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之孫,司馬昭長子晉朝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簡介'

"

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內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晉朝開國皇帝(265年-290年在位)。晉宣帝司馬懿之孫、晉文帝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三國最終的勝利者,司馬家族最有權勢的人。

"

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內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晉朝開國皇帝(265年-290年在位)。晉宣帝司馬懿之孫、晉文帝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三國最終的勝利者,司馬家族最有權勢的人。

司馬懿之孫,司馬昭長子晉朝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簡介

29歲被封為晉王太子。不久司馬昭猝死,司馬炎繼承相國職位和晉王爵位。30歲,逼迫魏帝曹奐禪讓,開國稱帝。封生母王元姬為太后、楊豔為皇后、分封宗室為王。

司馬炎吸取曹魏教訓,也為了籠絡宗室,彌補威望不足的問題,對宗室諸王授予兵權。

相煎何急

31歲,立司馬衷為太子。此時的司馬衷已經表現出智力低下的一面,宗室諸王和開國功臣們普遍希望立司馬攸為皇太弟。司馬炎當然不幹,他也想過立另一個兒子司馬柬,但是擺在他面前的有兩個障礙,第一個是皇后楊豔。

楊豔生有三子,長子司馬軌夭折,次子司馬衷,三子司馬柬,按說立司馬柬做太子對她來說也是一樣的,但母親的天性總是更偏向於有缺陷的孩子。司馬炎非常寵愛他的妻子,但這只是感情因素。

第二個障礙才是不可逾越的:司馬炎能夠接班就因為他是長子。論資格,論人望都不如弟弟司馬攸。如果司馬炎廢長立幼,就等於抽自己嘴巴,撼動自己統治基礎。所以司馬炎只好以兒子還小,還來得及補救智商為由,硬是立傻兒子司馬衷為太子。

32歲,皇太后王元姬臨終,流著淚對司馬炎說:“你弟弟性子急,而你這作哥哥的又不慈愛。我的病如果好不了,我很擔心你容不下他,因此囑咐你,你不要忘記我說的話。

臨終的母親唯獨囑咐這麼一件事,足可見司馬炎對弟弟怎麼樣了。

母親的遺言給司馬炎套上了緊箍咒。由於當年公開弒君的汙點,司馬家族沒有臉面談一個“忠”字,只能從“孝”上彌補形象,要是連孝道都有虧,司馬家族就一點兒臉都沒有了。有了太后這份囑託,只要司馬攸不謀反,司馬炎就束手束腳,不能貶他更不能殺他,只能想盡辦法防範他。

35歲,司馬炎將開國第一功臣賈充調離洛陽。賈充深感不安。潁川荀氏掌門人、西晉重臣荀勖對賈充說:你是齊王的岳父,皇上才對你不放心,我有個主意,你把另一個女兒嫁給太子,保證你沒事兒。賈充一提親,果然又留在了洛陽。此時的司馬炎無法想象這個叫做賈南風的兒媳會在二十年後掀起多大的浪。

38歲,皇后楊豔去世。

39歲,追尊司馬懿為高祖、司馬師為世宗、司馬昭為太祖。登基九年才追尊廟號,很不自然。背後的原因恐怕是一旦追尊司馬師,作為其唯一繼承人的司馬攸的皇位繼承權就更加扎眼,可司馬師功勞太大、威望太高,不追尊廟號也沒法跟長輩們交代,那就拖到拖無可拖吧。

40歲,司馬炎病重。朝政掌握在賈充、荀勖和司馬攸手中。諸王和重臣普遍不願意擁立一個痴呆的太子。河南尹夏侯和直接找到賈充說:太子和齊王都是你的女婿,與你親疏遠近都一樣,你應該擁立有才能的。賈充沒有表態但有時沒有表態也就等於表態。幾個月後司馬炎康復,貶夏侯和、奪賈充兵權。立已故皇后楊豔的堂妹楊芷為皇后。同時提拔楊氏外戚,委以重任,抗衡抗開國功臣與宗室諸王。

42歲,司馬師遺孀景獻太后羊徽瑜去世,司馬炎下詔禁止齊王司馬攸行禮。

當初司馬師去世、司馬攸表現的極為哀痛,博得了宗室好感。司馬炎寧可背上不近人情的罵名也不願再給這個討厭的弟弟一次表現的機會。

43歲,發動滅吳之戰。晉的實力早就凌駕於吳國之上,立國十三年才發動滅吳之戰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司馬炎需要時間培養只忠於他個人的隊伍。

44歲,滅吳成功,司馬炎成為百年來第一位天下共主,朝臣先後五次上書請司馬炎去泰山封禪。司馬炎志得意滿,對朝局的掌控力也前所未有的強大。對諸王的封地進行了頻繁的調動,下詔今後非皇子不得封王。

46歲,賈充去世。同年司馬炎加封司馬攸為大司馬、督青州諸軍事,命令他離開朝廷前去赴任,其原有職權由司馬懿第四子汝南王司馬亮接替。

這一決定引發宗室、功臣前所未有的激烈反對。司馬懿第七子,扶風王司馬駿反覆找司馬炎談話無果竟然氣死。駙馬王濟、甄德二人數次上書請求司馬炎收回成命,乃至於二人偕兩位公主一起進宮勸說,被司馬炎嚴厲斥責。

在一大片的反對聲浪中,最有遠見,談的最全面的要數滅吳之戰的功臣王渾,他告誡司馬炎:楊氏外戚,和接替司馬攸的司馬亮,也並非可以完全信任之輩,一味猜疑司馬攸,乃至於動搖朝局,恐怕會招致惡果。不如以司馬攸、司馬亮、楊珧三人共同輔佐太子司馬衷,以維持朝局的平衡,保證政權的平穩,但司馬炎對司馬攸的警惕與恐懼太深,對於這一頗具可行性的方案視若無睹。

47歲,為了催促司馬攸儘快離開京城,違背自己之前立下的“非皇子不得封王”的規矩,封司馬攸之子司馬寔為北海王。這意思是,我已經讓步了,別再逼我,誰再提意見就辦誰!司馬攸憤恨難平,年僅三十五歲就抑鬱而死。

亡國之兆

面臨司馬攸的威脅,司馬炎多年以來始終保持著警惕,雖然他在對待弟弟的問題上表現出令人反感的狹隘和猜忌,但在政治上他也算是勵精圖治,開創了“太康之治”,軍事上統一中國的功勞也足以彪炳史冊。可在司馬攸死後,崩了十七年的那根弦兒驟然鬆開,司馬炎開始縱情享受、公開賣官,宮中姬妾達到了萬人規模。

上行下效,各級官吏不理政事,鬥富成風,奢侈之風盛行。

來之不易的和平卻也堵塞了寒門子弟最後的出路——以性命搏軍功。

世家大族進入了黃金時代,因為他們的利益已經由下品無高階,上品無寒門的九品官人法從制度上予以保障,毫無顧忌地、以驚人的速度腐化墮落——司馬炎去大臣家裡做客,覺得有一道菜特別好吃,就問是怎麼做的,大臣回答:這是用人奶餵養的乳豬。司馬炎噁心地吐了出來,但也沒有說什麼。

司馬炎雖然也做了些輕徭薄賦、與民休息之類的工作,但沒有開闊的眼界和大手筆的制度來消解漢末以來近百年所形成的離心力,更沒有一個光明理想的意識形態,他所強調的所謂意識形態“名教”不過是虛名而已,遭到了思想界的非暴力不合作,這便有了玄學的興起,玄學一起,再加上後來的走樣,人心喪亂也就無可挽回。

沉溺於酒色財氣中的司馬炎在54歲撒手人寰。楊氏外戚當權,被賈南風聯手宗室諸王政變推翻,旋即引發八王之亂,司馬家族自相殘殺。

趁晉朝元氣大傷。匈奴、鮮卑、羯、氐、羌五族入侵,西晉第三、第四任皇帝被匈奴人俘虜而去,受盡凌辱之後被殺,西晉滅亡。次年,繼承著司馬家族與諸葛家族血脈的琅琊王司馬睿(司馬懿曾孫,諸葛誕曾外孫)在南方整合了半壁江山,重建朝廷,史稱東晉。世家大族遷往南方。北方只留下無力逃亡的窮苦百姓,在異族的馬刀之下瑟瑟發抖、慘遭蹂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