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靈談金融監管體制改革:銀行監管可和央行更緊密

金融 吳曉靈 中國人民銀行 銀行 中國網財經 2017-06-06
吳曉靈談金融監管體制改革:銀行監管可和央行更緊密

中國網財經6月4日訊(記者 畢曉娟)昨日,2017年清華五道口金融論壇正式召開。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兼院長吳曉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獨家迴應了中國網財經記者關於“一行三會”合併相關問題。

吳曉靈表示,監管體制的變革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追尋。各個國家的歷史文化、機構沿革不同,一個國家的機構沿革情況不同,因此全世界沒有統一的監管模式,但是有幾個共同原則。

在監管機構設置上,吳曉靈認為銀行的監管和央行緊密些更有利,外匯局模式是最佳模式。銀行和中央銀行共同完成信用貨幣創造,即貨幣使命,涉及千家萬戶利益。在一個法制完善的國家,銀行的監管和中央銀行可以適度分離,但是本次金融危機後的經驗總結,對金融機構的審慎監管離開中央銀行並不是十分有利。現在很多金融工具重合在一起,從適度控制貨幣創造、更好地實施宏觀審慎和微觀審慎監管的協調上,銀行的監管和央行緊密些更有利,外匯局模式是最佳模式

吳曉靈同時表示,保險、證券的監管可以獨立在外面,基金、信託可歸證監會。證券公司、國外投行,是一個投資者和籌資者,是信用中介平臺,要把公開透明、信息展示給投資者,讓投資者作出判斷,對於信用中介機構就是要監管其誠實,對信息的真實、完整披露負責任。

“保險是經濟風險的一種補償行為,投資行為是為了資金更好的回報,滿足風險補償,保險姓保不姓投,因此監管層要監管風險補償能力”,吳曉靈在談到保險業監管時表示。

吳曉靈最後表示,資產管理公司或信託公司是代客理財,是信託行為,忠誠是最重要的。這四種功能,貨幣創造、信用中介、經濟補償、代客資產管理,任何時候界限明確,無論混業、分業經營中,這些功能都可能混淆在一起,在任何時候按照特性來監管。

吳曉靈談金融監管體制改革:銀行監管可和央行更緊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