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行業報告|金融科技方案與銀行業轉型20大痛點

金融 畢馬威 大數據 銀行 翊文化 翊文化 2017-09-24

當代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

金融科技正在和傳統金融機構一起重新定義金融,這個過程必然伴隨著現有金融機構的業務轉型,這給從業人員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銀行業這個傳統的行業也不例外,以金融科技為核心的新型場域正在構建中,為銀行業的變革注入新的想象力。

德意志銀行首席執行官John Cryan 在法蘭克福的會議上說道:在銀行,我們有像機器人一樣工作的員工;而到了明天,我們會有像人一樣工作的機器人。我們是否參與這些變革並不重要,因為這即將發生。

近期,畢馬威發佈《中國銀行業轉型20大痛點問題與金融科技解決方案》報告,從銀行業商業經營中所面對的20大行業共性痛點問題出發,總結了金融科技業態對這些痛點的創新應對思路與落地實施方案。

報告還指出,金融科技創新不會改變金融風險的實質。儘管銀行業金融機構會因金融科技而產生變革,但所面臨的金融風險並未改變,應該引起足夠重視。

畢馬威行業報告|金融科技方案與銀行業轉型20大痛點

挑戰與機遇

畢馬威亞太區金融業主管合夥人李世民在報告中指出,伴隨著中國經濟和金融體制的發展和不斷深化的改革升級, 中國的銀行業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在2007-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在國內外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國銀行業在國際上的重要性和市場地位大幅度提升。

同時,在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戰略指導下,中國銀行業又進入了新的發展歷程。提升現代化企業治理水平、轉變傳統經營模式、打造差異化特色化發展策略、優化產品結構和提升資產質量等,都是發展新徵程中所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基於對中國銀行業的洞察和對未來發展的展望,畢馬威認為中國銀行業需要著力應對如下挑戰:

  • 利率市場化導致銀行業競爭加劇、利潤下降

  • 同質化的低效競爭互換科技驅動的差異化

  • 互聯網催生了金融消費升級轉型的新生一代

  • 經濟發展帶來的人力成本上升需要高效技術的替代

  • 經濟環境的動盪和增長放緩互換提升內在價值的金融服務

針對中國銀行業在這一過程中可能面對的挑戰,畢馬威中國金融業審計主管合夥人李淑賢指出,金融科技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中國金融科技的爆炸式發展,對全球商業特別是中國金融業的發展和變革產生了重要影響,併成為中國諸多產業格局中越發引人注目的關鍵力量之一。通過利用金融科技產業理念,解決發展的痛點、成就客戶價值,正在成為銀行業發展轉型的關鍵思路:

  • 人類生產力的發展史就是技術應用的突破史

  • 信息技術對產業效率的提升要求金融領域技術化

  • 非科技支撐的金融創新可能導致劍走偏鋒

  • 很多領先科技的研發已經進入工業化應用的臨界點

  • 創新需要特殊的環境和組織模式,金融機構要在生態中與創新結合

流程與痛點解決方案

獲客與營銷——

1、獲取高收益資產越來越難

  • 利用線上電子商務與線下O2O,提供場景金融服務。

  • 與領先金融科技機構合作開展在線信貸業務。

2、如何高效吸收低成本資金

  • 以移動計算提供綜合化、全景化的個人金融信息服務,低成本吸收資金。

  • 為企業提供針對性的人力資源服務,實現企業員工的資金沉澱。

  • 利用移動計算,提供個人信用管理服務。

3、如何高效開展金融產品的宣傳與推廣

  • 通過社交媒體和大數據技術,低成本實現金融產品的宣傳與推廣。

  • 基於智能的線上社會化營銷,有效拓展金融產品的營銷渠道。

4、個人客戶精準低成本營銷

  • 通過大數據技術,對個人客戶進行標籤化刻畫與精準分層。

  • 通過個性化定價提供高階形式的金融服務,精準定位個人客戶。

5、小微企業客戶獲客與經營成本高

  • 打造支付生態,以低費用、低門檻的便捷服務吸引小微企業客戶。

  • 通過電子商務的數據積累,驅動小微金融服務。

產品與服務——

6、實現小額高頻的普惠信貸服務

  • 移動計算與大數據徵信的配合使用,助力信貸服務的普惠發展。

  • 利用基於機器學習的信用風險量化模型,實現更高效的個人信貸服務。

  • 基於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加強銀行的信息流動和管理。

7、為大眾提供高效低價的財富管理服務

  • 基於移動計算技術,低成本提供財富管理服務。

  • 打造智能投顧的業務模式,提供高效低價的投資與財富管理策略。

  • 引入針對個人用戶的智能投研,提高用戶的維護與追蹤效率。

8、繁瑣的支付與轉賬服務

  • 利用多種智能支付手段,提升個人消費者的交易效率和服務體驗。

  • 將區塊技術用到跨境支付與結算領域,以降低交易時與費用。

9、個人金融服務的客服與消費者教育

  • 通過智能聊天機器人,打造低成本、高效率、智能化的消費者教育渠道。

  • 利用基於高速移動網絡的移動客服技術,實現與消費者的實時互動交流。

10、農業金融的低效益與高風險

  • 以物聯網的綜合應用,提供現代化的農業金融創新服務。

  • 以大數據驅動的基於農業核心企業的農業產業鏈融資。

合規與風控——

11、個人金融服務中的反欺詐

  • 利用網絡大數據、設備指紋和機器學習模型,有效實現反欺詐。

  • 通過交叉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實現高效的反欺詐預防與管理。

12、針對中小企業信貸的傳統風控手段乏力

  • 通過大數據風險預警,實現企業信貸風險的識別、傳導與跟蹤。

  • 以專業化移動貸後監控手段,掌握更加及時可靠的企業經營情況。

  • 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企業徵信,實現更加精準的信貸風險控制。

13、合規管理、反洗錢與客戶評估

  • 利用大數據分析與機器學習模型,有效識別可疑交易和風險主體。

  • 利用區塊鏈技術改善徵信體系,及時發現欺詐、洗錢等違法行為。

  • 利用智能化的監管規則專家系統進行合規管理。

運營管理——

14、運營有形網點成本高效益低

  • 採用直銷銀行模式,減少或者消除線下有形網點的設立。

  • 設立基於視頻的虛擬網點,配合增強現實技術的面對面、場景化應用。

15、供應鏈金融中對信息流和物流的可靠追蹤

  • 利用科技和數據手段,進行基於物聯網的物流和動產追蹤。

  • 基於區塊鏈技術與大數據分析,實現供應鏈融資與信用沉澱。

16、機構結算與清算領域的流程、時滯及成本

  • 通過區塊鏈技術應用,提高供應鏈各參與方交易與結算效率。

  • 通過分佈式賬本技術的應用,加快機構間清算與結算流程。

17、信貸業務流程的繁瑣耗時

  • 打造大數據平臺,實現信貸流程的低成本管理。

  • 結合供應鏈金融和電子商務,簡化企業用戶信貸申請流程。

18、海量業務資料的有效管理

  • 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實現價值信息的高效提取、使用與複用。

  • 基於知識圖譜,構建用戶知識網絡和關係網絡。

  • 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實現海量業務資料的標籤化管理。

科技基礎與研發——

19、科技系統軟硬件投資巨大且擴展性差

  • 基於分佈式計算及雲計算,部署或遷移銀行科技系統。

  • 引入互聯網產業的敏捷開發體系,加快對需求的反應速度。

20、科技研發與創新效率低

  • 對金融科技企業開展投貸聯動與業務合作。

  • 聯合投資機構設立金融科技產業聯合投資基金。

  • 開展推動銀行內外部科技研發的創新大賽。

風控為本,不忘初心

報告指出,金融科技創新不會改變金融風險的實質。儘管銀行業金融機構會因金融科技而產生變革,但所面臨的金融風險並未改變。而且,在新的技術環境下,這些風險可能以更具隱蔽性、波動性和挑戰性的形式展現。因此,商業銀行需要充分利用金融科技的支持,培養識別風險的洞察力,打造更為智能化的、量化的、主動型的風險管理能力,實現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報告從如下幾個領域,分析金融科技創新環境下風險演化的特徵,探討風控工具的特點:

信用風險:金融科技企業在增加金融服務可獲得性的同時,有可能降低客戶門檻,引入更多的高風險客戶群體。普惠金融的信用風險管理應以量化管控為主,鑑於目前中國個人徵信基礎設施尚不完善,利用網絡大數據提升信用風險評估水平是一條創新途徑,而且即便是小額分散,也要精準計量信用風險量化遷徙的內在趨勢,不能忽視資產組合的整體風險。

市場及流動性風險:在金融服務領域,便捷的服務提升金融服務的價值,同時也加劇了產品和服務交付的頻率,進而提升了終端供需向金融市場反饋的速度, 具體體現為資金資產流動性和市場價格風險的波動。波動既是資源配置活躍性的反映,更是風險管理領域的挑戰,各類涉足金融的機構都要對此有深刻的認識和積極的應對。好消息是,通過與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相關的智能風控技術,金融科技創新提供了更好的識別、計量和管控相關風險的手段和工具。

操作/科技風險-網絡與信息安全風險:領先信息科技的應用是金融科技生態中的普遍現象,特別是全面的網絡化、自動化和數據化,越來越多的採用外包服務與數據對接,會給金融機構的網絡安全管理帶來重大挑戰,客戶數據洩露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因此,金融科技企業需要建立一整套覆蓋數據採集、處理、傳輸、分發、清理和銷燬在內的完整的數據安全管理機制。

操作/科技風險-欺詐風險:當創新業務引入越來越多技術要素時,操作風險管理將更多關注技術流程所引入的風險點。領先技術的應用既帶來了便捷也帶來了更多挑戰,由於應用歷史有限,需要金融科技企業認真面對其穩定性與可靠性。在諸多普惠金融領域,利用專業技術手段開展反欺詐是其商業模式成功的重要基礎,特別是當業務大規模遷徙到線上以後,培養基於數據和智能技術的反欺詐能力是金融科技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法律合規風險:由於金融業風險存在重大性、滯後性和隱蔽性等特徵,金融科技企業需要嚴肅面對包括合規風險在內的各項挑戰。互聯網領域強調的“試錯性創新” 需要和監管沙盒體制有機結合,並及時總結技術創新應用領域的經驗與教訓,才能從根本上避免盲目經營陷入誤區,防範整個行業“監管博弈”所帶來的體系性風險。

客戶適當性/聲譽風險:不論是投資還是借貸,產品的購買與交付都是嚴肅的金融行為,金融機構應當將金融產品銷售給適當的客戶,而並非盲目推銷,要充分提示客戶金融消費的風險和責任,否則在客戶接納階段犯下的錯誤,遲早會以各種形式反作用與於金融機構,對企業聲譽造成重大影響。以資產管理業務為例,對投資者進行充分的風險提示和教育,做好及時的信息披露,打消投資者對非保本產品的剛兌預期,不僅有利於減少金融機構外部壓力, 也是整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的方向。在這個領域,智能化的客戶識別、評估與溝通工具等領先科技將會有普遍的應用。

(本文根據畢馬威報告編輯,版權屬於畢馬威所有。編輯時有刪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