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老 精神長青

抗日戰爭 社會 解放軍報融媒體 2017-04-02

年初以來,軍報《老兵天地》專版刊登的幾位老兵事蹟讓人印象深刻:101歲的楊德千老人,躺在病床上,仍認真學習文件,向黨看齊,一步也不想落下;89歲的離休幹部王飛,制定3條“家規”,從吃飯、送禮、婚禮3個方面規範家人、約束自己;89歲的老兵寧祥勳自願放棄幹部身份回鄉務農,在他看來,“國家困難,把地種好也是作貢獻”;79歲的老專家王德文,“只有在實驗室心裡才踏實”,一心只想為軍事醫學事業多盡一分力……

這些老兵,已是耄耋之年,不管是離職休養,還是早年脫下軍裝、回到地方,他們的所作所為、一言一行,沒有矯揉造作,不見一絲雜質,彰顯著生命的本真,閃耀著黨性的光輝。

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筆者也曾接觸過很多老革命、老黨員。他們有的收起軍功,隱姓埋名、紮根基層,默默奉獻幾十年;有的常年臥病在床,每個月初的第一件事就是繳納黨費;有的在臨終時刻,仍不忘叮囑子女,一定要聽黨的話,好好幹工作;有的立下遺囑,死後喪事從簡、遺體捐獻;還有的力所能及、發揮餘熱,資助貧困學生、宣講光榮歷史、傳承革命血脈……

生則堅守,死亦執著。這些老兵雖然出身不同、經歷不同、身份迥異,但大多解放前參軍,經過戰火、聞過硝煙、負過戰傷,當得起“老兵”的稱謂。觀其言、察其行,堅定的信念鐫刻在心田裡,體現在行動上;走近其人或聽聞其事,讓人感受到一種發自肺腑的虔誠,生髮出一份不由自主的敬慕。

他們純正的黨性從哪裡來?經歷使然,信念使然。穿過戰火硝煙,是黨領導他們打勝仗,跟著黨走向勝利;忍過飢寒交迫,是黨帶領他們翻身解放,跟著黨走向幸福……經過血雨腥風的洗禮,經受千錘百煉的磨礪,身上的黨性才會歷久彌堅、本色不改。

總有些畫面讓人感喟: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式上,胸前掛滿勳章的老兵深情凝望天安門城樓,右手舉起敬一個軍禮,堅定有力,久久不放。一位哲人說,信念一旦根植於心田,就會迸發出無窮的力量。當他們面對鮮紅的黨旗,舉起右手宣誓的那一刻,為了理想的主義、革命的真理,強勁的脈搏再未停息,噴湧的熱血始終滾燙,即使歲月蒼老了容顏、遙遠了記憶,他們仍不改不忘。

日前,習主席在省部級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加強黨性修養,陶冶道德情操,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加強黨性修養,不斷錘鍊黨性的純度和硬度,需要我們找準參照的座標、學習的榜樣。這些純粹的老兵,為我們豎起了鏡子,立起了標杆,作出了表率。

正如一位將軍所言,老革命、老前輩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他們身上有我們深入思考當初是從哪裡出發、為什麼出發的歷史鏡鑑,也有我們這支隊伍繼往開來、更好前行的精神養料。

有人惋惜,也許下一個10年,許多老兵就不在我們身邊了。但一代代老兵不管身在何方、人歸何處,他們的精神將留存世間,映照後人。“老兵永遠不死,只會慢慢凋零。”當我們看到一張張老兵的面孔,聽到一個個老兵的故事,自然會懂得這句話的含義。

殉難者已共清風明月,倖存者常憶鐵馬冰河。

我們不可能記下所有老兵的名字,但他們的心跳和脈動,會永遠伴隨我們前進的腳步,融入我們強軍的征程。

老兵不老,精神長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