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技術創新成果顯著,高精尖產業領跑北京經濟增長

高精尖重點領域重大技術科技創新成果在京發佈,高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6976億元,加速態勢明顯,正領跑北京經濟增長。

文/記者 劉昭 編輯/劉昭

攝影/張星海 新媒體編輯/陳炫之

2019年5月22日,高精尖重點領域重大技術科技創新成果專場新聞發佈會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召開。此次發佈會是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五週年成效系列新聞發佈會之一,由北京市政府新聞辦與北京市科委聯合舉辦。

重大技術創新成果顯著,高精尖產業領跑北京經濟增長

2017年底,市委市政府發佈了《關於印發加快科技創新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系列文件的通知》(京發〔2017〕27號),選取醫藥健康、人工智能等十個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的高精尖產業,為全市產業發展繪就"路線圖"。經過一年多的發展,首都高精尖產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高精尖產業正領跑北京經濟增長。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巡視員劉暉圍繞高精尖重點領域重大技術創新成果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2018年, 北京地區生產總值超3萬億元,新經濟實現增加值超萬億元,其中高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6976億元,同比增長9.4%。北京的醫藥健康、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大數據、5G等高精尖產業加速態勢明顯,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13.9%和7.8%。

在醫藥健康領域,2018年,全市醫藥健康產業全部企業營業收入達1867.6億元,同比增長14.3%,較上年同期上升1.3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醫藥工業企業314家,總產值1323.3億元。目前,我市年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的醫藥企業20家,總產值超600億元。我市醫藥健康產業集群效應明顯,經濟技術開發區、大興區分別佔產業規模的40%和10%左右;海淀區和昌平區作為產業研發創新基地,規模貢獻佔比均近10%左右;朝陽區著力發展醫藥服務業,約佔全市醫藥健康服務業收入的近50%。

重大技術創新成果顯著,高精尖產業領跑北京經濟增長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截至2019年4月底,累計推廣純電動汽車26.35萬輛,累計建成充電樁17.97萬個。純電動汽車在規模效益、推廣應用、產業創新等方面佔據國內領先地位,並已建成相對成熟的產業鏈,完整覆蓋整車、電池、電機、電控、充電設備及服務等多環節。

在新材料領域,2018年,龍頭企業營業收入持續增長,以新材料為主的19家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1065.17億元。北京新材料領域科技資源豐富,擁有國內新材料領域相關的兩院院士130多人,每年承擔的國家科研項目約佔新材料領域項目總量的三分之一,榮獲的國家三大科技獎約佔新材料領域獲獎總數的三分之一,在新材料研究、製備、表徵、檢測等方面擁有一批國際一流科學裝置和儀器設備。

人工智能產業保持快速發展態勢。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北京人工智能相關產業規模達1500億元。北京人工智能領域科技資源優勢明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自動化所等全國過半數人工智能骨幹研究單位聚集在北京,擁有模式識別、智能技術與系統等10餘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龍頭企業聚集,已有百度、小米、京東等千億元以上規模的企業和美團點評、字節跳動、奇虎360、好未來等百億至千億間規模的企業多家。曠視科技、寒武紀、地平線、雲知聲、第四範式、醫渡雲等高成長企業快速發展,估值水平大幅提升。

在科技服務業領域,2018年全市科技服務業實現增加值3223.9億元,佔第三產業比重為13.1%,佔GDP比重為10.6%,增速10.4%,高於第三產業3.1個百分點,高於GDP增速3.8個百分點。全市認定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4957.8億元,增長10.5%;實現技術交易增加值2940.2億元,增長10.4%,佔GDP的比重達9.70%(2017年為9.51%)。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七成以上輻射到京外,其中流向津冀成交額227.4億元,同比增長11.8%。

重大技術創新成果顯著,高精尖產業領跑北京經濟增長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製:北京科技報 | 科學加客戶端

歡迎朋友圈轉發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

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違者必究

閱讀更多權威有用的科普文章、瞭解更多精彩科技活動,請下載“科學加”客戶端。蘋果用戶可以在App store搜索“科學加”下載安裝,安卓用戶可以在應用寶、360手機助手、豌豆莢、華為、小米等應用市場搜索“科學加”下載安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