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武帝司馬炎:一個不怎麼英明神武的開國皇帝

公元265年,曹魏權臣司馬昭之子司馬炎逼迫魏國最後一個皇帝曹奐將皇位“禪讓”,由此魏國滅亡。

經過了司馬家祖孫三代的努力,司馬家族終於可以君臨天下了。

但是此時的天下除了晉國之外,還有一個偏安江南的吳國。他們依靠著長江天塹立足江東已經數十年,並且吳國雖然馬軍和步軍作戰能力不強,可是他們的長江水軍則稱得上甲冠天下。

可是如果不能徹底平滅東吳,自己就無法做到君臨天下。於是自公元269年開始,他便著手開始滅吳計劃。

晉武帝司馬炎:一個不怎麼英明神武的開國皇帝

他任命名將羊祜督軍荊州,管理荊州的軍政要務,著手滅吳計劃。

可是當時吳國名將陸抗尚在。和陸抗交手幾次之後,羊祜根本沒佔到任何便宜。他也意識到此時的吳主雖然昏庸無道,可是有陸抗這樣的將領在,晉國短期內根本沒法滅吳。

但是羊祜和陸抗兩人都堪稱是謙謙君子,雖然各為其主卻“英雄相惜”,因此在很長時間內羊祜和陸抗一直處於對峙狀態。

公元278年,羊祜去世。病逝前,他推薦了名將杜預代替他的位置,繼續執行滅吳方針。

此時滅吳的一切準備工作都已經就緒。公元279年,晉武帝司馬炎派出六路大軍伐吳,短短三個月就打到了吳國都城建鄴城下,吳主孫皓自縛請降,自東漢末年以來一百多年的亂世終於歸於統一。

可是司馬炎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個西晉王朝僅維持了三十多年便分崩離析,之後整個天下又陷入了大亂之中。

後人將西晉滅亡的原因都歸咎為“八王之亂”。沒錯,正是因為“八王之亂”而造成了國家無休止的內鬥,大量的平民百姓捲入其中。

而無休止的內鬥最終損耗的卻還是國家的根基,最終才有了匈奴人劉淵趁著西晉王朝大傷元氣之際於離石要塞起兵,才有了這之後一百多年的“五胡亂華”,神州大地滿目瘡痍。

但是筆者認為,造成西晉王朝滅亡的原因是“八王之亂”,可是造成“八王之亂”的恰恰正是晉武帝司馬炎本人。

竊以為司馬炎雖然是開國君主,可是在除了滅吳這件事上他頗有建樹之外,在滅吳之後其所作所為根本說不上英明神武。反之,因為他的荒誕不堪反而讓局勢更為動盪。

晉武帝司馬炎:一個不怎麼英明神武的開國皇帝

不知節儉,奢侈成性

但凡開國之君大多都是幼年飽受苦難或者親身經歷過打天下的艱辛,因此他們知道打天下難,守天下更難的道理。

打天下時屬於掠奪利益的時期,矛盾主要來自於外部,守天下時屬於分配爭奪利益的時期,矛盾主要來自於內部,堡壘總是容易在內部破壞。

因此大多數的開國之君在登基之後還能體恤民間百姓的疾苦,在登基之後自己也會以身作則提倡節儉。

但是司馬炎和別的開國之君大多不同,他自幼出生在官宦世家。在那個靠家世當官的年代,他一出生就已經決定了他的命運。

如果司馬懿能夠安安穩穩的當曹魏的臣子的話,那麼司馬家第三代司馬炎其實也不會混的太差。得益於九品中正制的實行,司馬家族成為了當時最大的豪門貴族,如果沒有後面這一系列的事件的話,他也可以位列三公。

但是“高平陵政變”改變了司馬家族的命運,曹爽等人的被誅滅意味著在大魏朝廷之內已經沒有可以撼動司馬家族的力量了。

但是此時的司馬家族的統治還不是很穩,朝廷內部已經沒有力量。可是曹魏在各地的封疆大臣有很多還是不滿司馬家族的統治,比如“淮南三叛”。

而為了平定叛亂,司馬家用了七八年時間才肅清了內部,之後司馬昭滅蜀漢為他在魏國朝堂贏得了威望。若不是司馬昭意外去世,西晉的開國君主就是司馬昭了。

可以說,司馬炎能夠代魏自立,主要靠的就是司馬父子三人的努力。而他作為一個在溫室之下長大的花朵,自然沒有經歷過什麼大風大浪,因此從出生開始他每天的生活就是享受。

晉武帝司馬炎:一個不怎麼英明神武的開國皇帝

在滅吳之前,他驕奢淫逸的表現就已經表現的淋漓盡致。泰始九年,晉武帝司馬炎覺得自己後宮的人數不夠多,下詔聘公卿以下官吏女子以充實六宮,在自己沒有海選完之前,暫時不讓結婚。

但是此時因為吳國未滅,此時的晉武帝司馬炎還是有“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思想,因此這時候他對國家的治理還是挺上心的,也因此短暫的“太康盛世”在西晉王朝如曇花一現。

但是在滅吳之後,因為國家已經趨於安定,此時的司馬炎已經沒有了人生理想,於是他開始荒廢政事了,每天所做的事情就是享樂。

滅吳之後他直接把吳主孫皓的後宮佳麗的三千多人直接納入自己的後宮,其後宮規模一度達到一萬多人。

我們都知道漢朝歷史上的兩個著名的昏君漢桓帝和漢靈帝賣官鬻爵的現象,但是此等現象居然也在司馬炎這樣的開國君主身上出現過,可見司馬炎晚年的昏聵已經不亞於此二人。

大肆分封,宗室坐大

因為司馬家族是從曹氏家族手裡接過的政權,當年高平陵政變之時因為曹魏沒有宗室力量的支持,所以導致司馬家族能夠成功上位。

於是針對這種情況,司馬炎也和歷代開國君主一樣,大肆分封自己同性的諸王,為了能夠讓這些諸侯王做到保駕護航的作用,他針對了兩點措施:

其一:諸侯就國。

這就是讓這些封國的王爺們去自己的國家去待著,不要在京城惹事生非。

根據記載,就國的諸侯可以享用自己所封地區財政的三分之一。這些封國又以上、中、下所區分開來,其中大國可以置兵五千人,次國三千人,而最小的國家也可以置兵一千五百人。

其二:宗王都督地方

自咸寧三年開始,司馬炎便讓一些在朝野之中有威望的宗王去擔任地方都督。

都督是當時西晉的最高軍事長官,有點類似於軍區司令,有的可能管理一個州,但是有的則可能管理數個州。也因此這手中的人馬少說也有幾萬人。

而且晉武帝司馬炎給了他們很大的自主權,軍中的一些重要官職他們也都可以隨意任命。

因為這兩項措施的實行,讓各地有野心的王爺開始有了無限的遐想,因為他們手中有錢也有兵,誰都想嘗一下君臨天下的滋味。

晉武帝司馬炎:一個不怎麼英明神武的開國皇帝

但是晉武帝司馬炎也考慮到了漢朝的七國之亂,因此對這些手握重兵的地方諸侯他也不是太放心,所以他也做了幾項措施:

第一:在京都洛陽附近司馬炎置備了十多萬的衛戍部隊,而地方督府的部隊最多的不會超過五萬。

因此一旦地方有所異動,這中央禁軍將會直接出動。而且因為屬於皇家的衛戍部隊,所以這支部隊的戰鬥力極為強悍。

第二:擔任地方督府的宗王雖然有軍事任免權,但是其財政和行政卻不歸他管。

朝廷有特別任命的刺史來管理財政,而且這些刺史本身就和這些王爺處在同一個城市,在管理地方的同時也起到監視作用。

第三:那就是這些宗室想要調兵,則必須要等待朝廷審批通過之後才可以,而且在軍隊裡還有朝廷派來的“特使”,隨時監視者軍隊的動向。

因為給軍隊上了這幾道保險,所以司馬炎在位時,這些宗室王爺還不敢有所異動。

可是因為後來司馬炎傳位錯誤,他所設立的這幾道保險形同虛設。

那些本該為西晉保駕護航的宗室王爺們最終成為了西晉王朝的掘墓人,而那支衛戍洛陽的中央禁軍最終淪為這些宗室王爺們互相傾軋的工具。

晉武帝司馬炎:一個不怎麼英明神武的開國皇帝

其三:傳位錯誤,局勢動盪

司馬炎死後他傳位給了晉惠帝,就是那個歷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

但是晉惠帝本身是個白痴是朝野皆知的事情。當時晉武帝立他為太子之時便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但是晉武帝最終還是把皇位傳給了這個白痴皇帝,也正是他的這個舉動造成了之後三百多年的亂世。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司馬炎非要傳位於晉惠帝這個白痴皇帝呢?竊以為,兩點:

其一:司馬炎沒有打破立長不立賢的勇氣

本來晉惠帝不是司馬炎的長子,因為其長子年僅兩歲便夭折了,因此晉惠帝就成了司馬炎的長子。但是此時司馬炎成年皇子並非沒有,可是他不敢。

古來在皇儲問題上很多人因為傳位錯誤,導致江山動盪的比比皆是,而司馬炎也因這個原因不敢隨意改立太子。

其二:晉惠帝是白痴,他的兒子卻很聰慧

因為司馬衷是個白痴皇帝,所以當時還有另外一種呼聲,就是讓司馬炎的弟弟齊王司馬攸為帝。

但是司馬攸畢竟是自己的弟弟,所以當手底下兩個大臣在自己的耳邊吹了幾下風之後司馬炎便打消了這念頭。

因為晉惠帝雖然是白痴但是他的兒子司馬遹卻很聰慧,他想著等到司馬衷百年之後把皇位傳給司馬遹那麼晉朝江山一樣穩固太平。

晉武帝司馬炎:一個不怎麼英明神武的開國皇帝

但是想法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晉惠帝終其一生都只是個傀儡,他一直被楊駿、賈南風和後來的八王之亂的參與者所控制著。

而他看好的司馬遹在他死後因為沒有人很好的教導逐漸變成了一個不良少年,而賈南風也因為和司馬遹不和,最終痛下殺手。

而司馬遹的死則將讓西晉的局勢更加的動盪不堪,之前“八王之亂”只是在京城周邊小打小鬧,還沒有讓西晉傷筋動骨,但是之後的一切都讓局勢不可控制了。

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則正是司馬炎,因為其傳位不正才讓神州大地滿目瘡痍。

如果他可以放棄私心傳位於司馬攸或許沒有這之後的事或者打破傳統傳位給一個智商正常的皇子也可以免除這場災難,但是他都沒有做,最終西晉在他死後二十多年後就滅亡了,而他的子孫後代也未能倖免。

所以竊以為綜合以上三點,司馬炎算不上多麼的英明神武。

他一生大部分成就都得歸功於他的父親和爺爺給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他才能完成天下的統一。可是也是因為他所犯下的錯誤,讓西晉曇花一現般的出現在了歷史之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