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瑞幸VS假瑞幸

真瑞幸VS假瑞幸

之前我們有寫過瑞幸,也詳細分析了她顛覆行業的商業模式。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她就在納斯達克上市了,說明我們看明白的東西資本也看懂了。

瑞幸IPO當天,許多我們的讀者也對瑞幸的真實運作狀況表達出了濃厚的興趣。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於是我們祕密潛入了瑞幸的全球供應商大會,想聽聽他們跟供應商內部都是怎麼說的。

真瑞幸VS假瑞幸

不明覺厲的供應商,都是一線品牌

這是一個相對真實的瑞幸,也是一個與許多外界的猜想不一樣的瑞幸。

聽完之後,許多內心的疑問都有了答案。

真瑞幸VS假瑞幸

真瑞幸VS假瑞幸

真瑞幸VS假瑞幸

在會議現場,我聽到了個讓我虎軀一震的說法,那就是一直以低價碾壓對手的瑞幸,從來用的都是好東西。

咖啡豆用好的,牛奶用好的,糖漿用好的,設備用的也是頂級的。倉儲和物流的配送是DHL和夏暉,外送用的是快遞行業最貴的順豐,就連給員工的薪水也是比同行都要貴出很多。比如說兼職咖啡師,其他品牌的兼職員工一個小時的工資,在北京是23元左右,而在瑞幸,這個數字是30塊一小時。

可以說瑞幸在供應鏈上只選貴的,一點都不差錢。

既然什麼都用好東西,為何別人家一杯拿鐵的售價是35元,而瑞幸的標準定價是24元,打折後還能跌破20元,這貌似不太合理啊。

其實相對於地處黃金地段的傳統咖啡館而言,單杯咖啡的成本是22元到24元,在這個成本結構裡面,原材料的佔比特別的低,一杯咖啡原材料的成本加上咖啡豆、牛奶、焦糖、杯子等全部算下來4至5元,其中咖啡豆僅1元。而更多的成本,主要花在人力、門店、租金、裝修等的上面。

真瑞幸VS假瑞幸

瑞幸咖啡的成本構成

如果他們按照瑞幸的價格賣,那確實是虧本的。

到了瑞幸咖啡這裡,她的原材料成本和其他傳統咖啡館是一樣的,但是在運營成本上有很大的不同。簡單地講,就是好鋼用在刀刃上,大錢花在產品上。

在租金和裝修上,傳統的咖啡館模式往往選擇黃金地段,人流量大,一杯咖啡有10到12元的門店成本。但是對瑞幸來講,這個成本只有是1到2元,之所以差別這麼大,一是瑞幸的門店面積小、租金低。二是瑞幸憑藉線上APP來引流,門店位置不一定要露出,可以選擇更便宜的位置,租金成本自然低很多。

那麼一杯定價24元的瑞幸咖啡單杯成本是多少呢?

答案是13元。

這意味著即使是補貼以後,只要售價超過13元就是盈利的。因此,哪怕定價按傳統的“黃金地段咖啡館模式”的推算是虧本的,在瑞幸這裡也沒虧本,這是符合商業邏輯可持續發展的,並非一味貼錢。瑞幸的補貼,更像是一種新形式的廣告。

真瑞幸VS假瑞幸

瑞幸咖啡最受矚目的一個特點就是快:擴張快、融資快、上市快。然而,這種快也引來了非議,不少聲音認為瑞幸的快是靠燒錢推動的。

但是根據我們瞭解到的情況,開第一家店之前,瑞幸實際上花了相當長一段時間進行籌備。

早在2016年瑞幸的工程師就開始構建信息系統,這套系統成了日後利用算法和大數據進行快速擴張的基礎。

同時瑞幸的創始團隊也對瑞幸的商業模式進行了細緻的打磨,再加上成熟的資本運作,可以說瑞幸的快速擴張並非偶然,而是經過無數次沙盤推演的大概率事件。

真瑞幸VS假瑞幸

儘管之前我們已經說過瑞幸的商業模式,但是重要的事可以說三遍。

第一個創新就是沒有收銀臺,所有交易都是通過APP來完成。

這種做法看似激進,但是因為沒有收銀臺,使得門店運營更加簡潔高效。工商社會,時間寶貴。這種純網絡的流程帶來更好的客戶體驗:客戶下單之後可以看到預計完成的時間,或者直接自己設定取咖啡的時間,完全不用在門店裡排隊。同時,客戶也可以通過APP內的指引更快捷地找到門店,整體感覺非常新穎。

真瑞幸VS假瑞幸

高效的銷售渠道和流通平臺是瑞幸商業模式的核心

此外,通過APP和客戶產生的連接,客戶從開始消費第一杯咖啡,從下載APP開始就開始蒐集客戶消費行為的數據。通過這些數據,瑞幸能夠了解客戶的消費習慣,根據這些數據不斷升級迭代產品,同時給客戶提供更好的價格,更好的商品。

第二個創新就是門店的模式。

瑞幸現有的門店有三種,分別是是優享店、快取店和外賣廚房店。瑞幸目前的戰略重點是在快取店上,佔比是91.3%。

快取店主要集中在寫字樓的大堂、企業內部以及人流量大的一些地方,面積20平到60平。快取店的優點在於面積小,開店,裝修的節奏會更快,因此較容易擴張。同時,因為店小,它還可以裝修得比較簡單、租金也比較低。

真瑞幸VS假瑞幸

門店成本不同,終端價格也不同

之所以把精力放在快取店上而非環境優雅的優享店,是因為中國70%的咖啡消費者選擇拿走喝,只有30%是在店裡面喝的。而在美國這種成熟的消費市場,外帶的比例會達到80%到90%,只有10%的客戶是在店裡面喝的。因此,瑞幸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滿足這70%的顧客上。

另一位咖啡巨頭的CEO曾經說過,和瑞幸相比,他們提供是全方位的服務,所以客戶體驗比瑞幸咖啡要好。

的確,對30%店內堂食的部分來講,擁有優越第三空間資源的友商可能體驗很好,但是對於70%外帶的客戶來講,瑞幸咖啡的體驗更好。因為他們消費的不是空間,而是咖啡本身。

真瑞幸VS假瑞幸

彎道超車

第三個創新是智能化管理。

藉助技術和數據的幫助,開啟全新的管理理念。系統蒐集大量的客戶消費數據對銷售進行預測,很好的預測訂貨應該怎麼訂,排班應該怎麼排,資源的供給如何滿足銷售的需求。所以,對門店來講門店就非常的簡化,對店長、員工的工作變得非常的簡潔和單一。

例如,瑞幸的門店員工不需要點單,也不用收銀,只需要把每一杯咖啡做好,打包好,等著客戶來取就可以了。對店長來講也不用管理庫存、也不用管理排班,傳統咖啡廳要做的事情都不用做,這些事情由系統來完成。

在庫存和供應鏈端,瑞幸把供應商和客戶和中央倉庫打通在一起,系統自動根據銷售的預測向上端供應商和中央倉庫發送定單,完成無縫的供應鏈。

真瑞幸VS假瑞幸

護城河已經形成

很明顯,瑞幸已經建立了強大的先發優勢和競爭壁壘。其獨創的一套複雜管理體系,不是一個小程序就能替代的。

真瑞幸VS假瑞幸

在外界看來,瑞幸的光速上市就是為了割韭菜,快速變現。其實,瑞幸的野心遠不止於此。

上市僅僅是瑞幸計劃中一部分,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有了充足的彈藥,在供應商大會上,瑞幸又公佈了2021年開一萬家門店的計劃。

真瑞幸VS假瑞幸

瑞幸2021年的新計劃

之所以上市後的野心這麼大,是因為瑞幸看到了中國咖啡市場的巨大潛力:

中國現在的人均咖啡消費是每人每年喝1杯咖啡,而位於東亞的日本、韓國,人均年消費量都已超過200杯,中國市場潛力巨大,現在佈局光,投資多,未來的回報自然巨大。所謂的“東亞人只喝茶不喝咖啡”的推測並不成立。

此外,現在的瑞幸平臺也不僅意味著咖啡:隨著瑞幸APP構建出了巨大的銷售網絡,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後續瑞幸會有更多產品的嘗試,像輕食,果汁,奶蓋茶等都是比較成功的嘗試。

真瑞幸VS假瑞幸

正在擴展品類,以後的瑞幸將不只是咖啡

迄今為止,瑞幸已經形成了正向的兩個飛輪,一個是門店越開越多,而且在門店提供的產品越來越多,就有更多的消費者在來消費,因為能夠滿足他們日常消費需求。

另外一方面,隨著消費者越來越多,瑞幸的數據也會越來越多,採購量越大,能夠拿到的價格就越好。客戶能夠享受到的產品也會越來越豐富,性價比也會越來越高,不斷增強競爭優勢。

瑞幸的目標絕不僅僅是上市,上市只是實現目標的手段。在這裡我們不妨大膽揣測一下,他的下一個目標可能是將先進的模式複製到世界各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真瑞幸VS假瑞幸

瑞幸最近調整了部分補貼方式,引起了一部分消費者情緒的反彈,認為瑞幸沒以前厚道了,甚至也有人認為這意味著補貼時代的終結。

我們也就這個問題諮詢了瑞幸內部的大佬,其實瑞幸正在開發一套千人千面的優惠券發放系統。

也就是說,優惠券系統不是取消了,而是升級了。以後瑞幸會根據消費者不同的消費習慣,發放不同的福利,以後每個消費者手中的瑞幸APP都會變得私人定製,獨一無二。

總之一句話,瑞幸通過讓利於消費者,在中國普及咖啡文化的初心並沒有發生改變。

真瑞幸VS假瑞幸

常常有人問我,儘管自己很努力,卻總被人diss,自帶招黑體質怎麼破?

我會建議他多向瑞幸學習。

一方面是做好自己,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就像瑞幸那樣啥東西都給你往好的整,厚道得讓人沒話說。

另一方面是深謀遠慮,做好沙盤推演,研究出最好的打法,看準了就全力以赴。

畢竟,實實在在地做出成績,才是最好的回答。

相關閱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