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線車規級芯片量產後,打入主機廠及後續運營之路如何走'

""地平線車規級芯片量產後,打入主機廠及後續運營之路如何走

作為人工智能產業的珠穆朗瑪,高性能的自動駕駛芯片被行業定義為破局自動駕駛的關鍵。然而當前自動駕駛芯片被國外頭部公司壟斷。在滿足車規級需求方面,市面上僅 Mobileye 的 EyeQ 系列、賽靈思(Xilinx)的部分 FPGA 芯片等少數廠商產品能夠達標。近期,對標Mobileye的EyeQ4芯片,國內人工智能企業地平線的征程二代芯片Journey 2也宣佈量產。這也是中國首款車規級AI芯片,並已打進汽車前裝市場。

與Mobileye相似,地平線同樣擁有強大的感知算法及車規級芯片,提供基於“算法+芯片”的ADAS和自動駕駛方案。目前地平線的車規級征程二代芯片已獲得全球5個國家的多家前裝定點。最快到明年上半年,公眾即可看到搭載征程二代的量產車型。

基於征程二代車規級芯片,地平線也推出了AI芯片工具鏈 Horizon OpenExplorer、面向ADAS市場的征程二代視覺感知方案、全新Matrix自動駕駛計算平臺。詳見《車規級AI芯片“征程二代”量產,地平線前裝商業化開啟加速跑》

"地平線車規級芯片量產後,打入主機廠及後續運營之路如何走

作為人工智能產業的珠穆朗瑪,高性能的自動駕駛芯片被行業定義為破局自動駕駛的關鍵。然而當前自動駕駛芯片被國外頭部公司壟斷。在滿足車規級需求方面,市面上僅 Mobileye 的 EyeQ 系列、賽靈思(Xilinx)的部分 FPGA 芯片等少數廠商產品能夠達標。近期,對標Mobileye的EyeQ4芯片,國內人工智能企業地平線的征程二代芯片Journey 2也宣佈量產。這也是中國首款車規級AI芯片,並已打進汽車前裝市場。

與Mobileye相似,地平線同樣擁有強大的感知算法及車規級芯片,提供基於“算法+芯片”的ADAS和自動駕駛方案。目前地平線的車規級征程二代芯片已獲得全球5個國家的多家前裝定點。最快到明年上半年,公眾即可看到搭載征程二代的量產車型。

基於征程二代車規級芯片,地平線也推出了AI芯片工具鏈 Horizon OpenExplorer、面向ADAS市場的征程二代視覺感知方案、全新Matrix自動駕駛計算平臺。詳見《車規級AI芯片“征程二代”量產,地平線前裝商業化開啟加速跑》

地平線車規級芯片量產後,打入主機廠及後續運營之路如何走

“這不僅實現了中國車規級AI芯片量產零的突破,也補齊了國內自動駕駛產業生態建設的關鍵環節。”地平線創始人、CEO餘凱在征程二代發佈時如此表述。

國內芯片領域的現狀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本土沒有出現類似於英特爾、英偉達這樣的世界性芯片企業。中國在芯片產品和技術方面的需求若要得到滿足,絕大部分都依賴於進口。公眾可以看到,汽車上的MCU、信息娛樂等芯片目前並沒有中國品牌的身影,應用到汽車方面的半導體芯片的門檻非常高。

地平線的“征程二代”的出現,可以說是填補了中國車規級自動駕駛芯片的空白。更重要的是,相比Mobileye的EyeQ4芯片,征程二代更適用中國市場:更適應中國場景,支持更擁堵的場景、倒計時紅綠燈、各種各樣的車道線等;除了面向常見的報警、避撞等ADAS應用外,地平線還可以支持客戶進行ARHUD、DMS等應用的開發;更具開放性,支持客戶將其算法模型部署在征程系列芯片上,同時地平線的算法工具鏈將確保客戶的算法同樣可以高效的使用BPU計算資源。

自動駕駛芯片車規級道路阻且長

先來回顧一下地平線“征程(Journey)”系列芯片的發展歷程:

  • 2017年底,地平線發佈並量產了中國首款邊緣人工智能芯片——專注於智能駕駛的“征程1.0”,可用於L2級別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該款芯片主要應用於後裝領域的產品;

  • 2019年初,搭載地平線第二代BPU的車規級人工智能芯片“征程二代”流片成功;

  • 2019年8月底,搭載地平線第二代BPU的車規級人工智能芯片“征程二代”宣佈量產,並已獲得全球5個國家的多家前裝定點。

從流片成功到實現車規級量產,從後裝跨越至前裝,這對於芯片行業而言並非易事。不同於用在一般消費產品方面的芯片,用於汽車方面的半導體面臨的環境更嚴苛,對可靠性要求高。而車輛感知決策關係著汽車與人身安全,對功能安全要求更高。

  • 溫度方面:消費級芯片使用溫度一般在0°—70°;工業級半導體使用溫度更寬一點;在汽車上,溫度需要低至-40°,高溫要到125°甚至150°;

  • 從使用週期來看:消費型半導體為1—3年,而一輛汽車的壽命至少為10—15年;

  • 從現場失效率來說,消費等級的是小於10%, 而汽車芯片的目標要求為零失效率;

  • 值得一提的是,汽車半導體需要通過AEC-Q100認證;

  • 在質量認證方面,除零失效率,汽車半導體產商還需經過TS16949質量管理認證和10年以上的支撐體系。和安全相關的芯片應用到汽車上,需經過功能安全認證,來保證安全護航。這是對後面的自動駕駛處理器很重要的一點。

車規級芯片的特殊要求,決定研發企業在芯片設計之初就要考慮多層面問題:芯片架構,IP選擇,前端設計,後端實現,各合作伙伴的選擇;從設計全週期考慮產品零失效率以及車規質量流程和體系的建立。

"地平線車規級芯片量產後,打入主機廠及後續運營之路如何走

作為人工智能產業的珠穆朗瑪,高性能的自動駕駛芯片被行業定義為破局自動駕駛的關鍵。然而當前自動駕駛芯片被國外頭部公司壟斷。在滿足車規級需求方面,市面上僅 Mobileye 的 EyeQ 系列、賽靈思(Xilinx)的部分 FPGA 芯片等少數廠商產品能夠達標。近期,對標Mobileye的EyeQ4芯片,國內人工智能企業地平線的征程二代芯片Journey 2也宣佈量產。這也是中國首款車規級AI芯片,並已打進汽車前裝市場。

與Mobileye相似,地平線同樣擁有強大的感知算法及車規級芯片,提供基於“算法+芯片”的ADAS和自動駕駛方案。目前地平線的車規級征程二代芯片已獲得全球5個國家的多家前裝定點。最快到明年上半年,公眾即可看到搭載征程二代的量產車型。

基於征程二代車規級芯片,地平線也推出了AI芯片工具鏈 Horizon OpenExplorer、面向ADAS市場的征程二代視覺感知方案、全新Matrix自動駕駛計算平臺。詳見《車規級AI芯片“征程二代”量產,地平線前裝商業化開啟加速跑》

地平線車規級芯片量產後,打入主機廠及後續運營之路如何走

“這不僅實現了中國車規級AI芯片量產零的突破,也補齊了國內自動駕駛產業生態建設的關鍵環節。”地平線創始人、CEO餘凱在征程二代發佈時如此表述。

國內芯片領域的現狀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本土沒有出現類似於英特爾、英偉達這樣的世界性芯片企業。中國在芯片產品和技術方面的需求若要得到滿足,絕大部分都依賴於進口。公眾可以看到,汽車上的MCU、信息娛樂等芯片目前並沒有中國品牌的身影,應用到汽車方面的半導體芯片的門檻非常高。

地平線的“征程二代”的出現,可以說是填補了中國車規級自動駕駛芯片的空白。更重要的是,相比Mobileye的EyeQ4芯片,征程二代更適用中國市場:更適應中國場景,支持更擁堵的場景、倒計時紅綠燈、各種各樣的車道線等;除了面向常見的報警、避撞等ADAS應用外,地平線還可以支持客戶進行ARHUD、DMS等應用的開發;更具開放性,支持客戶將其算法模型部署在征程系列芯片上,同時地平線的算法工具鏈將確保客戶的算法同樣可以高效的使用BPU計算資源。

自動駕駛芯片車規級道路阻且長

先來回顧一下地平線“征程(Journey)”系列芯片的發展歷程:

  • 2017年底,地平線發佈並量產了中國首款邊緣人工智能芯片——專注於智能駕駛的“征程1.0”,可用於L2級別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該款芯片主要應用於後裝領域的產品;

  • 2019年初,搭載地平線第二代BPU的車規級人工智能芯片“征程二代”流片成功;

  • 2019年8月底,搭載地平線第二代BPU的車規級人工智能芯片“征程二代”宣佈量產,並已獲得全球5個國家的多家前裝定點。

從流片成功到實現車規級量產,從後裝跨越至前裝,這對於芯片行業而言並非易事。不同於用在一般消費產品方面的芯片,用於汽車方面的半導體面臨的環境更嚴苛,對可靠性要求高。而車輛感知決策關係著汽車與人身安全,對功能安全要求更高。

  • 溫度方面:消費級芯片使用溫度一般在0°—70°;工業級半導體使用溫度更寬一點;在汽車上,溫度需要低至-40°,高溫要到125°甚至150°;

  • 從使用週期來看:消費型半導體為1—3年,而一輛汽車的壽命至少為10—15年;

  • 從現場失效率來說,消費等級的是小於10%, 而汽車芯片的目標要求為零失效率;

  • 值得一提的是,汽車半導體需要通過AEC-Q100認證;

  • 在質量認證方面,除零失效率,汽車半導體產商還需經過TS16949質量管理認證和10年以上的支撐體系。和安全相關的芯片應用到汽車上,需經過功能安全認證,來保證安全護航。這是對後面的自動駕駛處理器很重要的一點。

車規級芯片的特殊要求,決定研發企業在芯片設計之初就要考慮多層面問題:芯片架構,IP選擇,前端設計,後端實現,各合作伙伴的選擇;從設計全週期考慮產品零失效率以及車規質量流程和體系的建立。

地平線車規級芯片量產後,打入主機廠及後續運營之路如何走

車規級芯片的流片和製造還要依賴一傢俱備車規資質的製造廠商,芯片的封裝同樣要滿足車規級的要求。據雷鋒網新智駕了解,征程二代採用臺積電28nm HPC+車規工藝 和17*17mm的BGA封裝。

芯片回來後,要經受一系列的功能驗證, 性能和特性測試, 高低溫測試,老化測試,模擬長生命週期的壓力測試等等,看芯片是否符合AEC-Q100標準,確保其真正達到車規級。

據地平線上海芯片研發中心總經理吳徵介紹,從早期芯片規劃,芯片設計, 流片到最終拿到AEC-Q100認證,征程二代需要20到24個月。

顯而易見,一套芯片,從設計到測試、到前裝量產的每一個環節都有著考驗。獲得車規級認證也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據雷鋒網新智駕了解,汽車芯片進入供應商或主機廠,從導入設計到設計採納,一輪輪測試與驗證,一款芯片與主機廠磨合成功,並實現真正量產至少需要3-5年。這是一筆很大的投入。

據調研結果顯示,成功設計出一款在架構上有創新,算力和功耗上可用的芯片,並且成功完成流片,整個成本將在 5000 萬至 1 億人民幣之間,後續隨著優化和迭代,同時去適配主機廠達到車規級要求,其成本也將隨之增加。吳徵提到一個細節,為了選擇符合車規的IP和合作夥伴,地平線“真金白銀”投入了大量資金。

地平線作為已經發布相關芯片產品的創業公司,上一輪6億美元的融資給足了“底氣”,30至40億美金的估值在創業公司中更有優勢。

打入主機廠及後續運營之路

汽車級芯片投資較大,週期較長。從開始設計到上量回報需要四五年的時間;且該領域進入門檻較高,初創公司進入一級供應商及主機廠的供應商體系較難;對車規級及供貨體系、質量體系要求都比較高。

自動駕駛芯片大規模商用之路漫漫。餘凱告訴地平線的夥伴們更要耐得寂寞。這是地平線創立之初敲定的核心價值觀之一。

車規級芯片量產開啟後,接下來更大的挑戰是真正應用之後,是否有主機廠及一級供應商接納及後期芯片運營問題。

"地平線車規級芯片量產後,打入主機廠及後續運營之路如何走

作為人工智能產業的珠穆朗瑪,高性能的自動駕駛芯片被行業定義為破局自動駕駛的關鍵。然而當前自動駕駛芯片被國外頭部公司壟斷。在滿足車規級需求方面,市面上僅 Mobileye 的 EyeQ 系列、賽靈思(Xilinx)的部分 FPGA 芯片等少數廠商產品能夠達標。近期,對標Mobileye的EyeQ4芯片,國內人工智能企業地平線的征程二代芯片Journey 2也宣佈量產。這也是中國首款車規級AI芯片,並已打進汽車前裝市場。

與Mobileye相似,地平線同樣擁有強大的感知算法及車規級芯片,提供基於“算法+芯片”的ADAS和自動駕駛方案。目前地平線的車規級征程二代芯片已獲得全球5個國家的多家前裝定點。最快到明年上半年,公眾即可看到搭載征程二代的量產車型。

基於征程二代車規級芯片,地平線也推出了AI芯片工具鏈 Horizon OpenExplorer、面向ADAS市場的征程二代視覺感知方案、全新Matrix自動駕駛計算平臺。詳見《車規級AI芯片“征程二代”量產,地平線前裝商業化開啟加速跑》

地平線車規級芯片量產後,打入主機廠及後續運營之路如何走

“這不僅實現了中國車規級AI芯片量產零的突破,也補齊了國內自動駕駛產業生態建設的關鍵環節。”地平線創始人、CEO餘凱在征程二代發佈時如此表述。

國內芯片領域的現狀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本土沒有出現類似於英特爾、英偉達這樣的世界性芯片企業。中國在芯片產品和技術方面的需求若要得到滿足,絕大部分都依賴於進口。公眾可以看到,汽車上的MCU、信息娛樂等芯片目前並沒有中國品牌的身影,應用到汽車方面的半導體芯片的門檻非常高。

地平線的“征程二代”的出現,可以說是填補了中國車規級自動駕駛芯片的空白。更重要的是,相比Mobileye的EyeQ4芯片,征程二代更適用中國市場:更適應中國場景,支持更擁堵的場景、倒計時紅綠燈、各種各樣的車道線等;除了面向常見的報警、避撞等ADAS應用外,地平線還可以支持客戶進行ARHUD、DMS等應用的開發;更具開放性,支持客戶將其算法模型部署在征程系列芯片上,同時地平線的算法工具鏈將確保客戶的算法同樣可以高效的使用BPU計算資源。

自動駕駛芯片車規級道路阻且長

先來回顧一下地平線“征程(Journey)”系列芯片的發展歷程:

  • 2017年底,地平線發佈並量產了中國首款邊緣人工智能芯片——專注於智能駕駛的“征程1.0”,可用於L2級別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該款芯片主要應用於後裝領域的產品;

  • 2019年初,搭載地平線第二代BPU的車規級人工智能芯片“征程二代”流片成功;

  • 2019年8月底,搭載地平線第二代BPU的車規級人工智能芯片“征程二代”宣佈量產,並已獲得全球5個國家的多家前裝定點。

從流片成功到實現車規級量產,從後裝跨越至前裝,這對於芯片行業而言並非易事。不同於用在一般消費產品方面的芯片,用於汽車方面的半導體面臨的環境更嚴苛,對可靠性要求高。而車輛感知決策關係著汽車與人身安全,對功能安全要求更高。

  • 溫度方面:消費級芯片使用溫度一般在0°—70°;工業級半導體使用溫度更寬一點;在汽車上,溫度需要低至-40°,高溫要到125°甚至150°;

  • 從使用週期來看:消費型半導體為1—3年,而一輛汽車的壽命至少為10—15年;

  • 從現場失效率來說,消費等級的是小於10%, 而汽車芯片的目標要求為零失效率;

  • 值得一提的是,汽車半導體需要通過AEC-Q100認證;

  • 在質量認證方面,除零失效率,汽車半導體產商還需經過TS16949質量管理認證和10年以上的支撐體系。和安全相關的芯片應用到汽車上,需經過功能安全認證,來保證安全護航。這是對後面的自動駕駛處理器很重要的一點。

車規級芯片的特殊要求,決定研發企業在芯片設計之初就要考慮多層面問題:芯片架構,IP選擇,前端設計,後端實現,各合作伙伴的選擇;從設計全週期考慮產品零失效率以及車規質量流程和體系的建立。

地平線車規級芯片量產後,打入主機廠及後續運營之路如何走

車規級芯片的流片和製造還要依賴一傢俱備車規資質的製造廠商,芯片的封裝同樣要滿足車規級的要求。據雷鋒網新智駕了解,征程二代採用臺積電28nm HPC+車規工藝 和17*17mm的BGA封裝。

芯片回來後,要經受一系列的功能驗證, 性能和特性測試, 高低溫測試,老化測試,模擬長生命週期的壓力測試等等,看芯片是否符合AEC-Q100標準,確保其真正達到車規級。

據地平線上海芯片研發中心總經理吳徵介紹,從早期芯片規劃,芯片設計, 流片到最終拿到AEC-Q100認證,征程二代需要20到24個月。

顯而易見,一套芯片,從設計到測試、到前裝量產的每一個環節都有著考驗。獲得車規級認證也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據雷鋒網新智駕了解,汽車芯片進入供應商或主機廠,從導入設計到設計採納,一輪輪測試與驗證,一款芯片與主機廠磨合成功,並實現真正量產至少需要3-5年。這是一筆很大的投入。

據調研結果顯示,成功設計出一款在架構上有創新,算力和功耗上可用的芯片,並且成功完成流片,整個成本將在 5000 萬至 1 億人民幣之間,後續隨著優化和迭代,同時去適配主機廠達到車規級要求,其成本也將隨之增加。吳徵提到一個細節,為了選擇符合車規的IP和合作夥伴,地平線“真金白銀”投入了大量資金。

地平線作為已經發布相關芯片產品的創業公司,上一輪6億美元的融資給足了“底氣”,30至40億美金的估值在創業公司中更有優勢。

打入主機廠及後續運營之路

汽車級芯片投資較大,週期較長。從開始設計到上量回報需要四五年的時間;且該領域進入門檻較高,初創公司進入一級供應商及主機廠的供應商體系較難;對車規級及供貨體系、質量體系要求都比較高。

自動駕駛芯片大規模商用之路漫漫。餘凱告訴地平線的夥伴們更要耐得寂寞。這是地平線創立之初敲定的核心價值觀之一。

車規級芯片量產開啟後,接下來更大的挑戰是真正應用之後,是否有主機廠及一級供應商接納及後期芯片運營問題。

地平線車規級芯片量產後,打入主機廠及後續運營之路如何走

據雷鋒網新智駕了解到,車規級芯片流片成功後,地平線已在高級別自動駕駛、輔助駕駛(ADAS)、多模交互等方向獲得5個國家的客戶的前裝定點,並有望於明年上半年獲得雙位數的前裝車型定點。率先搭載地平線車規級AI芯片及解決方案的量產車型最早將於明年年初上市。

智能駕駛芯片創業公司在行業發展早期都很有機會,但技術過硬、且能與主機廠建立深度合作關係才是長久之道。在這一時間點,加速實現車規級、前裝量產、商業化落地成為公司發力重點。地平線已跑在國內自動駕駛賽道前列。

更重要的是,因前裝市場的高准入門檻,前裝定點及量產被視為評判車規級AI芯片大規模商業化能力的首要指標。前裝破局,也意味著地平線征程芯片的商業化將迎來新的增長。地平線副總裁、智能駕駛產品線總經理張玉峰透露,征程芯片兩年內將有百萬量級的前裝裝車量,五年內則有望完成千萬量級的目標。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