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機器人四大家族佔據強勢地位,龍頭企業發展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4.1 四大家族優勢明顯,佔據全球半壁市場

目前,歐、美、日憑藉既有技術優勢佔據市場絕大份額,瑞典 ABB、德國庫卡、日本發那科以及安川電機並稱為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佔據全球工業機器人本體超過 50%的市場份額。

四大家族當中 ABB 體量最大,其總營收相當於其他三家營收總和的近三倍左右。從機器人業務來看,ABB 機器人業務規模同樣位居首位,近三年其機器人業務平均收入為 80 億美元左右,而其他三家機器人業務收入平均穩定在 13 億美元左右,即 ABB 機器人收入相當於其他三家機器人收入總和的兩倍。通過對四大家族收入結構分析,可以看見,ABB 儘管機器人業務收入體量較大,但由於總體收入體量大,其佔比相對較小,只有 24%左右,而其他三家機器人業務佔比通常都穩定在 33%左右。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對比四大家族機器人業務營業利潤率可見,安川營業利潤率較低,約為 8%, ABB 略高於庫卡,兩家公司營業利潤率分別約為 11%和 13%,而發那科淨利率就已達到約 24%,盈利能力遠勝其他三家公司,主要原因在於發那科毛利水平較好,毛利率高於 40%,而其他三家企業毛利率均在 20%-30%。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從全球市場份額來看,2016 年四大家族約佔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的 60%,發那科以 17.3%的市場份額佔據龍頭位臵,ABB 緊隨其後佔比 15.7%,庫卡與安川市佔水平相當,分別佔比 12.1%和 12.9%;國內市場 67.1%由外資品牌壟斷,其中發那科以 17.8%的比重位居第一,庫卡、ABB、安川分別佔比 14%、13.5%、12.1%,剩餘 9.7%歸屬於其他外資品牌。

4.1.1. ABB:以運動控制為核心,收入體量最大

ABB 於 1988 年由瑞典的 ASEA 和瑞士的 BBC Brown Boveri 合併而成,總部位於瑞士蘇黎世,是全球電氣產品、機器人及運動控制、工業自動化和電網領域的技術領導企業,業務覆蓋電力產品與系統、離散自動化、運動控制、過程自動化、低壓產品五大領域,以電力和自動化技術最為著名。

工業機器人產品多樣,提供多領域解決方案。ABB 以其核心運動控制技術,佔領全球工業機器人制造前沿,其多關節機器人產品規格多樣,負載能力 3kg-500kg、工作範圍 0.58m-33m 不等;協作機器人 YuMi 集柔性機械手、進料系統、基於相機的工件定位系統及尖端運動控制系統於一體,首度真正實現人機協作;並聯機器人掌握先進拾料和包裝技術,可與輸送機長距離聯機運行;4 個系列噴塗機器人工作範圍和靈活度在同類產品中遙遙領先。下游覆蓋汽車、3C、食品飲料、金屬加工、機器人焊接、包裝碼垛、太陽能等行業,為眾多應用領域提供機器人解決方案。

百億美元體量,兩成以上營收來源機器人業務。公司目前總市值約 514 億美元,2017 年營業收入 343.12 億美元,同比上升 1.43%,實現 2014 年以來的首度營收正向增長,淨利潤 22.13 億美元,同比上升 16.54%。機器人與運動控制業務佔總營收比重基本穩定在 20%-25%,17 年機器人業務實現營業收入 84.01 億美元。ABB 目前在世界範圍內裝機量超過 30 萬臺,據 IFR 預測,2017 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存量達205.5 萬臺,ABB 全球市場佔比超過 14.60%。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重視中國市場佈局,推進與大企業合作。目前,中國是 ABB 集團全球第二大市場,公司亞洲、中東及非洲地區市場基礎訂單 17 年二季度增長 9%,三季度增長12%,中國為主要增長點。ABB 自 1994 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已在國內 139 個城市佈局 40 家本地企業,16 年在華銷售收入 84%來源於本土製造產品。對華合作項目上,“一帶一路”為 ABB 與中國企業合作帶來新機遇,緊隨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2016 年 ABB 為包括中國中車、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北方重工、中材國際在內的 400 餘家中國企業海外工程項目提供電力及電氣自動化產品、技術和服務;融合智能化、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的行業是 ABB 關注重點,公司先後與華為、長虹、拓斯達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對接國內 3C、家電、自動化裝備集成應用的龍頭企業,未來公司產品將更多融合智能互聯,工業機器人本體開始走向應用端,與系統集成商的關係更加密切。

4.1.2. 庫卡:主要客戶來自汽車製造領域,重載領域銷量好

庫卡於 1898 年在德國奧格斯堡建立,作為智能自動化解決方案供應商佔據全球領先地位,客戶主要來自汽車製造業和傳統工業領域,為自動化應用提供從組件、機器人到加工機及整套全自動設備的一站式整體解決方案。

傳統工業領域需求大增實現業績新高。公司目前市值約 45 億美元,2017 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31.91 億美元,同比增長 27.05%,淨利潤 0.97 億美元,同比增長 0.6%。機器人部門實現營業收入 11 億美元,同比增長 33.83%,實現前三季度營收新記錄,在總營收中佔比達 34.47%,部門內部 17 年三季度訂單 45.3%來自於傳統工業、35.4%來自於汽車產業,工業機器人需求的大幅上升帶動服務部門訂單增長 14.4%。目前庫卡全球裝機量達到 15 萬臺,預計全球市場佔比約 7.30%。

庫卡機器人在汽車製造領域使用廣泛,用戶群體包括通用汽車、克賴斯勒、福特、保時捷、BMW、奧迪、奔馳、福斯、法拉利等國際一線車企,以及沃爾瑪、百威啤酒、BSNMedical、可口可樂等著名企業。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緊抓機遇佈局為中國市場本土化服務。庫卡重視中國市場開拓,“中國製造2025”戰略刺激中國本土製造機器人銷量上升,據 IFR 預測,中國未來將繼續作為全球頭號市場,保持年增速 20%-25%。2017 年 1 月美的集團完成對庫卡的邀約收購,實現 94.55%控股,庫卡將進一步利用美的在國內消費級市場的優勢拓展中國業務。

4.1.3. 發那科:面向一般製造業,淨利率遠高於同行

發那科成立於 1956 年,發家於電液步進電機數控產品,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專業數控系統生產廠家,佔據全球 70%市場份額,下屬工廠自動化(FA)、機器人、智能機械三個事業部門,提供自動化整體解決方案。

掌握工藝控制優勢,產品面向一般製造業。公司產品系列覆蓋負重能力0.5kg-2300kg 的多種型號機器人,廣泛應用於上下料、弧焊、物流、裝配、塗裝、激光切割等各種生產製造領域。作為全球專業的數控系統生產廠商,公司機器人機構部、伺服電機、控制裝臵、軟件、傳感器等核心零部件全部自行設計生產,並在服務器上集中管理機器人信息進行預防維護,實現高可靠性;獨有集成視覺系統,為機器人配備視覺追蹤功能,大大提高機器人通用性和拾取作業效率。

牢踞產業龍頭地位,裝機數量全球第一。公司目前市值約 510 億美元,2017 財年(截至 2018 年 3 月)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50.14 億美元,同比增長 37.3%,淨利潤 12.75 億美元,同比增長 47.3%,自 2016 年一季度以來營業收入始終保持上升趨勢。公司機器人業務總營收佔比超過 30%,整體來看,發那科的淨利率是四大家族中最高的,常年維持在 25%左右,而其他三家的淨利率則不到 10%。截至 2017年 11 月,發那科全球裝機量達到 50 萬臺,預計全球市場份額約達 24.33%。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中國市場強力支撐,產品創新目標新增長。截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最近 12 個月營業收入中 27.66%來源於中國市場,按業務部門劃分,中國已成為公司最大智能機械下游需求方,國內數控機床及汽車行業需求不斷增長,“中國製造2025”還將繼續利好公司業績。公司針對 CNC 及伺服採用表面精細處理技術,實現高精度模具、手機零件等的高品位加工;推出可靠性優化的全新系列清洗機器人,增強環境耐抗性;智能機械方面開發新規格電火花線切割機,提高產品性能,各部門創新產品有望成為未來業績新增長點。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4.1.4. 安川:擁有伺服和運動控制器關鍵技術,價格優勢明顯

安川電機創立於 1915 年,以技術為中心,主要從事電氣設備的製造、銷售、安裝和維護,下屬運動控制、機器人、系統工程三個事業部門,是最早將工業機器人應用到半導體生產領域的廠商之一。

核心技術優勢支撐下游領域多點開花。公司擁有近百年專業電氣歷史,運動控制部主產的交流伺服驅動和控制器均為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形成獨特開發優勢。公司深耕弧焊技術,產品覆蓋弧焊點焊機器人、噴塗機器人、裝填機器人及應用於半導體和 LCD 製造設備的真空潔淨搬運機器人,主要面向汽車產業,對接半導體及液晶製造、堆垛、搬運等眾多應用領域,公司同時著手開發食品、醫藥、美妝及生物領域市場,繼續拓寬下游產業。

海外市場業績增厚,盈利表現優越。公司目前市值約 121 億美元,2017 財年(截至 2018 年 3 月)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31.79 億美元,同比增長 19.4%,歸母淨利潤 2.77 億美元,同比增長 101.4%,預計全年營收達 42.1 億美元,歸母淨利潤 3.65億美元。營收增長主要由海外市場貢獻,中國製造業自動化及生產設備升級帶來大量需求,公司運動控制部門營收顯著增厚。機器人業務在總營收中佔比 36%,實現營業收入 11.28 億美元,同比增長 18.1%。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中國市場是業績重要驅動力,戰略協作或成未來方向。中國市場對公司 17 年前三季度業績貢獻顯著,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產生大量驅動器需求,智能手機及家電生產自動化的需要帶動安川機器人銷量大增,未來中國市場需求依舊旺盛,智能手機相關領域自動化和生產設備繼續升級,基礎設施投資也將不斷增加。公司於 2015 年攜手美的集團建立合資公司,並計劃於 2019 年推出 10-15 個機型護理康復機器人,有望為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帶來新的增長點。面向中國需求方市場,加強與應用型企業戰略協作可幫助公司實現本土化服務。

4.2. 國內重點企業核心技術有待提升,系統集成尋求突破

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保持高速增長,以機器人、埃斯頓、拓斯達、新時達、華中數控等為代表的一批國內工業機器人廠商依託本土優勢迅速成長。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從總的收入體量來看,這五家公司的總營收在 2017 年達到 86.85 億元,同比增長 29.93%,歸母淨利潤 8.34 億元,同比增長 12%。從收入體量來看,機器人和新時達的體量相對較大,保持在 20 億以上,埃斯頓、拓斯達和華中數控的體量相對較小,大約為 3.5 億。從淨利率表現來看,機器人公司和拓斯達表現較好,都維持在 20%左右,埃斯頓相對較低,其淨利率大約為 10%;華中數控在 2015 年受傳統數控機床及電機業務下滑影響,營收出現負增長,歸母淨利潤大額虧損,淨利率和 ROE 等指標不盡如人意;新時達表現不令人滿意,其淨利率持續走低,17 年歸母淨利率僅有 4.22%,但考慮到新時達尚處於併購整合階段,其機器人業務未來值得期待。綜合來看,這五家公司均有 40 左右及以上的 PE 值,隨著工業機器人下游快速發展以及人口紅利消失,預計機器人業務將在未來幾年保持快速增長的趨勢,國內企業將持續受益於機器人業務增長。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4.2.1. 埃斯頓:國內領先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內生外延尋突破

埃斯頓創建於 1993 年,是我國高端智能裝備核心控制功能部件的領軍企業,並依靠自身核心零部件優勢進入工業機器人產業,成為國內少數具有機器人關鍵自主技術和核心零部件的企業之一。公司目前擁有兩大業務模塊:智能裝備核心部件是公司的基礎業務,包括數控系統、電液伺服系統、交流伺服系統和運動控制解決方案;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系統是公司的新興業務,包括機器人本體、機器人標準化工作站和智能製造系統。憑藉多年來在技術研發上的深耕細作,埃斯頓在伺服系統、減速器及機器人本體領域已與國際一流水平相差無幾,成為國產機器人企業的主力軍。

公司成長迅速,2015 年以來業績增速不斷攀升,2017 年實現營業收入 10.79 億元,同比增長 59.04%,同時保持強勁的盈利能力,歸母淨利潤實現 38.77%的增長,達到 0.95 億元。公司 17 年業績大幅上升主要受益於國內機器人產業景氣,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系統業務收入同比增長約 130%,在總營收中佔比近 45%,同時公司基礎業務中運動控制及交流伺服系統營收也實現約 50%的增長。得益於公司在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系統業務的快速增長,公司在 2017 的毛利潤也實現較大的增長,達到 3.47 億元,同比增長 61.82%,公司整體的毛利率水平達到 32.27%。在主營業務高速增長的同時,公司不斷擴大業務規模,依靠自身產品的優勢提高生產效率,減低成本,節省空間,各項細分業務的毛利率在 2017 年均達到 30%以上並保持穩定。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雙核雙輪驅動”發展戰略,“內外兼修”強化競爭優勢。公司目前發展戰略中,“雙核”即智能裝備核心功能部件、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系統兩項核心業務,“雙輪”則指內涵、外延兩種發展動力。

埃斯頓重視技術、產品和業務模式的創新,積極尋求內涵式發展。目前除部分減速機來源於外購以外,公司機器人本體應用的核心零部件 80%來源於自給,工業機器人制造的關鍵自主技術形成顯著成本優勢。另外,公司在伺服系統領域技術接近國際領先水平,市佔率居國內企業前列,正在加速實現進口替代。為繼續保持核心零部件領先競爭優勢,公司持續推進技術創新,14 年以來研發投入佔總營收比重保持在約 10%的水平,未來還將在產品優勢基礎上整合工業互聯網及信息化技術,利用互聯網思維探索新的商業模式。

公司另外通過外延式併購完善上下游產業佈局。埃斯頓於 2017 年 2 月收購海外運動控制企業 TRIO,提升公司運動控制解決方案產品競爭力;2017 年 9 月收購德國自動化裝配和測試生產線企業 M.A.i,拓展機器人智能製造系統集成上下游產業鏈;2017 年 12 月收購武器裝備自動控制關鍵核心部件生產商揚州曙光,強勢進入軍工領域。公司利用外延式併購吸收國際先進技術,拓展客戶群及產業鏈,實現技術水平、產品質量、公司價值的同步提升。

4.2.2. 機器人:國內機器人領域龍頭,收入體量大業務範圍廣

新鬆機器人成立於 2000 年,隸屬於中國科學院,以機器人技術為核心提供全智能產品及服務。公司產品包括工業機器人、移動機器人、潔淨機器人、服務機器人與特種機器人五大系列,是全球機器人產品線最全的廠商之一,擁有自主核心技術、核心零部件、領先產品及行業系統解決方案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面向智能裝備、智能物流、智能工廠及智能交通,致力於打造數字化物聯新模式。

機器人是國內機器人龍頭企業,收入體量同樣位於領先地位,2017 年業績達到 24.55 億元,同比增長 20.73%,其中超過 30%收入由工業機器人業務貢獻,17 年實現歸母淨利潤 4.32 億元,同比增長 5.26%,自 2016 年以來公司歸母淨利潤增速大幅回落,與營業收入增速不相匹配,原因在於營業費用支出,特別是管理費用的增加,其中 17 年管理費用率較上年上升 1.05%。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融合人工智能技術,多項機器人創新產品市場表現優越。新鬆將人工智能技術與力感知、力控制、傳感、人機交互等創新技術融合進行產品研發,目前公司新開發 7 自由度柔性協作機器人及雙臂機器人已實現小批量銷售;針對移動機器人特點研發智能數字化伺服驅動器及新型激光導航傳感器,產品技術和成本優勢強化;潔淨機器人產品真空大負載機械手打破國外壟斷,在 MOCVD 產業實現批量應用。

完善全球化產業佈局,強化品牌影響力優勢。目前,公司為全球 3000 餘家國際跨國企業提供產業升級服務,已累計出口 32 個國家和地區,與“一帶一路”17個國家和地區有深切合作。其中,工業機器人應用拓展至歐洲及北美洲;服務機器人出口至馬來西亞、新加坡、阿布扎比;公司還與德國 DVS 簽訂全面合作協議,集團駐德國首個代表處正式掛牌。另外,2017 年新鬆在新加坡投資設立子公司,整合東南亞優質資源,拓展亞太區域發展平臺。公司“走出去”戰略以“一帶一路”為契機建立起覆蓋亞、歐、北美的營銷網絡,海外業務拓展的同時公司知名度不斷擴大。

收購韓國新盛工廠自動化業務公司,佈局半導體和麵板產業。韓國新盛是半導體與面板領域知名企業,在全球範圍位居前五,韓國位居前三,其自動化事業(FA)部門為半導體和顯示器產業提供產品設計、生產、安裝和售後服務的綜合解決方案。新鬆已在半導體與大規模集成電路領域佈局,潔淨機器人產品在半導體前道設備領域實現市場突破,收購新盛分立的以 FA 業務設立的公司 80%股權,依託新盛深厚客戶基礎和行業資源佈局後道設備,有利於公司產業鏈延伸。

4.2.3. 拓斯達:注塑機輔機起家,工業機器人新星

拓斯達成立於 2007 年,通過創新研發注塑機輔機開拓市場,並於 2010 年開發機械手產品,在原有業務基礎上成為注塑自動化全套解決方案運營商。公司引入戰略投資佈局多領域自動化,掌握控制系統核心技術,並於 2015 年著手研發工業機器人,形成多領域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整廠水電氣系統及配套設備的智能體系,定位綜合服務商,為製造業客戶提供工業自動化整體解決方案。

公司 2017 年業績與盈利水平增速顯著,實現營業收入 7.64 億元,同比增長76.51%,歸母淨利潤 1.38 億元,同比增長 77.92%,主要歸因於拓斯達 17 年在創業板上市,業績及利潤受益於品牌效應迅速增長。工業機器人應用及成套裝備業務為17 年的主要業績貢獻板塊,該板塊營收 2016 年在總營收中所佔比重已達近 50%,2017 年上半年產品同比增長 117.04%。另外,公司毛利率保持同業中較高水平,約為 40%,體現公司成本優勢,但公司營業成本率近兩年呈上升趨勢,成本管理仍有改善空間。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掌握關鍵自主控制技術,基於行業經驗提供定製方案。公司通過自主研發掌握了包括運動規劃、PID 控制算法、電機控制技術、傳感器技術、機器人動力學等在內的一系列工業機器人核心控制技術,有能力對工業機器人進行個性化定製,根據不同行業的加工工藝和使用環境實現差異化控制功能。公司由注塑領域切入工業自動化,對製造業生產企業的生產工藝及產品特性具備深度理解,並在多年的市場競爭中積累了注塑、3C、汽車零部件、家用電器、醫療器械等大行業的豐富行業應用經驗,能夠基於對行業的深層次理解為客戶提供“自動化整體解決方案+設備”的一站式定製服務。公司目前已與美的、海爾、比亞迪、長城汽車、格蘭仕、格力、捷普綠點、TCL 等知名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在國內製造業向智能化、自動化生產轉型升級的機遇下,未來成長可期。

4.2.4. 新時達:內生外延全產業鏈佈局,業務整合待發力

新時達創立於 1995 年,專攻電氣傳動及運動控制,業務涉及機器人及運動控制系統、電梯控制系統及物聯網、節能與工業傳動等領域。公司產品包括工業機器人、伺服驅動器,高變頻器、一體化驅動控制器,電梯控制與驅動系統、人機界面及專業線纜、星辰物聯網及新能源汽車控制器等;廣泛應用於電梯、食品飲料、汽車零部件、3C、白電、機床加工、物流、港機、起重、橡塑、煤礦、發電、新能源汽車等智能製造領域。

公司業績增長波幅較大,2016 年受益於子公司眾為興、會通科技、曉奧享榮表現良好,業績兌現超出預期,營業收入實現超過 80%增長,2017 年業績增速回落至25.23%,實現營業收入 34.14 億元。公司歸母淨利潤增速近年來呈下降趨勢,並於2015 年開始出現負增長,一方面歸因於電梯業務盈利能力下降,另外公司貸款進行收購產生的財務費用支出也對公司淨利潤產生影響,公司利潤率有待提高,歸母淨利潤下滑至 1.37 億元,同比減少 20%。公司運動控制及機器人產品雖繼續保持增長態勢,銷量實現 2016 年基礎上的倍增,但電梯控制類產品市場業務受行業市場等因素影響,營收情況不樂觀,在 2017 年公司運動控制及機器人產品營收佔總比重的 70%,營收 23.73 億元,同比增長 36%,電梯控制類產品營收比重下滑至 18%,營收 4.78 億元,同比增長几乎為零。

公司現今包含旗下包括眾為興(運動機器人)、曉奧享榮(汽車焊接)、之山智控(伺服驅動)、會通科技(銷售渠道)四大公司。目前隨著業務發展相關成本費用也加速上升,原材料緊缺,業務增長對業績帶來的貢獻有限,並且四大子公司的協同效應並未有效體現,使得公司目前各項主營業務的毛利率狀況並不十分樂觀,佔據最大營收比重的機器人與運動控制類產品的毛利率僅有 23%,利潤空間有限,預計未來隨著公司機器人規模效應的形成和四大子公整合協同效應體現,公司機器人業務將會降本增利,增厚公司業績。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內涵式發展結合外延式收購,加快市場佈局和產品系列化步伐。公司在機器人與運動控制系統類產品業務上採取內涵、外延雙向抓緊的發展方式。一方面,公司憑藉自身機器人控制與驅動技術上的核心優勢,自主研發了 6 自由度工業機器人、SCARA、網絡型伺服系統等一系列創新產品,繼續保持在國內機器人與運動控制行業的技術領先地位。另一方面,通過資本併購加快產業佈局,形成“關鍵核心部件-本體-工程應用-遠程信息化”的完整產業鏈。子公司眾為興自主研發運動控制、伺服驅動關鍵技術,完善母公司已有的機器人及運動控制系統產品系列;子公司曉奧享榮掌握三維機械設計與數字化工廠方面技術優勢,幫助公司構建規模化智能製造系統、運動控制及工業機器人產線與產品的數字化工藝規劃平臺;子公司會通科技是國內規模最大的伺服系統及其他運動控制類設備渠道代理商,也是日本松下伺服系統產品全球最大渠道代理商,擁有龐大銷售網絡,幫助公司擴大市場份額。公司未來還有待推進對機器人及運動控制系統的控驅系統、本體以及工程設計、實施等業務的體系化整合。

4.2.5. 華中數控:機器人+數控系統雙輪驅動,華中數控全力加載

華中數控創立於 1994 年,公司以數控系統技術為核心,圍繞機床數控系統、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配套三個主體,主要開展數控系統配套、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教育教學方案以及新能源汽車配套業務。公司自主創新優勢強勁,擁有數控裝臵、伺服驅動、伺服電機成套生產能力,是國內少數具有機器人關鍵零部件自主知識產權的機器人制造商之一,提供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具備智能產線裝備全國產化實力。

公司 2015 年受傳統數控機床及電機業務下滑影響,營收出現負增長,歸母淨利潤大額虧損;2016 年業績扭虧為盈,3C 領域數控系統銷售大幅增長,機器人業務營收實現 272%的顯著提升,其中,一方面受益於公司原有機器人業務的大幅增長,另一方面源於公司對江蘇錦明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的併購完成,併入了其中的機器人業務;2017 年實現營業收入 9.85 億元,同比增長 21.21%,機器人領域收入 3.84 億,同比增長 204.18%,主要原因是公司工業機器人在打磨?等重要領域取得長足進步,工業機器人市場銷售量大幅增長,以近 40%的佔比成為公司最大營收板塊。

數控系統及散件和機器人業務是公司的高毛利率業務板塊,2017 年毛利率均達到 35%以上,隨著機器人業務在公司的總營收比重不斷增大,公司的毛利潤不斷提升,歸母淨利潤在 2017 年達到 0.33 億元,同比增長 147%。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報告②】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應用加速,未來大有可為

機器人從本體到系統集成實現全產業鏈閉環佈局,是國內少有的能形成機器人閉環生態的公司。公司的工業機器人業務覆蓋了除減速器以外的全產業鏈業務,且是少數具有底層技術的企業,實現了全產業鏈閉環式佈局。2016 年機器人出貨 1000臺,營收 1.26 億,同比增長 272%,今年機器人出貨有望大幅增長。依託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華中 8 型”數控系統和強大科研實力和數控底層技術,公司逐漸向機器人本體和系統集成領域轉型,實現了智能製造和華數機器人全產業鏈佈局,是國內少有能形成閉環生態系統的公司。與此同時,公司高端數控系統、鋰電 PACK線,物流包裝自動化和職業教育等業務逐漸向好,這些業務與公司機器人的協同作用逐漸顯現,各業務的協同作用一方面有助於公司降本增效,也將有助於公司進一步提升自身在智能製造領域的綜合實力。

高檔數控系統進口替代催化巨大空間,軍工換腦唯一供應商帶來業績增量:公司數控系統的下游主要包括 3C 領域、通用數控以及軍工領域。根據我們的測算,高檔數控系統每年接近 200 億替換空間,公司為國內最領先的數控系統商,將率先受益;自 2014 年以來,公司產品首先在 3C 鑽攻領域實現突破並大量裝機,數控系統業務正發生積極變化,後期有望進一步深入 3C 領域持續放量;前期技術儲備充足,新開發了玻璃機、高光機、模具機數控系統,有望短期兌換成業績;04 專項新增軍工換腦項目,短期 1000 套配套,長期 6000 套更換空間,預計 10 萬/套,接近6 個億空間,為公司未來業績提供增量,前期已在航天科技三院、四院,八院、中航工業沈飛、成飛配套,而軍工領域的配套也是公司數控系統技術最有力證明,國內只此一家。佈局教育教學領域,開行業先河。公司是國內進入教育教學領域最早的公司,數年來致力於數控、機器人和智能製造人才的培養。在教育教學領域,公司與教育部簽訂協議,是教育部職業院校智能製造領域唯一戰略合作單位,共同推進“十百千”工程,為教育業務發展奠定良好契機。與此同時,公司憑藉在智能製造及高端數控領域的工業應用的經驗,承辦了一系列智能製造及數控行業國家一類比賽;參與工業機器人職業技能標準的制定;開發教學資源,與學校共建實訓基地,培養智能製造及數控專業人才。公司努力推進智能製造技術的專業建立、學科建設、課程開發、教學實驗等相關進程,促進教學改革,加強技術引導,完善配套資源,是我國在數控及智能製造領域教育市場人才培養體系較為完善的數控系統廠家。(END)


分析師簡介:

劉軍:機械行業首席分析師,2016年加入東北證券研究所,2013年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第四名,水晶球賣方分析師第四名。2014年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第五名。

張晗:美國杜蘭大學金融學碩士,2016年加入東北證券研究諮詢分公司,任機械行業研究助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