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分配,打破“一分定終生”'

技術 羋月傳 跳槽那些事兒 新聞 軍中三劍客 2019-07-20
"

觸陽 三劍客

"

觸陽 三劍客

畢業分配,打破“一分定終生”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四年前,作為第一批軍校畢業分配改革的親歷者,我以綜合評定區隊第二的成績,選擇了專業對口的部隊和崗位。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馬上,又有一批新干部即將奔赴自己的崗位。而關於畢業分配的現行政策,在近幾年的實行中,確實使畢業分配做到了更加公平、公正,也使學員能夠才盡其用、人盡其能。

雖然有些人仍然覺得不盡人意,但可以說,“打分制”的實施,恐怕是軍旅生涯所能遇到的、相對最公平也最擁有自主權的政策。

"

觸陽 三劍客

畢業分配,打破“一分定終生”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四年前,作為第一批軍校畢業分配改革的親歷者,我以綜合評定區隊第二的成績,選擇了專業對口的部隊和崗位。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馬上,又有一批新干部即將奔赴自己的崗位。而關於畢業分配的現行政策,在近幾年的實行中,確實使畢業分配做到了更加公平、公正,也使學員能夠才盡其用、人盡其能。

雖然有些人仍然覺得不盡人意,但可以說,“打分制”的實施,恐怕是軍旅生涯所能遇到的、相對最公平也最擁有自主權的政策。

畢業分配,打破“一分定終生”

1

軍校學員的畢業分配,是能影響一名軍官一輩子的。

這話不假。選擇“北上廣”?還是奔赴“新西蘭”(新疆、西藏、蘭州)?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畢業分配就是人生的“岔路口”,不僅僅是首次工作崗位的分配,從分配地點開始,隨之決定了就業、婚姻、子女教育等諸多人生大事的格局,佔據著一個人的半生命運,也就成了大家約定俗成的——“一分定終生”。

革命軍人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我們暫且不去判定分配到一個單位的好壞,然而現實情況下,在大城市或者框架結構大的單位,在婚姻交往、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等各方面相對有優勢,各方面的既得利益會增多;而在邊遠艱苦地區、一線基層部隊等地方,相對環境的落後,以及伴隨保障的有限,往往會成為個人發展受限和家庭生活受阻的主要因素。

2015年之前,我軍的畢業分配製度主要是由部隊上報需求、總部擬製計劃、院校實施分配的“三步走”展開的。這種制度下,學員缺乏自主性,往往分到哪裡算哪裡,也缺乏透明和監督,難免有“找關係、打招呼、遞條子”等現象的發生,讓一些人“輸在起跑線”上。

不患寡而患不均。我們都是看著前人的足跡,去考慮和規劃自己的足跡。在這樣一個人生大事面前,沒有人去迴避。我們那些前輩們的現狀,讓當時的我們面臨著人生選擇題。

2

為了彌補這一不足,2015年,原總政頒發了《軍隊生長幹部學員畢業分配規定》,對軍校畢業分配政策作出了重大調整。《規定》明確:

優先保障駐艱苦邊遠地區部隊和新型作戰力量部隊補充需求;

本、專科畢(結)業學員主要分配師級以下部隊;

研究生畢業學員應當兼顧其研究方向和素質特長,主要分配院校、科研單位和技術密集型部隊。

同時,還規定了下列單位不予補充生長幹部畢(結)業學員:

(一) 師級(含)以上單位機關(不含艦艇支隊機關);

(二)省軍區系統不轄部(分)隊的軍分區(警備區)、人民武裝部,以及未編制排長等起點職務崗位軍官的預備役部隊;

(三)老幹部服務管理機構;

(四)非編機構和臨時單位;

(五)其他按照規定不得補充生長幹部學員的單位。

院校(不含所轄教練試驗部隊、分隊)、科研單位、中心(隊屬)醫院以上衛生機構、軍代表機構、新聞宣傳出版社等單位一般不予補充本、專科畢(結)業學員。

而最大的變化,就在於以學員綜合評定,作為確定任職培訓去向、分配工作單位的基本依據。

這種依據學員全程學習課程考核、綜合素質考核和平時綜合表現等情況、進行量化加權計算的“打分制”的評定結果,讓學員更加具有了自主權,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畢業分配的公平性。

而當年,我們區隊的24名學員,按照綜合評定的成績排名順序,依次選擇了自己的去向。

"

觸陽 三劍客

畢業分配,打破“一分定終生”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四年前,作為第一批軍校畢業分配改革的親歷者,我以綜合評定區隊第二的成績,選擇了專業對口的部隊和崗位。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馬上,又有一批新干部即將奔赴自己的崗位。而關於畢業分配的現行政策,在近幾年的實行中,確實使畢業分配做到了更加公平、公正,也使學員能夠才盡其用、人盡其能。

雖然有些人仍然覺得不盡人意,但可以說,“打分制”的實施,恐怕是軍旅生涯所能遇到的、相對最公平也最擁有自主權的政策。

畢業分配,打破“一分定終生”

1

軍校學員的畢業分配,是能影響一名軍官一輩子的。

這話不假。選擇“北上廣”?還是奔赴“新西蘭”(新疆、西藏、蘭州)?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畢業分配就是人生的“岔路口”,不僅僅是首次工作崗位的分配,從分配地點開始,隨之決定了就業、婚姻、子女教育等諸多人生大事的格局,佔據著一個人的半生命運,也就成了大家約定俗成的——“一分定終生”。

革命軍人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我們暫且不去判定分配到一個單位的好壞,然而現實情況下,在大城市或者框架結構大的單位,在婚姻交往、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等各方面相對有優勢,各方面的既得利益會增多;而在邊遠艱苦地區、一線基層部隊等地方,相對環境的落後,以及伴隨保障的有限,往往會成為個人發展受限和家庭生活受阻的主要因素。

2015年之前,我軍的畢業分配製度主要是由部隊上報需求、總部擬製計劃、院校實施分配的“三步走”展開的。這種制度下,學員缺乏自主性,往往分到哪裡算哪裡,也缺乏透明和監督,難免有“找關係、打招呼、遞條子”等現象的發生,讓一些人“輸在起跑線”上。

不患寡而患不均。我們都是看著前人的足跡,去考慮和規劃自己的足跡。在這樣一個人生大事面前,沒有人去迴避。我們那些前輩們的現狀,讓當時的我們面臨著人生選擇題。

2

為了彌補這一不足,2015年,原總政頒發了《軍隊生長幹部學員畢業分配規定》,對軍校畢業分配政策作出了重大調整。《規定》明確:

優先保障駐艱苦邊遠地區部隊和新型作戰力量部隊補充需求;

本、專科畢(結)業學員主要分配師級以下部隊;

研究生畢業學員應當兼顧其研究方向和素質特長,主要分配院校、科研單位和技術密集型部隊。

同時,還規定了下列單位不予補充生長幹部畢(結)業學員:

(一) 師級(含)以上單位機關(不含艦艇支隊機關);

(二)省軍區系統不轄部(分)隊的軍分區(警備區)、人民武裝部,以及未編制排長等起點職務崗位軍官的預備役部隊;

(三)老幹部服務管理機構;

(四)非編機構和臨時單位;

(五)其他按照規定不得補充生長幹部學員的單位。

院校(不含所轄教練試驗部隊、分隊)、科研單位、中心(隊屬)醫院以上衛生機構、軍代表機構、新聞宣傳出版社等單位一般不予補充本、專科畢(結)業學員。

而最大的變化,就在於以學員綜合評定,作為確定任職培訓去向、分配工作單位的基本依據。

這種依據學員全程學習課程考核、綜合素質考核和平時綜合表現等情況、進行量化加權計算的“打分制”的評定結果,讓學員更加具有了自主權,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畢業分配的公平性。

而當年,我們區隊的24名學員,按照綜合評定的成績排名順序,依次選擇了自己的去向。

畢業分配,打破“一分定終生”

3

但是,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軍隊生長幹部學員畢業分配規定》的制訂與實施,為畢業分配解決了許多問題,取得了一定進步,但仍然有許多矛盾問題需要考慮和解決。

從這四年的開展實施來看,結合學弟學妹的畢業形勢,我們大致梳理出了這三類典型現象:

①高分者不願意去邊疆,低分者不得不去。

在社會學和經濟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馬太效應”,指的是一種存在的兩極分化現象。在百分制的評定下,高分學員具有優先選擇權,而許多人不願意選擇分配至艱苦邊遠和作戰部隊,增加了向大城市和大機關的流動性,造成了分配上的兩極分化,更造成了優秀人才補充艱苦邊遠地區機制的減弱。

②綜合評定向特長評比的“變味”。

在綜合評定的大背景下,儘管教學訓練考核科目成績的比重較大,但總分平均分差不大,再乘以學習訓練所佔的百分比後,一般不會拉開太大分差。

反觀特長評比所加的實打實的分數在綜合排名多一分能超越十幾人,導致一些學員從入學開始就忙著各類比賽競賽活動,與院校以教學訓練為主體相偏離。

③學員之間的惡性競爭。

沒有利益衝突的友誼,是最純粹的友誼。四五年的時間一起吃苦受難、一起摸爬滾打,使軍校學員們建立了深厚友誼,而在畢業評定排名先後和固定的單位崗位數量面前,又使他們之間存在了一定的競爭關係。謀分數就是謀分配,在這種環境下,一部兄弟義氣、情同手足《水滸傳》可能就演變成了《羋月傳》。

軍改不是一蹴而就的。畢業分配製度改革作為軍改的一部分,亦是如此。而在今年6月,在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上,審議了《關於改革生長軍官學員畢業分配製度的意見建議》,生長軍官學員畢業分配製度改革,又再一次提上了議程,無疑是個令人振奮的消息。

可以看到,軍校人才培養輸送作為一個系統性工程,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這個過去一直困擾生長軍官的問題,需要被不斷科學論證並妥善解決,也終將被解決。

"

觸陽 三劍客

畢業分配,打破“一分定終生”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四年前,作為第一批軍校畢業分配改革的親歷者,我以綜合評定區隊第二的成績,選擇了專業對口的部隊和崗位。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馬上,又有一批新干部即將奔赴自己的崗位。而關於畢業分配的現行政策,在近幾年的實行中,確實使畢業分配做到了更加公平、公正,也使學員能夠才盡其用、人盡其能。

雖然有些人仍然覺得不盡人意,但可以說,“打分制”的實施,恐怕是軍旅生涯所能遇到的、相對最公平也最擁有自主權的政策。

畢業分配,打破“一分定終生”

1

軍校學員的畢業分配,是能影響一名軍官一輩子的。

這話不假。選擇“北上廣”?還是奔赴“新西蘭”(新疆、西藏、蘭州)?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畢業分配就是人生的“岔路口”,不僅僅是首次工作崗位的分配,從分配地點開始,隨之決定了就業、婚姻、子女教育等諸多人生大事的格局,佔據著一個人的半生命運,也就成了大家約定俗成的——“一分定終生”。

革命軍人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我們暫且不去判定分配到一個單位的好壞,然而現實情況下,在大城市或者框架結構大的單位,在婚姻交往、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等各方面相對有優勢,各方面的既得利益會增多;而在邊遠艱苦地區、一線基層部隊等地方,相對環境的落後,以及伴隨保障的有限,往往會成為個人發展受限和家庭生活受阻的主要因素。

2015年之前,我軍的畢業分配製度主要是由部隊上報需求、總部擬製計劃、院校實施分配的“三步走”展開的。這種制度下,學員缺乏自主性,往往分到哪裡算哪裡,也缺乏透明和監督,難免有“找關係、打招呼、遞條子”等現象的發生,讓一些人“輸在起跑線”上。

不患寡而患不均。我們都是看著前人的足跡,去考慮和規劃自己的足跡。在這樣一個人生大事面前,沒有人去迴避。我們那些前輩們的現狀,讓當時的我們面臨著人生選擇題。

2

為了彌補這一不足,2015年,原總政頒發了《軍隊生長幹部學員畢業分配規定》,對軍校畢業分配政策作出了重大調整。《規定》明確:

優先保障駐艱苦邊遠地區部隊和新型作戰力量部隊補充需求;

本、專科畢(結)業學員主要分配師級以下部隊;

研究生畢業學員應當兼顧其研究方向和素質特長,主要分配院校、科研單位和技術密集型部隊。

同時,還規定了下列單位不予補充生長幹部畢(結)業學員:

(一) 師級(含)以上單位機關(不含艦艇支隊機關);

(二)省軍區系統不轄部(分)隊的軍分區(警備區)、人民武裝部,以及未編制排長等起點職務崗位軍官的預備役部隊;

(三)老幹部服務管理機構;

(四)非編機構和臨時單位;

(五)其他按照規定不得補充生長幹部學員的單位。

院校(不含所轄教練試驗部隊、分隊)、科研單位、中心(隊屬)醫院以上衛生機構、軍代表機構、新聞宣傳出版社等單位一般不予補充本、專科畢(結)業學員。

而最大的變化,就在於以學員綜合評定,作為確定任職培訓去向、分配工作單位的基本依據。

這種依據學員全程學習課程考核、綜合素質考核和平時綜合表現等情況、進行量化加權計算的“打分制”的評定結果,讓學員更加具有了自主權,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畢業分配的公平性。

而當年,我們區隊的24名學員,按照綜合評定的成績排名順序,依次選擇了自己的去向。

畢業分配,打破“一分定終生”

3

但是,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軍隊生長幹部學員畢業分配規定》的制訂與實施,為畢業分配解決了許多問題,取得了一定進步,但仍然有許多矛盾問題需要考慮和解決。

從這四年的開展實施來看,結合學弟學妹的畢業形勢,我們大致梳理出了這三類典型現象:

①高分者不願意去邊疆,低分者不得不去。

在社會學和經濟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馬太效應”,指的是一種存在的兩極分化現象。在百分制的評定下,高分學員具有優先選擇權,而許多人不願意選擇分配至艱苦邊遠和作戰部隊,增加了向大城市和大機關的流動性,造成了分配上的兩極分化,更造成了優秀人才補充艱苦邊遠地區機制的減弱。

②綜合評定向特長評比的“變味”。

在綜合評定的大背景下,儘管教學訓練考核科目成績的比重較大,但總分平均分差不大,再乘以學習訓練所佔的百分比後,一般不會拉開太大分差。

反觀特長評比所加的實打實的分數在綜合排名多一分能超越十幾人,導致一些學員從入學開始就忙著各類比賽競賽活動,與院校以教學訓練為主體相偏離。

③學員之間的惡性競爭。

沒有利益衝突的友誼,是最純粹的友誼。四五年的時間一起吃苦受難、一起摸爬滾打,使軍校學員們建立了深厚友誼,而在畢業評定排名先後和固定的單位崗位數量面前,又使他們之間存在了一定的競爭關係。謀分數就是謀分配,在這種環境下,一部兄弟義氣、情同手足《水滸傳》可能就演變成了《羋月傳》。

軍改不是一蹴而就的。畢業分配製度改革作為軍改的一部分,亦是如此。而在今年6月,在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上,審議了《關於改革生長軍官學員畢業分配製度的意見建議》,生長軍官學員畢業分配製度改革,又再一次提上了議程,無疑是個令人振奮的消息。

可以看到,軍校人才培養輸送作為一個系統性工程,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這個過去一直困擾生長軍官的問題,需要被不斷科學論證並妥善解決,也終將被解決。

畢業分配,打破“一分定終生”

4

1950年1月,鄧小平同志找18軍軍長張國華談話,命他率領部隊挺進西藏。得知變動,張國華只有兩句話:“一切聽從黨安排!”“堅決完成任務!”而在軍隊改革的調整移防中,我們廣大官兵聽令而行、說走就走,舍“小家”為“大家”,展現出“黨叫去哪就去哪”的絕對服從意識。

改革是利好的,而未來的畢業分配,這三個方面不可或缺。

更加趨於基層一線。在軍校分配問題上,生長幹部向基層一線加大分配力度的趨勢不會變,這一點與“部隊是要打仗的”的本質分不開,天經地義、雷打不動。與此同時,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靠素質立身、憑實績進步”的導向不會變。

更加註重激勵吸引。在提拔使用上,同等條件下比內地幹部“快”上一步;在工資待遇上,進一步與內地拉開差距;在政策福利上,向邊遠艱苦地區著重傾斜;在任職年限上,明確最低年限的劃定……真正意義上讓邊遠艱苦地區有吸引力,讓邊遠艱苦地區的幹部有競爭力。

更加體現公平公正。在原有《軍隊生長幹部學員畢業分配規定》的基礎上,更加主動“陽光分配”,進一步優化學員綜合評定,鼓勵高分者優先挑選崗位,但要控制比例限制,確保不同地區幹部質量的合理分佈,而對那些評分很高、又主動選擇去艱苦一線部隊的優秀學員,進行高定級別或者縮短最低晉升年限的獎勵。

人才不是招來的,而是吸引來的。如何把那些確實有素質、有能力、也有情懷的好乾部選進來,在更艱苦的環境下鍛鍊和磨練,為國家和軍隊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就應該在如何讓他們想來,願來,有奔頭、有想頭、有盼頭上下功夫,這才是國防和軍隊建設可持續發展的良方。

就在昨天,一名即將畢業分配的學弟還打電話給我諮詢分配填報的問題,看著一個個都是去往一線部隊的名額,他既糾結又期待。

我想,當“到基層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成為人人炙手可熱的香餑餑,所謂“一分定終生”自然迎刃而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