除去“慶父之憂”的口號,要康熙殺掉胤礽已決後患,眼見自己奪嫡無望又在“張明德案”中將胤禩等人和盤托出,之後更是發生了用“魘鎮”詛咒胤礽的事情,這些都讓康熙對於胤禔和胤禩等人是極度的厭惡。

就在這一階段,除了所謂“八爺黨”集團的眾位皇子,十三爺的表現也是非常活躍,他也在為徹底剷除太子胤礽的勢力而積極奔走,最終將自己完全陷入了政治漩渦之中。儘管康熙知道胤祥與胤礽的關係不和,但是康熙並不相信胤祥會有如此的政治野心去打擊胤礽,畢竟當時的胤祥也只有二十二歲。康熙認為,胤祥背後必然是有如同胤禔和胤禩一般的勢力進行著教唆與指示。

然而,不論康熙怎樣的逼問,胤祥始終將全部責任攬在了自己身上,盛怒之下的康熙也就此將胤祥圈禁在了宗人府。

"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雍正皇帝陷入了巨大的悲慟之中。

在這一天,與他相伴三十年的好兄弟胤祥去世了。雍正為此罷朝三日,並且親自前往胤祥的府上進行弔唁,以昭示他們無比深厚的兄弟情誼。

“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鹹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

一直以來,雍正都將他與胤祥之間的關係都被看作是“千古君臣兄弟”的典範,特別是在所有參與了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事件的康熙皇子中,只有胤祥非但沒有受到雍正的迫害,還成為了雍正最為倚重的大臣和兄弟。而這不僅僅是因為胤祥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讓雍正深感信任,更是因為胤祥的“俠肝義膽”的正氣,就連雍正都深感欽佩。

也正是如此,“國士無雙”、“俠士風流”的稱號,胤祥當之無愧。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曾經是康熙最為喜愛的皇子,卻為了雍正痛失政治前途。

歷史上的皇十三子胤祥,出身並不高貴,他的生母章佳氏在世的時候僅僅是庶妃,去世後才被康熙追封為敏妃。

然而在這一時期,康熙對於胤祥卻是寵愛異常。

最為典型的表現就是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整整10年時間裡,只要康熙離京外出,就會將胤祥帶在身邊。

當然,除了胤祥,康熙每次出巡,也會讓太子胤礽隨同前往。此時的康熙,已經開始對胤礽有了不滿,並且胤礽的表現也是讓康熙一再失望,康熙將胤礽帶在身邊便是擔心他獨自一人在北京時候,做出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實際上,這也是康熙始終將胤祥帶在身邊的一個重要原因。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來,胤祥和太子胤礽的關係自幼便非常不好,康熙就是要充分利用兩人之間的矛盾來讓胤祥監督並且牽制胤礽。

二來,胤祥是康熙所有皇子中出了名的文武雙全,有勇有謀。

而這也有賴於康熙為胤祥安排的老師法海。法海出身將門,是康熙親大舅佟國綱的次子,也是康熙的表兄弟,在法海的教育下,胤祥的文治武功得到了全面的培養,所以胤祥在康熙身邊,也承擔著護衛的職責。

三來,就是胤祥的忠心與俠義,康熙對此是非常的欣賞和認同,進而對於胤祥是更加的放心與器重。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康熙對於胤祥的喜愛與器重,也隨著“一廢皇太子”事件的發生戛然而止了。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在熱河秋闈期間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為由,將太子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廢黜,隨之而來的便是眾位皇子對於儲君之位的激烈爭奪。

這一時期,“八爺黨”的眾位阿哥表現最為活躍,領頭的便是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胤禔先是打著除去“慶父之憂”的口號,要康熙殺掉胤礽已決後患,眼見自己奪嫡無望又在“張明德案”中將胤禩等人和盤托出,之後更是發生了用“魘鎮”詛咒胤礽的事情,這些都讓康熙對於胤禔和胤禩等人是極度的厭惡。

就在這一階段,除了所謂“八爺黨”集團的眾位皇子,十三爺的表現也是非常活躍,他也在為徹底剷除太子胤礽的勢力而積極奔走,最終將自己完全陷入了政治漩渦之中。儘管康熙知道胤祥與胤礽的關係不和,但是康熙並不相信胤祥會有如此的政治野心去打擊胤礽,畢竟當時的胤祥也只有二十二歲。康熙認為,胤祥背後必然是有如同胤禔和胤禩一般的勢力進行著教唆與指示。

然而,不論康熙怎樣的逼問,胤祥始終將全部責任攬在了自己身上,盛怒之下的康熙也就此將胤祥圈禁在了宗人府。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也正是因為胤祥的“緘默”,才讓另外一位皇子逃過了康熙的懲治,他便是後來的康熙繼任者雍正皇帝,當時的四阿哥胤禛。

實際上,胤祥如此仗義的保全雍正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兩人從小便結下的深厚情誼。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胤祥的生母章佳氏去世,年僅13歲的胤祥被安排交由德妃烏雅氏撫養,而烏雅氏正是雍正以及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

眾所周知,儘管雍正和胤禵都是烏雅氏的親生兒子,但是烏雅氏明顯是更加的疼愛胤禵,這個由自己親自撫養長大的孩子。雍正出生的時候,有礙於烏雅氏卑微的身份,只得將其交由當時的皇貴妃,也是後來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這也使得雍正對待自己生母烏雅氏的感情,遠遠不及佟佳皇后,而烏雅氏對待雍正,也是明顯不及對待自己的小兒子胤禵。

"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雍正皇帝陷入了巨大的悲慟之中。

在這一天,與他相伴三十年的好兄弟胤祥去世了。雍正為此罷朝三日,並且親自前往胤祥的府上進行弔唁,以昭示他們無比深厚的兄弟情誼。

“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鹹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

一直以來,雍正都將他與胤祥之間的關係都被看作是“千古君臣兄弟”的典範,特別是在所有參與了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事件的康熙皇子中,只有胤祥非但沒有受到雍正的迫害,還成為了雍正最為倚重的大臣和兄弟。而這不僅僅是因為胤祥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讓雍正深感信任,更是因為胤祥的“俠肝義膽”的正氣,就連雍正都深感欽佩。

也正是如此,“國士無雙”、“俠士風流”的稱號,胤祥當之無愧。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曾經是康熙最為喜愛的皇子,卻為了雍正痛失政治前途。

歷史上的皇十三子胤祥,出身並不高貴,他的生母章佳氏在世的時候僅僅是庶妃,去世後才被康熙追封為敏妃。

然而在這一時期,康熙對於胤祥卻是寵愛異常。

最為典型的表現就是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整整10年時間裡,只要康熙離京外出,就會將胤祥帶在身邊。

當然,除了胤祥,康熙每次出巡,也會讓太子胤礽隨同前往。此時的康熙,已經開始對胤礽有了不滿,並且胤礽的表現也是讓康熙一再失望,康熙將胤礽帶在身邊便是擔心他獨自一人在北京時候,做出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實際上,這也是康熙始終將胤祥帶在身邊的一個重要原因。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來,胤祥和太子胤礽的關係自幼便非常不好,康熙就是要充分利用兩人之間的矛盾來讓胤祥監督並且牽制胤礽。

二來,胤祥是康熙所有皇子中出了名的文武雙全,有勇有謀。

而這也有賴於康熙為胤祥安排的老師法海。法海出身將門,是康熙親大舅佟國綱的次子,也是康熙的表兄弟,在法海的教育下,胤祥的文治武功得到了全面的培養,所以胤祥在康熙身邊,也承擔著護衛的職責。

三來,就是胤祥的忠心與俠義,康熙對此是非常的欣賞和認同,進而對於胤祥是更加的放心與器重。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康熙對於胤祥的喜愛與器重,也隨著“一廢皇太子”事件的發生戛然而止了。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在熱河秋闈期間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為由,將太子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廢黜,隨之而來的便是眾位皇子對於儲君之位的激烈爭奪。

這一時期,“八爺黨”的眾位阿哥表現最為活躍,領頭的便是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胤禔先是打著除去“慶父之憂”的口號,要康熙殺掉胤礽已決後患,眼見自己奪嫡無望又在“張明德案”中將胤禩等人和盤托出,之後更是發生了用“魘鎮”詛咒胤礽的事情,這些都讓康熙對於胤禔和胤禩等人是極度的厭惡。

就在這一階段,除了所謂“八爺黨”集團的眾位皇子,十三爺的表現也是非常活躍,他也在為徹底剷除太子胤礽的勢力而積極奔走,最終將自己完全陷入了政治漩渦之中。儘管康熙知道胤祥與胤礽的關係不和,但是康熙並不相信胤祥會有如此的政治野心去打擊胤礽,畢竟當時的胤祥也只有二十二歲。康熙認為,胤祥背後必然是有如同胤禔和胤禩一般的勢力進行著教唆與指示。

然而,不論康熙怎樣的逼問,胤祥始終將全部責任攬在了自己身上,盛怒之下的康熙也就此將胤祥圈禁在了宗人府。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也正是因為胤祥的“緘默”,才讓另外一位皇子逃過了康熙的懲治,他便是後來的康熙繼任者雍正皇帝,當時的四阿哥胤禛。

實際上,胤祥如此仗義的保全雍正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兩人從小便結下的深厚情誼。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胤祥的生母章佳氏去世,年僅13歲的胤祥被安排交由德妃烏雅氏撫養,而烏雅氏正是雍正以及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

眾所周知,儘管雍正和胤禵都是烏雅氏的親生兒子,但是烏雅氏明顯是更加的疼愛胤禵,這個由自己親自撫養長大的孩子。雍正出生的時候,有礙於烏雅氏卑微的身份,只得將其交由當時的皇貴妃,也是後來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這也使得雍正對待自己生母烏雅氏的感情,遠遠不及佟佳皇后,而烏雅氏對待雍正,也是明顯不及對待自己的小兒子胤禵。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雍正和胤祥卻因為這份從小都被寄養在別人“膝下”的共同經歷而迅速建立了同理心,兩人關係日漸親密,再加上太子胤礽、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都因為胤祥並不高貴的出身而瞧不上胤祥,這也使得雍正和胤祥的關係變得愈發的緊密。兩人不僅在宮中幾乎是形影不離,就連胤祥隨同康熙外出之時,都與雍正保持了頻繁的書信往來。

有了如此深厚的感情基礎,才讓胤祥在關鍵時刻為雍正擋下了“這一槍”,沒有讓康熙察覺雍正的奪嫡之心,更是保全了雍正在康熙心中的好印象。

"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雍正皇帝陷入了巨大的悲慟之中。

在這一天,與他相伴三十年的好兄弟胤祥去世了。雍正為此罷朝三日,並且親自前往胤祥的府上進行弔唁,以昭示他們無比深厚的兄弟情誼。

“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鹹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

一直以來,雍正都將他與胤祥之間的關係都被看作是“千古君臣兄弟”的典範,特別是在所有參與了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事件的康熙皇子中,只有胤祥非但沒有受到雍正的迫害,還成為了雍正最為倚重的大臣和兄弟。而這不僅僅是因為胤祥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讓雍正深感信任,更是因為胤祥的“俠肝義膽”的正氣,就連雍正都深感欽佩。

也正是如此,“國士無雙”、“俠士風流”的稱號,胤祥當之無愧。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曾經是康熙最為喜愛的皇子,卻為了雍正痛失政治前途。

歷史上的皇十三子胤祥,出身並不高貴,他的生母章佳氏在世的時候僅僅是庶妃,去世後才被康熙追封為敏妃。

然而在這一時期,康熙對於胤祥卻是寵愛異常。

最為典型的表現就是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整整10年時間裡,只要康熙離京外出,就會將胤祥帶在身邊。

當然,除了胤祥,康熙每次出巡,也會讓太子胤礽隨同前往。此時的康熙,已經開始對胤礽有了不滿,並且胤礽的表現也是讓康熙一再失望,康熙將胤礽帶在身邊便是擔心他獨自一人在北京時候,做出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實際上,這也是康熙始終將胤祥帶在身邊的一個重要原因。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來,胤祥和太子胤礽的關係自幼便非常不好,康熙就是要充分利用兩人之間的矛盾來讓胤祥監督並且牽制胤礽。

二來,胤祥是康熙所有皇子中出了名的文武雙全,有勇有謀。

而這也有賴於康熙為胤祥安排的老師法海。法海出身將門,是康熙親大舅佟國綱的次子,也是康熙的表兄弟,在法海的教育下,胤祥的文治武功得到了全面的培養,所以胤祥在康熙身邊,也承擔著護衛的職責。

三來,就是胤祥的忠心與俠義,康熙對此是非常的欣賞和認同,進而對於胤祥是更加的放心與器重。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康熙對於胤祥的喜愛與器重,也隨著“一廢皇太子”事件的發生戛然而止了。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在熱河秋闈期間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為由,將太子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廢黜,隨之而來的便是眾位皇子對於儲君之位的激烈爭奪。

這一時期,“八爺黨”的眾位阿哥表現最為活躍,領頭的便是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胤禔先是打著除去“慶父之憂”的口號,要康熙殺掉胤礽已決後患,眼見自己奪嫡無望又在“張明德案”中將胤禩等人和盤托出,之後更是發生了用“魘鎮”詛咒胤礽的事情,這些都讓康熙對於胤禔和胤禩等人是極度的厭惡。

就在這一階段,除了所謂“八爺黨”集團的眾位皇子,十三爺的表現也是非常活躍,他也在為徹底剷除太子胤礽的勢力而積極奔走,最終將自己完全陷入了政治漩渦之中。儘管康熙知道胤祥與胤礽的關係不和,但是康熙並不相信胤祥會有如此的政治野心去打擊胤礽,畢竟當時的胤祥也只有二十二歲。康熙認為,胤祥背後必然是有如同胤禔和胤禩一般的勢力進行著教唆與指示。

然而,不論康熙怎樣的逼問,胤祥始終將全部責任攬在了自己身上,盛怒之下的康熙也就此將胤祥圈禁在了宗人府。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也正是因為胤祥的“緘默”,才讓另外一位皇子逃過了康熙的懲治,他便是後來的康熙繼任者雍正皇帝,當時的四阿哥胤禛。

實際上,胤祥如此仗義的保全雍正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兩人從小便結下的深厚情誼。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胤祥的生母章佳氏去世,年僅13歲的胤祥被安排交由德妃烏雅氏撫養,而烏雅氏正是雍正以及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

眾所周知,儘管雍正和胤禵都是烏雅氏的親生兒子,但是烏雅氏明顯是更加的疼愛胤禵,這個由自己親自撫養長大的孩子。雍正出生的時候,有礙於烏雅氏卑微的身份,只得將其交由當時的皇貴妃,也是後來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這也使得雍正對待自己生母烏雅氏的感情,遠遠不及佟佳皇后,而烏雅氏對待雍正,也是明顯不及對待自己的小兒子胤禵。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雍正和胤祥卻因為這份從小都被寄養在別人“膝下”的共同經歷而迅速建立了同理心,兩人關係日漸親密,再加上太子胤礽、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都因為胤祥並不高貴的出身而瞧不上胤祥,這也使得雍正和胤祥的關係變得愈發的緊密。兩人不僅在宮中幾乎是形影不離,就連胤祥隨同康熙外出之時,都與雍正保持了頻繁的書信往來。

有了如此深厚的感情基礎,才讓胤祥在關鍵時刻為雍正擋下了“這一槍”,沒有讓康熙察覺雍正的奪嫡之心,更是保全了雍正在康熙心中的好印象。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說到這裡,不禁有人會問,雍正和胤祥關係如此之好,為什麼康熙就不會懷疑雍正是胤祥的背後指示者呢?

之所以如此,還是在於康熙“一廢皇太子”前後,雍正頗為耐人尋味的表現。

儘管雍正與胤礽的關係並不和睦,但是雍正在察覺到康熙情緒的波動後,馬上轉而支持康熙復立太子胤礽,由此贏得了康熙的好感。相對應的是,在胤禔、胤禩等人面前,雍正一方面表示支持其反對太子的主張,另一方面卻並不付諸行動,但是卻又在康熙對“八爺黨”的眾位皇子進行懲處的時候,積極為其進行解釋與辯護。而這也成為了日後雍正登基,他的兄弟們普遍對其採取了“非暴力不合作”態度的最為主要的原因。

"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雍正皇帝陷入了巨大的悲慟之中。

在這一天,與他相伴三十年的好兄弟胤祥去世了。雍正為此罷朝三日,並且親自前往胤祥的府上進行弔唁,以昭示他們無比深厚的兄弟情誼。

“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鹹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

一直以來,雍正都將他與胤祥之間的關係都被看作是“千古君臣兄弟”的典範,特別是在所有參與了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事件的康熙皇子中,只有胤祥非但沒有受到雍正的迫害,還成為了雍正最為倚重的大臣和兄弟。而這不僅僅是因為胤祥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讓雍正深感信任,更是因為胤祥的“俠肝義膽”的正氣,就連雍正都深感欽佩。

也正是如此,“國士無雙”、“俠士風流”的稱號,胤祥當之無愧。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曾經是康熙最為喜愛的皇子,卻為了雍正痛失政治前途。

歷史上的皇十三子胤祥,出身並不高貴,他的生母章佳氏在世的時候僅僅是庶妃,去世後才被康熙追封為敏妃。

然而在這一時期,康熙對於胤祥卻是寵愛異常。

最為典型的表現就是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整整10年時間裡,只要康熙離京外出,就會將胤祥帶在身邊。

當然,除了胤祥,康熙每次出巡,也會讓太子胤礽隨同前往。此時的康熙,已經開始對胤礽有了不滿,並且胤礽的表現也是讓康熙一再失望,康熙將胤礽帶在身邊便是擔心他獨自一人在北京時候,做出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實際上,這也是康熙始終將胤祥帶在身邊的一個重要原因。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來,胤祥和太子胤礽的關係自幼便非常不好,康熙就是要充分利用兩人之間的矛盾來讓胤祥監督並且牽制胤礽。

二來,胤祥是康熙所有皇子中出了名的文武雙全,有勇有謀。

而這也有賴於康熙為胤祥安排的老師法海。法海出身將門,是康熙親大舅佟國綱的次子,也是康熙的表兄弟,在法海的教育下,胤祥的文治武功得到了全面的培養,所以胤祥在康熙身邊,也承擔著護衛的職責。

三來,就是胤祥的忠心與俠義,康熙對此是非常的欣賞和認同,進而對於胤祥是更加的放心與器重。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康熙對於胤祥的喜愛與器重,也隨著“一廢皇太子”事件的發生戛然而止了。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在熱河秋闈期間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為由,將太子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廢黜,隨之而來的便是眾位皇子對於儲君之位的激烈爭奪。

這一時期,“八爺黨”的眾位阿哥表現最為活躍,領頭的便是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胤禔先是打著除去“慶父之憂”的口號,要康熙殺掉胤礽已決後患,眼見自己奪嫡無望又在“張明德案”中將胤禩等人和盤托出,之後更是發生了用“魘鎮”詛咒胤礽的事情,這些都讓康熙對於胤禔和胤禩等人是極度的厭惡。

就在這一階段,除了所謂“八爺黨”集團的眾位皇子,十三爺的表現也是非常活躍,他也在為徹底剷除太子胤礽的勢力而積極奔走,最終將自己完全陷入了政治漩渦之中。儘管康熙知道胤祥與胤礽的關係不和,但是康熙並不相信胤祥會有如此的政治野心去打擊胤礽,畢竟當時的胤祥也只有二十二歲。康熙認為,胤祥背後必然是有如同胤禔和胤禩一般的勢力進行著教唆與指示。

然而,不論康熙怎樣的逼問,胤祥始終將全部責任攬在了自己身上,盛怒之下的康熙也就此將胤祥圈禁在了宗人府。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也正是因為胤祥的“緘默”,才讓另外一位皇子逃過了康熙的懲治,他便是後來的康熙繼任者雍正皇帝,當時的四阿哥胤禛。

實際上,胤祥如此仗義的保全雍正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兩人從小便結下的深厚情誼。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胤祥的生母章佳氏去世,年僅13歲的胤祥被安排交由德妃烏雅氏撫養,而烏雅氏正是雍正以及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

眾所周知,儘管雍正和胤禵都是烏雅氏的親生兒子,但是烏雅氏明顯是更加的疼愛胤禵,這個由自己親自撫養長大的孩子。雍正出生的時候,有礙於烏雅氏卑微的身份,只得將其交由當時的皇貴妃,也是後來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這也使得雍正對待自己生母烏雅氏的感情,遠遠不及佟佳皇后,而烏雅氏對待雍正,也是明顯不及對待自己的小兒子胤禵。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雍正和胤祥卻因為這份從小都被寄養在別人“膝下”的共同經歷而迅速建立了同理心,兩人關係日漸親密,再加上太子胤礽、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都因為胤祥並不高貴的出身而瞧不上胤祥,這也使得雍正和胤祥的關係變得愈發的緊密。兩人不僅在宮中幾乎是形影不離,就連胤祥隨同康熙外出之時,都與雍正保持了頻繁的書信往來。

有了如此深厚的感情基礎,才讓胤祥在關鍵時刻為雍正擋下了“這一槍”,沒有讓康熙察覺雍正的奪嫡之心,更是保全了雍正在康熙心中的好印象。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說到這裡,不禁有人會問,雍正和胤祥關係如此之好,為什麼康熙就不會懷疑雍正是胤祥的背後指示者呢?

之所以如此,還是在於康熙“一廢皇太子”前後,雍正頗為耐人尋味的表現。

儘管雍正與胤礽的關係並不和睦,但是雍正在察覺到康熙情緒的波動後,馬上轉而支持康熙復立太子胤礽,由此贏得了康熙的好感。相對應的是,在胤禔、胤禩等人面前,雍正一方面表示支持其反對太子的主張,另一方面卻並不付諸行動,但是卻又在康熙對“八爺黨”的眾位皇子進行懲處的時候,積極為其進行解釋與辯護。而這也成為了日後雍正登基,他的兄弟們普遍對其採取了“非暴力不合作”態度的最為主要的原因。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復立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並且將當時的雍正冊封為了親王,而被圈禁了一年時間的胤祥,也被康熙放出了出來。

然而,這一年的圈禁時光對於胤祥來說是極為致命的,在這之後,胤祥可以說就此消失在了康熙晚年的政治舞臺上,再無任何作為。

首先,是胤祥的身體大不如前。

在圈禁期間,胤祥是大病一場,並且其患上了嚴重的腿疾,“起白泡,破後成瘡,時流稀膿水。”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胤祥的行動開始不便,直至去世,都是隻見惡化,不見好轉。

其次,胤祥也就此失去了康熙的寵愛與信任。

康熙不僅在對成年皇子進行加封的時候,每一次都將胤祥忽略,致使胤祥終康熙一朝,沒有獲得任何的封賞,以至於生活條件遠不及其他皇子,甚至出現了“家計空乏”的情況;與此同時,康熙在此之後的離京外出,也將胤祥排除在了跟隨名單之外。而胤祥不僅自己沒有得到任何的重用,就連自己的老師法海都因為自己的原因遷怒於康熙皇帝,被免職調任。

就這樣,胤祥用自己的“俠肝義膽”保護了雍正,卻讓自己付出了極大的犧牲。

"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雍正皇帝陷入了巨大的悲慟之中。

在這一天,與他相伴三十年的好兄弟胤祥去世了。雍正為此罷朝三日,並且親自前往胤祥的府上進行弔唁,以昭示他們無比深厚的兄弟情誼。

“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鹹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

一直以來,雍正都將他與胤祥之間的關係都被看作是“千古君臣兄弟”的典範,特別是在所有參與了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事件的康熙皇子中,只有胤祥非但沒有受到雍正的迫害,還成為了雍正最為倚重的大臣和兄弟。而這不僅僅是因為胤祥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讓雍正深感信任,更是因為胤祥的“俠肝義膽”的正氣,就連雍正都深感欽佩。

也正是如此,“國士無雙”、“俠士風流”的稱號,胤祥當之無愧。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曾經是康熙最為喜愛的皇子,卻為了雍正痛失政治前途。

歷史上的皇十三子胤祥,出身並不高貴,他的生母章佳氏在世的時候僅僅是庶妃,去世後才被康熙追封為敏妃。

然而在這一時期,康熙對於胤祥卻是寵愛異常。

最為典型的表現就是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整整10年時間裡,只要康熙離京外出,就會將胤祥帶在身邊。

當然,除了胤祥,康熙每次出巡,也會讓太子胤礽隨同前往。此時的康熙,已經開始對胤礽有了不滿,並且胤礽的表現也是讓康熙一再失望,康熙將胤礽帶在身邊便是擔心他獨自一人在北京時候,做出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實際上,這也是康熙始終將胤祥帶在身邊的一個重要原因。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來,胤祥和太子胤礽的關係自幼便非常不好,康熙就是要充分利用兩人之間的矛盾來讓胤祥監督並且牽制胤礽。

二來,胤祥是康熙所有皇子中出了名的文武雙全,有勇有謀。

而這也有賴於康熙為胤祥安排的老師法海。法海出身將門,是康熙親大舅佟國綱的次子,也是康熙的表兄弟,在法海的教育下,胤祥的文治武功得到了全面的培養,所以胤祥在康熙身邊,也承擔著護衛的職責。

三來,就是胤祥的忠心與俠義,康熙對此是非常的欣賞和認同,進而對於胤祥是更加的放心與器重。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康熙對於胤祥的喜愛與器重,也隨著“一廢皇太子”事件的發生戛然而止了。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在熱河秋闈期間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為由,將太子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廢黜,隨之而來的便是眾位皇子對於儲君之位的激烈爭奪。

這一時期,“八爺黨”的眾位阿哥表現最為活躍,領頭的便是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胤禔先是打著除去“慶父之憂”的口號,要康熙殺掉胤礽已決後患,眼見自己奪嫡無望又在“張明德案”中將胤禩等人和盤托出,之後更是發生了用“魘鎮”詛咒胤礽的事情,這些都讓康熙對於胤禔和胤禩等人是極度的厭惡。

就在這一階段,除了所謂“八爺黨”集團的眾位皇子,十三爺的表現也是非常活躍,他也在為徹底剷除太子胤礽的勢力而積極奔走,最終將自己完全陷入了政治漩渦之中。儘管康熙知道胤祥與胤礽的關係不和,但是康熙並不相信胤祥會有如此的政治野心去打擊胤礽,畢竟當時的胤祥也只有二十二歲。康熙認為,胤祥背後必然是有如同胤禔和胤禩一般的勢力進行著教唆與指示。

然而,不論康熙怎樣的逼問,胤祥始終將全部責任攬在了自己身上,盛怒之下的康熙也就此將胤祥圈禁在了宗人府。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也正是因為胤祥的“緘默”,才讓另外一位皇子逃過了康熙的懲治,他便是後來的康熙繼任者雍正皇帝,當時的四阿哥胤禛。

實際上,胤祥如此仗義的保全雍正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兩人從小便結下的深厚情誼。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胤祥的生母章佳氏去世,年僅13歲的胤祥被安排交由德妃烏雅氏撫養,而烏雅氏正是雍正以及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

眾所周知,儘管雍正和胤禵都是烏雅氏的親生兒子,但是烏雅氏明顯是更加的疼愛胤禵,這個由自己親自撫養長大的孩子。雍正出生的時候,有礙於烏雅氏卑微的身份,只得將其交由當時的皇貴妃,也是後來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這也使得雍正對待自己生母烏雅氏的感情,遠遠不及佟佳皇后,而烏雅氏對待雍正,也是明顯不及對待自己的小兒子胤禵。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雍正和胤祥卻因為這份從小都被寄養在別人“膝下”的共同經歷而迅速建立了同理心,兩人關係日漸親密,再加上太子胤礽、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都因為胤祥並不高貴的出身而瞧不上胤祥,這也使得雍正和胤祥的關係變得愈發的緊密。兩人不僅在宮中幾乎是形影不離,就連胤祥隨同康熙外出之時,都與雍正保持了頻繁的書信往來。

有了如此深厚的感情基礎,才讓胤祥在關鍵時刻為雍正擋下了“這一槍”,沒有讓康熙察覺雍正的奪嫡之心,更是保全了雍正在康熙心中的好印象。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說到這裡,不禁有人會問,雍正和胤祥關係如此之好,為什麼康熙就不會懷疑雍正是胤祥的背後指示者呢?

之所以如此,還是在於康熙“一廢皇太子”前後,雍正頗為耐人尋味的表現。

儘管雍正與胤礽的關係並不和睦,但是雍正在察覺到康熙情緒的波動後,馬上轉而支持康熙復立太子胤礽,由此贏得了康熙的好感。相對應的是,在胤禔、胤禩等人面前,雍正一方面表示支持其反對太子的主張,另一方面卻並不付諸行動,但是卻又在康熙對“八爺黨”的眾位皇子進行懲處的時候,積極為其進行解釋與辯護。而這也成為了日後雍正登基,他的兄弟們普遍對其採取了“非暴力不合作”態度的最為主要的原因。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復立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並且將當時的雍正冊封為了親王,而被圈禁了一年時間的胤祥,也被康熙放出了出來。

然而,這一年的圈禁時光對於胤祥來說是極為致命的,在這之後,胤祥可以說就此消失在了康熙晚年的政治舞臺上,再無任何作為。

首先,是胤祥的身體大不如前。

在圈禁期間,胤祥是大病一場,並且其患上了嚴重的腿疾,“起白泡,破後成瘡,時流稀膿水。”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胤祥的行動開始不便,直至去世,都是隻見惡化,不見好轉。

其次,胤祥也就此失去了康熙的寵愛與信任。

康熙不僅在對成年皇子進行加封的時候,每一次都將胤祥忽略,致使胤祥終康熙一朝,沒有獲得任何的封賞,以至於生活條件遠不及其他皇子,甚至出現了“家計空乏”的情況;與此同時,康熙在此之後的離京外出,也將胤祥排除在了跟隨名單之外。而胤祥不僅自己沒有得到任何的重用,就連自己的老師法海都因為自己的原因遷怒於康熙皇帝,被免職調任。

就這樣,胤祥用自己的“俠肝義膽”保護了雍正,卻讓自己付出了極大的犧牲。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雍正朝時期的胤祥,堅定的恪守了“君臣之道”。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成為“九子奪嫡”的最終勝利者,登上了皇位。

登基後的雍正做出了兩項重要的決定:

第一,冊封胤祥為和碩怡親王,並任命其為總理大臣。

這是在雍正登基後的第二天就下達了冊封的旨意,此時的胤祥已經闊別朝政長達十多年的時間,可即便如此,雍正還是給予了胤祥足夠的器重。

第二,冊封胤祥的生母章佳氏為敬敏皇貴妃。

在此之前,雍正已經下旨將胤祥的母家抬出鑲黃旗下包衣,另編一佐領。而冊封章佳氏為敬敏皇貴妃,也是直接連拔兩級,不僅如此,雍正還下旨將章佳氏的棺槨抬出,按照皇貴妃的標準重新葬入景陵地宮,與康熙和他的四位皇后葬在一起,給了已經過世二十多年的章佳氏以極大殊榮的同時,更是讓胤祥感激涕零。

"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雍正皇帝陷入了巨大的悲慟之中。

在這一天,與他相伴三十年的好兄弟胤祥去世了。雍正為此罷朝三日,並且親自前往胤祥的府上進行弔唁,以昭示他們無比深厚的兄弟情誼。

“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鹹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

一直以來,雍正都將他與胤祥之間的關係都被看作是“千古君臣兄弟”的典範,特別是在所有參與了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事件的康熙皇子中,只有胤祥非但沒有受到雍正的迫害,還成為了雍正最為倚重的大臣和兄弟。而這不僅僅是因為胤祥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讓雍正深感信任,更是因為胤祥的“俠肝義膽”的正氣,就連雍正都深感欽佩。

也正是如此,“國士無雙”、“俠士風流”的稱號,胤祥當之無愧。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曾經是康熙最為喜愛的皇子,卻為了雍正痛失政治前途。

歷史上的皇十三子胤祥,出身並不高貴,他的生母章佳氏在世的時候僅僅是庶妃,去世後才被康熙追封為敏妃。

然而在這一時期,康熙對於胤祥卻是寵愛異常。

最為典型的表現就是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整整10年時間裡,只要康熙離京外出,就會將胤祥帶在身邊。

當然,除了胤祥,康熙每次出巡,也會讓太子胤礽隨同前往。此時的康熙,已經開始對胤礽有了不滿,並且胤礽的表現也是讓康熙一再失望,康熙將胤礽帶在身邊便是擔心他獨自一人在北京時候,做出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實際上,這也是康熙始終將胤祥帶在身邊的一個重要原因。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來,胤祥和太子胤礽的關係自幼便非常不好,康熙就是要充分利用兩人之間的矛盾來讓胤祥監督並且牽制胤礽。

二來,胤祥是康熙所有皇子中出了名的文武雙全,有勇有謀。

而這也有賴於康熙為胤祥安排的老師法海。法海出身將門,是康熙親大舅佟國綱的次子,也是康熙的表兄弟,在法海的教育下,胤祥的文治武功得到了全面的培養,所以胤祥在康熙身邊,也承擔著護衛的職責。

三來,就是胤祥的忠心與俠義,康熙對此是非常的欣賞和認同,進而對於胤祥是更加的放心與器重。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康熙對於胤祥的喜愛與器重,也隨著“一廢皇太子”事件的發生戛然而止了。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在熱河秋闈期間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為由,將太子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廢黜,隨之而來的便是眾位皇子對於儲君之位的激烈爭奪。

這一時期,“八爺黨”的眾位阿哥表現最為活躍,領頭的便是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胤禔先是打著除去“慶父之憂”的口號,要康熙殺掉胤礽已決後患,眼見自己奪嫡無望又在“張明德案”中將胤禩等人和盤托出,之後更是發生了用“魘鎮”詛咒胤礽的事情,這些都讓康熙對於胤禔和胤禩等人是極度的厭惡。

就在這一階段,除了所謂“八爺黨”集團的眾位皇子,十三爺的表現也是非常活躍,他也在為徹底剷除太子胤礽的勢力而積極奔走,最終將自己完全陷入了政治漩渦之中。儘管康熙知道胤祥與胤礽的關係不和,但是康熙並不相信胤祥會有如此的政治野心去打擊胤礽,畢竟當時的胤祥也只有二十二歲。康熙認為,胤祥背後必然是有如同胤禔和胤禩一般的勢力進行著教唆與指示。

然而,不論康熙怎樣的逼問,胤祥始終將全部責任攬在了自己身上,盛怒之下的康熙也就此將胤祥圈禁在了宗人府。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也正是因為胤祥的“緘默”,才讓另外一位皇子逃過了康熙的懲治,他便是後來的康熙繼任者雍正皇帝,當時的四阿哥胤禛。

實際上,胤祥如此仗義的保全雍正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兩人從小便結下的深厚情誼。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胤祥的生母章佳氏去世,年僅13歲的胤祥被安排交由德妃烏雅氏撫養,而烏雅氏正是雍正以及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

眾所周知,儘管雍正和胤禵都是烏雅氏的親生兒子,但是烏雅氏明顯是更加的疼愛胤禵,這個由自己親自撫養長大的孩子。雍正出生的時候,有礙於烏雅氏卑微的身份,只得將其交由當時的皇貴妃,也是後來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這也使得雍正對待自己生母烏雅氏的感情,遠遠不及佟佳皇后,而烏雅氏對待雍正,也是明顯不及對待自己的小兒子胤禵。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雍正和胤祥卻因為這份從小都被寄養在別人“膝下”的共同經歷而迅速建立了同理心,兩人關係日漸親密,再加上太子胤礽、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都因為胤祥並不高貴的出身而瞧不上胤祥,這也使得雍正和胤祥的關係變得愈發的緊密。兩人不僅在宮中幾乎是形影不離,就連胤祥隨同康熙外出之時,都與雍正保持了頻繁的書信往來。

有了如此深厚的感情基礎,才讓胤祥在關鍵時刻為雍正擋下了“這一槍”,沒有讓康熙察覺雍正的奪嫡之心,更是保全了雍正在康熙心中的好印象。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說到這裡,不禁有人會問,雍正和胤祥關係如此之好,為什麼康熙就不會懷疑雍正是胤祥的背後指示者呢?

之所以如此,還是在於康熙“一廢皇太子”前後,雍正頗為耐人尋味的表現。

儘管雍正與胤礽的關係並不和睦,但是雍正在察覺到康熙情緒的波動後,馬上轉而支持康熙復立太子胤礽,由此贏得了康熙的好感。相對應的是,在胤禔、胤禩等人面前,雍正一方面表示支持其反對太子的主張,另一方面卻並不付諸行動,但是卻又在康熙對“八爺黨”的眾位皇子進行懲處的時候,積極為其進行解釋與辯護。而這也成為了日後雍正登基,他的兄弟們普遍對其採取了“非暴力不合作”態度的最為主要的原因。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復立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並且將當時的雍正冊封為了親王,而被圈禁了一年時間的胤祥,也被康熙放出了出來。

然而,這一年的圈禁時光對於胤祥來說是極為致命的,在這之後,胤祥可以說就此消失在了康熙晚年的政治舞臺上,再無任何作為。

首先,是胤祥的身體大不如前。

在圈禁期間,胤祥是大病一場,並且其患上了嚴重的腿疾,“起白泡,破後成瘡,時流稀膿水。”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胤祥的行動開始不便,直至去世,都是隻見惡化,不見好轉。

其次,胤祥也就此失去了康熙的寵愛與信任。

康熙不僅在對成年皇子進行加封的時候,每一次都將胤祥忽略,致使胤祥終康熙一朝,沒有獲得任何的封賞,以至於生活條件遠不及其他皇子,甚至出現了“家計空乏”的情況;與此同時,康熙在此之後的離京外出,也將胤祥排除在了跟隨名單之外。而胤祥不僅自己沒有得到任何的重用,就連自己的老師法海都因為自己的原因遷怒於康熙皇帝,被免職調任。

就這樣,胤祥用自己的“俠肝義膽”保護了雍正,卻讓自己付出了極大的犧牲。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雍正朝時期的胤祥,堅定的恪守了“君臣之道”。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成為“九子奪嫡”的最終勝利者,登上了皇位。

登基後的雍正做出了兩項重要的決定:

第一,冊封胤祥為和碩怡親王,並任命其為總理大臣。

這是在雍正登基後的第二天就下達了冊封的旨意,此時的胤祥已經闊別朝政長達十多年的時間,可即便如此,雍正還是給予了胤祥足夠的器重。

第二,冊封胤祥的生母章佳氏為敬敏皇貴妃。

在此之前,雍正已經下旨將胤祥的母家抬出鑲黃旗下包衣,另編一佐領。而冊封章佳氏為敬敏皇貴妃,也是直接連拔兩級,不僅如此,雍正還下旨將章佳氏的棺槨抬出,按照皇貴妃的標準重新葬入景陵地宮,與康熙和他的四位皇后葬在一起,給了已經過世二十多年的章佳氏以極大殊榮的同時,更是讓胤祥感激涕零。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然而,此時的雍正對於胤祥的器重也是被“逼”出來的,畢竟在雍正的執政之處,能堪大用的人真的是太少了。

年羹堯,隆科多,一個被雍正稱為“恩人”,一個被雍正當眾直呼“舅舅”,儘管他們為雍正的順利登基,維繫雍正皇位的穩固做出了極為突出的貢獻,但是得勢後的二人馬上變得是居功自傲,自視甚高,雍正可以說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將二人問罪拿下。

另外的兩位總理大臣,胤禩和滿洲首席大學士馬齊,一個是自己的政敵,另外一個還是他的支持者,也沒有得到雍正的充分信任,胤禩早早的就被雍正削宗奪爵、圈禁致死,馬齊也在雍正的軟硬兼施之下慢慢淡出政治舞臺。

因而,在朝堂之上,真正能為雍正所倚重的也就只剩下了胤祥,而胤祥也沒有辜負雍正的信任與期待,他用自己的能力證明了自己確屬“國士無雙”。

"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雍正皇帝陷入了巨大的悲慟之中。

在這一天,與他相伴三十年的好兄弟胤祥去世了。雍正為此罷朝三日,並且親自前往胤祥的府上進行弔唁,以昭示他們無比深厚的兄弟情誼。

“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鹹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

一直以來,雍正都將他與胤祥之間的關係都被看作是“千古君臣兄弟”的典範,特別是在所有參與了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事件的康熙皇子中,只有胤祥非但沒有受到雍正的迫害,還成為了雍正最為倚重的大臣和兄弟。而這不僅僅是因為胤祥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讓雍正深感信任,更是因為胤祥的“俠肝義膽”的正氣,就連雍正都深感欽佩。

也正是如此,“國士無雙”、“俠士風流”的稱號,胤祥當之無愧。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曾經是康熙最為喜愛的皇子,卻為了雍正痛失政治前途。

歷史上的皇十三子胤祥,出身並不高貴,他的生母章佳氏在世的時候僅僅是庶妃,去世後才被康熙追封為敏妃。

然而在這一時期,康熙對於胤祥卻是寵愛異常。

最為典型的表現就是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整整10年時間裡,只要康熙離京外出,就會將胤祥帶在身邊。

當然,除了胤祥,康熙每次出巡,也會讓太子胤礽隨同前往。此時的康熙,已經開始對胤礽有了不滿,並且胤礽的表現也是讓康熙一再失望,康熙將胤礽帶在身邊便是擔心他獨自一人在北京時候,做出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實際上,這也是康熙始終將胤祥帶在身邊的一個重要原因。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來,胤祥和太子胤礽的關係自幼便非常不好,康熙就是要充分利用兩人之間的矛盾來讓胤祥監督並且牽制胤礽。

二來,胤祥是康熙所有皇子中出了名的文武雙全,有勇有謀。

而這也有賴於康熙為胤祥安排的老師法海。法海出身將門,是康熙親大舅佟國綱的次子,也是康熙的表兄弟,在法海的教育下,胤祥的文治武功得到了全面的培養,所以胤祥在康熙身邊,也承擔著護衛的職責。

三來,就是胤祥的忠心與俠義,康熙對此是非常的欣賞和認同,進而對於胤祥是更加的放心與器重。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康熙對於胤祥的喜愛與器重,也隨著“一廢皇太子”事件的發生戛然而止了。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在熱河秋闈期間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為由,將太子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廢黜,隨之而來的便是眾位皇子對於儲君之位的激烈爭奪。

這一時期,“八爺黨”的眾位阿哥表現最為活躍,領頭的便是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胤禔先是打著除去“慶父之憂”的口號,要康熙殺掉胤礽已決後患,眼見自己奪嫡無望又在“張明德案”中將胤禩等人和盤托出,之後更是發生了用“魘鎮”詛咒胤礽的事情,這些都讓康熙對於胤禔和胤禩等人是極度的厭惡。

就在這一階段,除了所謂“八爺黨”集團的眾位皇子,十三爺的表現也是非常活躍,他也在為徹底剷除太子胤礽的勢力而積極奔走,最終將自己完全陷入了政治漩渦之中。儘管康熙知道胤祥與胤礽的關係不和,但是康熙並不相信胤祥會有如此的政治野心去打擊胤礽,畢竟當時的胤祥也只有二十二歲。康熙認為,胤祥背後必然是有如同胤禔和胤禩一般的勢力進行著教唆與指示。

然而,不論康熙怎樣的逼問,胤祥始終將全部責任攬在了自己身上,盛怒之下的康熙也就此將胤祥圈禁在了宗人府。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也正是因為胤祥的“緘默”,才讓另外一位皇子逃過了康熙的懲治,他便是後來的康熙繼任者雍正皇帝,當時的四阿哥胤禛。

實際上,胤祥如此仗義的保全雍正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兩人從小便結下的深厚情誼。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胤祥的生母章佳氏去世,年僅13歲的胤祥被安排交由德妃烏雅氏撫養,而烏雅氏正是雍正以及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

眾所周知,儘管雍正和胤禵都是烏雅氏的親生兒子,但是烏雅氏明顯是更加的疼愛胤禵,這個由自己親自撫養長大的孩子。雍正出生的時候,有礙於烏雅氏卑微的身份,只得將其交由當時的皇貴妃,也是後來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這也使得雍正對待自己生母烏雅氏的感情,遠遠不及佟佳皇后,而烏雅氏對待雍正,也是明顯不及對待自己的小兒子胤禵。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雍正和胤祥卻因為這份從小都被寄養在別人“膝下”的共同經歷而迅速建立了同理心,兩人關係日漸親密,再加上太子胤礽、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都因為胤祥並不高貴的出身而瞧不上胤祥,這也使得雍正和胤祥的關係變得愈發的緊密。兩人不僅在宮中幾乎是形影不離,就連胤祥隨同康熙外出之時,都與雍正保持了頻繁的書信往來。

有了如此深厚的感情基礎,才讓胤祥在關鍵時刻為雍正擋下了“這一槍”,沒有讓康熙察覺雍正的奪嫡之心,更是保全了雍正在康熙心中的好印象。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說到這裡,不禁有人會問,雍正和胤祥關係如此之好,為什麼康熙就不會懷疑雍正是胤祥的背後指示者呢?

之所以如此,還是在於康熙“一廢皇太子”前後,雍正頗為耐人尋味的表現。

儘管雍正與胤礽的關係並不和睦,但是雍正在察覺到康熙情緒的波動後,馬上轉而支持康熙復立太子胤礽,由此贏得了康熙的好感。相對應的是,在胤禔、胤禩等人面前,雍正一方面表示支持其反對太子的主張,另一方面卻並不付諸行動,但是卻又在康熙對“八爺黨”的眾位皇子進行懲處的時候,積極為其進行解釋與辯護。而這也成為了日後雍正登基,他的兄弟們普遍對其採取了“非暴力不合作”態度的最為主要的原因。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復立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並且將當時的雍正冊封為了親王,而被圈禁了一年時間的胤祥,也被康熙放出了出來。

然而,這一年的圈禁時光對於胤祥來說是極為致命的,在這之後,胤祥可以說就此消失在了康熙晚年的政治舞臺上,再無任何作為。

首先,是胤祥的身體大不如前。

在圈禁期間,胤祥是大病一場,並且其患上了嚴重的腿疾,“起白泡,破後成瘡,時流稀膿水。”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胤祥的行動開始不便,直至去世,都是隻見惡化,不見好轉。

其次,胤祥也就此失去了康熙的寵愛與信任。

康熙不僅在對成年皇子進行加封的時候,每一次都將胤祥忽略,致使胤祥終康熙一朝,沒有獲得任何的封賞,以至於生活條件遠不及其他皇子,甚至出現了“家計空乏”的情況;與此同時,康熙在此之後的離京外出,也將胤祥排除在了跟隨名單之外。而胤祥不僅自己沒有得到任何的重用,就連自己的老師法海都因為自己的原因遷怒於康熙皇帝,被免職調任。

就這樣,胤祥用自己的“俠肝義膽”保護了雍正,卻讓自己付出了極大的犧牲。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雍正朝時期的胤祥,堅定的恪守了“君臣之道”。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成為“九子奪嫡”的最終勝利者,登上了皇位。

登基後的雍正做出了兩項重要的決定:

第一,冊封胤祥為和碩怡親王,並任命其為總理大臣。

這是在雍正登基後的第二天就下達了冊封的旨意,此時的胤祥已經闊別朝政長達十多年的時間,可即便如此,雍正還是給予了胤祥足夠的器重。

第二,冊封胤祥的生母章佳氏為敬敏皇貴妃。

在此之前,雍正已經下旨將胤祥的母家抬出鑲黃旗下包衣,另編一佐領。而冊封章佳氏為敬敏皇貴妃,也是直接連拔兩級,不僅如此,雍正還下旨將章佳氏的棺槨抬出,按照皇貴妃的標準重新葬入景陵地宮,與康熙和他的四位皇后葬在一起,給了已經過世二十多年的章佳氏以極大殊榮的同時,更是讓胤祥感激涕零。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然而,此時的雍正對於胤祥的器重也是被“逼”出來的,畢竟在雍正的執政之處,能堪大用的人真的是太少了。

年羹堯,隆科多,一個被雍正稱為“恩人”,一個被雍正當眾直呼“舅舅”,儘管他們為雍正的順利登基,維繫雍正皇位的穩固做出了極為突出的貢獻,但是得勢後的二人馬上變得是居功自傲,自視甚高,雍正可以說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將二人問罪拿下。

另外的兩位總理大臣,胤禩和滿洲首席大學士馬齊,一個是自己的政敵,另外一個還是他的支持者,也沒有得到雍正的充分信任,胤禩早早的就被雍正削宗奪爵、圈禁致死,馬齊也在雍正的軟硬兼施之下慢慢淡出政治舞臺。

因而,在朝堂之上,真正能為雍正所倚重的也就只剩下了胤祥,而胤祥也沒有辜負雍正的信任與期待,他用自己的能力證明了自己確屬“國士無雙”。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署理戶部期間,胤祥鐵面無私,嚴整虧空,就連十阿哥胤䄉、十二阿哥胤裪和這樣的皇室宗親,也被胤祥逼得變賣家產,典當還錢,各級地方的虧空也在短時間內填補,而這也使得短時間內就將國庫的存銀由不到八百萬兩增加到了超過六千萬兩。所以,與其說雍正留給了乾隆五千萬兩的國庫,實際上奠定這份基礎的卻恰恰是胤祥。在軍事調配上,胤祥又積極協助籌集軍需,協調配給,有效了支持了雍正年間在西北地區的幾次大戰。

雍正所推行的攤丁入畝、改土歸流、火耗歸公等一些的有利於改善康熙朝晚年積弊的新政,胤祥都積極參與其中,堅定而又徹底的貫徹雍正的方針政策,認真推進政策實施。同時,胤祥更是在事必躬親的同時,大力提拔德才兼備的官員,充實官僚體系,使的吏治之風得以改良。

對於胤祥辛勤的付出以及卓越的政績,雍正予以了高度的讚揚:

“公而忘私,視國事如家事,處處妥帖,能代朕勞,不煩朕心。”

"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雍正皇帝陷入了巨大的悲慟之中。

在這一天,與他相伴三十年的好兄弟胤祥去世了。雍正為此罷朝三日,並且親自前往胤祥的府上進行弔唁,以昭示他們無比深厚的兄弟情誼。

“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鹹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

一直以來,雍正都將他與胤祥之間的關係都被看作是“千古君臣兄弟”的典範,特別是在所有參與了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事件的康熙皇子中,只有胤祥非但沒有受到雍正的迫害,還成為了雍正最為倚重的大臣和兄弟。而這不僅僅是因為胤祥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讓雍正深感信任,更是因為胤祥的“俠肝義膽”的正氣,就連雍正都深感欽佩。

也正是如此,“國士無雙”、“俠士風流”的稱號,胤祥當之無愧。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曾經是康熙最為喜愛的皇子,卻為了雍正痛失政治前途。

歷史上的皇十三子胤祥,出身並不高貴,他的生母章佳氏在世的時候僅僅是庶妃,去世後才被康熙追封為敏妃。

然而在這一時期,康熙對於胤祥卻是寵愛異常。

最為典型的表現就是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整整10年時間裡,只要康熙離京外出,就會將胤祥帶在身邊。

當然,除了胤祥,康熙每次出巡,也會讓太子胤礽隨同前往。此時的康熙,已經開始對胤礽有了不滿,並且胤礽的表現也是讓康熙一再失望,康熙將胤礽帶在身邊便是擔心他獨自一人在北京時候,做出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實際上,這也是康熙始終將胤祥帶在身邊的一個重要原因。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來,胤祥和太子胤礽的關係自幼便非常不好,康熙就是要充分利用兩人之間的矛盾來讓胤祥監督並且牽制胤礽。

二來,胤祥是康熙所有皇子中出了名的文武雙全,有勇有謀。

而這也有賴於康熙為胤祥安排的老師法海。法海出身將門,是康熙親大舅佟國綱的次子,也是康熙的表兄弟,在法海的教育下,胤祥的文治武功得到了全面的培養,所以胤祥在康熙身邊,也承擔著護衛的職責。

三來,就是胤祥的忠心與俠義,康熙對此是非常的欣賞和認同,進而對於胤祥是更加的放心與器重。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康熙對於胤祥的喜愛與器重,也隨著“一廢皇太子”事件的發生戛然而止了。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在熱河秋闈期間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為由,將太子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廢黜,隨之而來的便是眾位皇子對於儲君之位的激烈爭奪。

這一時期,“八爺黨”的眾位阿哥表現最為活躍,領頭的便是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胤禔先是打著除去“慶父之憂”的口號,要康熙殺掉胤礽已決後患,眼見自己奪嫡無望又在“張明德案”中將胤禩等人和盤托出,之後更是發生了用“魘鎮”詛咒胤礽的事情,這些都讓康熙對於胤禔和胤禩等人是極度的厭惡。

就在這一階段,除了所謂“八爺黨”集團的眾位皇子,十三爺的表現也是非常活躍,他也在為徹底剷除太子胤礽的勢力而積極奔走,最終將自己完全陷入了政治漩渦之中。儘管康熙知道胤祥與胤礽的關係不和,但是康熙並不相信胤祥會有如此的政治野心去打擊胤礽,畢竟當時的胤祥也只有二十二歲。康熙認為,胤祥背後必然是有如同胤禔和胤禩一般的勢力進行著教唆與指示。

然而,不論康熙怎樣的逼問,胤祥始終將全部責任攬在了自己身上,盛怒之下的康熙也就此將胤祥圈禁在了宗人府。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也正是因為胤祥的“緘默”,才讓另外一位皇子逃過了康熙的懲治,他便是後來的康熙繼任者雍正皇帝,當時的四阿哥胤禛。

實際上,胤祥如此仗義的保全雍正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兩人從小便結下的深厚情誼。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胤祥的生母章佳氏去世,年僅13歲的胤祥被安排交由德妃烏雅氏撫養,而烏雅氏正是雍正以及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

眾所周知,儘管雍正和胤禵都是烏雅氏的親生兒子,但是烏雅氏明顯是更加的疼愛胤禵,這個由自己親自撫養長大的孩子。雍正出生的時候,有礙於烏雅氏卑微的身份,只得將其交由當時的皇貴妃,也是後來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這也使得雍正對待自己生母烏雅氏的感情,遠遠不及佟佳皇后,而烏雅氏對待雍正,也是明顯不及對待自己的小兒子胤禵。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雍正和胤祥卻因為這份從小都被寄養在別人“膝下”的共同經歷而迅速建立了同理心,兩人關係日漸親密,再加上太子胤礽、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都因為胤祥並不高貴的出身而瞧不上胤祥,這也使得雍正和胤祥的關係變得愈發的緊密。兩人不僅在宮中幾乎是形影不離,就連胤祥隨同康熙外出之時,都與雍正保持了頻繁的書信往來。

有了如此深厚的感情基礎,才讓胤祥在關鍵時刻為雍正擋下了“這一槍”,沒有讓康熙察覺雍正的奪嫡之心,更是保全了雍正在康熙心中的好印象。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說到這裡,不禁有人會問,雍正和胤祥關係如此之好,為什麼康熙就不會懷疑雍正是胤祥的背後指示者呢?

之所以如此,還是在於康熙“一廢皇太子”前後,雍正頗為耐人尋味的表現。

儘管雍正與胤礽的關係並不和睦,但是雍正在察覺到康熙情緒的波動後,馬上轉而支持康熙復立太子胤礽,由此贏得了康熙的好感。相對應的是,在胤禔、胤禩等人面前,雍正一方面表示支持其反對太子的主張,另一方面卻並不付諸行動,但是卻又在康熙對“八爺黨”的眾位皇子進行懲處的時候,積極為其進行解釋與辯護。而這也成為了日後雍正登基,他的兄弟們普遍對其採取了“非暴力不合作”態度的最為主要的原因。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復立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並且將當時的雍正冊封為了親王,而被圈禁了一年時間的胤祥,也被康熙放出了出來。

然而,這一年的圈禁時光對於胤祥來說是極為致命的,在這之後,胤祥可以說就此消失在了康熙晚年的政治舞臺上,再無任何作為。

首先,是胤祥的身體大不如前。

在圈禁期間,胤祥是大病一場,並且其患上了嚴重的腿疾,“起白泡,破後成瘡,時流稀膿水。”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胤祥的行動開始不便,直至去世,都是隻見惡化,不見好轉。

其次,胤祥也就此失去了康熙的寵愛與信任。

康熙不僅在對成年皇子進行加封的時候,每一次都將胤祥忽略,致使胤祥終康熙一朝,沒有獲得任何的封賞,以至於生活條件遠不及其他皇子,甚至出現了“家計空乏”的情況;與此同時,康熙在此之後的離京外出,也將胤祥排除在了跟隨名單之外。而胤祥不僅自己沒有得到任何的重用,就連自己的老師法海都因為自己的原因遷怒於康熙皇帝,被免職調任。

就這樣,胤祥用自己的“俠肝義膽”保護了雍正,卻讓自己付出了極大的犧牲。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雍正朝時期的胤祥,堅定的恪守了“君臣之道”。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成為“九子奪嫡”的最終勝利者,登上了皇位。

登基後的雍正做出了兩項重要的決定:

第一,冊封胤祥為和碩怡親王,並任命其為總理大臣。

這是在雍正登基後的第二天就下達了冊封的旨意,此時的胤祥已經闊別朝政長達十多年的時間,可即便如此,雍正還是給予了胤祥足夠的器重。

第二,冊封胤祥的生母章佳氏為敬敏皇貴妃。

在此之前,雍正已經下旨將胤祥的母家抬出鑲黃旗下包衣,另編一佐領。而冊封章佳氏為敬敏皇貴妃,也是直接連拔兩級,不僅如此,雍正還下旨將章佳氏的棺槨抬出,按照皇貴妃的標準重新葬入景陵地宮,與康熙和他的四位皇后葬在一起,給了已經過世二十多年的章佳氏以極大殊榮的同時,更是讓胤祥感激涕零。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然而,此時的雍正對於胤祥的器重也是被“逼”出來的,畢竟在雍正的執政之處,能堪大用的人真的是太少了。

年羹堯,隆科多,一個被雍正稱為“恩人”,一個被雍正當眾直呼“舅舅”,儘管他們為雍正的順利登基,維繫雍正皇位的穩固做出了極為突出的貢獻,但是得勢後的二人馬上變得是居功自傲,自視甚高,雍正可以說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將二人問罪拿下。

另外的兩位總理大臣,胤禩和滿洲首席大學士馬齊,一個是自己的政敵,另外一個還是他的支持者,也沒有得到雍正的充分信任,胤禩早早的就被雍正削宗奪爵、圈禁致死,馬齊也在雍正的軟硬兼施之下慢慢淡出政治舞臺。

因而,在朝堂之上,真正能為雍正所倚重的也就只剩下了胤祥,而胤祥也沒有辜負雍正的信任與期待,他用自己的能力證明了自己確屬“國士無雙”。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署理戶部期間,胤祥鐵面無私,嚴整虧空,就連十阿哥胤䄉、十二阿哥胤裪和這樣的皇室宗親,也被胤祥逼得變賣家產,典當還錢,各級地方的虧空也在短時間內填補,而這也使得短時間內就將國庫的存銀由不到八百萬兩增加到了超過六千萬兩。所以,與其說雍正留給了乾隆五千萬兩的國庫,實際上奠定這份基礎的卻恰恰是胤祥。在軍事調配上,胤祥又積極協助籌集軍需,協調配給,有效了支持了雍正年間在西北地區的幾次大戰。

雍正所推行的攤丁入畝、改土歸流、火耗歸公等一些的有利於改善康熙朝晚年積弊的新政,胤祥都積極參與其中,堅定而又徹底的貫徹雍正的方針政策,認真推進政策實施。同時,胤祥更是在事必躬親的同時,大力提拔德才兼備的官員,充實官僚體系,使的吏治之風得以改良。

對於胤祥辛勤的付出以及卓越的政績,雍正予以了高度的讚揚:

“公而忘私,視國事如家事,處處妥帖,能代朕勞,不煩朕心。”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儘管胤祥對於雍正朝以及雍正皇帝本人的貢獻遠勝於年羹堯和隆科多,但是他從未居功自傲過。胤祥自己也非常清楚,雍正把他當“兄弟”,他卻只能認“君臣”,多年來,胤祥從未有過任何的僭越禮制,甚至對於雍正的抬愛他都要主動提出拒絕。

雍正要按照他當年做雍親王的時候,康熙給他的二十三萬兩賞銀的標準,給予胤祥賞賜,胤祥拒絕了,不敢與雍正獲取同等待遇的他只要求了十三萬兩的賞賜。

雍正要將康熙劃撥給他統領的鑲白旗下的人口和財產賞賜也胤祥,胤祥也拒絕了,雍正只得給他添置親軍與侍衛數量,以示恩寵。

雍正已經封了胤祥為和碩怡親王,他還要在賞賜胤祥一個郡王爵位,讓他任選一子來襲承,而這再一次被胤祥所拒絕。

或許這真的是雍正發自內心的恩賞,或許就是雍正的一種試探,但是不管雍正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在胤祥看來,恪守君臣之道已然成為了與君相處之根本,即保全了自己,也讓雍正全然放心,同時更為自己收穫了“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的美譽與殊榮。

"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雍正皇帝陷入了巨大的悲慟之中。

在這一天,與他相伴三十年的好兄弟胤祥去世了。雍正為此罷朝三日,並且親自前往胤祥的府上進行弔唁,以昭示他們無比深厚的兄弟情誼。

“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鹹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

一直以來,雍正都將他與胤祥之間的關係都被看作是“千古君臣兄弟”的典範,特別是在所有參與了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事件的康熙皇子中,只有胤祥非但沒有受到雍正的迫害,還成為了雍正最為倚重的大臣和兄弟。而這不僅僅是因為胤祥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讓雍正深感信任,更是因為胤祥的“俠肝義膽”的正氣,就連雍正都深感欽佩。

也正是如此,“國士無雙”、“俠士風流”的稱號,胤祥當之無愧。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曾經是康熙最為喜愛的皇子,卻為了雍正痛失政治前途。

歷史上的皇十三子胤祥,出身並不高貴,他的生母章佳氏在世的時候僅僅是庶妃,去世後才被康熙追封為敏妃。

然而在這一時期,康熙對於胤祥卻是寵愛異常。

最為典型的表現就是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整整10年時間裡,只要康熙離京外出,就會將胤祥帶在身邊。

當然,除了胤祥,康熙每次出巡,也會讓太子胤礽隨同前往。此時的康熙,已經開始對胤礽有了不滿,並且胤礽的表現也是讓康熙一再失望,康熙將胤礽帶在身邊便是擔心他獨自一人在北京時候,做出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實際上,這也是康熙始終將胤祥帶在身邊的一個重要原因。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來,胤祥和太子胤礽的關係自幼便非常不好,康熙就是要充分利用兩人之間的矛盾來讓胤祥監督並且牽制胤礽。

二來,胤祥是康熙所有皇子中出了名的文武雙全,有勇有謀。

而這也有賴於康熙為胤祥安排的老師法海。法海出身將門,是康熙親大舅佟國綱的次子,也是康熙的表兄弟,在法海的教育下,胤祥的文治武功得到了全面的培養,所以胤祥在康熙身邊,也承擔著護衛的職責。

三來,就是胤祥的忠心與俠義,康熙對此是非常的欣賞和認同,進而對於胤祥是更加的放心與器重。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康熙對於胤祥的喜愛與器重,也隨著“一廢皇太子”事件的發生戛然而止了。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在熱河秋闈期間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為由,將太子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廢黜,隨之而來的便是眾位皇子對於儲君之位的激烈爭奪。

這一時期,“八爺黨”的眾位阿哥表現最為活躍,領頭的便是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胤禔先是打著除去“慶父之憂”的口號,要康熙殺掉胤礽已決後患,眼見自己奪嫡無望又在“張明德案”中將胤禩等人和盤托出,之後更是發生了用“魘鎮”詛咒胤礽的事情,這些都讓康熙對於胤禔和胤禩等人是極度的厭惡。

就在這一階段,除了所謂“八爺黨”集團的眾位皇子,十三爺的表現也是非常活躍,他也在為徹底剷除太子胤礽的勢力而積極奔走,最終將自己完全陷入了政治漩渦之中。儘管康熙知道胤祥與胤礽的關係不和,但是康熙並不相信胤祥會有如此的政治野心去打擊胤礽,畢竟當時的胤祥也只有二十二歲。康熙認為,胤祥背後必然是有如同胤禔和胤禩一般的勢力進行著教唆與指示。

然而,不論康熙怎樣的逼問,胤祥始終將全部責任攬在了自己身上,盛怒之下的康熙也就此將胤祥圈禁在了宗人府。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也正是因為胤祥的“緘默”,才讓另外一位皇子逃過了康熙的懲治,他便是後來的康熙繼任者雍正皇帝,當時的四阿哥胤禛。

實際上,胤祥如此仗義的保全雍正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兩人從小便結下的深厚情誼。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胤祥的生母章佳氏去世,年僅13歲的胤祥被安排交由德妃烏雅氏撫養,而烏雅氏正是雍正以及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

眾所周知,儘管雍正和胤禵都是烏雅氏的親生兒子,但是烏雅氏明顯是更加的疼愛胤禵,這個由自己親自撫養長大的孩子。雍正出生的時候,有礙於烏雅氏卑微的身份,只得將其交由當時的皇貴妃,也是後來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這也使得雍正對待自己生母烏雅氏的感情,遠遠不及佟佳皇后,而烏雅氏對待雍正,也是明顯不及對待自己的小兒子胤禵。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雍正和胤祥卻因為這份從小都被寄養在別人“膝下”的共同經歷而迅速建立了同理心,兩人關係日漸親密,再加上太子胤礽、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都因為胤祥並不高貴的出身而瞧不上胤祥,這也使得雍正和胤祥的關係變得愈發的緊密。兩人不僅在宮中幾乎是形影不離,就連胤祥隨同康熙外出之時,都與雍正保持了頻繁的書信往來。

有了如此深厚的感情基礎,才讓胤祥在關鍵時刻為雍正擋下了“這一槍”,沒有讓康熙察覺雍正的奪嫡之心,更是保全了雍正在康熙心中的好印象。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說到這裡,不禁有人會問,雍正和胤祥關係如此之好,為什麼康熙就不會懷疑雍正是胤祥的背後指示者呢?

之所以如此,還是在於康熙“一廢皇太子”前後,雍正頗為耐人尋味的表現。

儘管雍正與胤礽的關係並不和睦,但是雍正在察覺到康熙情緒的波動後,馬上轉而支持康熙復立太子胤礽,由此贏得了康熙的好感。相對應的是,在胤禔、胤禩等人面前,雍正一方面表示支持其反對太子的主張,另一方面卻並不付諸行動,但是卻又在康熙對“八爺黨”的眾位皇子進行懲處的時候,積極為其進行解釋與辯護。而這也成為了日後雍正登基,他的兄弟們普遍對其採取了“非暴力不合作”態度的最為主要的原因。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復立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並且將當時的雍正冊封為了親王,而被圈禁了一年時間的胤祥,也被康熙放出了出來。

然而,這一年的圈禁時光對於胤祥來說是極為致命的,在這之後,胤祥可以說就此消失在了康熙晚年的政治舞臺上,再無任何作為。

首先,是胤祥的身體大不如前。

在圈禁期間,胤祥是大病一場,並且其患上了嚴重的腿疾,“起白泡,破後成瘡,時流稀膿水。”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胤祥的行動開始不便,直至去世,都是隻見惡化,不見好轉。

其次,胤祥也就此失去了康熙的寵愛與信任。

康熙不僅在對成年皇子進行加封的時候,每一次都將胤祥忽略,致使胤祥終康熙一朝,沒有獲得任何的封賞,以至於生活條件遠不及其他皇子,甚至出現了“家計空乏”的情況;與此同時,康熙在此之後的離京外出,也將胤祥排除在了跟隨名單之外。而胤祥不僅自己沒有得到任何的重用,就連自己的老師法海都因為自己的原因遷怒於康熙皇帝,被免職調任。

就這樣,胤祥用自己的“俠肝義膽”保護了雍正,卻讓自己付出了極大的犧牲。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雍正朝時期的胤祥,堅定的恪守了“君臣之道”。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成為“九子奪嫡”的最終勝利者,登上了皇位。

登基後的雍正做出了兩項重要的決定:

第一,冊封胤祥為和碩怡親王,並任命其為總理大臣。

這是在雍正登基後的第二天就下達了冊封的旨意,此時的胤祥已經闊別朝政長達十多年的時間,可即便如此,雍正還是給予了胤祥足夠的器重。

第二,冊封胤祥的生母章佳氏為敬敏皇貴妃。

在此之前,雍正已經下旨將胤祥的母家抬出鑲黃旗下包衣,另編一佐領。而冊封章佳氏為敬敏皇貴妃,也是直接連拔兩級,不僅如此,雍正還下旨將章佳氏的棺槨抬出,按照皇貴妃的標準重新葬入景陵地宮,與康熙和他的四位皇后葬在一起,給了已經過世二十多年的章佳氏以極大殊榮的同時,更是讓胤祥感激涕零。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然而,此時的雍正對於胤祥的器重也是被“逼”出來的,畢竟在雍正的執政之處,能堪大用的人真的是太少了。

年羹堯,隆科多,一個被雍正稱為“恩人”,一個被雍正當眾直呼“舅舅”,儘管他們為雍正的順利登基,維繫雍正皇位的穩固做出了極為突出的貢獻,但是得勢後的二人馬上變得是居功自傲,自視甚高,雍正可以說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將二人問罪拿下。

另外的兩位總理大臣,胤禩和滿洲首席大學士馬齊,一個是自己的政敵,另外一個還是他的支持者,也沒有得到雍正的充分信任,胤禩早早的就被雍正削宗奪爵、圈禁致死,馬齊也在雍正的軟硬兼施之下慢慢淡出政治舞臺。

因而,在朝堂之上,真正能為雍正所倚重的也就只剩下了胤祥,而胤祥也沒有辜負雍正的信任與期待,他用自己的能力證明了自己確屬“國士無雙”。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署理戶部期間,胤祥鐵面無私,嚴整虧空,就連十阿哥胤䄉、十二阿哥胤裪和這樣的皇室宗親,也被胤祥逼得變賣家產,典當還錢,各級地方的虧空也在短時間內填補,而這也使得短時間內就將國庫的存銀由不到八百萬兩增加到了超過六千萬兩。所以,與其說雍正留給了乾隆五千萬兩的國庫,實際上奠定這份基礎的卻恰恰是胤祥。在軍事調配上,胤祥又積極協助籌集軍需,協調配給,有效了支持了雍正年間在西北地區的幾次大戰。

雍正所推行的攤丁入畝、改土歸流、火耗歸公等一些的有利於改善康熙朝晚年積弊的新政,胤祥都積極參與其中,堅定而又徹底的貫徹雍正的方針政策,認真推進政策實施。同時,胤祥更是在事必躬親的同時,大力提拔德才兼備的官員,充實官僚體系,使的吏治之風得以改良。

對於胤祥辛勤的付出以及卓越的政績,雍正予以了高度的讚揚:

“公而忘私,視國事如家事,處處妥帖,能代朕勞,不煩朕心。”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儘管胤祥對於雍正朝以及雍正皇帝本人的貢獻遠勝於年羹堯和隆科多,但是他從未居功自傲過。胤祥自己也非常清楚,雍正把他當“兄弟”,他卻只能認“君臣”,多年來,胤祥從未有過任何的僭越禮制,甚至對於雍正的抬愛他都要主動提出拒絕。

雍正要按照他當年做雍親王的時候,康熙給他的二十三萬兩賞銀的標準,給予胤祥賞賜,胤祥拒絕了,不敢與雍正獲取同等待遇的他只要求了十三萬兩的賞賜。

雍正要將康熙劃撥給他統領的鑲白旗下的人口和財產賞賜也胤祥,胤祥也拒絕了,雍正只得給他添置親軍與侍衛數量,以示恩寵。

雍正已經封了胤祥為和碩怡親王,他還要在賞賜胤祥一個郡王爵位,讓他任選一子來襲承,而這再一次被胤祥所拒絕。

或許這真的是雍正發自內心的恩賞,或許就是雍正的一種試探,但是不管雍正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在胤祥看來,恪守君臣之道已然成為了與君相處之根本,即保全了自己,也讓雍正全然放心,同時更為自己收穫了“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的美譽與殊榮。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吞土受陵”,留下千古美談。

“雍正登基之謎”,一直流傳至今,其中雍正陵寢的地位位置的選擇便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佐證,不少人認為,正是因為雍正自知自己來路不正,死後無顏面對康熙,才沒有葬入清東陵,而是在清西陵地區另建陵寢。

而實際上,雍正的陵寢所在地並不是雍正自己挑選的,而是由胤祥為其尋找並且挑選的。

起初,胤祥在清東陵地區的九鳳朝陽山下為雍正找到了一片上吉土壤,雍正予以了同意並且已經將大量的建築材料運到了當地,但是在修建的過程中,發現此處為砂石土壤,並不適合修建陵寢,於是雍正在與胤祥商議後,決定另找一塊吉壤。

現在看起來,雍正的決斷確實非常明智,且不說逃過了當年那場“東陵盜墓”的浩劫,就拿執意要葬在清東陵的乾隆皇帝的裕陵來說,直到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依舊無法徹底解決裕陵地宮滲水的問題。

而胤祥在經過了新一輪的挑選後,在河北易縣的永寧山下,為雍正找到了陵寢新址,並稱此地為:

“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匯合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

"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雍正皇帝陷入了巨大的悲慟之中。

在這一天,與他相伴三十年的好兄弟胤祥去世了。雍正為此罷朝三日,並且親自前往胤祥的府上進行弔唁,以昭示他們無比深厚的兄弟情誼。

“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鹹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

一直以來,雍正都將他與胤祥之間的關係都被看作是“千古君臣兄弟”的典範,特別是在所有參與了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事件的康熙皇子中,只有胤祥非但沒有受到雍正的迫害,還成為了雍正最為倚重的大臣和兄弟。而這不僅僅是因為胤祥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讓雍正深感信任,更是因為胤祥的“俠肝義膽”的正氣,就連雍正都深感欽佩。

也正是如此,“國士無雙”、“俠士風流”的稱號,胤祥當之無愧。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曾經是康熙最為喜愛的皇子,卻為了雍正痛失政治前途。

歷史上的皇十三子胤祥,出身並不高貴,他的生母章佳氏在世的時候僅僅是庶妃,去世後才被康熙追封為敏妃。

然而在這一時期,康熙對於胤祥卻是寵愛異常。

最為典型的表現就是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整整10年時間裡,只要康熙離京外出,就會將胤祥帶在身邊。

當然,除了胤祥,康熙每次出巡,也會讓太子胤礽隨同前往。此時的康熙,已經開始對胤礽有了不滿,並且胤礽的表現也是讓康熙一再失望,康熙將胤礽帶在身邊便是擔心他獨自一人在北京時候,做出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實際上,這也是康熙始終將胤祥帶在身邊的一個重要原因。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來,胤祥和太子胤礽的關係自幼便非常不好,康熙就是要充分利用兩人之間的矛盾來讓胤祥監督並且牽制胤礽。

二來,胤祥是康熙所有皇子中出了名的文武雙全,有勇有謀。

而這也有賴於康熙為胤祥安排的老師法海。法海出身將門,是康熙親大舅佟國綱的次子,也是康熙的表兄弟,在法海的教育下,胤祥的文治武功得到了全面的培養,所以胤祥在康熙身邊,也承擔著護衛的職責。

三來,就是胤祥的忠心與俠義,康熙對此是非常的欣賞和認同,進而對於胤祥是更加的放心與器重。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康熙對於胤祥的喜愛與器重,也隨著“一廢皇太子”事件的發生戛然而止了。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在熱河秋闈期間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為由,將太子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廢黜,隨之而來的便是眾位皇子對於儲君之位的激烈爭奪。

這一時期,“八爺黨”的眾位阿哥表現最為活躍,領頭的便是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胤禔先是打著除去“慶父之憂”的口號,要康熙殺掉胤礽已決後患,眼見自己奪嫡無望又在“張明德案”中將胤禩等人和盤托出,之後更是發生了用“魘鎮”詛咒胤礽的事情,這些都讓康熙對於胤禔和胤禩等人是極度的厭惡。

就在這一階段,除了所謂“八爺黨”集團的眾位皇子,十三爺的表現也是非常活躍,他也在為徹底剷除太子胤礽的勢力而積極奔走,最終將自己完全陷入了政治漩渦之中。儘管康熙知道胤祥與胤礽的關係不和,但是康熙並不相信胤祥會有如此的政治野心去打擊胤礽,畢竟當時的胤祥也只有二十二歲。康熙認為,胤祥背後必然是有如同胤禔和胤禩一般的勢力進行著教唆與指示。

然而,不論康熙怎樣的逼問,胤祥始終將全部責任攬在了自己身上,盛怒之下的康熙也就此將胤祥圈禁在了宗人府。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也正是因為胤祥的“緘默”,才讓另外一位皇子逃過了康熙的懲治,他便是後來的康熙繼任者雍正皇帝,當時的四阿哥胤禛。

實際上,胤祥如此仗義的保全雍正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兩人從小便結下的深厚情誼。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胤祥的生母章佳氏去世,年僅13歲的胤祥被安排交由德妃烏雅氏撫養,而烏雅氏正是雍正以及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

眾所周知,儘管雍正和胤禵都是烏雅氏的親生兒子,但是烏雅氏明顯是更加的疼愛胤禵,這個由自己親自撫養長大的孩子。雍正出生的時候,有礙於烏雅氏卑微的身份,只得將其交由當時的皇貴妃,也是後來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這也使得雍正對待自己生母烏雅氏的感情,遠遠不及佟佳皇后,而烏雅氏對待雍正,也是明顯不及對待自己的小兒子胤禵。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雍正和胤祥卻因為這份從小都被寄養在別人“膝下”的共同經歷而迅速建立了同理心,兩人關係日漸親密,再加上太子胤礽、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都因為胤祥並不高貴的出身而瞧不上胤祥,這也使得雍正和胤祥的關係變得愈發的緊密。兩人不僅在宮中幾乎是形影不離,就連胤祥隨同康熙外出之時,都與雍正保持了頻繁的書信往來。

有了如此深厚的感情基礎,才讓胤祥在關鍵時刻為雍正擋下了“這一槍”,沒有讓康熙察覺雍正的奪嫡之心,更是保全了雍正在康熙心中的好印象。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說到這裡,不禁有人會問,雍正和胤祥關係如此之好,為什麼康熙就不會懷疑雍正是胤祥的背後指示者呢?

之所以如此,還是在於康熙“一廢皇太子”前後,雍正頗為耐人尋味的表現。

儘管雍正與胤礽的關係並不和睦,但是雍正在察覺到康熙情緒的波動後,馬上轉而支持康熙復立太子胤礽,由此贏得了康熙的好感。相對應的是,在胤禔、胤禩等人面前,雍正一方面表示支持其反對太子的主張,另一方面卻並不付諸行動,但是卻又在康熙對“八爺黨”的眾位皇子進行懲處的時候,積極為其進行解釋與辯護。而這也成為了日後雍正登基,他的兄弟們普遍對其採取了“非暴力不合作”態度的最為主要的原因。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復立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並且將當時的雍正冊封為了親王,而被圈禁了一年時間的胤祥,也被康熙放出了出來。

然而,這一年的圈禁時光對於胤祥來說是極為致命的,在這之後,胤祥可以說就此消失在了康熙晚年的政治舞臺上,再無任何作為。

首先,是胤祥的身體大不如前。

在圈禁期間,胤祥是大病一場,並且其患上了嚴重的腿疾,“起白泡,破後成瘡,時流稀膿水。”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胤祥的行動開始不便,直至去世,都是隻見惡化,不見好轉。

其次,胤祥也就此失去了康熙的寵愛與信任。

康熙不僅在對成年皇子進行加封的時候,每一次都將胤祥忽略,致使胤祥終康熙一朝,沒有獲得任何的封賞,以至於生活條件遠不及其他皇子,甚至出現了“家計空乏”的情況;與此同時,康熙在此之後的離京外出,也將胤祥排除在了跟隨名單之外。而胤祥不僅自己沒有得到任何的重用,就連自己的老師法海都因為自己的原因遷怒於康熙皇帝,被免職調任。

就這樣,胤祥用自己的“俠肝義膽”保護了雍正,卻讓自己付出了極大的犧牲。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雍正朝時期的胤祥,堅定的恪守了“君臣之道”。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成為“九子奪嫡”的最終勝利者,登上了皇位。

登基後的雍正做出了兩項重要的決定:

第一,冊封胤祥為和碩怡親王,並任命其為總理大臣。

這是在雍正登基後的第二天就下達了冊封的旨意,此時的胤祥已經闊別朝政長達十多年的時間,可即便如此,雍正還是給予了胤祥足夠的器重。

第二,冊封胤祥的生母章佳氏為敬敏皇貴妃。

在此之前,雍正已經下旨將胤祥的母家抬出鑲黃旗下包衣,另編一佐領。而冊封章佳氏為敬敏皇貴妃,也是直接連拔兩級,不僅如此,雍正還下旨將章佳氏的棺槨抬出,按照皇貴妃的標準重新葬入景陵地宮,與康熙和他的四位皇后葬在一起,給了已經過世二十多年的章佳氏以極大殊榮的同時,更是讓胤祥感激涕零。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然而,此時的雍正對於胤祥的器重也是被“逼”出來的,畢竟在雍正的執政之處,能堪大用的人真的是太少了。

年羹堯,隆科多,一個被雍正稱為“恩人”,一個被雍正當眾直呼“舅舅”,儘管他們為雍正的順利登基,維繫雍正皇位的穩固做出了極為突出的貢獻,但是得勢後的二人馬上變得是居功自傲,自視甚高,雍正可以說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將二人問罪拿下。

另外的兩位總理大臣,胤禩和滿洲首席大學士馬齊,一個是自己的政敵,另外一個還是他的支持者,也沒有得到雍正的充分信任,胤禩早早的就被雍正削宗奪爵、圈禁致死,馬齊也在雍正的軟硬兼施之下慢慢淡出政治舞臺。

因而,在朝堂之上,真正能為雍正所倚重的也就只剩下了胤祥,而胤祥也沒有辜負雍正的信任與期待,他用自己的能力證明了自己確屬“國士無雙”。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署理戶部期間,胤祥鐵面無私,嚴整虧空,就連十阿哥胤䄉、十二阿哥胤裪和這樣的皇室宗親,也被胤祥逼得變賣家產,典當還錢,各級地方的虧空也在短時間內填補,而這也使得短時間內就將國庫的存銀由不到八百萬兩增加到了超過六千萬兩。所以,與其說雍正留給了乾隆五千萬兩的國庫,實際上奠定這份基礎的卻恰恰是胤祥。在軍事調配上,胤祥又積極協助籌集軍需,協調配給,有效了支持了雍正年間在西北地區的幾次大戰。

雍正所推行的攤丁入畝、改土歸流、火耗歸公等一些的有利於改善康熙朝晚年積弊的新政,胤祥都積極參與其中,堅定而又徹底的貫徹雍正的方針政策,認真推進政策實施。同時,胤祥更是在事必躬親的同時,大力提拔德才兼備的官員,充實官僚體系,使的吏治之風得以改良。

對於胤祥辛勤的付出以及卓越的政績,雍正予以了高度的讚揚:

“公而忘私,視國事如家事,處處妥帖,能代朕勞,不煩朕心。”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儘管胤祥對於雍正朝以及雍正皇帝本人的貢獻遠勝於年羹堯和隆科多,但是他從未居功自傲過。胤祥自己也非常清楚,雍正把他當“兄弟”,他卻只能認“君臣”,多年來,胤祥從未有過任何的僭越禮制,甚至對於雍正的抬愛他都要主動提出拒絕。

雍正要按照他當年做雍親王的時候,康熙給他的二十三萬兩賞銀的標準,給予胤祥賞賜,胤祥拒絕了,不敢與雍正獲取同等待遇的他只要求了十三萬兩的賞賜。

雍正要將康熙劃撥給他統領的鑲白旗下的人口和財產賞賜也胤祥,胤祥也拒絕了,雍正只得給他添置親軍與侍衛數量,以示恩寵。

雍正已經封了胤祥為和碩怡親王,他還要在賞賜胤祥一個郡王爵位,讓他任選一子來襲承,而這再一次被胤祥所拒絕。

或許這真的是雍正發自內心的恩賞,或許就是雍正的一種試探,但是不管雍正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在胤祥看來,恪守君臣之道已然成為了與君相處之根本,即保全了自己,也讓雍正全然放心,同時更為自己收穫了“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的美譽與殊榮。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吞土受陵”,留下千古美談。

“雍正登基之謎”,一直流傳至今,其中雍正陵寢的地位位置的選擇便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佐證,不少人認為,正是因為雍正自知自己來路不正,死後無顏面對康熙,才沒有葬入清東陵,而是在清西陵地區另建陵寢。

而實際上,雍正的陵寢所在地並不是雍正自己挑選的,而是由胤祥為其尋找並且挑選的。

起初,胤祥在清東陵地區的九鳳朝陽山下為雍正找到了一片上吉土壤,雍正予以了同意並且已經將大量的建築材料運到了當地,但是在修建的過程中,發現此處為砂石土壤,並不適合修建陵寢,於是雍正在與胤祥商議後,決定另找一塊吉壤。

現在看起來,雍正的決斷確實非常明智,且不說逃過了當年那場“東陵盜墓”的浩劫,就拿執意要葬在清東陵的乾隆皇帝的裕陵來說,直到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依舊無法徹底解決裕陵地宮滲水的問題。

而胤祥在經過了新一輪的挑選後,在河北易縣的永寧山下,為雍正找到了陵寢新址,並稱此地為:

“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匯合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雍正對此是非常滿意,並且在高興之餘,也沒有忘記為他找尋到如此上吉土壤的胤祥,於是雍正在自己的陵區旁專門給胤祥劃撥了一塊中吉土壤,讓其君臣能在百年之後,繼續相互陪伴。

聽到雍正讓自己葬入帝王陵寢旁邊,胤祥非常的激動,並且表示了極力的反對,雍正見到這種狀況也沒有過多的堅持,而是讓胤祥就近選擇一塊福地,也算是能陪著自己。

隨後,胤祥選擇了河北淶水縣的云溪水峪地區作為自己的陵寢所在地。此時胤祥已經是身患重病,同時又害怕雍正收回成命,重新讓自己葬在清西陵,所以命人前往河北淶水縣自己的陵區取土,並且吞了下去,意思就是告訴雍正,自己已經同他選擇的土地融為了一體,希望雍正能夠成全。

"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雍正皇帝陷入了巨大的悲慟之中。

在這一天,與他相伴三十年的好兄弟胤祥去世了。雍正為此罷朝三日,並且親自前往胤祥的府上進行弔唁,以昭示他們無比深厚的兄弟情誼。

“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鹹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

一直以來,雍正都將他與胤祥之間的關係都被看作是“千古君臣兄弟”的典範,特別是在所有參與了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事件的康熙皇子中,只有胤祥非但沒有受到雍正的迫害,還成為了雍正最為倚重的大臣和兄弟。而這不僅僅是因為胤祥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讓雍正深感信任,更是因為胤祥的“俠肝義膽”的正氣,就連雍正都深感欽佩。

也正是如此,“國士無雙”、“俠士風流”的稱號,胤祥當之無愧。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曾經是康熙最為喜愛的皇子,卻為了雍正痛失政治前途。

歷史上的皇十三子胤祥,出身並不高貴,他的生母章佳氏在世的時候僅僅是庶妃,去世後才被康熙追封為敏妃。

然而在這一時期,康熙對於胤祥卻是寵愛異常。

最為典型的表現就是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整整10年時間裡,只要康熙離京外出,就會將胤祥帶在身邊。

當然,除了胤祥,康熙每次出巡,也會讓太子胤礽隨同前往。此時的康熙,已經開始對胤礽有了不滿,並且胤礽的表現也是讓康熙一再失望,康熙將胤礽帶在身邊便是擔心他獨自一人在北京時候,做出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實際上,這也是康熙始終將胤祥帶在身邊的一個重要原因。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來,胤祥和太子胤礽的關係自幼便非常不好,康熙就是要充分利用兩人之間的矛盾來讓胤祥監督並且牽制胤礽。

二來,胤祥是康熙所有皇子中出了名的文武雙全,有勇有謀。

而這也有賴於康熙為胤祥安排的老師法海。法海出身將門,是康熙親大舅佟國綱的次子,也是康熙的表兄弟,在法海的教育下,胤祥的文治武功得到了全面的培養,所以胤祥在康熙身邊,也承擔著護衛的職責。

三來,就是胤祥的忠心與俠義,康熙對此是非常的欣賞和認同,進而對於胤祥是更加的放心與器重。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康熙對於胤祥的喜愛與器重,也隨著“一廢皇太子”事件的發生戛然而止了。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在熱河秋闈期間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為由,將太子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廢黜,隨之而來的便是眾位皇子對於儲君之位的激烈爭奪。

這一時期,“八爺黨”的眾位阿哥表現最為活躍,領頭的便是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胤禔先是打著除去“慶父之憂”的口號,要康熙殺掉胤礽已決後患,眼見自己奪嫡無望又在“張明德案”中將胤禩等人和盤托出,之後更是發生了用“魘鎮”詛咒胤礽的事情,這些都讓康熙對於胤禔和胤禩等人是極度的厭惡。

就在這一階段,除了所謂“八爺黨”集團的眾位皇子,十三爺的表現也是非常活躍,他也在為徹底剷除太子胤礽的勢力而積極奔走,最終將自己完全陷入了政治漩渦之中。儘管康熙知道胤祥與胤礽的關係不和,但是康熙並不相信胤祥會有如此的政治野心去打擊胤礽,畢竟當時的胤祥也只有二十二歲。康熙認為,胤祥背後必然是有如同胤禔和胤禩一般的勢力進行著教唆與指示。

然而,不論康熙怎樣的逼問,胤祥始終將全部責任攬在了自己身上,盛怒之下的康熙也就此將胤祥圈禁在了宗人府。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也正是因為胤祥的“緘默”,才讓另外一位皇子逃過了康熙的懲治,他便是後來的康熙繼任者雍正皇帝,當時的四阿哥胤禛。

實際上,胤祥如此仗義的保全雍正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兩人從小便結下的深厚情誼。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胤祥的生母章佳氏去世,年僅13歲的胤祥被安排交由德妃烏雅氏撫養,而烏雅氏正是雍正以及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

眾所周知,儘管雍正和胤禵都是烏雅氏的親生兒子,但是烏雅氏明顯是更加的疼愛胤禵,這個由自己親自撫養長大的孩子。雍正出生的時候,有礙於烏雅氏卑微的身份,只得將其交由當時的皇貴妃,也是後來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這也使得雍正對待自己生母烏雅氏的感情,遠遠不及佟佳皇后,而烏雅氏對待雍正,也是明顯不及對待自己的小兒子胤禵。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雍正和胤祥卻因為這份從小都被寄養在別人“膝下”的共同經歷而迅速建立了同理心,兩人關係日漸親密,再加上太子胤礽、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都因為胤祥並不高貴的出身而瞧不上胤祥,這也使得雍正和胤祥的關係變得愈發的緊密。兩人不僅在宮中幾乎是形影不離,就連胤祥隨同康熙外出之時,都與雍正保持了頻繁的書信往來。

有了如此深厚的感情基礎,才讓胤祥在關鍵時刻為雍正擋下了“這一槍”,沒有讓康熙察覺雍正的奪嫡之心,更是保全了雍正在康熙心中的好印象。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說到這裡,不禁有人會問,雍正和胤祥關係如此之好,為什麼康熙就不會懷疑雍正是胤祥的背後指示者呢?

之所以如此,還是在於康熙“一廢皇太子”前後,雍正頗為耐人尋味的表現。

儘管雍正與胤礽的關係並不和睦,但是雍正在察覺到康熙情緒的波動後,馬上轉而支持康熙復立太子胤礽,由此贏得了康熙的好感。相對應的是,在胤禔、胤禩等人面前,雍正一方面表示支持其反對太子的主張,另一方面卻並不付諸行動,但是卻又在康熙對“八爺黨”的眾位皇子進行懲處的時候,積極為其進行解釋與辯護。而這也成為了日後雍正登基,他的兄弟們普遍對其採取了“非暴力不合作”態度的最為主要的原因。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復立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並且將當時的雍正冊封為了親王,而被圈禁了一年時間的胤祥,也被康熙放出了出來。

然而,這一年的圈禁時光對於胤祥來說是極為致命的,在這之後,胤祥可以說就此消失在了康熙晚年的政治舞臺上,再無任何作為。

首先,是胤祥的身體大不如前。

在圈禁期間,胤祥是大病一場,並且其患上了嚴重的腿疾,“起白泡,破後成瘡,時流稀膿水。”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胤祥的行動開始不便,直至去世,都是隻見惡化,不見好轉。

其次,胤祥也就此失去了康熙的寵愛與信任。

康熙不僅在對成年皇子進行加封的時候,每一次都將胤祥忽略,致使胤祥終康熙一朝,沒有獲得任何的封賞,以至於生活條件遠不及其他皇子,甚至出現了“家計空乏”的情況;與此同時,康熙在此之後的離京外出,也將胤祥排除在了跟隨名單之外。而胤祥不僅自己沒有得到任何的重用,就連自己的老師法海都因為自己的原因遷怒於康熙皇帝,被免職調任。

就這樣,胤祥用自己的“俠肝義膽”保護了雍正,卻讓自己付出了極大的犧牲。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雍正朝時期的胤祥,堅定的恪守了“君臣之道”。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成為“九子奪嫡”的最終勝利者,登上了皇位。

登基後的雍正做出了兩項重要的決定:

第一,冊封胤祥為和碩怡親王,並任命其為總理大臣。

這是在雍正登基後的第二天就下達了冊封的旨意,此時的胤祥已經闊別朝政長達十多年的時間,可即便如此,雍正還是給予了胤祥足夠的器重。

第二,冊封胤祥的生母章佳氏為敬敏皇貴妃。

在此之前,雍正已經下旨將胤祥的母家抬出鑲黃旗下包衣,另編一佐領。而冊封章佳氏為敬敏皇貴妃,也是直接連拔兩級,不僅如此,雍正還下旨將章佳氏的棺槨抬出,按照皇貴妃的標準重新葬入景陵地宮,與康熙和他的四位皇后葬在一起,給了已經過世二十多年的章佳氏以極大殊榮的同時,更是讓胤祥感激涕零。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然而,此時的雍正對於胤祥的器重也是被“逼”出來的,畢竟在雍正的執政之處,能堪大用的人真的是太少了。

年羹堯,隆科多,一個被雍正稱為“恩人”,一個被雍正當眾直呼“舅舅”,儘管他們為雍正的順利登基,維繫雍正皇位的穩固做出了極為突出的貢獻,但是得勢後的二人馬上變得是居功自傲,自視甚高,雍正可以說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將二人問罪拿下。

另外的兩位總理大臣,胤禩和滿洲首席大學士馬齊,一個是自己的政敵,另外一個還是他的支持者,也沒有得到雍正的充分信任,胤禩早早的就被雍正削宗奪爵、圈禁致死,馬齊也在雍正的軟硬兼施之下慢慢淡出政治舞臺。

因而,在朝堂之上,真正能為雍正所倚重的也就只剩下了胤祥,而胤祥也沒有辜負雍正的信任與期待,他用自己的能力證明了自己確屬“國士無雙”。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署理戶部期間,胤祥鐵面無私,嚴整虧空,就連十阿哥胤䄉、十二阿哥胤裪和這樣的皇室宗親,也被胤祥逼得變賣家產,典當還錢,各級地方的虧空也在短時間內填補,而這也使得短時間內就將國庫的存銀由不到八百萬兩增加到了超過六千萬兩。所以,與其說雍正留給了乾隆五千萬兩的國庫,實際上奠定這份基礎的卻恰恰是胤祥。在軍事調配上,胤祥又積極協助籌集軍需,協調配給,有效了支持了雍正年間在西北地區的幾次大戰。

雍正所推行的攤丁入畝、改土歸流、火耗歸公等一些的有利於改善康熙朝晚年積弊的新政,胤祥都積極參與其中,堅定而又徹底的貫徹雍正的方針政策,認真推進政策實施。同時,胤祥更是在事必躬親的同時,大力提拔德才兼備的官員,充實官僚體系,使的吏治之風得以改良。

對於胤祥辛勤的付出以及卓越的政績,雍正予以了高度的讚揚:

“公而忘私,視國事如家事,處處妥帖,能代朕勞,不煩朕心。”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儘管胤祥對於雍正朝以及雍正皇帝本人的貢獻遠勝於年羹堯和隆科多,但是他從未居功自傲過。胤祥自己也非常清楚,雍正把他當“兄弟”,他卻只能認“君臣”,多年來,胤祥從未有過任何的僭越禮制,甚至對於雍正的抬愛他都要主動提出拒絕。

雍正要按照他當年做雍親王的時候,康熙給他的二十三萬兩賞銀的標準,給予胤祥賞賜,胤祥拒絕了,不敢與雍正獲取同等待遇的他只要求了十三萬兩的賞賜。

雍正要將康熙劃撥給他統領的鑲白旗下的人口和財產賞賜也胤祥,胤祥也拒絕了,雍正只得給他添置親軍與侍衛數量,以示恩寵。

雍正已經封了胤祥為和碩怡親王,他還要在賞賜胤祥一個郡王爵位,讓他任選一子來襲承,而這再一次被胤祥所拒絕。

或許這真的是雍正發自內心的恩賞,或許就是雍正的一種試探,但是不管雍正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在胤祥看來,恪守君臣之道已然成為了與君相處之根本,即保全了自己,也讓雍正全然放心,同時更為自己收穫了“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的美譽與殊榮。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吞土受陵”,留下千古美談。

“雍正登基之謎”,一直流傳至今,其中雍正陵寢的地位位置的選擇便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佐證,不少人認為,正是因為雍正自知自己來路不正,死後無顏面對康熙,才沒有葬入清東陵,而是在清西陵地區另建陵寢。

而實際上,雍正的陵寢所在地並不是雍正自己挑選的,而是由胤祥為其尋找並且挑選的。

起初,胤祥在清東陵地區的九鳳朝陽山下為雍正找到了一片上吉土壤,雍正予以了同意並且已經將大量的建築材料運到了當地,但是在修建的過程中,發現此處為砂石土壤,並不適合修建陵寢,於是雍正在與胤祥商議後,決定另找一塊吉壤。

現在看起來,雍正的決斷確實非常明智,且不說逃過了當年那場“東陵盜墓”的浩劫,就拿執意要葬在清東陵的乾隆皇帝的裕陵來說,直到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依舊無法徹底解決裕陵地宮滲水的問題。

而胤祥在經過了新一輪的挑選後,在河北易縣的永寧山下,為雍正找到了陵寢新址,並稱此地為:

“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匯合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雍正對此是非常滿意,並且在高興之餘,也沒有忘記為他找尋到如此上吉土壤的胤祥,於是雍正在自己的陵區旁專門給胤祥劃撥了一塊中吉土壤,讓其君臣能在百年之後,繼續相互陪伴。

聽到雍正讓自己葬入帝王陵寢旁邊,胤祥非常的激動,並且表示了極力的反對,雍正見到這種狀況也沒有過多的堅持,而是讓胤祥就近選擇一塊福地,也算是能陪著自己。

隨後,胤祥選擇了河北淶水縣的云溪水峪地區作為自己的陵寢所在地。此時胤祥已經是身患重病,同時又害怕雍正收回成命,重新讓自己葬在清西陵,所以命人前往河北淶水縣自己的陵區取土,並且吞了下去,意思就是告訴雍正,自己已經同他選擇的土地融為了一體,希望雍正能夠成全。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雍正得知此事後,更是非常的感動,也同意了胤祥的要求,而胤祥在跪謝雍正的同時感嘆道:

“臣心安,子孫蒙福。”

而這也不禁道出了胤祥的心願,與君王相伴,不求榮華富貴,只求得子孫平安。

"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雍正皇帝陷入了巨大的悲慟之中。

在這一天,與他相伴三十年的好兄弟胤祥去世了。雍正為此罷朝三日,並且親自前往胤祥的府上進行弔唁,以昭示他們無比深厚的兄弟情誼。

“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鹹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

一直以來,雍正都將他與胤祥之間的關係都被看作是“千古君臣兄弟”的典範,特別是在所有參與了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事件的康熙皇子中,只有胤祥非但沒有受到雍正的迫害,還成為了雍正最為倚重的大臣和兄弟。而這不僅僅是因為胤祥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讓雍正深感信任,更是因為胤祥的“俠肝義膽”的正氣,就連雍正都深感欽佩。

也正是如此,“國士無雙”、“俠士風流”的稱號,胤祥當之無愧。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曾經是康熙最為喜愛的皇子,卻為了雍正痛失政治前途。

歷史上的皇十三子胤祥,出身並不高貴,他的生母章佳氏在世的時候僅僅是庶妃,去世後才被康熙追封為敏妃。

然而在這一時期,康熙對於胤祥卻是寵愛異常。

最為典型的表現就是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整整10年時間裡,只要康熙離京外出,就會將胤祥帶在身邊。

當然,除了胤祥,康熙每次出巡,也會讓太子胤礽隨同前往。此時的康熙,已經開始對胤礽有了不滿,並且胤礽的表現也是讓康熙一再失望,康熙將胤礽帶在身邊便是擔心他獨自一人在北京時候,做出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實際上,這也是康熙始終將胤祥帶在身邊的一個重要原因。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來,胤祥和太子胤礽的關係自幼便非常不好,康熙就是要充分利用兩人之間的矛盾來讓胤祥監督並且牽制胤礽。

二來,胤祥是康熙所有皇子中出了名的文武雙全,有勇有謀。

而這也有賴於康熙為胤祥安排的老師法海。法海出身將門,是康熙親大舅佟國綱的次子,也是康熙的表兄弟,在法海的教育下,胤祥的文治武功得到了全面的培養,所以胤祥在康熙身邊,也承擔著護衛的職責。

三來,就是胤祥的忠心與俠義,康熙對此是非常的欣賞和認同,進而對於胤祥是更加的放心與器重。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康熙對於胤祥的喜愛與器重,也隨著“一廢皇太子”事件的發生戛然而止了。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在熱河秋闈期間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為由,將太子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廢黜,隨之而來的便是眾位皇子對於儲君之位的激烈爭奪。

這一時期,“八爺黨”的眾位阿哥表現最為活躍,領頭的便是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胤禔先是打著除去“慶父之憂”的口號,要康熙殺掉胤礽已決後患,眼見自己奪嫡無望又在“張明德案”中將胤禩等人和盤托出,之後更是發生了用“魘鎮”詛咒胤礽的事情,這些都讓康熙對於胤禔和胤禩等人是極度的厭惡。

就在這一階段,除了所謂“八爺黨”集團的眾位皇子,十三爺的表現也是非常活躍,他也在為徹底剷除太子胤礽的勢力而積極奔走,最終將自己完全陷入了政治漩渦之中。儘管康熙知道胤祥與胤礽的關係不和,但是康熙並不相信胤祥會有如此的政治野心去打擊胤礽,畢竟當時的胤祥也只有二十二歲。康熙認為,胤祥背後必然是有如同胤禔和胤禩一般的勢力進行著教唆與指示。

然而,不論康熙怎樣的逼問,胤祥始終將全部責任攬在了自己身上,盛怒之下的康熙也就此將胤祥圈禁在了宗人府。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也正是因為胤祥的“緘默”,才讓另外一位皇子逃過了康熙的懲治,他便是後來的康熙繼任者雍正皇帝,當時的四阿哥胤禛。

實際上,胤祥如此仗義的保全雍正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兩人從小便結下的深厚情誼。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胤祥的生母章佳氏去世,年僅13歲的胤祥被安排交由德妃烏雅氏撫養,而烏雅氏正是雍正以及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

眾所周知,儘管雍正和胤禵都是烏雅氏的親生兒子,但是烏雅氏明顯是更加的疼愛胤禵,這個由自己親自撫養長大的孩子。雍正出生的時候,有礙於烏雅氏卑微的身份,只得將其交由當時的皇貴妃,也是後來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這也使得雍正對待自己生母烏雅氏的感情,遠遠不及佟佳皇后,而烏雅氏對待雍正,也是明顯不及對待自己的小兒子胤禵。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雍正和胤祥卻因為這份從小都被寄養在別人“膝下”的共同經歷而迅速建立了同理心,兩人關係日漸親密,再加上太子胤礽、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都因為胤祥並不高貴的出身而瞧不上胤祥,這也使得雍正和胤祥的關係變得愈發的緊密。兩人不僅在宮中幾乎是形影不離,就連胤祥隨同康熙外出之時,都與雍正保持了頻繁的書信往來。

有了如此深厚的感情基礎,才讓胤祥在關鍵時刻為雍正擋下了“這一槍”,沒有讓康熙察覺雍正的奪嫡之心,更是保全了雍正在康熙心中的好印象。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說到這裡,不禁有人會問,雍正和胤祥關係如此之好,為什麼康熙就不會懷疑雍正是胤祥的背後指示者呢?

之所以如此,還是在於康熙“一廢皇太子”前後,雍正頗為耐人尋味的表現。

儘管雍正與胤礽的關係並不和睦,但是雍正在察覺到康熙情緒的波動後,馬上轉而支持康熙復立太子胤礽,由此贏得了康熙的好感。相對應的是,在胤禔、胤禩等人面前,雍正一方面表示支持其反對太子的主張,另一方面卻並不付諸行動,但是卻又在康熙對“八爺黨”的眾位皇子進行懲處的時候,積極為其進行解釋與辯護。而這也成為了日後雍正登基,他的兄弟們普遍對其採取了“非暴力不合作”態度的最為主要的原因。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復立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並且將當時的雍正冊封為了親王,而被圈禁了一年時間的胤祥,也被康熙放出了出來。

然而,這一年的圈禁時光對於胤祥來說是極為致命的,在這之後,胤祥可以說就此消失在了康熙晚年的政治舞臺上,再無任何作為。

首先,是胤祥的身體大不如前。

在圈禁期間,胤祥是大病一場,並且其患上了嚴重的腿疾,“起白泡,破後成瘡,時流稀膿水。”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胤祥的行動開始不便,直至去世,都是隻見惡化,不見好轉。

其次,胤祥也就此失去了康熙的寵愛與信任。

康熙不僅在對成年皇子進行加封的時候,每一次都將胤祥忽略,致使胤祥終康熙一朝,沒有獲得任何的封賞,以至於生活條件遠不及其他皇子,甚至出現了“家計空乏”的情況;與此同時,康熙在此之後的離京外出,也將胤祥排除在了跟隨名單之外。而胤祥不僅自己沒有得到任何的重用,就連自己的老師法海都因為自己的原因遷怒於康熙皇帝,被免職調任。

就這樣,胤祥用自己的“俠肝義膽”保護了雍正,卻讓自己付出了極大的犧牲。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雍正朝時期的胤祥,堅定的恪守了“君臣之道”。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成為“九子奪嫡”的最終勝利者,登上了皇位。

登基後的雍正做出了兩項重要的決定:

第一,冊封胤祥為和碩怡親王,並任命其為總理大臣。

這是在雍正登基後的第二天就下達了冊封的旨意,此時的胤祥已經闊別朝政長達十多年的時間,可即便如此,雍正還是給予了胤祥足夠的器重。

第二,冊封胤祥的生母章佳氏為敬敏皇貴妃。

在此之前,雍正已經下旨將胤祥的母家抬出鑲黃旗下包衣,另編一佐領。而冊封章佳氏為敬敏皇貴妃,也是直接連拔兩級,不僅如此,雍正還下旨將章佳氏的棺槨抬出,按照皇貴妃的標準重新葬入景陵地宮,與康熙和他的四位皇后葬在一起,給了已經過世二十多年的章佳氏以極大殊榮的同時,更是讓胤祥感激涕零。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然而,此時的雍正對於胤祥的器重也是被“逼”出來的,畢竟在雍正的執政之處,能堪大用的人真的是太少了。

年羹堯,隆科多,一個被雍正稱為“恩人”,一個被雍正當眾直呼“舅舅”,儘管他們為雍正的順利登基,維繫雍正皇位的穩固做出了極為突出的貢獻,但是得勢後的二人馬上變得是居功自傲,自視甚高,雍正可以說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將二人問罪拿下。

另外的兩位總理大臣,胤禩和滿洲首席大學士馬齊,一個是自己的政敵,另外一個還是他的支持者,也沒有得到雍正的充分信任,胤禩早早的就被雍正削宗奪爵、圈禁致死,馬齊也在雍正的軟硬兼施之下慢慢淡出政治舞臺。

因而,在朝堂之上,真正能為雍正所倚重的也就只剩下了胤祥,而胤祥也沒有辜負雍正的信任與期待,他用自己的能力證明了自己確屬“國士無雙”。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署理戶部期間,胤祥鐵面無私,嚴整虧空,就連十阿哥胤䄉、十二阿哥胤裪和這樣的皇室宗親,也被胤祥逼得變賣家產,典當還錢,各級地方的虧空也在短時間內填補,而這也使得短時間內就將國庫的存銀由不到八百萬兩增加到了超過六千萬兩。所以,與其說雍正留給了乾隆五千萬兩的國庫,實際上奠定這份基礎的卻恰恰是胤祥。在軍事調配上,胤祥又積極協助籌集軍需,協調配給,有效了支持了雍正年間在西北地區的幾次大戰。

雍正所推行的攤丁入畝、改土歸流、火耗歸公等一些的有利於改善康熙朝晚年積弊的新政,胤祥都積極參與其中,堅定而又徹底的貫徹雍正的方針政策,認真推進政策實施。同時,胤祥更是在事必躬親的同時,大力提拔德才兼備的官員,充實官僚體系,使的吏治之風得以改良。

對於胤祥辛勤的付出以及卓越的政績,雍正予以了高度的讚揚:

“公而忘私,視國事如家事,處處妥帖,能代朕勞,不煩朕心。”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儘管胤祥對於雍正朝以及雍正皇帝本人的貢獻遠勝於年羹堯和隆科多,但是他從未居功自傲過。胤祥自己也非常清楚,雍正把他當“兄弟”,他卻只能認“君臣”,多年來,胤祥從未有過任何的僭越禮制,甚至對於雍正的抬愛他都要主動提出拒絕。

雍正要按照他當年做雍親王的時候,康熙給他的二十三萬兩賞銀的標準,給予胤祥賞賜,胤祥拒絕了,不敢與雍正獲取同等待遇的他只要求了十三萬兩的賞賜。

雍正要將康熙劃撥給他統領的鑲白旗下的人口和財產賞賜也胤祥,胤祥也拒絕了,雍正只得給他添置親軍與侍衛數量,以示恩寵。

雍正已經封了胤祥為和碩怡親王,他還要在賞賜胤祥一個郡王爵位,讓他任選一子來襲承,而這再一次被胤祥所拒絕。

或許這真的是雍正發自內心的恩賞,或許就是雍正的一種試探,但是不管雍正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在胤祥看來,恪守君臣之道已然成為了與君相處之根本,即保全了自己,也讓雍正全然放心,同時更為自己收穫了“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的美譽與殊榮。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吞土受陵”,留下千古美談。

“雍正登基之謎”,一直流傳至今,其中雍正陵寢的地位位置的選擇便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佐證,不少人認為,正是因為雍正自知自己來路不正,死後無顏面對康熙,才沒有葬入清東陵,而是在清西陵地區另建陵寢。

而實際上,雍正的陵寢所在地並不是雍正自己挑選的,而是由胤祥為其尋找並且挑選的。

起初,胤祥在清東陵地區的九鳳朝陽山下為雍正找到了一片上吉土壤,雍正予以了同意並且已經將大量的建築材料運到了當地,但是在修建的過程中,發現此處為砂石土壤,並不適合修建陵寢,於是雍正在與胤祥商議後,決定另找一塊吉壤。

現在看起來,雍正的決斷確實非常明智,且不說逃過了當年那場“東陵盜墓”的浩劫,就拿執意要葬在清東陵的乾隆皇帝的裕陵來說,直到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依舊無法徹底解決裕陵地宮滲水的問題。

而胤祥在經過了新一輪的挑選後,在河北易縣的永寧山下,為雍正找到了陵寢新址,並稱此地為:

“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匯合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雍正對此是非常滿意,並且在高興之餘,也沒有忘記為他找尋到如此上吉土壤的胤祥,於是雍正在自己的陵區旁專門給胤祥劃撥了一塊中吉土壤,讓其君臣能在百年之後,繼續相互陪伴。

聽到雍正讓自己葬入帝王陵寢旁邊,胤祥非常的激動,並且表示了極力的反對,雍正見到這種狀況也沒有過多的堅持,而是讓胤祥就近選擇一塊福地,也算是能陪著自己。

隨後,胤祥選擇了河北淶水縣的云溪水峪地區作為自己的陵寢所在地。此時胤祥已經是身患重病,同時又害怕雍正收回成命,重新讓自己葬在清西陵,所以命人前往河北淶水縣自己的陵區取土,並且吞了下去,意思就是告訴雍正,自己已經同他選擇的土地融為了一體,希望雍正能夠成全。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雍正得知此事後,更是非常的感動,也同意了胤祥的要求,而胤祥在跪謝雍正的同時感嘆道:

“臣心安,子孫蒙福。”

而這也不禁道出了胤祥的心願,與君王相伴,不求榮華富貴,只求得子孫平安。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終於,在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年僅四十四歲的胤祥去世,也可以說他是積勞成疾,疲累而終,他與雍正之間“千古君臣兄弟”的一代佳話,也就此落下了帷幕。

"怡親王薨逝,心中悲慟,飲食無味,寢臥不安。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朕待王亦在常例之外。"

雍正遵照胤祥的遺願將其安葬在了淶水,同時為其修建了一座佔地面積數倍於親王陵寢規格的龐大陵園,雍正更是在此親自主持了胤祥的安葬儀式,大放悲聲。

雍正還為胤祥上諡號為“賢”,配享太廟,並將在雍正四年(1726年)由他親書贈予胤祥的“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冠於諡前,將其名字由“允祥”改回了“胤祥”。縱觀清朝歷史,這些都是特例中的特例。

"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雍正皇帝陷入了巨大的悲慟之中。

在這一天,與他相伴三十年的好兄弟胤祥去世了。雍正為此罷朝三日,並且親自前往胤祥的府上進行弔唁,以昭示他們無比深厚的兄弟情誼。

“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鹹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

一直以來,雍正都將他與胤祥之間的關係都被看作是“千古君臣兄弟”的典範,特別是在所有參與了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事件的康熙皇子中,只有胤祥非但沒有受到雍正的迫害,還成為了雍正最為倚重的大臣和兄弟。而這不僅僅是因為胤祥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讓雍正深感信任,更是因為胤祥的“俠肝義膽”的正氣,就連雍正都深感欽佩。

也正是如此,“國士無雙”、“俠士風流”的稱號,胤祥當之無愧。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曾經是康熙最為喜愛的皇子,卻為了雍正痛失政治前途。

歷史上的皇十三子胤祥,出身並不高貴,他的生母章佳氏在世的時候僅僅是庶妃,去世後才被康熙追封為敏妃。

然而在這一時期,康熙對於胤祥卻是寵愛異常。

最為典型的表現就是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整整10年時間裡,只要康熙離京外出,就會將胤祥帶在身邊。

當然,除了胤祥,康熙每次出巡,也會讓太子胤礽隨同前往。此時的康熙,已經開始對胤礽有了不滿,並且胤礽的表現也是讓康熙一再失望,康熙將胤礽帶在身邊便是擔心他獨自一人在北京時候,做出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實際上,這也是康熙始終將胤祥帶在身邊的一個重要原因。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來,胤祥和太子胤礽的關係自幼便非常不好,康熙就是要充分利用兩人之間的矛盾來讓胤祥監督並且牽制胤礽。

二來,胤祥是康熙所有皇子中出了名的文武雙全,有勇有謀。

而這也有賴於康熙為胤祥安排的老師法海。法海出身將門,是康熙親大舅佟國綱的次子,也是康熙的表兄弟,在法海的教育下,胤祥的文治武功得到了全面的培養,所以胤祥在康熙身邊,也承擔著護衛的職責。

三來,就是胤祥的忠心與俠義,康熙對此是非常的欣賞和認同,進而對於胤祥是更加的放心與器重。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康熙對於胤祥的喜愛與器重,也隨著“一廢皇太子”事件的發生戛然而止了。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在熱河秋闈期間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為由,將太子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廢黜,隨之而來的便是眾位皇子對於儲君之位的激烈爭奪。

這一時期,“八爺黨”的眾位阿哥表現最為活躍,領頭的便是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胤禔先是打著除去“慶父之憂”的口號,要康熙殺掉胤礽已決後患,眼見自己奪嫡無望又在“張明德案”中將胤禩等人和盤托出,之後更是發生了用“魘鎮”詛咒胤礽的事情,這些都讓康熙對於胤禔和胤禩等人是極度的厭惡。

就在這一階段,除了所謂“八爺黨”集團的眾位皇子,十三爺的表現也是非常活躍,他也在為徹底剷除太子胤礽的勢力而積極奔走,最終將自己完全陷入了政治漩渦之中。儘管康熙知道胤祥與胤礽的關係不和,但是康熙並不相信胤祥會有如此的政治野心去打擊胤礽,畢竟當時的胤祥也只有二十二歲。康熙認為,胤祥背後必然是有如同胤禔和胤禩一般的勢力進行著教唆與指示。

然而,不論康熙怎樣的逼問,胤祥始終將全部責任攬在了自己身上,盛怒之下的康熙也就此將胤祥圈禁在了宗人府。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也正是因為胤祥的“緘默”,才讓另外一位皇子逃過了康熙的懲治,他便是後來的康熙繼任者雍正皇帝,當時的四阿哥胤禛。

實際上,胤祥如此仗義的保全雍正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兩人從小便結下的深厚情誼。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胤祥的生母章佳氏去世,年僅13歲的胤祥被安排交由德妃烏雅氏撫養,而烏雅氏正是雍正以及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

眾所周知,儘管雍正和胤禵都是烏雅氏的親生兒子,但是烏雅氏明顯是更加的疼愛胤禵,這個由自己親自撫養長大的孩子。雍正出生的時候,有礙於烏雅氏卑微的身份,只得將其交由當時的皇貴妃,也是後來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這也使得雍正對待自己生母烏雅氏的感情,遠遠不及佟佳皇后,而烏雅氏對待雍正,也是明顯不及對待自己的小兒子胤禵。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雍正和胤祥卻因為這份從小都被寄養在別人“膝下”的共同經歷而迅速建立了同理心,兩人關係日漸親密,再加上太子胤礽、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都因為胤祥並不高貴的出身而瞧不上胤祥,這也使得雍正和胤祥的關係變得愈發的緊密。兩人不僅在宮中幾乎是形影不離,就連胤祥隨同康熙外出之時,都與雍正保持了頻繁的書信往來。

有了如此深厚的感情基礎,才讓胤祥在關鍵時刻為雍正擋下了“這一槍”,沒有讓康熙察覺雍正的奪嫡之心,更是保全了雍正在康熙心中的好印象。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說到這裡,不禁有人會問,雍正和胤祥關係如此之好,為什麼康熙就不會懷疑雍正是胤祥的背後指示者呢?

之所以如此,還是在於康熙“一廢皇太子”前後,雍正頗為耐人尋味的表現。

儘管雍正與胤礽的關係並不和睦,但是雍正在察覺到康熙情緒的波動後,馬上轉而支持康熙復立太子胤礽,由此贏得了康熙的好感。相對應的是,在胤禔、胤禩等人面前,雍正一方面表示支持其反對太子的主張,另一方面卻並不付諸行動,但是卻又在康熙對“八爺黨”的眾位皇子進行懲處的時候,積極為其進行解釋與辯護。而這也成為了日後雍正登基,他的兄弟們普遍對其採取了“非暴力不合作”態度的最為主要的原因。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復立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並且將當時的雍正冊封為了親王,而被圈禁了一年時間的胤祥,也被康熙放出了出來。

然而,這一年的圈禁時光對於胤祥來說是極為致命的,在這之後,胤祥可以說就此消失在了康熙晚年的政治舞臺上,再無任何作為。

首先,是胤祥的身體大不如前。

在圈禁期間,胤祥是大病一場,並且其患上了嚴重的腿疾,“起白泡,破後成瘡,時流稀膿水。”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胤祥的行動開始不便,直至去世,都是隻見惡化,不見好轉。

其次,胤祥也就此失去了康熙的寵愛與信任。

康熙不僅在對成年皇子進行加封的時候,每一次都將胤祥忽略,致使胤祥終康熙一朝,沒有獲得任何的封賞,以至於生活條件遠不及其他皇子,甚至出現了“家計空乏”的情況;與此同時,康熙在此之後的離京外出,也將胤祥排除在了跟隨名單之外。而胤祥不僅自己沒有得到任何的重用,就連自己的老師法海都因為自己的原因遷怒於康熙皇帝,被免職調任。

就這樣,胤祥用自己的“俠肝義膽”保護了雍正,卻讓自己付出了極大的犧牲。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雍正朝時期的胤祥,堅定的恪守了“君臣之道”。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成為“九子奪嫡”的最終勝利者,登上了皇位。

登基後的雍正做出了兩項重要的決定:

第一,冊封胤祥為和碩怡親王,並任命其為總理大臣。

這是在雍正登基後的第二天就下達了冊封的旨意,此時的胤祥已經闊別朝政長達十多年的時間,可即便如此,雍正還是給予了胤祥足夠的器重。

第二,冊封胤祥的生母章佳氏為敬敏皇貴妃。

在此之前,雍正已經下旨將胤祥的母家抬出鑲黃旗下包衣,另編一佐領。而冊封章佳氏為敬敏皇貴妃,也是直接連拔兩級,不僅如此,雍正還下旨將章佳氏的棺槨抬出,按照皇貴妃的標準重新葬入景陵地宮,與康熙和他的四位皇后葬在一起,給了已經過世二十多年的章佳氏以極大殊榮的同時,更是讓胤祥感激涕零。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然而,此時的雍正對於胤祥的器重也是被“逼”出來的,畢竟在雍正的執政之處,能堪大用的人真的是太少了。

年羹堯,隆科多,一個被雍正稱為“恩人”,一個被雍正當眾直呼“舅舅”,儘管他們為雍正的順利登基,維繫雍正皇位的穩固做出了極為突出的貢獻,但是得勢後的二人馬上變得是居功自傲,自視甚高,雍正可以說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將二人問罪拿下。

另外的兩位總理大臣,胤禩和滿洲首席大學士馬齊,一個是自己的政敵,另外一個還是他的支持者,也沒有得到雍正的充分信任,胤禩早早的就被雍正削宗奪爵、圈禁致死,馬齊也在雍正的軟硬兼施之下慢慢淡出政治舞臺。

因而,在朝堂之上,真正能為雍正所倚重的也就只剩下了胤祥,而胤祥也沒有辜負雍正的信任與期待,他用自己的能力證明了自己確屬“國士無雙”。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署理戶部期間,胤祥鐵面無私,嚴整虧空,就連十阿哥胤䄉、十二阿哥胤裪和這樣的皇室宗親,也被胤祥逼得變賣家產,典當還錢,各級地方的虧空也在短時間內填補,而這也使得短時間內就將國庫的存銀由不到八百萬兩增加到了超過六千萬兩。所以,與其說雍正留給了乾隆五千萬兩的國庫,實際上奠定這份基礎的卻恰恰是胤祥。在軍事調配上,胤祥又積極協助籌集軍需,協調配給,有效了支持了雍正年間在西北地區的幾次大戰。

雍正所推行的攤丁入畝、改土歸流、火耗歸公等一些的有利於改善康熙朝晚年積弊的新政,胤祥都積極參與其中,堅定而又徹底的貫徹雍正的方針政策,認真推進政策實施。同時,胤祥更是在事必躬親的同時,大力提拔德才兼備的官員,充實官僚體系,使的吏治之風得以改良。

對於胤祥辛勤的付出以及卓越的政績,雍正予以了高度的讚揚:

“公而忘私,視國事如家事,處處妥帖,能代朕勞,不煩朕心。”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儘管胤祥對於雍正朝以及雍正皇帝本人的貢獻遠勝於年羹堯和隆科多,但是他從未居功自傲過。胤祥自己也非常清楚,雍正把他當“兄弟”,他卻只能認“君臣”,多年來,胤祥從未有過任何的僭越禮制,甚至對於雍正的抬愛他都要主動提出拒絕。

雍正要按照他當年做雍親王的時候,康熙給他的二十三萬兩賞銀的標準,給予胤祥賞賜,胤祥拒絕了,不敢與雍正獲取同等待遇的他只要求了十三萬兩的賞賜。

雍正要將康熙劃撥給他統領的鑲白旗下的人口和財產賞賜也胤祥,胤祥也拒絕了,雍正只得給他添置親軍與侍衛數量,以示恩寵。

雍正已經封了胤祥為和碩怡親王,他還要在賞賜胤祥一個郡王爵位,讓他任選一子來襲承,而這再一次被胤祥所拒絕。

或許這真的是雍正發自內心的恩賞,或許就是雍正的一種試探,但是不管雍正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在胤祥看來,恪守君臣之道已然成為了與君相處之根本,即保全了自己,也讓雍正全然放心,同時更為自己收穫了“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的美譽與殊榮。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吞土受陵”,留下千古美談。

“雍正登基之謎”,一直流傳至今,其中雍正陵寢的地位位置的選擇便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佐證,不少人認為,正是因為雍正自知自己來路不正,死後無顏面對康熙,才沒有葬入清東陵,而是在清西陵地區另建陵寢。

而實際上,雍正的陵寢所在地並不是雍正自己挑選的,而是由胤祥為其尋找並且挑選的。

起初,胤祥在清東陵地區的九鳳朝陽山下為雍正找到了一片上吉土壤,雍正予以了同意並且已經將大量的建築材料運到了當地,但是在修建的過程中,發現此處為砂石土壤,並不適合修建陵寢,於是雍正在與胤祥商議後,決定另找一塊吉壤。

現在看起來,雍正的決斷確實非常明智,且不說逃過了當年那場“東陵盜墓”的浩劫,就拿執意要葬在清東陵的乾隆皇帝的裕陵來說,直到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依舊無法徹底解決裕陵地宮滲水的問題。

而胤祥在經過了新一輪的挑選後,在河北易縣的永寧山下,為雍正找到了陵寢新址,並稱此地為:

“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匯合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雍正對此是非常滿意,並且在高興之餘,也沒有忘記為他找尋到如此上吉土壤的胤祥,於是雍正在自己的陵區旁專門給胤祥劃撥了一塊中吉土壤,讓其君臣能在百年之後,繼續相互陪伴。

聽到雍正讓自己葬入帝王陵寢旁邊,胤祥非常的激動,並且表示了極力的反對,雍正見到這種狀況也沒有過多的堅持,而是讓胤祥就近選擇一塊福地,也算是能陪著自己。

隨後,胤祥選擇了河北淶水縣的云溪水峪地區作為自己的陵寢所在地。此時胤祥已經是身患重病,同時又害怕雍正收回成命,重新讓自己葬在清西陵,所以命人前往河北淶水縣自己的陵區取土,並且吞了下去,意思就是告訴雍正,自己已經同他選擇的土地融為了一體,希望雍正能夠成全。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雍正得知此事後,更是非常的感動,也同意了胤祥的要求,而胤祥在跪謝雍正的同時感嘆道:

“臣心安,子孫蒙福。”

而這也不禁道出了胤祥的心願,與君王相伴,不求榮華富貴,只求得子孫平安。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終於,在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年僅四十四歲的胤祥去世,也可以說他是積勞成疾,疲累而終,他與雍正之間“千古君臣兄弟”的一代佳話,也就此落下了帷幕。

"怡親王薨逝,心中悲慟,飲食無味,寢臥不安。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朕待王亦在常例之外。"

雍正遵照胤祥的遺願將其安葬在了淶水,同時為其修建了一座佔地面積數倍於親王陵寢規格的龐大陵園,雍正更是在此親自主持了胤祥的安葬儀式,大放悲聲。

雍正還為胤祥上諡號為“賢”,配享太廟,並將在雍正四年(1726年)由他親書贈予胤祥的“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冠於諡前,將其名字由“允祥”改回了“胤祥”。縱觀清朝歷史,這些都是特例中的特例。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與此同時,雍正還安排胤祥年僅8歲的第五子弘曉襲承了和碩怡親王的爵位,並特別留下聖旨:

“吾弟之子弘曉,著襲封怡親王,世世相承,永遠弗替。凡朕加於吾弟之恩典,後代子孫不得任意稍減。”

此先雍正計劃另賞胤祥家族的郡王爵位,也予以了兌現,他將胤祥的第四子弘晈封為寧郡王。

"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雍正皇帝陷入了巨大的悲慟之中。

在這一天,與他相伴三十年的好兄弟胤祥去世了。雍正為此罷朝三日,並且親自前往胤祥的府上進行弔唁,以昭示他們無比深厚的兄弟情誼。

“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鹹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

一直以來,雍正都將他與胤祥之間的關係都被看作是“千古君臣兄弟”的典範,特別是在所有參與了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事件的康熙皇子中,只有胤祥非但沒有受到雍正的迫害,還成為了雍正最為倚重的大臣和兄弟。而這不僅僅是因為胤祥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讓雍正深感信任,更是因為胤祥的“俠肝義膽”的正氣,就連雍正都深感欽佩。

也正是如此,“國士無雙”、“俠士風流”的稱號,胤祥當之無愧。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曾經是康熙最為喜愛的皇子,卻為了雍正痛失政治前途。

歷史上的皇十三子胤祥,出身並不高貴,他的生母章佳氏在世的時候僅僅是庶妃,去世後才被康熙追封為敏妃。

然而在這一時期,康熙對於胤祥卻是寵愛異常。

最為典型的表現就是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整整10年時間裡,只要康熙離京外出,就會將胤祥帶在身邊。

當然,除了胤祥,康熙每次出巡,也會讓太子胤礽隨同前往。此時的康熙,已經開始對胤礽有了不滿,並且胤礽的表現也是讓康熙一再失望,康熙將胤礽帶在身邊便是擔心他獨自一人在北京時候,做出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實際上,這也是康熙始終將胤祥帶在身邊的一個重要原因。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來,胤祥和太子胤礽的關係自幼便非常不好,康熙就是要充分利用兩人之間的矛盾來讓胤祥監督並且牽制胤礽。

二來,胤祥是康熙所有皇子中出了名的文武雙全,有勇有謀。

而這也有賴於康熙為胤祥安排的老師法海。法海出身將門,是康熙親大舅佟國綱的次子,也是康熙的表兄弟,在法海的教育下,胤祥的文治武功得到了全面的培養,所以胤祥在康熙身邊,也承擔著護衛的職責。

三來,就是胤祥的忠心與俠義,康熙對此是非常的欣賞和認同,進而對於胤祥是更加的放心與器重。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康熙對於胤祥的喜愛與器重,也隨著“一廢皇太子”事件的發生戛然而止了。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在熱河秋闈期間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為由,將太子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廢黜,隨之而來的便是眾位皇子對於儲君之位的激烈爭奪。

這一時期,“八爺黨”的眾位阿哥表現最為活躍,領頭的便是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胤禔先是打著除去“慶父之憂”的口號,要康熙殺掉胤礽已決後患,眼見自己奪嫡無望又在“張明德案”中將胤禩等人和盤托出,之後更是發生了用“魘鎮”詛咒胤礽的事情,這些都讓康熙對於胤禔和胤禩等人是極度的厭惡。

就在這一階段,除了所謂“八爺黨”集團的眾位皇子,十三爺的表現也是非常活躍,他也在為徹底剷除太子胤礽的勢力而積極奔走,最終將自己完全陷入了政治漩渦之中。儘管康熙知道胤祥與胤礽的關係不和,但是康熙並不相信胤祥會有如此的政治野心去打擊胤礽,畢竟當時的胤祥也只有二十二歲。康熙認為,胤祥背後必然是有如同胤禔和胤禩一般的勢力進行著教唆與指示。

然而,不論康熙怎樣的逼問,胤祥始終將全部責任攬在了自己身上,盛怒之下的康熙也就此將胤祥圈禁在了宗人府。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也正是因為胤祥的“緘默”,才讓另外一位皇子逃過了康熙的懲治,他便是後來的康熙繼任者雍正皇帝,當時的四阿哥胤禛。

實際上,胤祥如此仗義的保全雍正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兩人從小便結下的深厚情誼。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胤祥的生母章佳氏去世,年僅13歲的胤祥被安排交由德妃烏雅氏撫養,而烏雅氏正是雍正以及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

眾所周知,儘管雍正和胤禵都是烏雅氏的親生兒子,但是烏雅氏明顯是更加的疼愛胤禵,這個由自己親自撫養長大的孩子。雍正出生的時候,有礙於烏雅氏卑微的身份,只得將其交由當時的皇貴妃,也是後來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這也使得雍正對待自己生母烏雅氏的感情,遠遠不及佟佳皇后,而烏雅氏對待雍正,也是明顯不及對待自己的小兒子胤禵。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雍正和胤祥卻因為這份從小都被寄養在別人“膝下”的共同經歷而迅速建立了同理心,兩人關係日漸親密,再加上太子胤礽、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都因為胤祥並不高貴的出身而瞧不上胤祥,這也使得雍正和胤祥的關係變得愈發的緊密。兩人不僅在宮中幾乎是形影不離,就連胤祥隨同康熙外出之時,都與雍正保持了頻繁的書信往來。

有了如此深厚的感情基礎,才讓胤祥在關鍵時刻為雍正擋下了“這一槍”,沒有讓康熙察覺雍正的奪嫡之心,更是保全了雍正在康熙心中的好印象。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說到這裡,不禁有人會問,雍正和胤祥關係如此之好,為什麼康熙就不會懷疑雍正是胤祥的背後指示者呢?

之所以如此,還是在於康熙“一廢皇太子”前後,雍正頗為耐人尋味的表現。

儘管雍正與胤礽的關係並不和睦,但是雍正在察覺到康熙情緒的波動後,馬上轉而支持康熙復立太子胤礽,由此贏得了康熙的好感。相對應的是,在胤禔、胤禩等人面前,雍正一方面表示支持其反對太子的主張,另一方面卻並不付諸行動,但是卻又在康熙對“八爺黨”的眾位皇子進行懲處的時候,積極為其進行解釋與辯護。而這也成為了日後雍正登基,他的兄弟們普遍對其採取了“非暴力不合作”態度的最為主要的原因。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復立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並且將當時的雍正冊封為了親王,而被圈禁了一年時間的胤祥,也被康熙放出了出來。

然而,這一年的圈禁時光對於胤祥來說是極為致命的,在這之後,胤祥可以說就此消失在了康熙晚年的政治舞臺上,再無任何作為。

首先,是胤祥的身體大不如前。

在圈禁期間,胤祥是大病一場,並且其患上了嚴重的腿疾,“起白泡,破後成瘡,時流稀膿水。”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胤祥的行動開始不便,直至去世,都是隻見惡化,不見好轉。

其次,胤祥也就此失去了康熙的寵愛與信任。

康熙不僅在對成年皇子進行加封的時候,每一次都將胤祥忽略,致使胤祥終康熙一朝,沒有獲得任何的封賞,以至於生活條件遠不及其他皇子,甚至出現了“家計空乏”的情況;與此同時,康熙在此之後的離京外出,也將胤祥排除在了跟隨名單之外。而胤祥不僅自己沒有得到任何的重用,就連自己的老師法海都因為自己的原因遷怒於康熙皇帝,被免職調任。

就這樣,胤祥用自己的“俠肝義膽”保護了雍正,卻讓自己付出了極大的犧牲。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雍正朝時期的胤祥,堅定的恪守了“君臣之道”。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成為“九子奪嫡”的最終勝利者,登上了皇位。

登基後的雍正做出了兩項重要的決定:

第一,冊封胤祥為和碩怡親王,並任命其為總理大臣。

這是在雍正登基後的第二天就下達了冊封的旨意,此時的胤祥已經闊別朝政長達十多年的時間,可即便如此,雍正還是給予了胤祥足夠的器重。

第二,冊封胤祥的生母章佳氏為敬敏皇貴妃。

在此之前,雍正已經下旨將胤祥的母家抬出鑲黃旗下包衣,另編一佐領。而冊封章佳氏為敬敏皇貴妃,也是直接連拔兩級,不僅如此,雍正還下旨將章佳氏的棺槨抬出,按照皇貴妃的標準重新葬入景陵地宮,與康熙和他的四位皇后葬在一起,給了已經過世二十多年的章佳氏以極大殊榮的同時,更是讓胤祥感激涕零。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然而,此時的雍正對於胤祥的器重也是被“逼”出來的,畢竟在雍正的執政之處,能堪大用的人真的是太少了。

年羹堯,隆科多,一個被雍正稱為“恩人”,一個被雍正當眾直呼“舅舅”,儘管他們為雍正的順利登基,維繫雍正皇位的穩固做出了極為突出的貢獻,但是得勢後的二人馬上變得是居功自傲,自視甚高,雍正可以說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將二人問罪拿下。

另外的兩位總理大臣,胤禩和滿洲首席大學士馬齊,一個是自己的政敵,另外一個還是他的支持者,也沒有得到雍正的充分信任,胤禩早早的就被雍正削宗奪爵、圈禁致死,馬齊也在雍正的軟硬兼施之下慢慢淡出政治舞臺。

因而,在朝堂之上,真正能為雍正所倚重的也就只剩下了胤祥,而胤祥也沒有辜負雍正的信任與期待,他用自己的能力證明了自己確屬“國士無雙”。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署理戶部期間,胤祥鐵面無私,嚴整虧空,就連十阿哥胤䄉、十二阿哥胤裪和這樣的皇室宗親,也被胤祥逼得變賣家產,典當還錢,各級地方的虧空也在短時間內填補,而這也使得短時間內就將國庫的存銀由不到八百萬兩增加到了超過六千萬兩。所以,與其說雍正留給了乾隆五千萬兩的國庫,實際上奠定這份基礎的卻恰恰是胤祥。在軍事調配上,胤祥又積極協助籌集軍需,協調配給,有效了支持了雍正年間在西北地區的幾次大戰。

雍正所推行的攤丁入畝、改土歸流、火耗歸公等一些的有利於改善康熙朝晚年積弊的新政,胤祥都積極參與其中,堅定而又徹底的貫徹雍正的方針政策,認真推進政策實施。同時,胤祥更是在事必躬親的同時,大力提拔德才兼備的官員,充實官僚體系,使的吏治之風得以改良。

對於胤祥辛勤的付出以及卓越的政績,雍正予以了高度的讚揚:

“公而忘私,視國事如家事,處處妥帖,能代朕勞,不煩朕心。”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儘管胤祥對於雍正朝以及雍正皇帝本人的貢獻遠勝於年羹堯和隆科多,但是他從未居功自傲過。胤祥自己也非常清楚,雍正把他當“兄弟”,他卻只能認“君臣”,多年來,胤祥從未有過任何的僭越禮制,甚至對於雍正的抬愛他都要主動提出拒絕。

雍正要按照他當年做雍親王的時候,康熙給他的二十三萬兩賞銀的標準,給予胤祥賞賜,胤祥拒絕了,不敢與雍正獲取同等待遇的他只要求了十三萬兩的賞賜。

雍正要將康熙劃撥給他統領的鑲白旗下的人口和財產賞賜也胤祥,胤祥也拒絕了,雍正只得給他添置親軍與侍衛數量,以示恩寵。

雍正已經封了胤祥為和碩怡親王,他還要在賞賜胤祥一個郡王爵位,讓他任選一子來襲承,而這再一次被胤祥所拒絕。

或許這真的是雍正發自內心的恩賞,或許就是雍正的一種試探,但是不管雍正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在胤祥看來,恪守君臣之道已然成為了與君相處之根本,即保全了自己,也讓雍正全然放心,同時更為自己收穫了“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的美譽與殊榮。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吞土受陵”,留下千古美談。

“雍正登基之謎”,一直流傳至今,其中雍正陵寢的地位位置的選擇便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佐證,不少人認為,正是因為雍正自知自己來路不正,死後無顏面對康熙,才沒有葬入清東陵,而是在清西陵地區另建陵寢。

而實際上,雍正的陵寢所在地並不是雍正自己挑選的,而是由胤祥為其尋找並且挑選的。

起初,胤祥在清東陵地區的九鳳朝陽山下為雍正找到了一片上吉土壤,雍正予以了同意並且已經將大量的建築材料運到了當地,但是在修建的過程中,發現此處為砂石土壤,並不適合修建陵寢,於是雍正在與胤祥商議後,決定另找一塊吉壤。

現在看起來,雍正的決斷確實非常明智,且不說逃過了當年那場“東陵盜墓”的浩劫,就拿執意要葬在清東陵的乾隆皇帝的裕陵來說,直到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依舊無法徹底解決裕陵地宮滲水的問題。

而胤祥在經過了新一輪的挑選後,在河北易縣的永寧山下,為雍正找到了陵寢新址,並稱此地為:

“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匯合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雍正對此是非常滿意,並且在高興之餘,也沒有忘記為他找尋到如此上吉土壤的胤祥,於是雍正在自己的陵區旁專門給胤祥劃撥了一塊中吉土壤,讓其君臣能在百年之後,繼續相互陪伴。

聽到雍正讓自己葬入帝王陵寢旁邊,胤祥非常的激動,並且表示了極力的反對,雍正見到這種狀況也沒有過多的堅持,而是讓胤祥就近選擇一塊福地,也算是能陪著自己。

隨後,胤祥選擇了河北淶水縣的云溪水峪地區作為自己的陵寢所在地。此時胤祥已經是身患重病,同時又害怕雍正收回成命,重新讓自己葬在清西陵,所以命人前往河北淶水縣自己的陵區取土,並且吞了下去,意思就是告訴雍正,自己已經同他選擇的土地融為了一體,希望雍正能夠成全。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雍正得知此事後,更是非常的感動,也同意了胤祥的要求,而胤祥在跪謝雍正的同時感嘆道:

“臣心安,子孫蒙福。”

而這也不禁道出了胤祥的心願,與君王相伴,不求榮華富貴,只求得子孫平安。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終於,在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年僅四十四歲的胤祥去世,也可以說他是積勞成疾,疲累而終,他與雍正之間“千古君臣兄弟”的一代佳話,也就此落下了帷幕。

"怡親王薨逝,心中悲慟,飲食無味,寢臥不安。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朕待王亦在常例之外。"

雍正遵照胤祥的遺願將其安葬在了淶水,同時為其修建了一座佔地面積數倍於親王陵寢規格的龐大陵園,雍正更是在此親自主持了胤祥的安葬儀式,大放悲聲。

雍正還為胤祥上諡號為“賢”,配享太廟,並將在雍正四年(1726年)由他親書贈予胤祥的“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冠於諡前,將其名字由“允祥”改回了“胤祥”。縱觀清朝歷史,這些都是特例中的特例。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與此同時,雍正還安排胤祥年僅8歲的第五子弘曉襲承了和碩怡親王的爵位,並特別留下聖旨:

“吾弟之子弘曉,著襲封怡親王,世世相承,永遠弗替。凡朕加於吾弟之恩典,後代子孫不得任意稍減。”

此先雍正計劃另賞胤祥家族的郡王爵位,也予以了兌現,他將胤祥的第四子弘晈封為寧郡王。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曾經的胤祥,為了與自己“棠棣情深”的哥哥雍正,不惜搭上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沉寂了十三年之久,這是“俠肝義膽”。

雍正登基後,被委以重用的胤祥,用自己的“敬謹清廉”,輔佐雍正創下一代盛世基業,這是“才德卓著”。

胤祥長期擔任王朝的“二把手”,處於“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權勢頂峰,卻始終能恪守人臣之道,這是“謙恭忠心”。

"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雍正皇帝陷入了巨大的悲慟之中。

在這一天,與他相伴三十年的好兄弟胤祥去世了。雍正為此罷朝三日,並且親自前往胤祥的府上進行弔唁,以昭示他們無比深厚的兄弟情誼。

“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鹹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

一直以來,雍正都將他與胤祥之間的關係都被看作是“千古君臣兄弟”的典範,特別是在所有參與了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事件的康熙皇子中,只有胤祥非但沒有受到雍正的迫害,還成為了雍正最為倚重的大臣和兄弟。而這不僅僅是因為胤祥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讓雍正深感信任,更是因為胤祥的“俠肝義膽”的正氣,就連雍正都深感欽佩。

也正是如此,“國士無雙”、“俠士風流”的稱號,胤祥當之無愧。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曾經是康熙最為喜愛的皇子,卻為了雍正痛失政治前途。

歷史上的皇十三子胤祥,出身並不高貴,他的生母章佳氏在世的時候僅僅是庶妃,去世後才被康熙追封為敏妃。

然而在這一時期,康熙對於胤祥卻是寵愛異常。

最為典型的表現就是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整整10年時間裡,只要康熙離京外出,就會將胤祥帶在身邊。

當然,除了胤祥,康熙每次出巡,也會讓太子胤礽隨同前往。此時的康熙,已經開始對胤礽有了不滿,並且胤礽的表現也是讓康熙一再失望,康熙將胤礽帶在身邊便是擔心他獨自一人在北京時候,做出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實際上,這也是康熙始終將胤祥帶在身邊的一個重要原因。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來,胤祥和太子胤礽的關係自幼便非常不好,康熙就是要充分利用兩人之間的矛盾來讓胤祥監督並且牽制胤礽。

二來,胤祥是康熙所有皇子中出了名的文武雙全,有勇有謀。

而這也有賴於康熙為胤祥安排的老師法海。法海出身將門,是康熙親大舅佟國綱的次子,也是康熙的表兄弟,在法海的教育下,胤祥的文治武功得到了全面的培養,所以胤祥在康熙身邊,也承擔著護衛的職責。

三來,就是胤祥的忠心與俠義,康熙對此是非常的欣賞和認同,進而對於胤祥是更加的放心與器重。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康熙對於胤祥的喜愛與器重,也隨著“一廢皇太子”事件的發生戛然而止了。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在熱河秋闈期間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為由,將太子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廢黜,隨之而來的便是眾位皇子對於儲君之位的激烈爭奪。

這一時期,“八爺黨”的眾位阿哥表現最為活躍,領頭的便是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胤禔先是打著除去“慶父之憂”的口號,要康熙殺掉胤礽已決後患,眼見自己奪嫡無望又在“張明德案”中將胤禩等人和盤托出,之後更是發生了用“魘鎮”詛咒胤礽的事情,這些都讓康熙對於胤禔和胤禩等人是極度的厭惡。

就在這一階段,除了所謂“八爺黨”集團的眾位皇子,十三爺的表現也是非常活躍,他也在為徹底剷除太子胤礽的勢力而積極奔走,最終將自己完全陷入了政治漩渦之中。儘管康熙知道胤祥與胤礽的關係不和,但是康熙並不相信胤祥會有如此的政治野心去打擊胤礽,畢竟當時的胤祥也只有二十二歲。康熙認為,胤祥背後必然是有如同胤禔和胤禩一般的勢力進行著教唆與指示。

然而,不論康熙怎樣的逼問,胤祥始終將全部責任攬在了自己身上,盛怒之下的康熙也就此將胤祥圈禁在了宗人府。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也正是因為胤祥的“緘默”,才讓另外一位皇子逃過了康熙的懲治,他便是後來的康熙繼任者雍正皇帝,當時的四阿哥胤禛。

實際上,胤祥如此仗義的保全雍正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兩人從小便結下的深厚情誼。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胤祥的生母章佳氏去世,年僅13歲的胤祥被安排交由德妃烏雅氏撫養,而烏雅氏正是雍正以及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

眾所周知,儘管雍正和胤禵都是烏雅氏的親生兒子,但是烏雅氏明顯是更加的疼愛胤禵,這個由自己親自撫養長大的孩子。雍正出生的時候,有礙於烏雅氏卑微的身份,只得將其交由當時的皇貴妃,也是後來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這也使得雍正對待自己生母烏雅氏的感情,遠遠不及佟佳皇后,而烏雅氏對待雍正,也是明顯不及對待自己的小兒子胤禵。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雍正和胤祥卻因為這份從小都被寄養在別人“膝下”的共同經歷而迅速建立了同理心,兩人關係日漸親密,再加上太子胤礽、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都因為胤祥並不高貴的出身而瞧不上胤祥,這也使得雍正和胤祥的關係變得愈發的緊密。兩人不僅在宮中幾乎是形影不離,就連胤祥隨同康熙外出之時,都與雍正保持了頻繁的書信往來。

有了如此深厚的感情基礎,才讓胤祥在關鍵時刻為雍正擋下了“這一槍”,沒有讓康熙察覺雍正的奪嫡之心,更是保全了雍正在康熙心中的好印象。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說到這裡,不禁有人會問,雍正和胤祥關係如此之好,為什麼康熙就不會懷疑雍正是胤祥的背後指示者呢?

之所以如此,還是在於康熙“一廢皇太子”前後,雍正頗為耐人尋味的表現。

儘管雍正與胤礽的關係並不和睦,但是雍正在察覺到康熙情緒的波動後,馬上轉而支持康熙復立太子胤礽,由此贏得了康熙的好感。相對應的是,在胤禔、胤禩等人面前,雍正一方面表示支持其反對太子的主張,另一方面卻並不付諸行動,但是卻又在康熙對“八爺黨”的眾位皇子進行懲處的時候,積極為其進行解釋與辯護。而這也成為了日後雍正登基,他的兄弟們普遍對其採取了“非暴力不合作”態度的最為主要的原因。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復立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並且將當時的雍正冊封為了親王,而被圈禁了一年時間的胤祥,也被康熙放出了出來。

然而,這一年的圈禁時光對於胤祥來說是極為致命的,在這之後,胤祥可以說就此消失在了康熙晚年的政治舞臺上,再無任何作為。

首先,是胤祥的身體大不如前。

在圈禁期間,胤祥是大病一場,並且其患上了嚴重的腿疾,“起白泡,破後成瘡,時流稀膿水。”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胤祥的行動開始不便,直至去世,都是隻見惡化,不見好轉。

其次,胤祥也就此失去了康熙的寵愛與信任。

康熙不僅在對成年皇子進行加封的時候,每一次都將胤祥忽略,致使胤祥終康熙一朝,沒有獲得任何的封賞,以至於生活條件遠不及其他皇子,甚至出現了“家計空乏”的情況;與此同時,康熙在此之後的離京外出,也將胤祥排除在了跟隨名單之外。而胤祥不僅自己沒有得到任何的重用,就連自己的老師法海都因為自己的原因遷怒於康熙皇帝,被免職調任。

就這樣,胤祥用自己的“俠肝義膽”保護了雍正,卻讓自己付出了極大的犧牲。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雍正朝時期的胤祥,堅定的恪守了“君臣之道”。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成為“九子奪嫡”的最終勝利者,登上了皇位。

登基後的雍正做出了兩項重要的決定:

第一,冊封胤祥為和碩怡親王,並任命其為總理大臣。

這是在雍正登基後的第二天就下達了冊封的旨意,此時的胤祥已經闊別朝政長達十多年的時間,可即便如此,雍正還是給予了胤祥足夠的器重。

第二,冊封胤祥的生母章佳氏為敬敏皇貴妃。

在此之前,雍正已經下旨將胤祥的母家抬出鑲黃旗下包衣,另編一佐領。而冊封章佳氏為敬敏皇貴妃,也是直接連拔兩級,不僅如此,雍正還下旨將章佳氏的棺槨抬出,按照皇貴妃的標準重新葬入景陵地宮,與康熙和他的四位皇后葬在一起,給了已經過世二十多年的章佳氏以極大殊榮的同時,更是讓胤祥感激涕零。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然而,此時的雍正對於胤祥的器重也是被“逼”出來的,畢竟在雍正的執政之處,能堪大用的人真的是太少了。

年羹堯,隆科多,一個被雍正稱為“恩人”,一個被雍正當眾直呼“舅舅”,儘管他們為雍正的順利登基,維繫雍正皇位的穩固做出了極為突出的貢獻,但是得勢後的二人馬上變得是居功自傲,自視甚高,雍正可以說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將二人問罪拿下。

另外的兩位總理大臣,胤禩和滿洲首席大學士馬齊,一個是自己的政敵,另外一個還是他的支持者,也沒有得到雍正的充分信任,胤禩早早的就被雍正削宗奪爵、圈禁致死,馬齊也在雍正的軟硬兼施之下慢慢淡出政治舞臺。

因而,在朝堂之上,真正能為雍正所倚重的也就只剩下了胤祥,而胤祥也沒有辜負雍正的信任與期待,他用自己的能力證明了自己確屬“國士無雙”。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署理戶部期間,胤祥鐵面無私,嚴整虧空,就連十阿哥胤䄉、十二阿哥胤裪和這樣的皇室宗親,也被胤祥逼得變賣家產,典當還錢,各級地方的虧空也在短時間內填補,而這也使得短時間內就將國庫的存銀由不到八百萬兩增加到了超過六千萬兩。所以,與其說雍正留給了乾隆五千萬兩的國庫,實際上奠定這份基礎的卻恰恰是胤祥。在軍事調配上,胤祥又積極協助籌集軍需,協調配給,有效了支持了雍正年間在西北地區的幾次大戰。

雍正所推行的攤丁入畝、改土歸流、火耗歸公等一些的有利於改善康熙朝晚年積弊的新政,胤祥都積極參與其中,堅定而又徹底的貫徹雍正的方針政策,認真推進政策實施。同時,胤祥更是在事必躬親的同時,大力提拔德才兼備的官員,充實官僚體系,使的吏治之風得以改良。

對於胤祥辛勤的付出以及卓越的政績,雍正予以了高度的讚揚:

“公而忘私,視國事如家事,處處妥帖,能代朕勞,不煩朕心。”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儘管胤祥對於雍正朝以及雍正皇帝本人的貢獻遠勝於年羹堯和隆科多,但是他從未居功自傲過。胤祥自己也非常清楚,雍正把他當“兄弟”,他卻只能認“君臣”,多年來,胤祥從未有過任何的僭越禮制,甚至對於雍正的抬愛他都要主動提出拒絕。

雍正要按照他當年做雍親王的時候,康熙給他的二十三萬兩賞銀的標準,給予胤祥賞賜,胤祥拒絕了,不敢與雍正獲取同等待遇的他只要求了十三萬兩的賞賜。

雍正要將康熙劃撥給他統領的鑲白旗下的人口和財產賞賜也胤祥,胤祥也拒絕了,雍正只得給他添置親軍與侍衛數量,以示恩寵。

雍正已經封了胤祥為和碩怡親王,他還要在賞賜胤祥一個郡王爵位,讓他任選一子來襲承,而這再一次被胤祥所拒絕。

或許這真的是雍正發自內心的恩賞,或許就是雍正的一種試探,但是不管雍正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在胤祥看來,恪守君臣之道已然成為了與君相處之根本,即保全了自己,也讓雍正全然放心,同時更為自己收穫了“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的美譽與殊榮。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吞土受陵”,留下千古美談。

“雍正登基之謎”,一直流傳至今,其中雍正陵寢的地位位置的選擇便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佐證,不少人認為,正是因為雍正自知自己來路不正,死後無顏面對康熙,才沒有葬入清東陵,而是在清西陵地區另建陵寢。

而實際上,雍正的陵寢所在地並不是雍正自己挑選的,而是由胤祥為其尋找並且挑選的。

起初,胤祥在清東陵地區的九鳳朝陽山下為雍正找到了一片上吉土壤,雍正予以了同意並且已經將大量的建築材料運到了當地,但是在修建的過程中,發現此處為砂石土壤,並不適合修建陵寢,於是雍正在與胤祥商議後,決定另找一塊吉壤。

現在看起來,雍正的決斷確實非常明智,且不說逃過了當年那場“東陵盜墓”的浩劫,就拿執意要葬在清東陵的乾隆皇帝的裕陵來說,直到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依舊無法徹底解決裕陵地宮滲水的問題。

而胤祥在經過了新一輪的挑選後,在河北易縣的永寧山下,為雍正找到了陵寢新址,並稱此地為:

“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匯合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雍正對此是非常滿意,並且在高興之餘,也沒有忘記為他找尋到如此上吉土壤的胤祥,於是雍正在自己的陵區旁專門給胤祥劃撥了一塊中吉土壤,讓其君臣能在百年之後,繼續相互陪伴。

聽到雍正讓自己葬入帝王陵寢旁邊,胤祥非常的激動,並且表示了極力的反對,雍正見到這種狀況也沒有過多的堅持,而是讓胤祥就近選擇一塊福地,也算是能陪著自己。

隨後,胤祥選擇了河北淶水縣的云溪水峪地區作為自己的陵寢所在地。此時胤祥已經是身患重病,同時又害怕雍正收回成命,重新讓自己葬在清西陵,所以命人前往河北淶水縣自己的陵區取土,並且吞了下去,意思就是告訴雍正,自己已經同他選擇的土地融為了一體,希望雍正能夠成全。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雍正得知此事後,更是非常的感動,也同意了胤祥的要求,而胤祥在跪謝雍正的同時感嘆道:

“臣心安,子孫蒙福。”

而這也不禁道出了胤祥的心願,與君王相伴,不求榮華富貴,只求得子孫平安。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終於,在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年僅四十四歲的胤祥去世,也可以說他是積勞成疾,疲累而終,他與雍正之間“千古君臣兄弟”的一代佳話,也就此落下了帷幕。

"怡親王薨逝,心中悲慟,飲食無味,寢臥不安。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朕待王亦在常例之外。"

雍正遵照胤祥的遺願將其安葬在了淶水,同時為其修建了一座佔地面積數倍於親王陵寢規格的龐大陵園,雍正更是在此親自主持了胤祥的安葬儀式,大放悲聲。

雍正還為胤祥上諡號為“賢”,配享太廟,並將在雍正四年(1726年)由他親書贈予胤祥的“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冠於諡前,將其名字由“允祥”改回了“胤祥”。縱觀清朝歷史,這些都是特例中的特例。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與此同時,雍正還安排胤祥年僅8歲的第五子弘曉襲承了和碩怡親王的爵位,並特別留下聖旨:

“吾弟之子弘曉,著襲封怡親王,世世相承,永遠弗替。凡朕加於吾弟之恩典,後代子孫不得任意稍減。”

此先雍正計劃另賞胤祥家族的郡王爵位,也予以了兌現,他將胤祥的第四子弘晈封為寧郡王。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曾經的胤祥,為了與自己“棠棣情深”的哥哥雍正,不惜搭上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沉寂了十三年之久,這是“俠肝義膽”。

雍正登基後,被委以重用的胤祥,用自己的“敬謹清廉”,輔佐雍正創下一代盛世基業,這是“才德卓著”。

胤祥長期擔任王朝的“二把手”,處於“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權勢頂峰,卻始終能恪守人臣之道,這是“謙恭忠心”。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也正是因為如此,胤祥才能受到雍正、乾隆兩大帝王的極力推崇,就此開創了大清王朝定鼎天下後,第一個不是靠戰功而獲封的“鐵帽子王”家族世系——怡親王世系,為後世所銘記。

而胤祥,“國士無雙”、“俠士風流”的稱號,也更是當之無愧。

"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雍正皇帝陷入了巨大的悲慟之中。

在這一天,與他相伴三十年的好兄弟胤祥去世了。雍正為此罷朝三日,並且親自前往胤祥的府上進行弔唁,以昭示他們無比深厚的兄弟情誼。

“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鹹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

一直以來,雍正都將他與胤祥之間的關係都被看作是“千古君臣兄弟”的典範,特別是在所有參與了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事件的康熙皇子中,只有胤祥非但沒有受到雍正的迫害,還成為了雍正最為倚重的大臣和兄弟。而這不僅僅是因為胤祥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讓雍正深感信任,更是因為胤祥的“俠肝義膽”的正氣,就連雍正都深感欽佩。

也正是如此,“國士無雙”、“俠士風流”的稱號,胤祥當之無愧。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曾經是康熙最為喜愛的皇子,卻為了雍正痛失政治前途。

歷史上的皇十三子胤祥,出身並不高貴,他的生母章佳氏在世的時候僅僅是庶妃,去世後才被康熙追封為敏妃。

然而在這一時期,康熙對於胤祥卻是寵愛異常。

最為典型的表現就是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整整10年時間裡,只要康熙離京外出,就會將胤祥帶在身邊。

當然,除了胤祥,康熙每次出巡,也會讓太子胤礽隨同前往。此時的康熙,已經開始對胤礽有了不滿,並且胤礽的表現也是讓康熙一再失望,康熙將胤礽帶在身邊便是擔心他獨自一人在北京時候,做出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實際上,這也是康熙始終將胤祥帶在身邊的一個重要原因。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來,胤祥和太子胤礽的關係自幼便非常不好,康熙就是要充分利用兩人之間的矛盾來讓胤祥監督並且牽制胤礽。

二來,胤祥是康熙所有皇子中出了名的文武雙全,有勇有謀。

而這也有賴於康熙為胤祥安排的老師法海。法海出身將門,是康熙親大舅佟國綱的次子,也是康熙的表兄弟,在法海的教育下,胤祥的文治武功得到了全面的培養,所以胤祥在康熙身邊,也承擔著護衛的職責。

三來,就是胤祥的忠心與俠義,康熙對此是非常的欣賞和認同,進而對於胤祥是更加的放心與器重。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康熙對於胤祥的喜愛與器重,也隨著“一廢皇太子”事件的發生戛然而止了。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在熱河秋闈期間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為由,將太子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廢黜,隨之而來的便是眾位皇子對於儲君之位的激烈爭奪。

這一時期,“八爺黨”的眾位阿哥表現最為活躍,領頭的便是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胤禔先是打著除去“慶父之憂”的口號,要康熙殺掉胤礽已決後患,眼見自己奪嫡無望又在“張明德案”中將胤禩等人和盤托出,之後更是發生了用“魘鎮”詛咒胤礽的事情,這些都讓康熙對於胤禔和胤禩等人是極度的厭惡。

就在這一階段,除了所謂“八爺黨”集團的眾位皇子,十三爺的表現也是非常活躍,他也在為徹底剷除太子胤礽的勢力而積極奔走,最終將自己完全陷入了政治漩渦之中。儘管康熙知道胤祥與胤礽的關係不和,但是康熙並不相信胤祥會有如此的政治野心去打擊胤礽,畢竟當時的胤祥也只有二十二歲。康熙認為,胤祥背後必然是有如同胤禔和胤禩一般的勢力進行著教唆與指示。

然而,不論康熙怎樣的逼問,胤祥始終將全部責任攬在了自己身上,盛怒之下的康熙也就此將胤祥圈禁在了宗人府。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也正是因為胤祥的“緘默”,才讓另外一位皇子逃過了康熙的懲治,他便是後來的康熙繼任者雍正皇帝,當時的四阿哥胤禛。

實際上,胤祥如此仗義的保全雍正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兩人從小便結下的深厚情誼。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胤祥的生母章佳氏去世,年僅13歲的胤祥被安排交由德妃烏雅氏撫養,而烏雅氏正是雍正以及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

眾所周知,儘管雍正和胤禵都是烏雅氏的親生兒子,但是烏雅氏明顯是更加的疼愛胤禵,這個由自己親自撫養長大的孩子。雍正出生的時候,有礙於烏雅氏卑微的身份,只得將其交由當時的皇貴妃,也是後來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這也使得雍正對待自己生母烏雅氏的感情,遠遠不及佟佳皇后,而烏雅氏對待雍正,也是明顯不及對待自己的小兒子胤禵。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雍正和胤祥卻因為這份從小都被寄養在別人“膝下”的共同經歷而迅速建立了同理心,兩人關係日漸親密,再加上太子胤礽、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都因為胤祥並不高貴的出身而瞧不上胤祥,這也使得雍正和胤祥的關係變得愈發的緊密。兩人不僅在宮中幾乎是形影不離,就連胤祥隨同康熙外出之時,都與雍正保持了頻繁的書信往來。

有了如此深厚的感情基礎,才讓胤祥在關鍵時刻為雍正擋下了“這一槍”,沒有讓康熙察覺雍正的奪嫡之心,更是保全了雍正在康熙心中的好印象。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說到這裡,不禁有人會問,雍正和胤祥關係如此之好,為什麼康熙就不會懷疑雍正是胤祥的背後指示者呢?

之所以如此,還是在於康熙“一廢皇太子”前後,雍正頗為耐人尋味的表現。

儘管雍正與胤礽的關係並不和睦,但是雍正在察覺到康熙情緒的波動後,馬上轉而支持康熙復立太子胤礽,由此贏得了康熙的好感。相對應的是,在胤禔、胤禩等人面前,雍正一方面表示支持其反對太子的主張,另一方面卻並不付諸行動,但是卻又在康熙對“八爺黨”的眾位皇子進行懲處的時候,積極為其進行解釋與辯護。而這也成為了日後雍正登基,他的兄弟們普遍對其採取了“非暴力不合作”態度的最為主要的原因。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復立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並且將當時的雍正冊封為了親王,而被圈禁了一年時間的胤祥,也被康熙放出了出來。

然而,這一年的圈禁時光對於胤祥來說是極為致命的,在這之後,胤祥可以說就此消失在了康熙晚年的政治舞臺上,再無任何作為。

首先,是胤祥的身體大不如前。

在圈禁期間,胤祥是大病一場,並且其患上了嚴重的腿疾,“起白泡,破後成瘡,時流稀膿水。”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胤祥的行動開始不便,直至去世,都是隻見惡化,不見好轉。

其次,胤祥也就此失去了康熙的寵愛與信任。

康熙不僅在對成年皇子進行加封的時候,每一次都將胤祥忽略,致使胤祥終康熙一朝,沒有獲得任何的封賞,以至於生活條件遠不及其他皇子,甚至出現了“家計空乏”的情況;與此同時,康熙在此之後的離京外出,也將胤祥排除在了跟隨名單之外。而胤祥不僅自己沒有得到任何的重用,就連自己的老師法海都因為自己的原因遷怒於康熙皇帝,被免職調任。

就這樣,胤祥用自己的“俠肝義膽”保護了雍正,卻讓自己付出了極大的犧牲。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雍正朝時期的胤祥,堅定的恪守了“君臣之道”。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成為“九子奪嫡”的最終勝利者,登上了皇位。

登基後的雍正做出了兩項重要的決定:

第一,冊封胤祥為和碩怡親王,並任命其為總理大臣。

這是在雍正登基後的第二天就下達了冊封的旨意,此時的胤祥已經闊別朝政長達十多年的時間,可即便如此,雍正還是給予了胤祥足夠的器重。

第二,冊封胤祥的生母章佳氏為敬敏皇貴妃。

在此之前,雍正已經下旨將胤祥的母家抬出鑲黃旗下包衣,另編一佐領。而冊封章佳氏為敬敏皇貴妃,也是直接連拔兩級,不僅如此,雍正還下旨將章佳氏的棺槨抬出,按照皇貴妃的標準重新葬入景陵地宮,與康熙和他的四位皇后葬在一起,給了已經過世二十多年的章佳氏以極大殊榮的同時,更是讓胤祥感激涕零。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然而,此時的雍正對於胤祥的器重也是被“逼”出來的,畢竟在雍正的執政之處,能堪大用的人真的是太少了。

年羹堯,隆科多,一個被雍正稱為“恩人”,一個被雍正當眾直呼“舅舅”,儘管他們為雍正的順利登基,維繫雍正皇位的穩固做出了極為突出的貢獻,但是得勢後的二人馬上變得是居功自傲,自視甚高,雍正可以說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將二人問罪拿下。

另外的兩位總理大臣,胤禩和滿洲首席大學士馬齊,一個是自己的政敵,另外一個還是他的支持者,也沒有得到雍正的充分信任,胤禩早早的就被雍正削宗奪爵、圈禁致死,馬齊也在雍正的軟硬兼施之下慢慢淡出政治舞臺。

因而,在朝堂之上,真正能為雍正所倚重的也就只剩下了胤祥,而胤祥也沒有辜負雍正的信任與期待,他用自己的能力證明了自己確屬“國士無雙”。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署理戶部期間,胤祥鐵面無私,嚴整虧空,就連十阿哥胤䄉、十二阿哥胤裪和這樣的皇室宗親,也被胤祥逼得變賣家產,典當還錢,各級地方的虧空也在短時間內填補,而這也使得短時間內就將國庫的存銀由不到八百萬兩增加到了超過六千萬兩。所以,與其說雍正留給了乾隆五千萬兩的國庫,實際上奠定這份基礎的卻恰恰是胤祥。在軍事調配上,胤祥又積極協助籌集軍需,協調配給,有效了支持了雍正年間在西北地區的幾次大戰。

雍正所推行的攤丁入畝、改土歸流、火耗歸公等一些的有利於改善康熙朝晚年積弊的新政,胤祥都積極參與其中,堅定而又徹底的貫徹雍正的方針政策,認真推進政策實施。同時,胤祥更是在事必躬親的同時,大力提拔德才兼備的官員,充實官僚體系,使的吏治之風得以改良。

對於胤祥辛勤的付出以及卓越的政績,雍正予以了高度的讚揚:

“公而忘私,視國事如家事,處處妥帖,能代朕勞,不煩朕心。”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儘管胤祥對於雍正朝以及雍正皇帝本人的貢獻遠勝於年羹堯和隆科多,但是他從未居功自傲過。胤祥自己也非常清楚,雍正把他當“兄弟”,他卻只能認“君臣”,多年來,胤祥從未有過任何的僭越禮制,甚至對於雍正的抬愛他都要主動提出拒絕。

雍正要按照他當年做雍親王的時候,康熙給他的二十三萬兩賞銀的標準,給予胤祥賞賜,胤祥拒絕了,不敢與雍正獲取同等待遇的他只要求了十三萬兩的賞賜。

雍正要將康熙劃撥給他統領的鑲白旗下的人口和財產賞賜也胤祥,胤祥也拒絕了,雍正只得給他添置親軍與侍衛數量,以示恩寵。

雍正已經封了胤祥為和碩怡親王,他還要在賞賜胤祥一個郡王爵位,讓他任選一子來襲承,而這再一次被胤祥所拒絕。

或許這真的是雍正發自內心的恩賞,或許就是雍正的一種試探,但是不管雍正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在胤祥看來,恪守君臣之道已然成為了與君相處之根本,即保全了自己,也讓雍正全然放心,同時更為自己收穫了“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的美譽與殊榮。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吞土受陵”,留下千古美談。

“雍正登基之謎”,一直流傳至今,其中雍正陵寢的地位位置的選擇便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佐證,不少人認為,正是因為雍正自知自己來路不正,死後無顏面對康熙,才沒有葬入清東陵,而是在清西陵地區另建陵寢。

而實際上,雍正的陵寢所在地並不是雍正自己挑選的,而是由胤祥為其尋找並且挑選的。

起初,胤祥在清東陵地區的九鳳朝陽山下為雍正找到了一片上吉土壤,雍正予以了同意並且已經將大量的建築材料運到了當地,但是在修建的過程中,發現此處為砂石土壤,並不適合修建陵寢,於是雍正在與胤祥商議後,決定另找一塊吉壤。

現在看起來,雍正的決斷確實非常明智,且不說逃過了當年那場“東陵盜墓”的浩劫,就拿執意要葬在清東陵的乾隆皇帝的裕陵來說,直到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依舊無法徹底解決裕陵地宮滲水的問題。

而胤祥在經過了新一輪的挑選後,在河北易縣的永寧山下,為雍正找到了陵寢新址,並稱此地為:

“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匯合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雍正對此是非常滿意,並且在高興之餘,也沒有忘記為他找尋到如此上吉土壤的胤祥,於是雍正在自己的陵區旁專門給胤祥劃撥了一塊中吉土壤,讓其君臣能在百年之後,繼續相互陪伴。

聽到雍正讓自己葬入帝王陵寢旁邊,胤祥非常的激動,並且表示了極力的反對,雍正見到這種狀況也沒有過多的堅持,而是讓胤祥就近選擇一塊福地,也算是能陪著自己。

隨後,胤祥選擇了河北淶水縣的云溪水峪地區作為自己的陵寢所在地。此時胤祥已經是身患重病,同時又害怕雍正收回成命,重新讓自己葬在清西陵,所以命人前往河北淶水縣自己的陵區取土,並且吞了下去,意思就是告訴雍正,自己已經同他選擇的土地融為了一體,希望雍正能夠成全。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雍正得知此事後,更是非常的感動,也同意了胤祥的要求,而胤祥在跪謝雍正的同時感嘆道:

“臣心安,子孫蒙福。”

而這也不禁道出了胤祥的心願,與君王相伴,不求榮華富貴,只求得子孫平安。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終於,在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年僅四十四歲的胤祥去世,也可以說他是積勞成疾,疲累而終,他與雍正之間“千古君臣兄弟”的一代佳話,也就此落下了帷幕。

"怡親王薨逝,心中悲慟,飲食無味,寢臥不安。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朕待王亦在常例之外。"

雍正遵照胤祥的遺願將其安葬在了淶水,同時為其修建了一座佔地面積數倍於親王陵寢規格的龐大陵園,雍正更是在此親自主持了胤祥的安葬儀式,大放悲聲。

雍正還為胤祥上諡號為“賢”,配享太廟,並將在雍正四年(1726年)由他親書贈予胤祥的“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冠於諡前,將其名字由“允祥”改回了“胤祥”。縱觀清朝歷史,這些都是特例中的特例。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與此同時,雍正還安排胤祥年僅8歲的第五子弘曉襲承了和碩怡親王的爵位,並特別留下聖旨:

“吾弟之子弘曉,著襲封怡親王,世世相承,永遠弗替。凡朕加於吾弟之恩典,後代子孫不得任意稍減。”

此先雍正計劃另賞胤祥家族的郡王爵位,也予以了兌現,他將胤祥的第四子弘晈封為寧郡王。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曾經的胤祥,為了與自己“棠棣情深”的哥哥雍正,不惜搭上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沉寂了十三年之久,這是“俠肝義膽”。

雍正登基後,被委以重用的胤祥,用自己的“敬謹清廉”,輔佐雍正創下一代盛世基業,這是“才德卓著”。

胤祥長期擔任王朝的“二把手”,處於“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權勢頂峰,卻始終能恪守人臣之道,這是“謙恭忠心”。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也正是因為如此,胤祥才能受到雍正、乾隆兩大帝王的極力推崇,就此開創了大清王朝定鼎天下後,第一個不是靠戰功而獲封的“鐵帽子王”家族世系——怡親王世系,為後世所銘記。

而胤祥,“國士無雙”、“俠士風流”的稱號,也更是當之無愧。

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他稱得上“國士無雙”、“俠士風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