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架飛機到C919 彰顯中國力量'

"

舊中國工業產量低,工業部門不全,有很多工業產品都需要從國外進口,因此很多工業產品都以“洋”字命名。如“洋油”、“洋火”、“洋傘”、“洋釘”等,建國初期,面對的是一個一窮二白、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在這麼一個無工業基礎,無技術可言的情況下,中國人民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不斷創造新的奇蹟。

以江西為例,江西不僅是塊紅色的土地,而且也是創造新中國發展奇蹟的見證地,第一枚海防導彈、第一輛輪式拖拉機、第一輛軍用摩托車在這裡誕生,尤其是新中國第一架飛機的降生,標誌著中國航空工業跨入了新階段。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江西已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航空產業體系,成為中國航空工業的重要基地,其中C919有四分之一的部分是“江西造”。

自第一架飛機誕生後,我國航空業快速發展,從教練機延伸到其它機型,隨後殲5、殲6、殲7、殲8飛機的研製與生產,標誌著中國殲擊機跨入自行研製的新階段。改革開放以來,航空工業加快步伐,突破了一系列航空關鍵技術,空警2000、空警200、殲10、殲11、殲15等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戰機也研製成功。尤其是最近這些年來,航空技術實現新的突破,四代機殲20的研製成功並裝備部隊,標誌著“20時代”的開啟。

在加速發展軍用飛機的同時,也十分重視民用飛機發展。1957年12月,我國自主研發並製造運5,在此基礎上,我國又先後研發了運8、運10、運11、運12等飛機。1999年9月,“新舟”60開始在長安航空公司投入使用。為實現大飛機的夢想,中國“舉全國之力、聚全球之智”,自2008年開始研製以來,共完成100多項關鍵技術攻關。2015年11月2日,我國自主研製的C919大型客機正式下線,2017年5月首次飛上藍天。

飛機制造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彙集多方面的力量,要有雄厚的資金投入,要有高尖端的科學技術,更要有奮起直追、不甘落後的雄心壯志。自第一架飛機誕生到C919成功試飛,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中國花了幾十年時間走過了西方國家幾百年走過的路程,彰顯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集中力量辦大事;彰顯出國家實力的提升,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有能力進行更大更多的投資;更彰顯出創新創造邁上了新水平,突破核心技術,攻克世界難題。

偉大的事業需要強大的精神動力,攻難克堅,勇於登攀,以愛國之心、樹報國之志,一代接著一代幹、一錘接著一錘敲,為祖國爭光、爭氣,不斷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正是這種精神,中國航空製造者敢於挑戰自我、勇於探索,讓鐵鷹在藍天上飛翔,向世人展現中國力量。

如果說第一架飛機的誕生改寫了我國不能自制飛機的歷史,那麼,C919大型客機的試飛標誌著中國大飛機制造進入世界先進水平,C919再一次唱響中國製造主旋律,彰顯出自主創新的力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重要的力量。(羅瑞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