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籍老兵憶當年:70年前的戰爭,我們不能忘'

"

王競,男,1926年11月生,江蘇海安人。1943年3月參加革命,194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原福州軍區(大軍區)報社副總編輯、副社長,福建省軍區教導大隊政委,原福州軍區(大軍區)宣傳部副部長等職務,榮獲三級解放勳章、獨立功勳榮譽章等。親歷了抗日戰爭,參加了蘇中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和解放福州、廈門等戰役,榮立三等功、四等功各三次。

"

王競,男,1926年11月生,江蘇海安人。1943年3月參加革命,194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原福州軍區(大軍區)報社副總編輯、副社長,福建省軍區教導大隊政委,原福州軍區(大軍區)宣傳部副部長等職務,榮獲三級解放勳章、獨立功勳榮譽章等。親歷了抗日戰爭,參加了蘇中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和解放福州、廈門等戰役,榮立三等功、四等功各三次。

海安籍老兵憶當年:70年前的戰爭,我們不能忘

“彈指之間,新中國即將迎來自己70歲的生日。70年前,我的許多戰友為了解放全中國、建立新中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至今都很懷念他們……”日前,記者通過電話,採訪了原福州軍區(大軍區)宣傳部副部長王競,93歲高齡的老人回憶起當年的戰鬥場景,仍久久不能平靜。

1926年,王競出生在角斜。抗日戰爭期間,年少的他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在家鄉殺人放火的殘忍行徑,心中痛恨不已。當時,角斜處於新四軍、國民黨軍、日本侵略軍三軍角逐地區,三方部隊經常輪流駐防。在新四軍駐防時,王競積極參加了新四軍的革命宣傳課,接受了革命教育,明白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從此革命的火種便在他心中埋下了。

1943年春天,鄰居的一位老人不幸遭鬼子殺害,老人的兒子悲憤不已,決心要為老人報仇。17歲的王競得到消息後,便找到了這位鄰居大哥,相約一同前往。就這樣,兩人配合成功刺殺了鬼子的哨兵,隨後也相繼加入了新四軍。“鄰居大哥先我一步加入新四軍,後來我曾多次尋找他。最後聽他的團長說,他在一次戰役中犧牲了。”

由於參軍前讀過書,會寫文章,王競被部隊分配到了文工團,擔任隨軍記者。“到部隊後,抗日戰爭進入了後期,不久便取得了勝利。我也隨部隊一同轉入瞭解放戰爭。”作為隨軍記者,為了對戰爭情況進行及時準確報道,王競一直奔走在戰鬥最前線。1949年7月1日,王競所在的華東野戰軍第十兵團從蘇州、常熟、嘉興一帶出發,千里進軍福建。“在部隊到達閩北之前,當地老百姓家裡的東西都被國民黨軍搶劫一空。為了不打擾地方百姓,戰士們天天吃空心菜、筍乾,一時間得腸胃病、溼疹的人特別多,我們隨軍記者也發燒拉肚子,可是還要堅持寫報道。”行軍期間,王競隨部隊一天跑100多裡,白天行軍,晚上發稿,邊走邊採訪。腳起泡了,到駐地後,就用針在火上烤,然後刺破水泡,用開水泡了腳再睡,第二天繼續走路。

“1949年8月,解放福州的前哨戰--北大門小北嶺的戰鬥,是我記憶中一場惡仗。”王競回憶,245團組織敢死隊,衝鋒受阻,第一批炸鹿柴的4名戰士全部犧牲。排長劉新堂率部組織衝鋒犧牲,黨員楊家壽是名19歲的戰士,他衝向鹿柴,左臂、左腿中彈,每爬一步,都留下一灘鮮血。當接近鹿柴時,胸部又中彈,大口大口地喘氣,十分艱難地把爆破筒塞進鹿柴,又把身上的手榴彈也塞進鹿柴,拉燃導火索,為部隊炸開了一條通道,犧牲前他還回過頭來向戰友點頭示意。“戰前我見過楊家壽同志,他是我的老鄉。他對我說,打仗總會有犧牲的,如果我‘革命成功’了,請你轉告我家裡,我把自己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是光榮的。”楊家壽的生命火花熄滅了,但是他為了革命事業義無反顧的獻身精神卻深深地感動著王競。

令王競難以忘懷的,還有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這天的經歷。當日,王競所在的第29軍正在和兄弟部隊積極準備解放廈門。戰士們圍坐在陣地上、火炮旁,一遍又一遍地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開國大典的實況廣播,當電波傳來毛澤東主席宏亮的聲音,“同胞們,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一時間,戰士們歡欣鼓舞,激動得熱淚盈眶。

當日晚間,王競根據部隊安排,搭乘256團1營黨委書記、教導員張樹謀指揮的戰船去攻打廈門。然而由於潮汐和風向的關係,王競乘坐的營指揮船成了最先到達彼岸的戰船,情況萬分危急。來不及猶豫,張樹謀將指揮船變成戰鬥船,帶領戰士們向敵陣地衝鋒。張樹謀同志不幸犧牲在被鮮血染紅的陡坡上。多年後,回想起戰友犧牲的場景,王競依然悲痛不已。“他犧牲的那一刻,我就站在他的身旁,腦海中久久迴盪著他多次對我說的話,‘新中國在我心中重千鈞。’”

70年過去了,王競從未忘記過去,也從未忘記那些為了新中國解放事業而犧牲了的戰友。每年的國慶節這天,王競總會把他們的名字和豪言壯語寫下來,以紀念他們。“我明明知道,他們已經永遠不可能知道和看到了,但我每年還是要寫。為解放全中國、建立新中國英勇獻身的英烈,將永遠受到人民的緬懷和尊敬!”

解放戰爭勝利後,王競留在了部隊工作。直到1984年離休,他又從軍內走向軍外,積極給青少年作報告,對青少年講理想、講信念、講使命、講傳統,讓青少年瞭解過去,珍惜今天,建設未來,把黨的優良傳統世世代代傳下去。他常說,“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70年前的戰爭,我們不能忘!”

由於長期忙於工作,加上身體不便,近年來,王競也一直未能回到家鄉。“人雖然沒有回去,但心一直牽掛著家鄉。未來,希望家鄉海安能夠成為有福之市、幸福之城。”王競說。(郝榮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