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為抗日而英勇犧牲!這個株洲人值得我們紀念!

抗日戰爭 文物 黃埔軍校 考古 株洲法制民生頻道 2017-04-12

近日,株洲縣文物局根據龍船鎮王十萬村村民提供的線索,在該村發現了淞滬抗戰期間犧牲的原王十萬籍抗日英雄——馬安石烈士的墓葬。

22歲為抗日而英勇犧牲!這個株洲人值得我們紀念!

22歲為抗日而英勇犧牲!這個株洲人值得我們紀念!

馬安石,名聰,號安石

1910年出生於株洲縣原王十萬鄉人,1932年在淞滬抗日戰場犧牲時年僅22歲。近日,馬安石的後人和當地村幹部在不遠處的一座風景秀麗的麻園嶺上找到了馬安石墓葬的具體位置。現場留下了一對石獅,一對旗鼓。

22歲為抗日而英勇犧牲!這個株洲人值得我們紀念!

村民回憶

馬安石墓是在1958年遭到破壞的,當時墓地裡面挖出了馬安石的一套軍裝和他的瓷像。後來馬安石的侄子馬國棟和馬國柱輾轉找到了叔父的瓷像帶回家中珍藏。1995年,淞滬抗戰紀念館籌建委員到馬國棟家中徵集了馬安石的瓷像,現該瓷像在淞滬抗戰紀念館中收藏並展覽。

22歲為抗日而英勇犧牲!這個株洲人值得我們紀念!

22歲為抗日而英勇犧牲!這個株洲人值得我們紀念!

據馬氏族譜和淞滬抗戰紀念館提供的資料記載:

馬安石父母早逝,隨祖母和嬸嬸長大。心懷救國救民的遠大理想,14歲馬安石徒步來到廣東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步兵科。

22歲為抗日而英勇犧牲!這個株洲人值得我們紀念!

淞滬抗戰爆發後,時任上尉連長的馬安石隨張治中將軍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五軍馳援,扼守廟行鎮。十九路軍和第五軍的抗戰堅持了一個多月,打得日軍多次更換司令而不能有所推進。2月22號,馬安石率部在廟行鎮奮勇抵抗敵軍,由於敵軍炮火猛烈,馬安石所在的連隊戰士傷亡過半,馬安石唯恐陣地失守,影響整個戰局,他帶著士兵衝出戰壕,與日軍肉搏,最後不幸犧牲。

22歲為抗日而英勇犧牲!這個株洲人值得我們紀念!

馬安石犧牲後,被追贈為陸軍少校。

張學良將軍為馬安石作輓聯:“守土共存亡,先鞭作我三軍氣;揮戈思勇決,信史傳茲百世名。”

馬安石犧牲的當年,有人在王十萬老家立了一衣冠冢,將他犧牲時的衣服和製作的瓷像葬在一起,並在墓前建了一抗戰烈士紀念碑。

22歲為抗日而英勇犧牲!這個株洲人值得我們紀念!

抗日英雄馬安石烈士墓屬株洲縣首次發現的淞滬抗戰烈士墓,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同時也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株洲縣文物局將為其申報為相應級別的文物保護單位,並對其進行修繕保護。

法制民生頻道全媒體記者 羅會霞 周翊

株洲電視法制民生頻道為株洲市廣播電視臺電視法制民生頻道官方頭條號,想要了解更多信息,請添加“株洲電視法制民生頻道”微信訂閱號。或關注官方微博“株洲法制民生頻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