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科技圖書版權引進中的問題與對策

科技圖書版權引進中的問題與對策

據官方統計,我國2015年引進版權總數16467項,其中圖書為15458項,輸出版權總數10471項,其中圖書為7998項,圖書版權貿易引進和輸出的比例為1.93∶1,與2013年的2.3∶1相比,圖書版權貿易逆差有較大幅度縮小。但版權引進仍是重頭戲,而科技圖書的引進品種絕對值也在一直增長中。通過版權引進,積極吸納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國內產業升級和技術發展,而對於出版社樹立品牌、優化結構、創造效益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近年來,在版權競爭加劇的情況下,也逐漸顯現出很多問題。

四大問題困擾版權引進工作

引進版科技圖書是我國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借鑑國外先進科學技術的重要參考資料,由於引進版權資源相對集中於少數幾個發達國家。同時,受制於原版語言的翻譯障礙,目前引進版圖書絕大多數集中在英文原版書,少量為日文版,其他小語種外版書就更少見了。在資源相對集中的情況下,隨著版權引進的不斷深入和細化,外版科技圖書市場逐漸顯露出一些問題。

缺乏整體產品線規劃,品牌打造度不夠。每家出版單位都會有自己的市場定位和戰略方向,在這種出版優勢的範疇內,應有效捕捉外版圖書信息,形成戰略品牌和有效的產品規劃,而不是盲目跟風,從而失去自身特色。版權引進應與本土選題相彌補,圍繞自身專業品牌而有所選擇。針對不同的讀者層次和需求定位,開發不同的產品形態,設計完整系統的產品線佈局,以形成立體產品集群,打造品牌形象。

重複引進現象嚴重,質量良莠不齊。國際範疇的科技前沿和熱點,成為各家科技出版社共同的關注點,爭相引進相關題材。這從國內圖書市場中引進版同質書增多的狀況,也可以印證這一點。而實質上經典、權威的著作畢竟是極少數的,從國外出版商不斷推出很多論文集結式的圖書也可以看出,他們在響應技術熱點方面,也做了很多響應一時之需、經不起時間推敲的工作。像這種圖書,不論從技術需求,還是市場推廣,都缺乏優勢。

競相抬價,高企版稅不可承受之殤。版權成本是引進過程中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一些熱點書,往往多個出版社相互競價。而對於科技專著,受眾群更小,銷量更有限,高昂的引進成本,再加上國內圖書定價和讀者消費水平的約束,可能最終經濟效益為負,而這對於出版社的可持續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版權引進過程中應結合產品規劃,理性競價。

圖書翻譯質量低劣,科技術語不規範。圖書市場中的個別品種,為了搶佔出版先機,倉促出書,翻譯過程短,造成譯文中語言晦澀、句式雜糅。而作為科技書,更要注重科學嚴謹性,特別是一些專業的名稱術語,要嚴格使用標準規範術語。科技圖書翻譯質量差,通常也與譯者選擇不當有關。科技書不同於一般的大眾讀物,所以在選擇譯者時更要注重專業性,以便更好地理解原書語境與內容,並通過自己對專業的理解而更好地再現原書的內涵。否則,低劣的翻譯質量,會直接影響出版社的品牌形象。

引進版圖書的改進做法與思考

針對版權引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筆者進行了相應的思考,並提出了一些改進的做法。

其一,圍繞出版社的品牌定位和產品線架構,明確版權引進的範疇。

科技圖書是為行業而服務,為傳播科學技術、提高大眾認知、促進生產力轉化而服務,同時圍繞出版社自身的品牌定位和產品線架構,來挑選適銷對路的外版書。

要引進內容價值高、引領科技發展方向的好書,這類書中的技術通常代表某科技領域的世界領先水平,引進後能夠直接為國內研發人員提供直接的借鑑和幫助。

引進對國家高新技術發展有較大推動作用的關鍵技術圖書。例如,我國《“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在肯定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指出未來5—10年是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時期,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廣泛滲透於經濟社會各個領域。而我國在這些技術領域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距離,因此,能夠推動這些新興產業技術發展的關鍵技術圖書就應該成為科技圖書版權引進的重點。

引進在工程應用領域特別有實用價值的應用技術類圖書。我們曾引進出版過一本《純電動及混合動力汽車設計基礎(原書第2版)》,譯者也是國內電動汽車領域專家,此書引進後連續重印多次,在噹噹、京東好評數量多達上千條。此書涵蓋了國際上有關電動汽車的最新研究成果,為我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提供了非常大的借鑑價值。像這樣經典的好書,要持續跟進外版的更新情況,並與外方版權方保持密切聯繫,這樣通過新版的不斷跟進,進而將這一優秀產品牢牢鎖住。

引進填補我國技術領域空白並具有前瞻性學科的科技圖書。要全面瞭解自己所從事科技出版領域的國際權威人物的作品,他們的技術通常能帶動產業的變革和技術的超越。例如,碳化硅技術在家用電器、電力工業設備、智能交通、能源互聯網等眾多領域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廣闊的應用前景,但國內這方面的技術進展並不大。而《碳化硅技術基本原理:生長、表徵、器件和應用》這本書,第一作者木本恆暢是京都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系的教授,是日本碳化硅技術的領軍人物,第二作者詹姆士·A·庫珀是美國普渡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學院的教授,是半導體界的元老級人物。這樣的兩位作者的專著所代表的水平無疑是當前的最高水平,所以當筆者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果斷引進版權。

其二,慎重對待國外多作者編纂的外文書。

版權引進得多了,就會發現外版圖書市場也並不是至純至美的,需要我們編輯練就火眼金睛,去發現真正的好書。需要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國外出版商也不乏一些由很多作者編纂成的作品,對於這種多人拼寫的作品更要慎重,通常會起一個譁眾取寵的熱點書名,而裡面的內容多為拼湊,缺乏邏輯性,各章之間的關聯性也較弱,感覺純粹是為了湊熱點技術而臨時攢成的書籍,像這種就沒有引進的必要。所以,版權引進過程中要保持清晰的辨別能力。

其三,做好引進圖書的選題論證與評審工作。

在選擇外版書時,除了看該書在國外的排名和評論以及作者背景等,對於專業科技圖書,還需要做好專家評審工作。專家評審工作對於編輯的決策有重要參考價值。從這點來講,出版社非常有必要建立自己的評審專家庫。評審專家成員的組成要注意全面性和多樣性。全面性指專業的全面覆蓋性,因為我們科技圖書從專業角度涵蓋多個學科和方向,在評審過程中,得找到對口專家才適合,這樣給出的評審意見才會比較中肯和具有參考價值。多樣性指層次方面的細化,不僅包括純做理論的科研人員,也要包括做產業的技術人員,從產學研多層面上構建,這樣論證出來的結果才更加客觀,也能夠與讀者需求更加對接。

其實,評審專家庫也可以為編輯提供豐富的譯者選擇,跟譯者庫的建立是異途同源,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其四,選擇專業對口的合適譯者,確保翻譯的專業水準。

科技圖書的翻譯必須植根於專業背景之下,所以,翻譯是一種再創作。科技圖書的譯者,專業與外語兼備才可。

在遴選譯者時,首先要把握好翻譯作品的特點,然後才能有針對性地選擇。筆者曾引進過一本書,經調研發現原作者跟國內的交流比較頻繁,於是就給原作者發了一封電子郵件,表達了我們要引進他的書到中國來,詢問他是否有合適的中國譯者來推薦,結果作者很快回復郵件並很高興能徵求他的意見,事實確實也有國內的合作伙伴在做他這本書的中文翻譯。此次甄選譯者的經歷,從原作者、譯者、出版社三方達成了最佳優選,使得翻譯質量的提升得以充分保障。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版科技圖書被引進到國內,但市場反響未必如願。本文針對引進版科技圖書市場中的重複引進、翻譯質量低劣、品牌套系不顯著等一系列問題出發,根據筆者自己的工作經驗,對做好引進版科技圖書的一些思考和改進做法進行了闡述,從而使得在版權引進過程中更好地為行業、為讀者服務,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結合,使得出版社在科技傳播方面發揮更好的作用。

淺析科技圖書版權引進中的問題與對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