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電池”新鮮出爐 使用壽命是鋰電池2倍'

"
"
“紙電池”新鮮出爐 使用壽命是鋰電池2倍

“真是難以置信!”

若是220年前發明出第一塊“電池”的亞歷山德羅·伏特能看到這款厚度不到1毫米、大小比不過一張A4紙、電容量卻足足有26800毫安的“紙電池”,應該也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吧!

這款由瑞典林雪平大學研製的“紙電池”(powerpaper),雖然身材小巧、體型纖薄,其容量卻是普通手機電池的8至10倍,能夠毫不費力地為使用者提供長效穩定的電量輸出。該電池經2000次以上放電測試,並沒出現明顯損耗,使用壽命是鋰電池的2倍。

由於這款“紙電池”的製作材料是一種由納米纖維合成的特殊物質,所以其質地非常柔軟,手感與普通紙張類似。而且,在高壓水柱的作用下,工程師可將這種“紙”的纖維縮小至20納米厚度,僅為人類頭髮直徑的1/5000。它還具備極佳的延展性和穩固性,可在多次摺疊後依然保持良好的放電狀態。

其實在2006年,由華人科學家張霞昌領導的科研團隊就已設計出了世界上第一款“超薄型紙質電池”。他們採取電子元件印刷技術,在半片狀基材上印刷不同功能的漿料,用以構成電池的正負極,並通過相關化學反應進行放電。理論上,張霞昌團隊設計的“紙電池”能提供一個長期、穩定的功率輸出環境,並能像超級電容器一樣快速放出高能電量,進而彌補傳統電池的多個短板。

“傳統電池是將數個單獨的組件立體組合起來的,而‘紙電池’是通過印刷技術將所有部件印刷在單一的結構內,讓其功效更高。”張霞昌表示,在理想狀態下,單個“紙電池”的電壓為1.5伏,可通過串聯的方式組成更高電壓的電池,且可按照具體要求調整電池的形狀、大小、厚度以及電池正負極的位置,以供各類電器使用。

由於當時一些技術手段尚未成熟,部分技術瓶頸一時難以攻克,導致該電池放電時間不長、功率不大,尚不能廣泛應用於數碼相機、手機、手錶等中、大電子類產品當中,只是計劃應用於功耗較小的“射頻識別”領域。

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進步,新式電子產品如摺疊式手機、摺疊式手錶、超薄便攜式電腦不斷問世,“紙電池”技術也在不斷改進創新,向市場需求靠攏。

依據張霞昌團隊的設計理念,結合最新的技術手段,由瑞典林雪平大學Xavier Crispin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研製的最新“紙電池”,從穩定性和實用性上都有了質的飛躍。此外,這種通過導電聚合物塗層封裝出來的“紙電池”不僅能防水,還能反覆充電上百次,每次充電也只需數秒鐘即可。

那麼,集眾多優點於一身的“紙電池”到底能給我們帶來哪些變化呢?

比如,備受大家關注的手機,由於其內部鋰電池的特殊物理屬性,機身過厚、待機時間過短一直是眾多設計團隊無法攻克的技術難題。而這一切將因“紙電池”柔軟可裁剪的特質、纖薄如紙的體型、超大的電容量、穩定的輸出功率,隨之迎刃而解。

除此之外,各國高度重視的軍事領域也必將張開雙臂納其入懷。也許在不遠的將來,戰場上各類裝載了“紙電池”的便攜電臺、基站、作戰指揮系統會更加小巧輕便;由“紙電池”驅動的戰車將會擺脫笨重的傳統能源而變得更加迅捷輕便;醫療救護分隊也不必考慮電源問題,在一沓“紙電池”的幫助下能完成一臺手術;天上的無人機、海里的無人艇也會因為“紙電池”擁有持久續航能力而拓展偵察範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