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三星SDI即將殺入,國內頭部動力電池企業,做好準備了嗎?

新能源購車補貼持續退坡,“白名單”導向性作用隨之淡化;

後補貼時代,即便不採用“白名單”內的電池供應商也不影響補貼;

“白名單”期間,行業規範已基本形成、行業內部格局已經顯現;

本土電池企業邁入技術競爭時代,“全面開放”更有利於本土企業長遠發展;

......

松下、三星SDI即將殺入,國內頭部動力電池企業,做好準備了嗎?


終於,曾經質疑聲四起的動力電池“白名單”,在實施了四年多之後,“成功”完成了它的使命,退下了“受人追捧”的歷史舞臺。同時,這也代表著,中國的動力電池企業“躺在”政策紅利上的日子潸然落幕。

6月24日,工信部發布公告,決定自2019年6月21日起廢止《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範條件》(以下簡稱“《規範條件》”),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批符合規範條件企業目錄也同時廢止。

松下、三星SDI即將殺入,國內頭部動力電池企業,做好準備了嗎?


一時間,網友們熱議紛紛:在業內存在四年之久的“白名單”正式取消,它之前究竟起著什麼作用,又保護了誰;沒有白名單後,之前“風光無限”的動力電池企業未來將如何發展?今天,汽車情報新媒體就和大家聊上一聊。

何為“白名單”?

回溯到2015年3月,當時為了引導規範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健康發展,工信部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要求制定了《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範條件》。

而這份規範條件則根據企業基本要求、生產條件、技術能力、質量保證能力等7個方面,對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給出規範意見。符合這份規範條件的企業名錄,則被業內稱為“動力電池白名單”,此後,工信部分別在2015年10月、2016年1月、2016年4月、2016年7月,先後公佈了四批符合《規範條件》的企業目錄,當中包括寧德時代、沃特瑪等共57家企業。

松下、三星SDI即將殺入,國內頭部動力電池企業,做好準備了嗎?


而當時能夠進入動力電池“白名單”,對於動力電池企業來說,是一件及其利好的事情,原因何在?因為此目錄就相當於補貼的“優先權”,新能源汽車所使用的電池必須進入其中,否則將無法獲得補貼。所以,動力電池“白名單”成為了各大新能源車企關注的焦點。

松下、三星SDI即將殺入,國內頭部動力電池企業,做好準備了嗎?


至今,此“白名單”在國內實行已有四年多時間。需要肯定的是,此“白名單”在支持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做優、做強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因為企業為了達到“白名單”的要求,勢必要在技術、產能、品質等方面加大投入、加大力度。值得一提的是,在“白名單”的57家企業裡面,只有中國的電池企業,沒有一家日韓電池在華企業。

“白名單”有何作用?

之於“作用”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用“硬幣”來形容,因為任何一個硬幣都有兩面性。

首先,我們來說其“正面”:在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新能源車市,且增速持續領跑全球,以及在動力電池“白名單”的約束下,中國的動力電池企業在全球的市場佔有率逐漸提高,且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上佔據著絕對的優勢。

松下、三星SDI即將殺入,國內頭部動力電池企業,做好準備了嗎?


從2018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排行榜中可以看出,在排名前十的電池企業中,僅有三家為日韓企業,其餘七家都是中國企業。其中,寧德時代以總裝機量23.54GWh,達到了全球動力電池市場佔有率的25.4%,榮登2018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第一。

松下、三星SDI即將殺入,國內頭部動力電池企業,做好準備了嗎?


不可否認的是,在如此巨大的“紅利”下,不僅催生了中國動力電池的“一枝獨秀”——寧德時代,其餘諸多中國動力電池企業也都在“偷著樂”,瘋狂擴張;而一些日韓車企則只能被動停止擴充甚至減產。

當然,此“硬幣”的反面也不可忽視。“白名單”在保護了中國動力電池市佔率的同時,也錯失了中國動力電池“苦心鑽研”的黃金時間,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車企對動力電池的研發;而動力電池企業為了讓車企因有補貼而選擇自己的動力電池時,往往都會盲目的去擴充產能,從而又影響了自身專心研發“更上一層樓”的核心技術。

松下、三星SDI即將殺入,國內頭部動力電池企業,做好準備了嗎?


如今,中國動力電池行業的產能,已然呈現出“高端不足、低端過剩”的場面,而一些車企出於時間和成本,便不得不選擇一些技術水平較低的動力電池,以拿到補貼。總而言之,依然是缺乏了一心一意、創新研發的核心技術。

動力電池企業如何發展?

正如上文所說,目前中國的“高端”動力電池仍屬於供不應求狀態,且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扼制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原因;同時,由於白名單的原因,也影響了部分外資動力電池企業在華的發展。

如今,“白名單”退出歷史舞臺,不僅意味著動力電池的市場準入門檻將一視同仁,也意味著此行業競爭即刻白熱化:誰將有參與高強度競爭的實力?頭部企業在面對著日韓強敵時,又是否能夠保持如此之高的市場佔有率?

松下、三星SDI即將殺入,國內頭部動力電池企業,做好準備了嗎?


面對一系列的“難題”,汽車情報新媒體認為,企業首先要保證產品的質量。聯想到近期接二連三的“電動汽車自燃事件”,試問,消費者還敢去選擇那款車型,那組動力電池嗎?第二,企業還要實現高端化發展,如同消費升級帶來的豪華品牌汽車在車市“寒冬”之中逆勢上揚,只有堅持高端化發展才能得到主流車企的關注、符合市場的需求。

松下、三星SDI即將殺入,國內頭部動力電池企業,做好準備了嗎?


此外,動力電池企業要跳出供應商的身份,爭取與車企建立合作的關係,此舉不僅意味著源源不斷的訂單,更意味著其能夠在產能上快馬加鞭;最後,企業要堅持“全球化”的發展戰略,亦如一些自主品牌汽車,不僅將自身品牌形象極大提升,更將產品質量、口碑、銷量等,灑向全世界。

結語:當國內動力電池企業沒有了補貼這層“保護膜”時,當動力電池“白名單”取消後,當面對外資強敵殺入中國市場時,以及當電動汽車的安全問題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痛點時,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有誰能夠扛起大旗,不斷鑽研自身的核心技術,繼續保持高昂的市場佔有率呢?

我想,這不僅是諸多消費者心中的疑問,更是諸多動力電池企業以及新能源車企值得思考的事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