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酒:從“高調”的黑馬到“低調”的貴州醬香一霸


說到金沙酒,我覺得我有必要調整一下講述順序,通常的順序是先分享品鑑感受,再講這個品牌的故事,對於金沙酒的講述我覺得得改一改,還是先從其品牌故事開始。

金沙酒誕生於1951年,其位於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早期的金沙酒廠主釀小曲糖化、大麴發酵的其他香型白酒,當然其間也釀一些醬香型的金沙回沙酒。2007年,湖北宜化收購金沙酒廠,由於宜化的大量資金注入,給金沙酒廠帶來了新的活力。宜化入主金沙之後,主推醬香酒,並大量投資,興建釀酒車間,讓金沙酒的年產能一下子提高到1.9萬噸,使得金沙酒廠從一座貴州不起眼的小廠一下子變成規模巨大的大廠。

金沙酒:從“高調”的黑馬到“低調”的貴州醬香一霸


在酒廠產能擴大的同時,金沙也在不斷推廣自己的品牌,我剛進入酒圈的時候正好是金沙酒品牌發力的時候,那時候正值白酒行業調整期,許多品牌酒都在調整產品、銷庫存的時候,金沙異軍突起,通過互聯網扁平化渠道,高性價比迅速佔領市場,成為當時醬香白酒的一大黑馬。

記得在2013年,小特質常價60元一斤,而後的瓷瓶禮盒小紅鑽一盒(共400ml)只要99元,差不多125元一斤,而15年放出的99元裸瓶大藍鑽的漏,算是我進入酒圈以來看到的性價比最高的醬酒。可能正是因為這些好性價比,使得金沙成為當時淘寶非常活躍的醬酒品牌,而那一時間網上也有許多人開始討論金沙酒,金沙酒的熱度逐漸增高。與此同時,那幾年走好的金沙業績也成為了媒體報道的亮點,“黑馬金沙”也是在那一段時間叫起來的。

金沙酒:從“高調”的黑馬到“低調”的貴州醬香一霸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金沙因為性價比而起,但確實沒有把握好節奏,互聯網降價確實可以引來銷售、創造氛圍,但長時間的低價卻對實體店的走貨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畢竟很多人買酒還是因價格看價值的,能夠欣賞的不多,如果一款酒長時間在網上掛低價,實體店經銷商利潤會被壓低,銷售積極性會降低,一些不懂的消費者買到此酒,對此酒的價值認知也會被降低。

除此之外,做大的金沙在那時定製產品沒有做好梳理,那幾年定製金沙酒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而這卻影響了其主線產品推廣。當然更為要命的是降質,相比許多酒圈的老酒友都知道金沙小紅鑽風波,當時的瓷瓶小紅鑽價格便宜,品質也不錯,但變成玻璃瓶紅鑽之後,價格雖沒變,但品質降了,而且降的很厲害,而這成為當時各大酒類貼吧論壇爭論的話題,一時間,金沙粉和金沙黑在網上爭論不斷。

金沙酒:從“高調”的黑馬到“低調”的貴州醬香一霸


可能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亦可能背後還有一些事情,使得金沙酒在白酒回暖的那幾年發展反而停滯不前,在郎酒、習酒熱度逐漸變大的時候,金沙酒的討論反而變少了。從17年開始,金沙酒真的是低調了。不過最近這段時間,金沙酒確實在酒友圈有了不少的討論,不同於之前因降價引來的熱度,而是這半年明顯有很多經銷商開始代理金沙酒,各種關於金沙酒的宣傳及推廣都有條不紊的進行。最近有位酒友給我寄來了18年的金沙摘要酒樣品,這款酒是省外版摘要,品鑑之後感覺比我想象的要好,雖然比不上第一批650ml大摘要,但兩者的風格和主體框架是一致的。

金沙酒:從“高調”的黑馬到“低調”的貴州醬香一霸


總的來說,雖然這兩年金沙酒很低調,但可以看得出現在金沙酒比以前更穩、更紮實。從媒體新聞數據上,18年金沙酒有很好的表現。對於白酒,其實無論哪個品牌,真正的崛起還是需要積累,這不僅僅是工藝的積累,基酒的積累,資金的積累,還有渠道的積累,品牌的積累,口碑的積累,這些積累,為品牌日後做強奠定了基礎。對於金沙,前幾年的“黑馬”現象使得行業認識了這個品牌,而這幾年的低調則是蓄積力量,為自己日後做大做強做鋪墊。

最後,對於金沙酒的這種變化,作為酒友的您怎麼看?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留言,我們一同討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