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時敲定1800萬元投資,這枚新電池的轉化充滿正能量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以下簡稱硅酸鹽所)溫兆銀研究員現在多了一個身份——上海利隆奧能瑞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能瑞拉)技術總監兼首席科學家。他正在帶領他的離崗創業團隊推進高安全性鈉鎳電池儲能技術示範生產線的建設,奧能瑞拉董事長兼總經理朱詠民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目前全線已進入調試階段,並正在順利進行。

半小時敲定1800萬元投資,這枚新電池的轉化充滿正能量

朱詠民的另一個身份則是北京順義科創集團投資總監。一南一北的相遇,科學家和投資人的合作,源於一個一拍即合的科技成果轉化故事。這個故事的最新情節是,投資方、研究團隊和研究所實現了“三贏”。

投資1800萬元支持基礎研究

電池的安全性問題是制約大容量儲能技術應用的關鍵瓶頸,目前的儲能技術或則一味追求高比能量而忽視安全性,或則雖有安全性但比能量低下,在各種可應用大容量儲能的電池技術中,鈉鎳電池技術是為數不多的兼有高比能量和高安全性的技術。然而,至今僅美國GE公司等極少數國外機構掌握相關技術。

從2006年開始,溫兆銀帶領團隊開展鈉鎳新型安全電池研究,並於2010年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儲能電池核心材料技術體系。

“到了2014年,我們開始在前期純基礎研究的基礎上,做面向應用的基礎研究,這個時候其實離形成產品和產業化還有相當一段距離,但北京順義科創集團直屬的投資平臺——北京華順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順投資)雪中送炭,給我們投了1800萬元的研發費用,這是非常難得的。”溫兆銀說,這是國內的投資人少有的眼界,極大地增強了我們對項目的信心。

從已有案例看,投資基礎研究的少之又少。華順投資緣何有魄力砸下重金支持這項研究?

“當時確實是頂著很大壓力。”朱詠民坦言,“這是我們第一次將資金投到基礎研究上。”

華順投資的領導層之所以決心推進這件事,主要是因為對硅酸鹽所和溫兆銀團隊的長期接觸和深入瞭解,以及堅定地看好高安全性鈉鎳電池技術。

為保證科技投資的順暢與規範,除華順投資外,北京順義科創集團還與北京市科委下屬的首都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北京首科三新基金,依然聚焦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項目。”朱詠民說,按照這一標準,基金投資溫兆銀團隊的高安全性鈉鎳電池技術再合適不過。

“硅酸鹽所非常重視科研的實際應用,一直離產業很近,此前我們就有比較多的合作。我們對這個所、對溫老師團隊都有比較深的瞭解,難能可貴的是,溫兆銀團隊不是隻埋頭於實驗室的研究團隊,他們對產業的理解很深刻。所以,雙方只用了半個小時就達成了合作意向。”朱詠民說,華順投資決定與硅酸鹽所合作開展新型儲能電池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其間所形成的知識產權由雙方共同擁有。

隨後,首科三新出資註冊成立奧能瑞拉,該公司引入戰略機構投資者,在上海嘉定註冊成立上海利隆奧能瑞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利隆),進行50Ah新型電池的產業化與應用示範。

找到資金更找到了同路人

2017年,項目形成從材料到電池及模塊完整的技術鏈,50Ah級新型電池的成套工藝具備中試放大條件。基礎研究進展順利,推進示範產業的平臺建設被提上日程。硅酸鹽所和華順投資的合作更近一步。

當年5月18日,硅酸鹽所、奧能瑞拉、華順投資簽署合作協議。硅酸鹽所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儲能電池核心材料技術相關專利、專利申請、一般技術及技術祕密,以獨佔實施許可的形式授權上海利隆使用,獨佔實施許可費用為3500萬元。同時,硅酸鹽所協助奧能瑞拉完成100MWh產能新型儲能電池產業化示範線建設;硅酸鹽所與華順投資還將共同研發產生的新型儲能電池系統關鍵技術相關專利、專利申請、一般技術及技術祕密轉讓給奧能瑞拉使用,轉讓費共計人民幣5000萬元。

按照硅酸鹽所的相關規定,溫兆銀團隊可以從這一成果轉化收益中獲得千萬元以上的獎勵,並且,其團隊成員可在奧能瑞拉持有股份。

“這筆獎勵是對我們科研工作實實在在地認可,對我們的團隊來說也是極大的激勵。”溫兆銀說。但對他來說,最為重要的其實不是獎勵,而是遇到一個志同道合的投資方,共同將實驗室的技術變成利國利民的產品。

這也是朱詠民最大的感受,“資本確實是逐利的,但利不是唯一訴求,尤其對國資來說,還有一份責任,相對於一種有可能改變未來能源結構的技術和產品,我們考慮更多的是如何更快地加快轉化步伐,更好地服務於國民經濟的產業應用,同科技工作者一起分享創業的喜悅與快樂。”

為了全身心投入產業化工作,溫兆銀團隊已有8人簽訂了離崗創業協議。吳相偉研究員就是其中的核心成員之一。在他看來,現在的工作很有挑戰性,以前在實驗室就想著把研究做到極致,現在明白了把研究做成產品,就要讓做出的產品具有競爭力。

此前有不少人擔心,離崗創業的科研人員幾年後回到所在單位是否還有合適位置,對此,溫兆銀表示,在硅酸鹽所不必有這樣的疑慮,“中科院的大環境和所裡的新政策鼓勵離崗創業,有能力的人再回來一定能競聘到合適的崗位。”

好政策激發潛能良性循環

“我們希望所裡能冒出更多的獲獎獲利大戶,相信有了好的政策能激發大家的潛能。”硅酸鹽所所長宋力昕說。

宋力昕說,近年來,該所制定並實施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暫行辦法》《對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和《知識產權管理暫行規定》,理順科技成果權屬和利益關係。

“根據相關規定,科研人員個人因成果轉化得到的獎勵為35%,用於團隊的科研經費為35%,如果不需要這麼多經費,也可以獎勵給個人。硅酸鹽所的政策是,獎勵給個人的金額在35%—52.5%之間。”宋力昕說,此舉極大激發了科研人員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積極性。

此外,硅酸鹽所進一步規範了成果轉化交易方式和審批流程,針對成果轉化的實際需要,規範了離崗創業和兼職從事轉化工作的條件與流程。

“相關制度實施後,落實成果轉移轉化經費較實施前增長12倍;16人與研究所簽訂離崗創業協議,全身心投入產業化事業。”宋力昕說。

與此同時,該所還實施了科研分類評價體系。對於基礎研究人員,延長考核週期,以理論成果實際水平、在國內外的影響力為評價指標,強化個人貢獻考核。對於高技術研究人員,注重團隊集體考核,以成果的實際應用、在國家重大工程中的作用為評價指標,讓科研人員通過其承擔的任務實現高收入。對於產業化研究人員,重點考核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情況,以及技術對產業發展的貢獻,人人有機會在轉移轉化中獲得收益。

“這些措施不僅讓研究所的成果轉化更加活躍,硅酸鹽所的收益也大增,能進一步給科研人員提供更好的研究平臺和服務,基礎研究也更有活力和潛力,儲備的成果種子也越來越多,形成了良性循環。”宋力昕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