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抗美援朝老戰士呂鬱春

抗日戰爭 陸軍 軍事歷史 坦克 駐馬店網 2017-06-02

□晚報記者 高琳琳 景中原/文 高琳琳/圖

開篇詩

一串軍功章,戰士享榮光。

淮海捉黃維,俄而競渡江。

西南區剿匪,入朝反空降。

生命拋腦後,保國保家鄉。

在上蔡縣農機系統,提起呂鬱春老人,和他共過事的人無不豎起大拇指。呂鬱春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大西南時,在四川剿過匪,還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老人的光輝事蹟數都數不清。

5月31日下午,記者來到上蔡縣農機局家屬院,見到了跟隨小兒子呂宏喜一起生活的呂鬱春老人,聆聽他不平凡的經歷。

記抗美援朝老戰士呂鬱春

呂鬱春(左)接受記者採訪。

記抗美援朝老戰士呂鬱春

呂鬱春的軍功章。

獲得榮譽無數

提起自己當年參軍的事,呂鬱春有些激動,立刻起床拄著柺杖走了出來,還讓兒子把他珍藏的小包裹拿出來。

打開包裹,一塊白布上彆著七枚紀念獎章,分別是解放西南勝利紀念章、渡江勝利紀念章、朝鮮政府頒發的人民英雄二等軍功章、朝鮮人民政府贈送的祖國解放戰爭紀念章、中朝兩國頒發的“和平鴿”紀念章、抗美援朝紀念章和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贈送的“和平萬歲”紀念章。轉業證、士兵證、退休證等證件,呂鬱春都保存完好。呂宏喜說,這些都是父親的寶貝。

“這雙軍靴我父親保存60多年了,這也是他當坦克兵時發的,現在都快成文物了。”從衣櫃裡拿著一 雙沉甸甸的靴子,呂鬱春的二女兒呂豔麗笑著說,這雙靴子是父親的寶貝,用被單包著,要定期拿出來晒一晒。

呂鬱春的轉業證上記錄著呂鬱春的個人信息:呂鬱春,出生於1926年,上蔡縣邵店鄉後楊村人,瀋陽軍區裝甲兵,坦克自行火炮二三七團,職務為中尉指導員,1949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呂宏喜說,父親一生戎馬倥傯,獲得的榮譽無數。1949年,在部隊立一等功一次;1950年,剿匪積極,立二等功一次;1953年,在朝鮮戰場立三等功一次,1960年因工作積極立三等功一次。回到地方工作後,他獲得的證書更是數也數不清。

參加過解放戰爭

呂鬱春的父親叫呂和聲,曾當過上蔡警署四關巡長,為人正派,很受鄉鄰的尊敬。呂和聲去世時呂鬱春才10歲,鄉鄰為呂和聲在縣城南關立了碑。

呂和聲去世後,呂家開始沒落。呂鬱春兄弟四人為了生計到附近的地主家做長工、幹雜役,受盡苦難。

解放戰爭時期,中原野戰軍三縱隊18旅活動在上蔡縣附近,呂鬱春毅然投身革命 。

1948年11月,呂鬱春隨部隊投身淮海戰役的主戰場徐州,參加了歷史上著名的雙堆集阻擊戰。當年12月 ,呂鬱春所在連隊還從戰役中甄別並抓獲國民黨上將司令官黃維。

1949年4月,呂鬱春所在的部隊在安慶地區參加了著名的渡江戰役。他在船上擔任衝鋒機槍手,戰火中臀部不幸被子彈擊中。

“那時候輕傷不下火線。”回憶起這段歷史,呂鬱春不自覺地摸了摸傷口。呂鬱春告訴記者,渡江戰役勝利後,當年11月,他又隨部隊投入到解放大西南的戰鬥中 。他參加了川黔作戰,解放重慶、成都戰役等。1950年1月,他在四川酉陽縣參加了為期一年的剿匪運動。

奔赴朝鮮戰場

1951年11月,呂鬱春所在的部隊接到命令準備赴朝鮮作戰 。呂鬱春隨部隊奔赴河北廊坊集結訓練,成為新中國第一批坦克兵。第二年11月,呂鬱春的部隊被編入 第16軍,一個月後隨部隊趕赴朝鮮戰場。

“進入朝鮮之後,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狼藉,民房被炸塌了、車輛被炸壞了、道路被炸燬了……”呂鬱春說。

呂鬱春所在的連隊在32師坦克團擔負仁川地區反空降、抗登陸的作戰。

呂鬱春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在接受抗美援朝任務後他提筆寫了決心書:“我一定要把車安全地開到朝鮮前線,把那些吃人的野獸消滅乾淨……”

到達朝鮮戰場後,呂鬱春接受的第一項任務就是阻擊西海灘上的敵軍入侵。為了使火炮能射到規定的射程和角度之內,部隊要求修建車臺以便更好地固定火炮車。

呂鬱春帶領大家找草袋裝泥沙。他一個人一天能裝50多袋泥沙。一般都是兩人抬一袋泥沙,呂鬱春卻是自己扛。在他的帶動下,大家幹勁十足,很快就把車臺修築好了。團參謀到現場查看時連連稱奇 。

每天晚上,冒著被空襲的危險,呂鬱春和戰友提著用汽油桶做的水桶到十幾裡地外的地方抬水吃,回來後接著站崗放哨。

呂鬱春經常鼓勵戰士們說:“你們現在正是為祖國和人民出力的時候。”

晚年生活幸福

在西海岸堅守臥龍山時,呂鬱春和戰友經常要挖工事,他總是奮戰在第一線。一次一名汽車兵駕駛汽車在又高又陡的盤山路上運輸物品,由於山路不平,車輛差一點兒翻到山下, 車也打不著火了。見此情景,呂鬱春主動上前幫助對方檢查車輛,然後把車開到了安全的地方。

“那一次十分驚心動魄,如果稍有偏差,車就會翻下山,我的性命事小,車裡的物品遭受損失事 就大了。”呂鬱春告訴記者。

停戰後,呂鬱春所在的部隊並沒有立即回國,而是在朝鮮參與當地的建設,為當地居民生產、蓋房子,呂鬱春也由坦克車長晉升為排長,接著晉升為上尉指導員。

呂鬱春在朝鮮期間,他的妻子張玉梅也被接到了朝鮮,夫妻倆在一戶朝鮮居民家中居住,和當地居民相處融洽。

1958年4月回國前夕,呂鬱春還代表坦克團參加了在平壤舉行的志願軍優秀軍官代表座談會,受到了朝鮮民族主義共和國主席金日成的親切會見。

回國後,呂鬱春隨部隊在瀋陽駐紮,1961年作為優秀軍官代表被推薦到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沙第一政治學校學習,一直到1963年才轉業回到老家上蔡。

呂鬱春先後擔任上蔡縣農機站站長、縣農機公司經理。無論擔任什麼職務、從事什麼工作,他總是親力親為,愛為大家著想,是職工眼中的好領導、好大哥。

呂鬱春從不向政府提要求,也不向眾人炫政績。呂鬱春常說,是黨和政府讓他過上了現在的幸福生活。他感謝黨和政府。

2015年,在家人的陪伴下,呂鬱春來到了湖南韶山領袖毛澤東的家鄉,這也圓了他當年在長沙軍校學習 而未完成的心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