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分享:5G技術將如何拓展音頻業的發展空間?'

"

本文轉載自全媒派 ,已獲得騰訊全媒派授權


"

本文轉載自全媒派 ,已獲得騰訊全媒派授權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分享:5G技術將如何拓展音頻業的發展空間?


“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我們生活的世界,不僅色彩斑斕,亦充滿繽紛的音色。從廣播到播客,再到智能語音交互,在一波又一波的技術浪潮中,無形的聲音留下了自己獨特的變遷軌跡,亦釋放出無盡的想象力。

近期,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新媒體與媒介融合研究中心主任李建剛老師做客全媒派真愛群講座。通過他的分享,讓我們重新認識和發掘“聲音”媒介,一起仰望5G時代的音頻星空。


作為媒介的聲音


所有關於聲音的理解,包括對於音頻產業的理解,我們不妨都從聲音的本質和它最初的發展開始講起,唯有如此才能夠把握住它未來的方向。真正能夠把握用戶需求和聲音發展方向的,可能不是技術,而是人們對於聲音的需求和體驗,這些因素基本決定了技術向什麼方向轉型。

"

本文轉載自全媒派 ,已獲得騰訊全媒派授權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分享:5G技術將如何拓展音頻業的發展空間?


“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我們生活的世界,不僅色彩斑斕,亦充滿繽紛的音色。從廣播到播客,再到智能語音交互,在一波又一波的技術浪潮中,無形的聲音留下了自己獨特的變遷軌跡,亦釋放出無盡的想象力。

近期,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新媒體與媒介融合研究中心主任李建剛老師做客全媒派真愛群講座。通過他的分享,讓我們重新認識和發掘“聲音”媒介,一起仰望5G時代的音頻星空。


作為媒介的聲音


所有關於聲音的理解,包括對於音頻產業的理解,我們不妨都從聲音的本質和它最初的發展開始講起,唯有如此才能夠把握住它未來的方向。真正能夠把握用戶需求和聲音發展方向的,可能不是技術,而是人們對於聲音的需求和體驗,這些因素基本決定了技術向什麼方向轉型。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分享:5G技術將如何拓展音頻業的發展空間?


廣播是一種媒介,2005年蘋果以ipod+iTunes軟件掀起了一股全球音樂和播客之風並發展至今,今天的智能語音交互離不開像Siri、小冰,還有科大訊飛這樣一些基於人工智能驅動的聲音應用。我們身處一個技術不斷迭代和快速進化的媒介環境,科技公司和媒體機構都圍繞著如何把聲音和技術更好地注入到內容產品及服務當中來展開策略與行動。

聲音本質上是一種聲波。中文所定義的“聲音”,在英文中又該對應哪個詞呢?

這個問題引導著我們去理解聲音的本質。因為我們不僅在中文的語言環境中去討論聲音,聲音的概念、技術、應用以及音頻產業的未來在全球範圍內都具有很大的通用性,因此中英文學科知識有很多可以相互借鑑和打通的地方。

從廣播媒介的角度來講,我們提到“聲音”的時候至少應該包含三種含義:


  • 第一種,人聲或語音(voice);
  • 第二種,音樂(music);
  • 第三種,音響效果(sound effect),音響效果包括大自然當中本身存在的音響效果,比如打雷、閃電,也包括一些我們生活當中人為產生的音響。


這樣來看,廣播媒介實際上為我們理解聲音提供了一個特別好的媒介路徑——人聲/語音、音樂、音響效果,這就是構成廣播媒介內容的三要素。

從單聲道、立體聲、磁帶、CD、 MP3到播客、再到人工智能驅動的智能語音助理、語音媒介,或者是嵌入式語音機器人等其他智能硬件產品,以及下一代高品質、沉浸式聲音應用,聲音與技術的融合從來沒有間斷過,未來的發展空間也極其廣闊。


傳統聲音的融合轉型之路



廣播是音頻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媒介融合的轉型過程當中,傳統廣播業的發展實際上要比電視更加穩健,相對來講受到衝擊後收入下滑的幅度也比電視更小一些。廣播的確受到新媒體帶來的競爭壓力,但是原有的一些用戶關係和內容品質,並沒有受到太多影響。廣播電臺正在一種漸進的過程中不斷向前發展,其在數字時代的融合也有多種嘗試,比如數字音頻廣播,聽覺產品以及智能語音融合服務等。

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場景,就是汽車。不論是無人駕駛還是其他新的聽覺技術開發,大家都在不遺餘力地爭奪汽車的內部空間。車載廣播依然保留著既有的優勢,在融合轉型過程中,它不僅需要發展新用戶,同時還要守住自己原有的用戶份額。

綜上,我認為廣播真正轉型有以下三種方式:

第一,在音頻質量上繼續提升。我們現在所聽到的廣播,好一些的是調頻立體聲,但是從世界範圍來講,實際上從1998年開始就可以提供CD級品質的聲音,例如數字音頻廣播DAB。當音質大幅提升上來之後,音樂等音頻內容會具有更強大的吸引力。

第二,廣播節目內容風格需要更加個性化和生動化,這一點離不開媒介內部的機制和體制改革。

第三,廣播未來的發展首先在於樹立自己的品牌,在此基礎上努力尋找和設計適合的產品類型。要持續培養自身用戶的忠誠度,而不是把影響力拓展和競爭策略都放在社交媒體平臺上,這樣做既不牢靠,也不長久。

近年來,市面上出現了很多基於社交媒體的新聞播客產品,大家目前所看到的這種內容類型,實際上並不是傳統媒體或新聞業的重要內容,還是屬於少量的內容分支。我個人認為,傳統媒體的主要影響力還是主要集中在原來的渠道和路徑當中,以自媒體的形態來進行新聞內容的延伸,不能替代自身的創新發展和產業佈局,這也是媒體深度融合改革的迫切所在。


我們可以認為播客是新聞業、廣播業的重要補充,它可以拉近傳統媒體與年輕用戶的距離,拓展傳統媒體與互聯網用戶聯繫的渠道,擴展自身內容在風格上的探索與變化。未來的影響也許還會進一步增加,但就目前來看,對於整個媒體產業龐大的內容體系和內容生產流程來說,它起到的作用還非常有限。

未來之聲:5G如何賦能音頻業?


5G技術將如何拓展音頻業的發展空間?

這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問題,因為這涉及音頻產業和科技未來發展的結果,涉及到新一代音頻格式標準的更新換代,這將帶來全球音頻產業格局的變化,並蘊含著新的機遇。我給舉幾個來自產業的案例加以說明。

我想介紹的第一個案例叫做高分辨率音頻,來自SONY公司,這可以稱之為下一代高品質的聲音產品。它的質量可以到達什麼程度呢?



"

本文轉載自全媒派 ,已獲得騰訊全媒派授權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分享:5G技術將如何拓展音頻業的發展空間?


“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我們生活的世界,不僅色彩斑斕,亦充滿繽紛的音色。從廣播到播客,再到智能語音交互,在一波又一波的技術浪潮中,無形的聲音留下了自己獨特的變遷軌跡,亦釋放出無盡的想象力。

近期,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新媒體與媒介融合研究中心主任李建剛老師做客全媒派真愛群講座。通過他的分享,讓我們重新認識和發掘“聲音”媒介,一起仰望5G時代的音頻星空。


作為媒介的聲音


所有關於聲音的理解,包括對於音頻產業的理解,我們不妨都從聲音的本質和它最初的發展開始講起,唯有如此才能夠把握住它未來的方向。真正能夠把握用戶需求和聲音發展方向的,可能不是技術,而是人們對於聲音的需求和體驗,這些因素基本決定了技術向什麼方向轉型。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分享:5G技術將如何拓展音頻業的發展空間?


廣播是一種媒介,2005年蘋果以ipod+iTunes軟件掀起了一股全球音樂和播客之風並發展至今,今天的智能語音交互離不開像Siri、小冰,還有科大訊飛這樣一些基於人工智能驅動的聲音應用。我們身處一個技術不斷迭代和快速進化的媒介環境,科技公司和媒體機構都圍繞著如何把聲音和技術更好地注入到內容產品及服務當中來展開策略與行動。

聲音本質上是一種聲波。中文所定義的“聲音”,在英文中又該對應哪個詞呢?

這個問題引導著我們去理解聲音的本質。因為我們不僅在中文的語言環境中去討論聲音,聲音的概念、技術、應用以及音頻產業的未來在全球範圍內都具有很大的通用性,因此中英文學科知識有很多可以相互借鑑和打通的地方。

從廣播媒介的角度來講,我們提到“聲音”的時候至少應該包含三種含義:


  • 第一種,人聲或語音(voice);
  • 第二種,音樂(music);
  • 第三種,音響效果(sound effect),音響效果包括大自然當中本身存在的音響效果,比如打雷、閃電,也包括一些我們生活當中人為產生的音響。


這樣來看,廣播媒介實際上為我們理解聲音提供了一個特別好的媒介路徑——人聲/語音、音樂、音響效果,這就是構成廣播媒介內容的三要素。

從單聲道、立體聲、磁帶、CD、 MP3到播客、再到人工智能驅動的智能語音助理、語音媒介,或者是嵌入式語音機器人等其他智能硬件產品,以及下一代高品質、沉浸式聲音應用,聲音與技術的融合從來沒有間斷過,未來的發展空間也極其廣闊。


傳統聲音的融合轉型之路



廣播是音頻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媒介融合的轉型過程當中,傳統廣播業的發展實際上要比電視更加穩健,相對來講受到衝擊後收入下滑的幅度也比電視更小一些。廣播的確受到新媒體帶來的競爭壓力,但是原有的一些用戶關係和內容品質,並沒有受到太多影響。廣播電臺正在一種漸進的過程中不斷向前發展,其在數字時代的融合也有多種嘗試,比如數字音頻廣播,聽覺產品以及智能語音融合服務等。

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場景,就是汽車。不論是無人駕駛還是其他新的聽覺技術開發,大家都在不遺餘力地爭奪汽車的內部空間。車載廣播依然保留著既有的優勢,在融合轉型過程中,它不僅需要發展新用戶,同時還要守住自己原有的用戶份額。

綜上,我認為廣播真正轉型有以下三種方式:

第一,在音頻質量上繼續提升。我們現在所聽到的廣播,好一些的是調頻立體聲,但是從世界範圍來講,實際上從1998年開始就可以提供CD級品質的聲音,例如數字音頻廣播DAB。當音質大幅提升上來之後,音樂等音頻內容會具有更強大的吸引力。

第二,廣播節目內容風格需要更加個性化和生動化,這一點離不開媒介內部的機制和體制改革。

第三,廣播未來的發展首先在於樹立自己的品牌,在此基礎上努力尋找和設計適合的產品類型。要持續培養自身用戶的忠誠度,而不是把影響力拓展和競爭策略都放在社交媒體平臺上,這樣做既不牢靠,也不長久。

近年來,市面上出現了很多基於社交媒體的新聞播客產品,大家目前所看到的這種內容類型,實際上並不是傳統媒體或新聞業的重要內容,還是屬於少量的內容分支。我個人認為,傳統媒體的主要影響力還是主要集中在原來的渠道和路徑當中,以自媒體的形態來進行新聞內容的延伸,不能替代自身的創新發展和產業佈局,這也是媒體深度融合改革的迫切所在。


我們可以認為播客是新聞業、廣播業的重要補充,它可以拉近傳統媒體與年輕用戶的距離,拓展傳統媒體與互聯網用戶聯繫的渠道,擴展自身內容在風格上的探索與變化。未來的影響也許還會進一步增加,但就目前來看,對於整個媒體產業龐大的內容體系和內容生產流程來說,它起到的作用還非常有限。

未來之聲:5G如何賦能音頻業?


5G技術將如何拓展音頻業的發展空間?

這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問題,因為這涉及音頻產業和科技未來發展的結果,涉及到新一代音頻格式標準的更新換代,這將帶來全球音頻產業格局的變化,並蘊含著新的機遇。我給舉幾個來自產業的案例加以說明。

我想介紹的第一個案例叫做高分辨率音頻,來自SONY公司,這可以稱之為下一代高品質的聲音產品。它的質量可以到達什麼程度呢?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分享:5G技術將如何拓展音頻業的發展空間?


"High-Resolution Audio refers to a collection of digital processes andformats that allow the encoding and playback of music using higher samplingrates than the standards used in CDs."


上圖中,左邊的是叫做Original analog recording,這是模擬時代的錄音;中間這個是CD,16bit/44.1kHz,實際上大家現在手機上聽到的多數音樂都達不到這個聲音質量標準;最右邊這個是高分辨率音頻,24bit/96kHz。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比如說,可能大家都看過“中國好聲音”,屏幕上的歌手如果在錄音棚裡錄製單曲或專輯,右側這張圖的指標在過去相當一段時間內可以達到或接近唱片的母版質量。

高品質聲音的傳播,將會在5G時代更廣泛地進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一方面會配合視頻的傳輸,另一方面會大大突破手機APP、無線廣播電臺或車載廣播等比較傳統而侷限的收聽模式。5G時代,機器之間的通信會大大增強,也即“萬物互聯”。高品質音頻硬件與視頻系統組成更好的個人及家庭音響系統,為音樂會、演唱會等大型藝術活動的回放帶來真實而美妙的聲音體驗。

給大家推薦的第二個案例,是杜比的聲音創新技術。以前,杜比音響被認為是影院級品質的超級付費體驗,在5G時代,這種趨勢會加速,同時會向移動設備端的音頻體驗轉移,聲音會出現以前不可想象的“縮放”和“聚焦”的運動感,以及手機錄音之後的強大的後期編輯功能等。


第三個來自業界的案例是諾基亞。很多人都認為,諾基亞不就是以前那個做手機的公司,在手機業務剝離之後,這家公司還有什麼黑科技嗎?事實上,諾基亞擁有大量先進的的音視頻技術專利,在創新技術和基礎研發方面依然令人敬佩,它在前兩年推出的VR攝影機OZO上已經提供全景的VR聲音錄製系統,可以準確記錄聲源,準確還原原始環境的聲音運動變化。


"

本文轉載自全媒派 ,已獲得騰訊全媒派授權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分享:5G技術將如何拓展音頻業的發展空間?


“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我們生活的世界,不僅色彩斑斕,亦充滿繽紛的音色。從廣播到播客,再到智能語音交互,在一波又一波的技術浪潮中,無形的聲音留下了自己獨特的變遷軌跡,亦釋放出無盡的想象力。

近期,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新媒體與媒介融合研究中心主任李建剛老師做客全媒派真愛群講座。通過他的分享,讓我們重新認識和發掘“聲音”媒介,一起仰望5G時代的音頻星空。


作為媒介的聲音


所有關於聲音的理解,包括對於音頻產業的理解,我們不妨都從聲音的本質和它最初的發展開始講起,唯有如此才能夠把握住它未來的方向。真正能夠把握用戶需求和聲音發展方向的,可能不是技術,而是人們對於聲音的需求和體驗,這些因素基本決定了技術向什麼方向轉型。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分享:5G技術將如何拓展音頻業的發展空間?


廣播是一種媒介,2005年蘋果以ipod+iTunes軟件掀起了一股全球音樂和播客之風並發展至今,今天的智能語音交互離不開像Siri、小冰,還有科大訊飛這樣一些基於人工智能驅動的聲音應用。我們身處一個技術不斷迭代和快速進化的媒介環境,科技公司和媒體機構都圍繞著如何把聲音和技術更好地注入到內容產品及服務當中來展開策略與行動。

聲音本質上是一種聲波。中文所定義的“聲音”,在英文中又該對應哪個詞呢?

這個問題引導著我們去理解聲音的本質。因為我們不僅在中文的語言環境中去討論聲音,聲音的概念、技術、應用以及音頻產業的未來在全球範圍內都具有很大的通用性,因此中英文學科知識有很多可以相互借鑑和打通的地方。

從廣播媒介的角度來講,我們提到“聲音”的時候至少應該包含三種含義:


  • 第一種,人聲或語音(voice);
  • 第二種,音樂(music);
  • 第三種,音響效果(sound effect),音響效果包括大自然當中本身存在的音響效果,比如打雷、閃電,也包括一些我們生活當中人為產生的音響。


這樣來看,廣播媒介實際上為我們理解聲音提供了一個特別好的媒介路徑——人聲/語音、音樂、音響效果,這就是構成廣播媒介內容的三要素。

從單聲道、立體聲、磁帶、CD、 MP3到播客、再到人工智能驅動的智能語音助理、語音媒介,或者是嵌入式語音機器人等其他智能硬件產品,以及下一代高品質、沉浸式聲音應用,聲音與技術的融合從來沒有間斷過,未來的發展空間也極其廣闊。


傳統聲音的融合轉型之路



廣播是音頻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媒介融合的轉型過程當中,傳統廣播業的發展實際上要比電視更加穩健,相對來講受到衝擊後收入下滑的幅度也比電視更小一些。廣播的確受到新媒體帶來的競爭壓力,但是原有的一些用戶關係和內容品質,並沒有受到太多影響。廣播電臺正在一種漸進的過程中不斷向前發展,其在數字時代的融合也有多種嘗試,比如數字音頻廣播,聽覺產品以及智能語音融合服務等。

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場景,就是汽車。不論是無人駕駛還是其他新的聽覺技術開發,大家都在不遺餘力地爭奪汽車的內部空間。車載廣播依然保留著既有的優勢,在融合轉型過程中,它不僅需要發展新用戶,同時還要守住自己原有的用戶份額。

綜上,我認為廣播真正轉型有以下三種方式:

第一,在音頻質量上繼續提升。我們現在所聽到的廣播,好一些的是調頻立體聲,但是從世界範圍來講,實際上從1998年開始就可以提供CD級品質的聲音,例如數字音頻廣播DAB。當音質大幅提升上來之後,音樂等音頻內容會具有更強大的吸引力。

第二,廣播節目內容風格需要更加個性化和生動化,這一點離不開媒介內部的機制和體制改革。

第三,廣播未來的發展首先在於樹立自己的品牌,在此基礎上努力尋找和設計適合的產品類型。要持續培養自身用戶的忠誠度,而不是把影響力拓展和競爭策略都放在社交媒體平臺上,這樣做既不牢靠,也不長久。

近年來,市面上出現了很多基於社交媒體的新聞播客產品,大家目前所看到的這種內容類型,實際上並不是傳統媒體或新聞業的重要內容,還是屬於少量的內容分支。我個人認為,傳統媒體的主要影響力還是主要集中在原來的渠道和路徑當中,以自媒體的形態來進行新聞內容的延伸,不能替代自身的創新發展和產業佈局,這也是媒體深度融合改革的迫切所在。


我們可以認為播客是新聞業、廣播業的重要補充,它可以拉近傳統媒體與年輕用戶的距離,拓展傳統媒體與互聯網用戶聯繫的渠道,擴展自身內容在風格上的探索與變化。未來的影響也許還會進一步增加,但就目前來看,對於整個媒體產業龐大的內容體系和內容生產流程來說,它起到的作用還非常有限。

未來之聲:5G如何賦能音頻業?


5G技術將如何拓展音頻業的發展空間?

這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問題,因為這涉及音頻產業和科技未來發展的結果,涉及到新一代音頻格式標準的更新換代,這將帶來全球音頻產業格局的變化,並蘊含著新的機遇。我給舉幾個來自產業的案例加以說明。

我想介紹的第一個案例叫做高分辨率音頻,來自SONY公司,這可以稱之為下一代高品質的聲音產品。它的質量可以到達什麼程度呢?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分享:5G技術將如何拓展音頻業的發展空間?


"High-Resolution Audio refers to a collection of digital processes andformats that allow the encoding and playback of music using higher samplingrates than the standards used in CDs."


上圖中,左邊的是叫做Original analog recording,這是模擬時代的錄音;中間這個是CD,16bit/44.1kHz,實際上大家現在手機上聽到的多數音樂都達不到這個聲音質量標準;最右邊這個是高分辨率音頻,24bit/96kHz。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比如說,可能大家都看過“中國好聲音”,屏幕上的歌手如果在錄音棚裡錄製單曲或專輯,右側這張圖的指標在過去相當一段時間內可以達到或接近唱片的母版質量。

高品質聲音的傳播,將會在5G時代更廣泛地進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一方面會配合視頻的傳輸,另一方面會大大突破手機APP、無線廣播電臺或車載廣播等比較傳統而侷限的收聽模式。5G時代,機器之間的通信會大大增強,也即“萬物互聯”。高品質音頻硬件與視頻系統組成更好的個人及家庭音響系統,為音樂會、演唱會等大型藝術活動的回放帶來真實而美妙的聲音體驗。

給大家推薦的第二個案例,是杜比的聲音創新技術。以前,杜比音響被認為是影院級品質的超級付費體驗,在5G時代,這種趨勢會加速,同時會向移動設備端的音頻體驗轉移,聲音會出現以前不可想象的“縮放”和“聚焦”的運動感,以及手機錄音之後的強大的後期編輯功能等。


第三個來自業界的案例是諾基亞。很多人都認為,諾基亞不就是以前那個做手機的公司,在手機業務剝離之後,這家公司還有什麼黑科技嗎?事實上,諾基亞擁有大量先進的的音視頻技術專利,在創新技術和基礎研發方面依然令人敬佩,它在前兩年推出的VR攝影機OZO上已經提供全景的VR聲音錄製系統,可以準確記錄聲源,準確還原原始環境的聲音運動變化。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分享:5G技術將如何拓展音頻業的發展空間?


諾基亞VR攝影機OZO

諾基亞在最新的音頻技術領域不斷突破,自稱為“解鎖聲音的新維度”,在聲音的3D感、聲音空間聚焦、聲音聽感縮放以及其他領域不斷向前,並將其成果授權給多家有全球影響力的品牌手機制造公司。

5G是下一代無線通訊革命技術,大家現在討論和關注的更多是其對於視頻應用的推動,比如4K、8K等超高清影像。需要注意的是:好的視頻應用離不開與之相匹配的音頻技術,只不過通常大家都會更加註重那些看得見的視覺元素,忽略那些看不見的聽覺存在。大眾的這種媒介內容消費行為,恰恰為專業人員,包括感興趣的各位讀者提供了可觀察、可挖掘和可分析的材料。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聲音產品和技術,還遠遠沒有滿足人們對於美好內容的追求。聲音的存在與人的交流,不僅僅是客觀物理參數的組合,更重要的是心理感知的研究和重構。科技公司對於聲音的感知與美感的塑造,很多時候依然缺乏準確的理解和把握。

結語

從1877年愛迪生髮明留聲機到今天,音視頻技術及相關產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下,人們能夠享受到更好的技術和體驗,但是也不能忘記如何能夠讓好的內容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啟發與幫助,以及如何增加人和人之間的信任,而不是製造新的障礙,或是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孤獨。


我們應當努力發展高品質的音頻業,豐富國家與地區的音樂涵養,促進改革開放,促進文化教育交流,增強人們對於媒介談話和廣播音樂中嚴肅情感的感知,推動社會個體通過聆聽聲音來理解現代自我。麥克盧漢曾說過,“廣播有力量將心靈和社會變成合二為一的共鳴箱”。今天,這個責任落在了現代音頻業的創新和創造者身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