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融集團副總裁亞單:如何破局科技賦能零售金融的下半場'

"

8月22日,2019中國零售金融發展峰會暨2019零壹財經新金融夏季峰會在貴陽舉辦。會上,智融集團副總裁亞單發表了《如何破局科技賦能零售金融的下半場》的主題演講。

"

8月22日,2019中國零售金融發展峰會暨2019零壹財經新金融夏季峰會在貴陽舉辦。會上,智融集團副總裁亞單發表了《如何破局科技賦能零售金融的下半場》的主題演講。

智融集團副總裁亞單:如何破局科技賦能零售金融的下半場

亞單表示,金融科技下半場有三個趨勢:

第一,用戶中心取代產品邏輯。過去做一款金融產品,我們想的是交易結構、利潤、風控、邏輯,然後才是金融產品的收益。現在不同了,更多關注的是用戶的需求。

第二,在新的趨勢下面,金融機構和科技機構之間合作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和科技機構建立深入合作。

第三,數據技術的重要性愈加凸顯。

他提到,下半場真正能夠留下來的機構,一定擁有重要的技術壁壘,這個技術壁壘會影響整個業務生命週期。從獲客端是否有技術對用戶進行篩選,在風控中是否有技術對用戶進行評估,貸後流程中是否有更好的技術區分適配於不同用戶的貸後服務能力,這都是我們需要去拓展和突破的。2018年很多機構已經退出市場,留下來的都是有深厚基礎的機構。

以下為演講實錄:

亞單(智融集團副總裁):首先,很高興跟各位老師和金融機構的同行交流這個事。我的演講主題是“金融科技賦能零售金融的下半場”。

說到“下半場”的概念,大家可能會比較陌生,我稍微解釋一下。上半場是建立自己的數據規模、樣本規模、資金規模,下半場,隨著監管收緊,准入門檻升高,現在一家初創的互聯網金融機構想做零售金融難度顯著提升,因為它缺乏數據、技術、資本等能力,所以,現在新的玩家越來越少。

“上半場”與“下半場”和打法有關,上半場打法比較粗放,我們發現:在用戶的發掘、用戶數據的使用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進入到下半年,現在的監管框架非常清晰,無論是數據的採集與使用、利率的設置、APP的交易邏輯、運營體系等,都有非常清晰的界定。在這個界定下展業,是下半場的打法。

大家最關心下半場會發生什麼?我們能做什麼?智融集團作為6年的金融科技機構,我們跟大家分享一下。現在看到的下半場,有三個趨勢:

第一,用戶中心取代產品邏輯。過去做一款金融的借貸產品,我們想的是交易結構、利潤、風控、邏輯,然後才是金融產品的收益。現在不同了,更多是用戶的需求。

第二,在新的趨勢下面,金融機構和科技機構之間合作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和科技機構建立深入的合作。

第三,數據技術的重要性愈加凸顯。

我們有一個習慣,每年都會做大量的市場調研。2018年以後,用戶對產品體驗的關心跟過去不太一樣了。過去,用戶關心的維度比較單一,只關心這個平臺能不能借到錢,能借就來,借不到就趕緊換。現在用戶對體驗的關心分了很多層次,比如他們關心的,除了額度、利率,他還會關心個人隱私等很多維度的問題。

同時,調研發現,用戶的需求處在被抑制的階段,而且抑制得比較嚴重。小額階段的用戶,基本都有對他所獲取額度存在不滿意的情況。在這上面,現在的零售金融在規模上還是有機會和空間的。

因為客戶中心化越來越嚴重,由此產生第一個問題:如何服務好用戶?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機構的合作將會越來越多,普華永道2018年發佈一個報告,2017年,40%的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公司是合作伙伴,2018年漲到50%,增長率在30%左右,這個數據說明現在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的合作越來越頻繁。 在哪些方面存在合作機會?

一是場景,即獲客。對金融機構來講,基於他們自己在這方面的投入以及嚴格的監管機制,在場景和流量上,基於流量獲取和分析能力,金融科技機構可以提供很多的服務。

二是理解用戶上,金融科技機構可以提供更多的服務。 最後說說技術,我們感受到技術對業務的影響越來越大。

下半場,真正能夠留下來的機構,一定有重要的技術壁壘,會影響整個業務的生命週期。從獲客,你是否有技術對用戶進行篩選,在風控中是否有技術對用戶篩選,貸後流程中是否有更好的技術區分適配於不同用戶的貸後服務能力,這都是我們需要去拓展和突破的。很多沒有儲備的機構,2018年已經退出市場,留下來的都是有深厚基礎的。智融集團基於2800萬筆的交易量,基於我們對數據的精準分析和處理的能力,在下半場將持續平穩前進。

技術的作用是什麼?我有一個深入的體會。用錢寶2015年開始利用機器學習做風控和展業,很多機構對我們不太理解。2016年,很多金融機構問你的邏輯是什麼?是否有反欺詐的能力?那時候我們用AI手段做區分,大家不理解。

到今天,技術都是為了解決問題,金融機構面臨哪些問題?

一是獲客過程中找不到客戶,不知道他在哪兒,或者找到了,但是他不來。

二是算不出來,根據傳統的邏輯,無法算出更多適合貸款產品的客戶。

三是留不住,因為業務流程設計和用戶體驗都有問題。

四是管不了,線下沒辦法建立貸後的流程,管理用戶貸後的表現。

我們真正要用技術解決這些問題,無論通過何種技術手段,核心是解決問題。 AI能做什麼?AI最大的作用在數據處理上。我們看看過去比較正常的風控邏輯,一個金融機構的“審美”,評估一個用戶是否值得發款,主要評估客戶的銀行流水、徵信記錄和還款習慣等等,確保你是優質客戶,這是強特徵,這個特徵在今天並不失效,依然有效。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沒有那麼多用戶有這些特徵,所以我們要找到,除了這些特徵以外,我們能夠服務的人群還有哪些特徵,這些人群缺乏銀行流水和徵信記錄,但是他有行為數據、有互聯網的設備數據、有身份證明和交易數據,這些數據我們稱為弱特徵,多個特徵放在一起,就能產生巨大的價值。

2019年,一個用戶能挖掘1.4萬個特徵值,組合在一起,這個特徵值高達上百萬,我們的模型累計迭代超過3600次,處理一個申請只需要8秒鐘,平均每15分鐘可以做一次新特徵的驗證迭代。這是AI的邏輯,AI的邏輯是我沒有明確的規則。有尾巴的一定是貓嗎?也可能是老虎。用規則判斷一定會有錯誤的地方。基於足夠多樣本的分析,找出相同的樣本,為用戶服務的能力會更強。

“上半場”與“下半場”的區別是,上半場是“消消樂”,規則比較簡單,按就可以了,而且比較輕鬆,沒有競爭對手,就是一片藍海,你自己玩。下班場就是“吃雞遊戲”,它的競爭是激烈的,在數據、獲客、資金等各種資源上會有很激烈的競爭,而最後,技術壁壘將是獲勝的關鍵。 謝謝大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