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技能大賽大放光芒的高手回來了

■胡耿軍(左)和同伴正在比賽。通訊員供圖

"世界技能大賽大放光芒的高手回來了

■胡耿軍(左)和同伴正在比賽。通訊員供圖

世界技能大賽大放光芒的高手回來了

■29日,參加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的選手載譽歸來。 新快報記者 畢志毅/攝

新一代南粵工匠平均年齡21.6歲,最年輕的18歲選手打破韓國一項目“五連冠”

“他們來了!他們來了!”8月29日傍晚,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下稱“世賽”)廣東“軍團”搭乘的航班在廣州白雲國際機場降落,22名廣東選手穿著統一西裝隊服,精神飽滿地亮相到達廳。在此屆世賽中,廣東選手表現搶眼,斬獲8金,這佔了中國金牌數的“半壁江山”。

新快報記者梳理髮現,這一批年輕的南粵工匠平均年齡僅21.6歲,其中年齡最小的胡耿軍只有18歲,卻在移動機器人項目中奪冠,終結該項目韓國的“五連冠”。與此同時,在這一支勁旅中,有選手頂住壓力,實現中國在數控銑項目中的“三連冠”;也有選手奮力突破,終結了巴西、日本的“三連冠”。

■新快報記者 沈逸雲 通訊員 粵仁宣

當地時間8月27日,經過4天激烈競逐,世賽在俄羅斯喀山圓滿落幕。本屆比賽中國代表團派出63名選手參加全部56個項目的比賽,其中廣東共有22名選手參加20個項目的比賽。最終,中國斬獲16金14銀5銅17優勝獎,再次榮登金牌榜、獎牌榜、團體總分第一。而廣東“軍團”亦再創佳績,將8金3銀1銅8優勝獎收入囊中。

此次世賽廣東“奪金團”中,由於製造團隊挑戰賽為3人團體項目、移動機器人為雙人團體項目,最終共有10名選手斬獲8個項目冠軍。記者發現,“八金”當中,有5塊金牌來自制造業,分別是數控車、數控銑、綜合機械與自動化、製造團隊挑戰賽、移動機器人,其中不乏先進製造業。

“世賽成績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標誌。”廣東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世賽項目與社會經濟發展緊密關聯,並結合企業生產技術制定比賽標準。此次賽果一方面直接反映出廣東在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上一系列舉措的行之有效,另一方面亦說明廣東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相關產業技術發展水平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已相對領先。

“國內特別是廣東的‘智’造產業發展,對比賽水平亦有促進。”此次移動機器人項目冠軍胡耿軍的教練龐春表示,中國是第三次參加該項目比賽,此次能實現金牌“零的突破”,得益於移動機器人軟硬件設計的積累和升級,也歸功於相關產業的發展,“像日常使用的掃地機器人等人工智能機器,均屬於相同的原理和技術。”

世賽向來是全球優秀技能青年的最高競技臺,部分項目甚至劃定了參賽者的最大“年齡線”。

據統計,中國代表團63名選手中,參賽選手幾乎全部是“95”後,平均年齡21歲。“00後”選手有5名,其中兩名來自廣東,分別是移動機器人項目選手胡耿軍、製冷與空調項目選手楊梓浩。而年齡最大的是製造團隊挑戰賽項目選手彭晨晞25歲。

從性別看,女性選手是“稀有動物”,僅9名,佔比14%;男性選手共54名,佔比86%。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廣東的“金牌團”中,有一名女性身影特別引入注目。來自廣州市白雲工商技師學院的溫彩雲斬獲了時裝技術項目金牌,實現了從小的“服裝設計夢”。

此外, 從戶籍看,有15名選手來自城市,48名選手來自農村,且有4名選手來自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從身份看,7名為企業職工,14名為教師,42名為學生。

冠軍故事

“非專業菜鳥”一路逆襲 淡定矯錯實現金牌“零的突破”

冠軍檔案 胡耿軍,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學生,移動機器人項目冠軍

這次廣東“金牌團”中年齡最小的選手胡耿軍,出生於廣東揭陽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從小,父親作為一名維修電工常年在外,母親在家務農。“媽媽是我的榜樣和英雄。”雖然與父親同為技能人員,母親晝出夜歸靠打零工維持家庭生計與5個孩子讀書,讓他學會了勤奮與踏實。

初中畢業後,為早日扶持家庭,他入讀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機電一體化五年制專業。剛開始,他對這一陌生的專業一竅不通,“我是軟件不會用,程序也不會寫。”為了跟上節奏,他通過網絡翻譯軟件,自學了英文編程資料,一個多月後便能控制機器人完成簡單動作。

相較於其他專業選手,“半路出家”的“菜鳥”胡耿軍在近兩年來通過層層選拔,不僅通過學校、市、省的選拔,更以第四名成績進入國家集訓隊,其間淘汰賽五進三、三進一均拿到第一名,獲得世賽“入場券”,一路逆襲,與雲南技師學院學生鄭元棋默契配合,實現這一項目上中國金牌的“零的突破”。

如今,移動機器人比賽“遍地開花”,但在最高技能競技臺上,這一項目是“難上加難”。“最難的是參賽機器人是‘從無到有’,從設計、選材、製作、編程、調試等,都要選手自己完成。”

“我們勝在了速度。”龐春透露,比賽中兩名選手曾在調試中出現失誤,但迅速調整狀態,淡定專注地修正失誤,最終以速度贏過了韓國隊幾乎零失誤的“穩”,終結了其在這一項目上的“五連冠”。

22小時內造出自動調酒杯奪冠 獲項目首金打破巴西“三連冠”

冠軍檔案 鄭玉輝,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學生,綜合機械與自動化項目冠軍

“我一看到題目,比訓練簡單,(拿冠軍)應該沒問題了。”相較於廣東“金牌團”其他選手,鄭玉輝顯得更穩重、更霸氣些。他坦言,比賽前每天從早上8點訓練到晚上12點,題目難度大,但進程順、節奏穩,賽前這一狀態使他立下目標——實現中國在該項目金牌“零的突破”。

據悉,綜合機械與自動化項目是一個綜合項目,選手要掌握銑床車床操作、機電一體化等多個模塊,且賽時為世賽項目的規定上限——22個小時。

“這次題目是要求做一個自動調酒杯。”鄭玉輝解釋,實際上是設計、製造出一個工業機械手,能拿準酒杯,穩當地倒酒。“這對精度也有高要求,否則機械手無法很好地運行指令,完成指定動作。”最終,他在22小時內高質量地完成比賽內容,而不少選手在這一指定時間內連機械手都沒做完。如此,他為國家拿下了該項目的第一塊金牌,亦終結了巴西在該項目上的“三連冠”。

今年22歲的鄭玉輝,接受採訪時十分淡定、大氣,但在他二姐鄭春柳眼中,卻是個淘氣鬼。昨天,他的家人來機場接機時,鄭春柳告訴記者,弟弟從小很愛玩,中考成績也不理想,但家中務農培養出不錯的動手能力,於是讓他讀了技校。“我們從未想過家裡會出一個世界冠軍,只希望他能學一門手藝,將來好找工作。”

參賽訓練改變“粗線條”性格 賽場上將精度控制在頭髮絲的1/10

冠軍檔案 田鎮基,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學生,數控銑項目冠軍

數控銑項目是中國的傳統王牌項目,此前世賽上曾將2塊金牌收入囊中。作為新一代的參賽選手,田鎮基面臨著不小的壓力,“備賽以來的目標,一直就是‘保金’。”

性格有點“粗線條”、從小不太細心的他,因參賽變得仔細了不少。然而,由於此前師兄們耀眼成績的“光環壓力”,他曾在比賽前一個多月出現過心態的“小崩潰”。“其實就是一些小問題,比如漏掉某個程序環節,但總是頻繁出現,那時候心態就有些崩了。”為了修正這些問題,克服較為粗心的性格,他給自己“加負”,通過長時間的不斷重複訓練,調整回最佳參賽狀態。

比賽中,第一天的賽題是做一隻鋁質小烏龜,雖然外形與真實烏龜差別不大,但圖紙上卻標滿了尺寸與輪廓,十分考驗選手“功力”。“我需要通過編程,讓數控機器把毛坯打造成成品。”田鎮基表示,一般尺寸誤差要在正負0.01-0.02毫米以內才能夠得分,而這一精度,相當於普通人一根頭髮絲的1/10。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