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第一任司令蕭勁光,毛主席曾向他“借寶”

自1935年中央紅軍長征抵達陝北至1945年抗戰勝利,蕭勁光跟隨毛澤東留守延安,先是任軍委參謀長,繼而任八路軍留守兵團司令員兼政委、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在毛澤東直接領導下工作達十年之久。這期間,毛澤東、蕭勁光根據抗日戰爭和反摩擦鬥爭的需要,攜手擬檄文、發電報,留下了大量文稿資料,也留下了他們有關戰略策略和鬥爭藝術的許多傳世佳話。

中國海軍第一任司令蕭勁光,毛主席曾向他“借寶”

蕭勁光將軍

文章摘自: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作者:吳殿卿 吳宏博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毛澤東向蕭勁光“借寶”。蕭勁光為毛澤東寫軍事論文獻策

延安時期,是毛澤東思想發展成熟的時期。《實踐論》、《矛盾論》、《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等,這些指導中國革命的偉大著作,就產生在延安窯洞中昏黃的油燈下。毛澤東經常如飢似渴地鑽研理論,通宵達旦地看書、寫作。為了弄清一個問題,他常常要查閱大量書籍、報刊。

有一次,毛澤東的夫人賀子珍到蕭勁光家串門,看到蕭勁光保存著幾本軍事書籍,就回去告訴了毛澤東。第二天一早,毛澤東就來到蕭勁光的窯洞:“聽說你這兒藏了寶貝,給我看看怎麼樣?”

“什麼寶貝?”蕭勁光一時愕然,弄不清毛澤東指的是什麼。

“子珍回去告訴我了,不要保密嘛!”毛澤東瞟了一眼桌子上的書。

“哦,主席指的是我的書啊!子珍同志昨天來看過了,就這幾本。原先有過好些書,長征路上輕裝都丟了,現在找本書太難了。”蕭勁光明白毛澤東是來找書,一迭聲地叫苦。

看到蕭勁光不情願的樣子,毛澤東笑著說:“就看一看嘛!把《戰役問題》、《戰鬥條令》兩本借給我,看完就還你,好不好?”

就這樣,蕭勁光把這兩本書借給了毛澤東,以後,毛澤東也沒有還。

回憶起這段生活,蕭勁光深情地說,當時毛主席借書,還真有點捨不得,現在想起來感到很好笑。那時,毛主席一邊運籌帷幄,指揮著千軍萬馬與日軍作戰,一邊總結革命戰爭的經驗,進行偉大的理論創造,太需要書籍、資料了。而在延安那樣艱苦的條件下,搞到軍事書籍真比登天還難哪!

毛澤東寫作,只要動了筆,就夜以繼日,通宵達旦,一氣呵成。而在這以前,要做大量蒐集資料、調查研究等準備工作。1938年初,毛澤東醞釀撰寫後來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軍事著作《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為此,他多次召開座談會,找身邊的八路軍將領羅瑞卿、劉亞樓、郭化若等座談或個別交談,徵求意見。蕭勁光是參加這類交談、座談最多的人之一。

中國海軍第一任司令蕭勁光,毛主席曾向他“借寶”

蕭勁光

在一次座談會上,毛澤東向蕭勁光發問:“你說說游擊戰爭的指導要領有哪些。”蕭勁光思索了一下說:“首先,在軍事上要採取進攻的方略,想方設法使自己處於主動地位。要像漁翁打魚撒網那樣,網既要撒得開,又要收得攏。”

毛澤東很欣賞這個比喻,連連點頭說:“對,要撒得開,又要收得攏。”

蕭勁光接著說下去:“還要善於集中兵力,靈活地有計劃地運用兵力……”

蕭勁光接著說下去:“還要善於集中兵力,靈活地有計劃地運用兵力……”

毛澤東插話說:“靈活地有計劃地運用兵力很重要。但集中兵力要明確,要區別對待。在當前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在戰略上,我們應強調以分散的游擊戰為主,而不是集中兵力的大兵團作戰。集中兵力的提法,只能用在戰役戰術上,相對集中數倍於敵人的兵力,達到打殲滅戰的目的。”

隨後,蕭勁光又就游擊戰爭的基本指導原則等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毛澤東都很感興趣,表示贊同。座談會結束時,毛澤東要求蕭勁光把發言整理一下交給他。蕭勁光經過認真思考,寫出了《游擊戰爭指導要領》一文。文章在“指導的基本原則”中指出:“當敵人向游擊區域或有抗日政權的區域進攻時,採取被動的單純防禦、分兵把口,以致被敵人各個擊破,這些都是游擊戰爭指揮者的戒條。應該採取積極進攻的方略,集中主力消滅與削弱敵人,或行動於敵人戰略要害上給敵人以致命的打擊,以這樣進攻的方略來爭取主動的地位”;“兵力的靈活運用,是轉變敵我形勢,變被動為主動的主要手段。好像漁人打魚一樣,既要撒得開,又要收得攏”。毛澤東看後,認為很有價值,先後安排蕭勁光到抗日軍政大學、魯迅藝術學院講課,並將稿子印發作為部隊的軍事教材。這篇文稿中的幾個主要觀點,均被毛澤東寫文章時採用。

毛澤東以蕭勁光名義擬發文電。蕭勁光起草的大量重要文稿均經毛澤東修改

在延安,蕭勁光是國民黨政府正式任命的八路軍後方留守處主任,“名正言順”地執掌著陝甘寧邊區的防務。所以,當時陝甘寧邊區與國民黨方面打交道,直接出面的多是蕭勁光。特別是處理邊區的摩擦事件,文電繁多。那些給上至蔣介石、程潛、胡宗南、蔣鼎文等國民黨政要,下至國民黨軍的師長、專員、處長的信函電報,大都用蕭勁光的名義。往復函電及各種聲明、文章、佈告等文稿,也基本上都由蕭勁光主持起草,經過毛澤東親自審閱、修改定稿。而這些修改,有的屬畫龍點睛,有的屬於刪繁就簡、突出中心,有的是遣詞造句,更準確地體現黨的政策、策略。蕭勁光說,總之,毛主席的修改“常有點石成金之妙”。晚年,蕭勁光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

這裡,我要回顧一下毛澤東同志在這場鬥爭(隴東頑固派殺人略地)中是怎樣字斟句酌地為我修改電文的。從他修改和親筆起草的電文中,可以看出當時黨中央關於反摩擦鬥爭的一些重要的策略思想。

毛澤東同志修改電文時,多次加了這樣一些話:“邊區二十三縣範圍為蔣委員長所指定”,我軍“對於原定二十三縣並未越出雷池一步”。這樣寫理由很充分。邊區二十三縣是你老蔣親口承認,又經過國民黨的正式會議討論才決定下來的,現在你又派兵來侵佔,出爾反爾,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嗎?!

在修改我給蔣介石等人的一份通電中,毛澤東同志反覆推敲,最後寫成這樣一段話:“目前日寇以一師團之眾大舉西犯,柳林、軍渡相繼失守,我河東部隊正盡一切力量,予以痛擊,連日戰鬥甚為激烈。大敵當前,覆舟堪懼,後方紛爭,實屬不宜再有。苟一方拼死殺敵於前,他方復乘機爭奪於後,則不啻以刃資敵,前途危險,何堪設想?!”這段話裡的潛臺詞,是在警告頑固派不要繼續與日偽勾結。

在修改我致程潛、朱紹良的一份電文時,毛澤東同志加了“據聞一切行動均根據新頒處理共黨問題方案,下級不過照此案執行而已”一句,點明下面的人制造摩擦,上面是有“根”的。

1939年冬,國民黨駐防榆林地區軍事長官鄧寶珊所屬部隊的一個營長挑起了摩擦事端,兩軍相持,劍拔弩張。根據部隊報告的情況,蕭勁光起草了一份電報致鄧寶珊,通報事件經過。電文最後是這樣寫的:“懇請速電制止,將該營即調他處,以平公憤。並將敲詐人民、貪贓枉法、破壞團結、製造分裂、肇事凶犯之宋營長撤職嚴辦,以懲刁頑,而維法紀!”毛澤東看後,將這段話全部刪去,改為:“事件發生諒系宋營長受人挑撥所致。現在事態頗為嚴重,敬懇我公速電制止宋營長,勿再尋釁,然後查明事實,合理處置。並可否將該營另調他處?”

改完後,毛澤東還在稿上批註道:“蕭:措詞過於激烈,以後應予注意。”

在這期間,還有許多以蕭勁光名義發出的電報、信函,都是毛澤東親筆擬稿。如在處理國民黨三區行政督察員兼保安司令鍾竟成等殺人略地事件中,發給程潛的電報即是。毛澤東在電文中寫道:

鎮寧兩城雖被襲佔,無辜官兵雖被犧牲,下級人員雖極憤慨,然勁光至今未增一兵,無非體鈞座之意旨,本團結之大義,力求和平解決之道。

職意公平處理,撤兵為先。進佔鎮寧兩城之兵不撤,即無以示誠意而服人心。專員鍾竟成實為肇禍之主謀。慶父不去,魯難未已,施以撤懲,出自鈞裁。

文末署名,“留守兵團主任蕭勁光”。電文雖不長,但理直氣壯,共產黨人、八路軍顧大局,講團結,忍讓為懷的氣度溢於言表。

1940年12月,為了提高全黨對黨的統一戰線政策的認識,毛澤東起草了一份黨內指示(後收入《毛澤東選集》,題目為《論政策》),要求各級黨組織在反共高潮的形勢下,切實注意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政策問題,“既不是一切聯合否認鬥爭,又不是一切鬥爭否認聯合,而是綜合聯合和鬥爭兩方面的政策”。文件下發後,蕭勁光結合這一指示精神的貫徹,總結了兩年多來留守兵團反摩擦鬥爭的經驗教訓,對全體幹部進行了一次普遍的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和策略思想教育。同時,為了駁斥頑固派的造謠中傷,使全國、全世界人民瞭解兩年多來國民黨頑固派在陝甘寧邊區蓄意製造摩擦的事實真相,蕭勁光寫了一篇文章《談陝甘寧邊區的形勢》。全文約4000字。文章比較全面地記述和分析了邊區周圍頑固分子製造摩擦的主要方式、特點及重大事件,最後嚴正指出:如果頑固派繼續執迷不悟,挑起事端,“那末,我們必然以武裝力量,配合飽經鬥爭的有組織的民眾,給他們(頑固派)以應有的教訓。我們完全有把握和他們作持久的鬥爭,並予以有力的回擊”。鑑於文章內容重大,蕭勁光寫完後報送毛澤東、張聞天等審閱。毛澤東認真審閱了全文,並將最後一段改寫為:

那末,也沒有別的法子可想,唯有準備自衛,予進攻者以堅決的反擊。但這完全是不得已的,只要反共派稍有覺悟,我們仍準備同他們言歸於好。

改畢,毛澤東又增寫了一段話:

勁光留守後方,責任重大,為使前線戰士安心抗戰起見,對於反共派搗亂後方之行為,不能不採取自衛步驟,用以保護後方之安全。反共分子的內戰計劃,將喪失全國的人心。我相信,他們的計劃是必然要失敗的。

經毛澤東改過的文章在陝甘寧邊區內的報紙、刊物發表後,又譯成英文對外廣播,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大影響。

蕭勁光從毛澤東起草或修改過的文稿底稿中 學習他的戰略策略思想和高超的鬥爭藝術

蕭勁光從毛澤東起草或修改過的文稿底稿中 學習他的戰略策略思想和高超的鬥爭藝術

立馬疆場、叱吒風雲的蕭勁光,又是一個極善於學習、極有心的人。毛澤東親自起草或修改過的文稿底稿,他分外珍視。每次用完後,他都反覆揣摩、思考,從中學習毛澤東的戰略策略思想、高超的鬥爭藝術,學習毛澤東精熟的遣詞造句功力,並將文電底稿一一悉心保存。在延安一段時間裡,積攢電報、信函、文告等各類文稿計147份(有的是全文,有的是改動較多的局部數頁),達500餘頁。1945年8月,蕭勁光受命赴東北離開延安前,將這些積存的文電底稿整理起來,依時間順序裝訂成冊,帶到了東北。遼瀋戰役後,他又將這批文稿從東北帶到北平,帶著渡江南下。被任命為海軍司令員後,又從湖南帶到北京。前後算起來,這批文稿在他身邊珍藏了30多年。中間經歷過多年戰火,也經過了十年內亂,但一份一頁也沒有丟失。

1976年,蕭勁光已73歲高齡。早在1949年底已發現的心臟病日趨嚴重,他也明顯感到身體大不如前。恐日後有失,經慎重考慮,蕭勁光決定把這些底稿轉交給毛澤東。並鄭重地附了一封信:

主席:

呈上您曾在延安領導和指揮陝甘寧邊區反摩擦鬥爭時親筆起草和修改過的文稿兩本。這些文稿雖是當時邊區鬥爭的一部分內容,但它凝結著主席指導中國革命的偉大思想。我在延安,在主席直接領導下工作八年之久。這是我一生革命經歷中,受主席教誨最經常、最直接、最深刻的一個時期,終生難忘。在我離開延安,離開主席身邊時,我把這兩本文稿帶走,妥善保存,留作紀念。從延安到東北,從湖南到北京,儘管戰爭環境那樣不安定,但這兩本文稿就如同我的生命一樣,始終跟我在一起,相處三十餘年,不斷地激勵著我去戰勝困難。這兩本文稿,是黨和人民的寶貴財富,重要的歷史文獻。我已七十有三,一旦由我失落,是無法彌補的損失。經過反覆思忖,我決心把這兩本文稿,敬呈主席,以盡心意。若有可能複製時,熱望給我一份,留作紀念,教育後人……

此信於1976年4月6日擬就,翌日發出。在這之前,蕭勁光給毛澤東寫過若干封信,毛澤東或批示,或覆信,幾乎每次都有迴音,但這次沒有。想來也許是環境、條件方面的原因:耄耋之年的毛澤東已重病在身,自顧不暇,且當時國家正值多事之秋。不過,過了些日子,蕭勁光還是接到了中央辦公廳的電話,說信已轉交,文電底稿已轉交中央檔案館。

現在,這些文稿完好地保存在中央檔案館裡。在撰寫《蕭勁光傳》過程中,筆者前往中央檔案館調閱了這些文電底稿。工作人員一再叮囑,這是戰爭年代保留下來的原件,十分珍貴,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不可價估,千萬注意愛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