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國恥日|勿忘國恥,以史為鑑

9.18國恥日|勿忘國恥,以史為鑑

86年前的9月18日,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入侵我國東北,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從此開啟了殘忍的侵華戰爭。在隨後的一年裡,又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也就是從那時起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中國人民不能忘記

那是一段關於恥辱與傷痛的記憶

那是一個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開始

從那時起,每年的九月十八日

對於每一箇中華兒女,都有了特別的意義

即使沒有時間去那座著名的歷史博物館

也會有一種思緒在心底甦醒

那是有關祖輩或者父輩,甚至自己親身經歷的一場噩夢

如今,我們幸福的生活在和平年代

我們深知

記住國恥不是為了記住仇恨

是為了更好地珍惜和平、保護和平

從而建設好、守護好我們的祖國

9.18國恥日|勿忘國恥,以史為鑑

一、為什麼9.18被選為國恥日?

“九一八”,是對歷史的深沉回望,更是對現實與未來的冷靜思考,是為了讓歷史照亮未來前行的路。 

1931年,日軍自導自演“柳條湖事件”,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東北同胞陷入長達14年的殖民統治。本為中國發展後盾的東三省,反成日本軍國主義鐵蹄下的“滿洲”,成為侵略和榨取全中國的前站。從此,9月18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視為國恥日。

“勿忘國恥”,這應該是防空警報響起印在所有人心裡的四個字,“9.18”,是國恥日,也是中華民族覺醒日,這一天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中華民族在這一天徹底覺醒,但也為此付出了3500多萬人的巨大犧牲。經過14年不屈不饒的頑強抗戰,中華民族最終贏得了抗擊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勝利。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為了銘記歷史,我們的歷史書裡給了抗戰更明確的定位。2017年1月,教育部要求從今年春季開始,在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八年抗戰”一律改為“十四年抗戰”,將“九一八事變”作為抗日戰爭的起點。

二、“九一八”的影響

1、揭開二戰序幕

九一八事變是20世紀30年代初期發生在中國東北的震驚中外的重大歷史事件。它不僅是日本帝國主義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始,也是法西斯國家在世界上點燃的第一把侵略戰火,它的爆發標誌著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序幕的揭開,同時它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

2、社會性質轉變

毛澤東曾明確指出:"自從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侵略中國以後,中國又變成了一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會。""九一八"事變後,中國東北淪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日本侵略逐步向華北地區擴展, 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變化,中華民族得到了空前的覺醒和團結。

3、民族團結抗日

九一八事變及時向全國人民敲起警鐘,"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越來越成為華夏兒女的共識。在民族危機感逐步加深的過程中,民族責任感也迅速提高,並付諸實踐;許多愛國知識分子積極發表政見和主張,呼籲全國人民"徹底明瞭國難的真相!""人人應視為與己有切膚之痛,以決死的精神,團結起來作積極的掙扎與苦鬥",廣大民眾和各界人士以各種形式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

國共兩黨是當時中國的兩大政黨,九一八事變後,隨著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民族團結也日益增強,兩黨的民族使命感迅速增強,有力的促進了兩黨的再次合作,從東北地區到西北地區,最後發展到全中國,終於開創了團結禦侮,共同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的新局面,實現了民族大團結。

侵略者的暴行曾帶給這片土地累累傷痕。但即使傷疤癒合,我們也不應當忘記,以史為鑑,方得警示。

編輯: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