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殭屍其實不是殭屍,是四個寂寞的少年'

"

如果從片名望文生義,《我們是小殭屍》(後簡稱《小殭屍》)大概率會被誤認為一部殭屍片。導演長久允承認自己害怕殭屍,卻著迷於“殭屍”這個概念,所謂“沒有感情”的人。《小殭屍》就這樣誕生了,一部以“殭屍”主觀視角出發的電影,一個關於四個父母雙亡的少年的故事。

作為長久允的長片處女作,《小殭屍》引發了不小的關注,並在今年聖丹斯電影節與柏林電影節的非主競賽單元連續斬獲獎項。同時,它也獲得了中國影迷的褒讚,從上影節到中國電影資料館的小規模展映,《小殭屍》在豆瓣的口碑一路走高,目前停留在8分的好成績。

"

如果從片名望文生義,《我們是小殭屍》(後簡稱《小殭屍》)大概率會被誤認為一部殭屍片。導演長久允承認自己害怕殭屍,卻著迷於“殭屍”這個概念,所謂“沒有感情”的人。《小殭屍》就這樣誕生了,一部以“殭屍”主觀視角出發的電影,一個關於四個父母雙亡的少年的故事。

作為長久允的長片處女作,《小殭屍》引發了不小的關注,並在今年聖丹斯電影節與柏林電影節的非主競賽單元連續斬獲獎項。同時,它也獲得了中國影迷的褒讚,從上影節到中國電影資料館的小規模展映,《小殭屍》在豆瓣的口碑一路走高,目前停留在8分的好成績。

小殭屍其實不是殭屍,是四個寂寞的少年

《小殭屍》到底有怎樣的魅力?要言之,這是一部形式大於內容的電影。

無論小說還是電影,所有的故事早就說盡,因此對創作者而言,問題就成了,“怎樣說”遠比“說什麼”更重要。雖然,大眾最關心的,主要還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而《小殭屍》做的最好的地方,正是它的形式感,華麗而酷炫,炸裂的視覺系風格與頹喪的情感基調形成猛烈的對撞。

"

如果從片名望文生義,《我們是小殭屍》(後簡稱《小殭屍》)大概率會被誤認為一部殭屍片。導演長久允承認自己害怕殭屍,卻著迷於“殭屍”這個概念,所謂“沒有感情”的人。《小殭屍》就這樣誕生了,一部以“殭屍”主觀視角出發的電影,一個關於四個父母雙亡的少年的故事。

作為長久允的長片處女作,《小殭屍》引發了不小的關注,並在今年聖丹斯電影節與柏林電影節的非主競賽單元連續斬獲獎項。同時,它也獲得了中國影迷的褒讚,從上影節到中國電影資料館的小規模展映,《小殭屍》在豆瓣的口碑一路走高,目前停留在8分的好成績。

小殭屍其實不是殭屍,是四個寂寞的少年

《小殭屍》到底有怎樣的魅力?要言之,這是一部形式大於內容的電影。

無論小說還是電影,所有的故事早就說盡,因此對創作者而言,問題就成了,“怎樣說”遠比“說什麼”更重要。雖然,大眾最關心的,主要還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而《小殭屍》做的最好的地方,正是它的形式感,華麗而酷炫,炸裂的視覺系風格與頹喪的情感基調形成猛烈的對撞。

小殭屍其實不是殭屍,是四個寂寞的少年

光看《小殭屍》的故事,其實類似一個降維版的《局外人》。《局外人》的主角默爾索,是一個看似無法理解人類情感與生活意義的“局外人”,最終被一個無法容忍異端的社會判處死刑。《小殭屍》的故事開端像極了《局外人》。

《小殭屍》的四個少年相遇於火葬場,而將他們聯結在一起的,不僅在於他們統統是喪失雙親的孤兒,更重要的是,四個人都沒有因此掉淚。不會為父母的死去而悲傷的人,還是正常的麼?他們是不是就像殭屍一樣,冷酷而無情呢?

"

如果從片名望文生義,《我們是小殭屍》(後簡稱《小殭屍》)大概率會被誤認為一部殭屍片。導演長久允承認自己害怕殭屍,卻著迷於“殭屍”這個概念,所謂“沒有感情”的人。《小殭屍》就這樣誕生了,一部以“殭屍”主觀視角出發的電影,一個關於四個父母雙亡的少年的故事。

作為長久允的長片處女作,《小殭屍》引發了不小的關注,並在今年聖丹斯電影節與柏林電影節的非主競賽單元連續斬獲獎項。同時,它也獲得了中國影迷的褒讚,從上影節到中國電影資料館的小規模展映,《小殭屍》在豆瓣的口碑一路走高,目前停留在8分的好成績。

小殭屍其實不是殭屍,是四個寂寞的少年

《小殭屍》到底有怎樣的魅力?要言之,這是一部形式大於內容的電影。

無論小說還是電影,所有的故事早就說盡,因此對創作者而言,問題就成了,“怎樣說”遠比“說什麼”更重要。雖然,大眾最關心的,主要還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而《小殭屍》做的最好的地方,正是它的形式感,華麗而酷炫,炸裂的視覺系風格與頹喪的情感基調形成猛烈的對撞。

小殭屍其實不是殭屍,是四個寂寞的少年

光看《小殭屍》的故事,其實類似一個降維版的《局外人》。《局外人》的主角默爾索,是一個看似無法理解人類情感與生活意義的“局外人”,最終被一個無法容忍異端的社會判處死刑。《小殭屍》的故事開端像極了《局外人》。

《小殭屍》的四個少年相遇於火葬場,而將他們聯結在一起的,不僅在於他們統統是喪失雙親的孤兒,更重要的是,四個人都沒有因此掉淚。不會為父母的死去而悲傷的人,還是正常的麼?他們是不是就像殭屍一樣,冷酷而無情呢?

小殭屍其實不是殭屍,是四個寂寞的少年

加繆在《局外人》的開篇寫道:“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不知道。”默爾索在得知母親死後,對人們來說,展現出了極其反常的不動聲色。從相似的設定來說,《小殭屍》裡的少年們,太容易讓我們回想起他們的遙遠前輩默爾索了。

不過,《小殭屍》終究不是另一部《局外人》。是的,這四個少年貌似典型的“零餘者”,沒有遠大的夢想,沒有青春的熱血,沒有“正常”的人類情感,在父母死去後,他們結伴開啟了流浪生活。從情侶酒店到垃圾場,從打電動到偷東西,他們就是標準的“不良少年”。但在這部電影的語境裡,這些少年顯然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他們是一種拒絕謊言的存在,尖銳地刺向大人們的某種虛情假意。漸漸地,觀眾會生出這樣的疑惑,究竟誰才是殭屍,是這些少年還是那些大人?

"

如果從片名望文生義,《我們是小殭屍》(後簡稱《小殭屍》)大概率會被誤認為一部殭屍片。導演長久允承認自己害怕殭屍,卻著迷於“殭屍”這個概念,所謂“沒有感情”的人。《小殭屍》就這樣誕生了,一部以“殭屍”主觀視角出發的電影,一個關於四個父母雙亡的少年的故事。

作為長久允的長片處女作,《小殭屍》引發了不小的關注,並在今年聖丹斯電影節與柏林電影節的非主競賽單元連續斬獲獎項。同時,它也獲得了中國影迷的褒讚,從上影節到中國電影資料館的小規模展映,《小殭屍》在豆瓣的口碑一路走高,目前停留在8分的好成績。

小殭屍其實不是殭屍,是四個寂寞的少年

《小殭屍》到底有怎樣的魅力?要言之,這是一部形式大於內容的電影。

無論小說還是電影,所有的故事早就說盡,因此對創作者而言,問題就成了,“怎樣說”遠比“說什麼”更重要。雖然,大眾最關心的,主要還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而《小殭屍》做的最好的地方,正是它的形式感,華麗而酷炫,炸裂的視覺系風格與頹喪的情感基調形成猛烈的對撞。

小殭屍其實不是殭屍,是四個寂寞的少年

光看《小殭屍》的故事,其實類似一個降維版的《局外人》。《局外人》的主角默爾索,是一個看似無法理解人類情感與生活意義的“局外人”,最終被一個無法容忍異端的社會判處死刑。《小殭屍》的故事開端像極了《局外人》。

《小殭屍》的四個少年相遇於火葬場,而將他們聯結在一起的,不僅在於他們統統是喪失雙親的孤兒,更重要的是,四個人都沒有因此掉淚。不會為父母的死去而悲傷的人,還是正常的麼?他們是不是就像殭屍一樣,冷酷而無情呢?

小殭屍其實不是殭屍,是四個寂寞的少年

加繆在《局外人》的開篇寫道:“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不知道。”默爾索在得知母親死後,對人們來說,展現出了極其反常的不動聲色。從相似的設定來說,《小殭屍》裡的少年們,太容易讓我們回想起他們的遙遠前輩默爾索了。

不過,《小殭屍》終究不是另一部《局外人》。是的,這四個少年貌似典型的“零餘者”,沒有遠大的夢想,沒有青春的熱血,沒有“正常”的人類情感,在父母死去後,他們結伴開啟了流浪生活。從情侶酒店到垃圾場,從打電動到偷東西,他們就是標準的“不良少年”。但在這部電影的語境裡,這些少年顯然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他們是一種拒絕謊言的存在,尖銳地刺向大人們的某種虛情假意。漸漸地,觀眾會生出這樣的疑惑,究竟誰才是殭屍,是這些少年還是那些大人?

小殭屍其實不是殭屍,是四個寂寞的少年

電影后半段,少年們想要去其中一個男孩父母喪生的地方,他們“劫持”了一輛貨車朝著目的地進發。突然,整個世界變成了單調的黑白兩色,少年們猶如駛入一個巨大的母體,也來到了整個故事的高潮,旅程的意義現在變成了少年們要不要和這個世界擁抱。如果選擇永遠地停留在母體內並被吞噬,也就等於宣告了他們與這個世界的徹底翻臉。最後,他們越過了幽暗的母體,獲得了重生。

這麼看來,《小殭屍》仍是貌似很喪,但以治癒為落點的作品,這與《局外人》截然不同。《局外人》將頹喪與反抗貫穿到底,最終以死亡完成了最徹底的不合作。因此,《小殭屍》其實和許多看似反叛的日劇類似,它們貌似挑戰了某種陳規與保守,但終歸只是暫時的情感發洩,最後還是“生活繼續”的主流回歸。

所以,如果我們只是得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還會為《小殭屍》而雀躍欣喜麼?這就要說到它的極致風格化了。

"

如果從片名望文生義,《我們是小殭屍》(後簡稱《小殭屍》)大概率會被誤認為一部殭屍片。導演長久允承認自己害怕殭屍,卻著迷於“殭屍”這個概念,所謂“沒有感情”的人。《小殭屍》就這樣誕生了,一部以“殭屍”主觀視角出發的電影,一個關於四個父母雙亡的少年的故事。

作為長久允的長片處女作,《小殭屍》引發了不小的關注,並在今年聖丹斯電影節與柏林電影節的非主競賽單元連續斬獲獎項。同時,它也獲得了中國影迷的褒讚,從上影節到中國電影資料館的小規模展映,《小殭屍》在豆瓣的口碑一路走高,目前停留在8分的好成績。

小殭屍其實不是殭屍,是四個寂寞的少年

《小殭屍》到底有怎樣的魅力?要言之,這是一部形式大於內容的電影。

無論小說還是電影,所有的故事早就說盡,因此對創作者而言,問題就成了,“怎樣說”遠比“說什麼”更重要。雖然,大眾最關心的,主要還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而《小殭屍》做的最好的地方,正是它的形式感,華麗而酷炫,炸裂的視覺系風格與頹喪的情感基調形成猛烈的對撞。

小殭屍其實不是殭屍,是四個寂寞的少年

光看《小殭屍》的故事,其實類似一個降維版的《局外人》。《局外人》的主角默爾索,是一個看似無法理解人類情感與生活意義的“局外人”,最終被一個無法容忍異端的社會判處死刑。《小殭屍》的故事開端像極了《局外人》。

《小殭屍》的四個少年相遇於火葬場,而將他們聯結在一起的,不僅在於他們統統是喪失雙親的孤兒,更重要的是,四個人都沒有因此掉淚。不會為父母的死去而悲傷的人,還是正常的麼?他們是不是就像殭屍一樣,冷酷而無情呢?

小殭屍其實不是殭屍,是四個寂寞的少年

加繆在《局外人》的開篇寫道:“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不知道。”默爾索在得知母親死後,對人們來說,展現出了極其反常的不動聲色。從相似的設定來說,《小殭屍》裡的少年們,太容易讓我們回想起他們的遙遠前輩默爾索了。

不過,《小殭屍》終究不是另一部《局外人》。是的,這四個少年貌似典型的“零餘者”,沒有遠大的夢想,沒有青春的熱血,沒有“正常”的人類情感,在父母死去後,他們結伴開啟了流浪生活。從情侶酒店到垃圾場,從打電動到偷東西,他們就是標準的“不良少年”。但在這部電影的語境裡,這些少年顯然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他們是一種拒絕謊言的存在,尖銳地刺向大人們的某種虛情假意。漸漸地,觀眾會生出這樣的疑惑,究竟誰才是殭屍,是這些少年還是那些大人?

小殭屍其實不是殭屍,是四個寂寞的少年

電影后半段,少年們想要去其中一個男孩父母喪生的地方,他們“劫持”了一輛貨車朝著目的地進發。突然,整個世界變成了單調的黑白兩色,少年們猶如駛入一個巨大的母體,也來到了整個故事的高潮,旅程的意義現在變成了少年們要不要和這個世界擁抱。如果選擇永遠地停留在母體內並被吞噬,也就等於宣告了他們與這個世界的徹底翻臉。最後,他們越過了幽暗的母體,獲得了重生。

這麼看來,《小殭屍》仍是貌似很喪,但以治癒為落點的作品,這與《局外人》截然不同。《局外人》將頹喪與反抗貫穿到底,最終以死亡完成了最徹底的不合作。因此,《小殭屍》其實和許多看似反叛的日劇類似,它們貌似挑戰了某種陳規與保守,但終歸只是暫時的情感發洩,最後還是“生活繼續”的主流回歸。

所以,如果我們只是得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還會為《小殭屍》而雀躍欣喜麼?這就要說到它的極致風格化了。

小殭屍其實不是殭屍,是四個寂寞的少年

整個電影被設置成了一場通關遊戲,這不止是在說,《小殭屍》被切分成了鮮明的章節體,而是想要指出,全片從視覺上也被賦予了強烈的像素遊戲感。不但章節標題是像素體,典型的紅白機時代音樂風格也被大量運用,而且,章節與章節之間的過渡,穿插的是高還原度的遊戲畫面,四個少年化身遊戲主角,進行著一場打殭屍的RPG遊戲。

不止於遊戲元素,《小殭屍》將“拼貼感”發揮到最大化,猶如一場盛大的視覺嘉年華。某些段落有著鮮明的MV既視感,某些段落又有著典型的廣告風格,比如四個少年對鏡說話,各自“刻意”地穿著與背景板同一色系的衣服。還有那些不時穿插進來的動畫特效鏡頭,比如葬禮現場,主人公身後突然跳出一隻布偶質感的猛虎,亦或是天空中游動的巨大金魚,這些特效求的不是逼真感,而是刻意凸顯一種突然闖入現實生活的“異物感”。另外,本片的鏡頭雜耍感也尤為強烈。無論是古怪的鏡頭角度,還是升格與降格鏡頭的來去自如,讓《小殭屍》的鏡頭語言猶如馬戲團表演般亂花迷眼。

"

如果從片名望文生義,《我們是小殭屍》(後簡稱《小殭屍》)大概率會被誤認為一部殭屍片。導演長久允承認自己害怕殭屍,卻著迷於“殭屍”這個概念,所謂“沒有感情”的人。《小殭屍》就這樣誕生了,一部以“殭屍”主觀視角出發的電影,一個關於四個父母雙亡的少年的故事。

作為長久允的長片處女作,《小殭屍》引發了不小的關注,並在今年聖丹斯電影節與柏林電影節的非主競賽單元連續斬獲獎項。同時,它也獲得了中國影迷的褒讚,從上影節到中國電影資料館的小規模展映,《小殭屍》在豆瓣的口碑一路走高,目前停留在8分的好成績。

小殭屍其實不是殭屍,是四個寂寞的少年

《小殭屍》到底有怎樣的魅力?要言之,這是一部形式大於內容的電影。

無論小說還是電影,所有的故事早就說盡,因此對創作者而言,問題就成了,“怎樣說”遠比“說什麼”更重要。雖然,大眾最關心的,主要還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而《小殭屍》做的最好的地方,正是它的形式感,華麗而酷炫,炸裂的視覺系風格與頹喪的情感基調形成猛烈的對撞。

小殭屍其實不是殭屍,是四個寂寞的少年

光看《小殭屍》的故事,其實類似一個降維版的《局外人》。《局外人》的主角默爾索,是一個看似無法理解人類情感與生活意義的“局外人”,最終被一個無法容忍異端的社會判處死刑。《小殭屍》的故事開端像極了《局外人》。

《小殭屍》的四個少年相遇於火葬場,而將他們聯結在一起的,不僅在於他們統統是喪失雙親的孤兒,更重要的是,四個人都沒有因此掉淚。不會為父母的死去而悲傷的人,還是正常的麼?他們是不是就像殭屍一樣,冷酷而無情呢?

小殭屍其實不是殭屍,是四個寂寞的少年

加繆在《局外人》的開篇寫道:“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不知道。”默爾索在得知母親死後,對人們來說,展現出了極其反常的不動聲色。從相似的設定來說,《小殭屍》裡的少年們,太容易讓我們回想起他們的遙遠前輩默爾索了。

不過,《小殭屍》終究不是另一部《局外人》。是的,這四個少年貌似典型的“零餘者”,沒有遠大的夢想,沒有青春的熱血,沒有“正常”的人類情感,在父母死去後,他們結伴開啟了流浪生活。從情侶酒店到垃圾場,從打電動到偷東西,他們就是標準的“不良少年”。但在這部電影的語境裡,這些少年顯然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他們是一種拒絕謊言的存在,尖銳地刺向大人們的某種虛情假意。漸漸地,觀眾會生出這樣的疑惑,究竟誰才是殭屍,是這些少年還是那些大人?

小殭屍其實不是殭屍,是四個寂寞的少年

電影后半段,少年們想要去其中一個男孩父母喪生的地方,他們“劫持”了一輛貨車朝著目的地進發。突然,整個世界變成了單調的黑白兩色,少年們猶如駛入一個巨大的母體,也來到了整個故事的高潮,旅程的意義現在變成了少年們要不要和這個世界擁抱。如果選擇永遠地停留在母體內並被吞噬,也就等於宣告了他們與這個世界的徹底翻臉。最後,他們越過了幽暗的母體,獲得了重生。

這麼看來,《小殭屍》仍是貌似很喪,但以治癒為落點的作品,這與《局外人》截然不同。《局外人》將頹喪與反抗貫穿到底,最終以死亡完成了最徹底的不合作。因此,《小殭屍》其實和許多看似反叛的日劇類似,它們貌似挑戰了某種陳規與保守,但終歸只是暫時的情感發洩,最後還是“生活繼續”的主流回歸。

所以,如果我們只是得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還會為《小殭屍》而雀躍欣喜麼?這就要說到它的極致風格化了。

小殭屍其實不是殭屍,是四個寂寞的少年

整個電影被設置成了一場通關遊戲,這不止是在說,《小殭屍》被切分成了鮮明的章節體,而是想要指出,全片從視覺上也被賦予了強烈的像素遊戲感。不但章節標題是像素體,典型的紅白機時代音樂風格也被大量運用,而且,章節與章節之間的過渡,穿插的是高還原度的遊戲畫面,四個少年化身遊戲主角,進行著一場打殭屍的RPG遊戲。

不止於遊戲元素,《小殭屍》將“拼貼感”發揮到最大化,猶如一場盛大的視覺嘉年華。某些段落有著鮮明的MV既視感,某些段落又有著典型的廣告風格,比如四個少年對鏡說話,各自“刻意”地穿著與背景板同一色系的衣服。還有那些不時穿插進來的動畫特效鏡頭,比如葬禮現場,主人公身後突然跳出一隻布偶質感的猛虎,亦或是天空中游動的巨大金魚,這些特效求的不是逼真感,而是刻意凸顯一種突然闖入現實生活的“異物感”。另外,本片的鏡頭雜耍感也尤為強烈。無論是古怪的鏡頭角度,還是升格與降格鏡頭的來去自如,讓《小殭屍》的鏡頭語言猶如馬戲團表演般亂花迷眼。

小殭屍其實不是殭屍,是四個寂寞的少年

更重要的是,形式感又不是孤懸的,是服務於電影表意的。形式感越華麗,就越能反襯出主角散發出的冰冷感。《小殭屍》真正顯現出了電影的獨特優勢,也就是視與聽的交相輝映。如果我們只是尋求一個好看的故事文本,為什麼非要選擇電影而不是小說呢?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要說,《小殭屍》是一部形式大於內容的佳作。

正如不少人指出的,《小殭屍》的故事本身,其實顯得有些冗長,兩個小時的故事完全可以壓縮掉一半的時長。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大家覺得長久允兩年前的短片《就這樣,我們把金魚放進了泳池》(後簡稱《金魚》),在形式與內容的平衡感上更好的緣故。《金魚》的故事輪廓其實與《小殭屍》很像,講述的是四個高中少女如何面對生活的無聊與無意義,臺詞裡也出現了“殭屍”意象:“我們是為成為殭屍而生的。”整個故事只用半小時就講完,配合著極強的視聽形式感,像極了一場盛極而逝的煙花。

"

如果從片名望文生義,《我們是小殭屍》(後簡稱《小殭屍》)大概率會被誤認為一部殭屍片。導演長久允承認自己害怕殭屍,卻著迷於“殭屍”這個概念,所謂“沒有感情”的人。《小殭屍》就這樣誕生了,一部以“殭屍”主觀視角出發的電影,一個關於四個父母雙亡的少年的故事。

作為長久允的長片處女作,《小殭屍》引發了不小的關注,並在今年聖丹斯電影節與柏林電影節的非主競賽單元連續斬獲獎項。同時,它也獲得了中國影迷的褒讚,從上影節到中國電影資料館的小規模展映,《小殭屍》在豆瓣的口碑一路走高,目前停留在8分的好成績。

小殭屍其實不是殭屍,是四個寂寞的少年

《小殭屍》到底有怎樣的魅力?要言之,這是一部形式大於內容的電影。

無論小說還是電影,所有的故事早就說盡,因此對創作者而言,問題就成了,“怎樣說”遠比“說什麼”更重要。雖然,大眾最關心的,主要還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而《小殭屍》做的最好的地方,正是它的形式感,華麗而酷炫,炸裂的視覺系風格與頹喪的情感基調形成猛烈的對撞。

小殭屍其實不是殭屍,是四個寂寞的少年

光看《小殭屍》的故事,其實類似一個降維版的《局外人》。《局外人》的主角默爾索,是一個看似無法理解人類情感與生活意義的“局外人”,最終被一個無法容忍異端的社會判處死刑。《小殭屍》的故事開端像極了《局外人》。

《小殭屍》的四個少年相遇於火葬場,而將他們聯結在一起的,不僅在於他們統統是喪失雙親的孤兒,更重要的是,四個人都沒有因此掉淚。不會為父母的死去而悲傷的人,還是正常的麼?他們是不是就像殭屍一樣,冷酷而無情呢?

小殭屍其實不是殭屍,是四個寂寞的少年

加繆在《局外人》的開篇寫道:“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不知道。”默爾索在得知母親死後,對人們來說,展現出了極其反常的不動聲色。從相似的設定來說,《小殭屍》裡的少年們,太容易讓我們回想起他們的遙遠前輩默爾索了。

不過,《小殭屍》終究不是另一部《局外人》。是的,這四個少年貌似典型的“零餘者”,沒有遠大的夢想,沒有青春的熱血,沒有“正常”的人類情感,在父母死去後,他們結伴開啟了流浪生活。從情侶酒店到垃圾場,從打電動到偷東西,他們就是標準的“不良少年”。但在這部電影的語境裡,這些少年顯然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他們是一種拒絕謊言的存在,尖銳地刺向大人們的某種虛情假意。漸漸地,觀眾會生出這樣的疑惑,究竟誰才是殭屍,是這些少年還是那些大人?

小殭屍其實不是殭屍,是四個寂寞的少年

電影后半段,少年們想要去其中一個男孩父母喪生的地方,他們“劫持”了一輛貨車朝著目的地進發。突然,整個世界變成了單調的黑白兩色,少年們猶如駛入一個巨大的母體,也來到了整個故事的高潮,旅程的意義現在變成了少年們要不要和這個世界擁抱。如果選擇永遠地停留在母體內並被吞噬,也就等於宣告了他們與這個世界的徹底翻臉。最後,他們越過了幽暗的母體,獲得了重生。

這麼看來,《小殭屍》仍是貌似很喪,但以治癒為落點的作品,這與《局外人》截然不同。《局外人》將頹喪與反抗貫穿到底,最終以死亡完成了最徹底的不合作。因此,《小殭屍》其實和許多看似反叛的日劇類似,它們貌似挑戰了某種陳規與保守,但終歸只是暫時的情感發洩,最後還是“生活繼續”的主流回歸。

所以,如果我們只是得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還會為《小殭屍》而雀躍欣喜麼?這就要說到它的極致風格化了。

小殭屍其實不是殭屍,是四個寂寞的少年

整個電影被設置成了一場通關遊戲,這不止是在說,《小殭屍》被切分成了鮮明的章節體,而是想要指出,全片從視覺上也被賦予了強烈的像素遊戲感。不但章節標題是像素體,典型的紅白機時代音樂風格也被大量運用,而且,章節與章節之間的過渡,穿插的是高還原度的遊戲畫面,四個少年化身遊戲主角,進行著一場打殭屍的RPG遊戲。

不止於遊戲元素,《小殭屍》將“拼貼感”發揮到最大化,猶如一場盛大的視覺嘉年華。某些段落有著鮮明的MV既視感,某些段落又有著典型的廣告風格,比如四個少年對鏡說話,各自“刻意”地穿著與背景板同一色系的衣服。還有那些不時穿插進來的動畫特效鏡頭,比如葬禮現場,主人公身後突然跳出一隻布偶質感的猛虎,亦或是天空中游動的巨大金魚,這些特效求的不是逼真感,而是刻意凸顯一種突然闖入現實生活的“異物感”。另外,本片的鏡頭雜耍感也尤為強烈。無論是古怪的鏡頭角度,還是升格與降格鏡頭的來去自如,讓《小殭屍》的鏡頭語言猶如馬戲團表演般亂花迷眼。

小殭屍其實不是殭屍,是四個寂寞的少年

更重要的是,形式感又不是孤懸的,是服務於電影表意的。形式感越華麗,就越能反襯出主角散發出的冰冷感。《小殭屍》真正顯現出了電影的獨特優勢,也就是視與聽的交相輝映。如果我們只是尋求一個好看的故事文本,為什麼非要選擇電影而不是小說呢?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要說,《小殭屍》是一部形式大於內容的佳作。

正如不少人指出的,《小殭屍》的故事本身,其實顯得有些冗長,兩個小時的故事完全可以壓縮掉一半的時長。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大家覺得長久允兩年前的短片《就這樣,我們把金魚放進了泳池》(後簡稱《金魚》),在形式與內容的平衡感上更好的緣故。《金魚》的故事輪廓其實與《小殭屍》很像,講述的是四個高中少女如何面對生活的無聊與無意義,臺詞裡也出現了“殭屍”意象:“我們是為成為殭屍而生的。”整個故事只用半小時就講完,配合著極強的視聽形式感,像極了一場盛極而逝的煙花。

小殭屍其實不是殭屍,是四個寂寞的少年

《就這樣,我們把金魚放進了泳池》

廣告導演出身的長久允,有著敏銳而豐沛的視覺捕捉,但如何避免“文勝質則史”的危險,是他接下來要面對的最大挑戰。

25年前看辛巴,25年後看刀疤:寫給刀疤的辯詞

美國式婆媳大戰果然有點不一樣

蘇聯版《戰爭與和平》不止是一部電影,它是一所藝術學院

BBC從“奇蹟”到《行星》:被陌生化的地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