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行淨利潤比民企500強總和多千億,金融怎麼服務實體經濟?

作者:曾會生

來源:正和島

截至8月30日,國有五大銀行半年報全部出爐了。

五大行淨利潤比民企500強總和多千億,金融怎麼服務實體經濟?

數據顯示,工農中建交五大行上半年淨利潤達5425.6億元,平均每天賺29.98億元。

儘管增速總體不高,島君不得不歎服,銀行還是“躺著掙錢”啊。馬雲所謂的顛覆,看來並沒有那麼明顯的效果。

我算了一下,2016年五大行的淨利潤為9469億元,日賺近26億。也就是說今年上半年銀行的盈利還是在不斷攀升,每天賺得越來越多。

具體來看,工商銀行上半年營收3367.39億元,同比增2.4%;淨利潤1529.95億元,同比增1.8%。

建設銀行上半年淨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3.81%至1390.09 億元,歸屬於本行股東的淨利潤為1383億元,同比增3.69%。

農業銀行上半年營收2793.19億元,同比增6.4%;淨利潤1086億元,同比增3.4%。

中國銀行上半年稅後利潤1105.49億元,同比增長3.02%;實現股東應享稅後利潤1036.90億元,同比增長11.45%。

交通銀行上半年上半年淨利潤389.75億元,同比增長3.49%。

我們再看一下另一個數據,就知道五大行到底有多掙錢了。

五大行淨利潤比民企500強總和多千億,金融怎麼服務實體經濟?

2017民企500強榜單淨利潤前十強

根據全國工商聯最新公佈的2017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2016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淨利潤的總和為8355億元,同比增長19.76%,增速較高。

對比一下,五大行去年的總利潤比民企500強淨利潤總和高出1114億元,也就是說,五大行賺錢能力之強真是以一敵百。

然而,銀行業這麼賺錢,真的是好事嗎?

我們看到,五大行的淨利潤裡面最主要來源還是利息收入。也就是說,銀行主要還是靠吃利差掙錢。利差來自哪?就是貸款利息減去存款利息。

去年7月,麥肯錫發佈的《中國的選擇:抓住5萬億美元的生產力機遇》報告顯示,金融業的經濟利潤佔中國經濟整體利潤的比例超過80%。

一年多過去了,我們看到,銀行業的賺錢能力並沒有下降,反正是賺得越來越多了。

在國家持續要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背景下,銀行業的賺錢能力卻不斷強化,這意味著,實體經濟的盈利能力會受到擠壓。

實體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是中國經濟面臨的一大問題。近年來,中央一直在呼籲和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相關部門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要求金融業為實體經濟尤其是薄弱環節提供信貸支持。

五大行淨利潤比民企500強總和多千億,金融怎麼服務實體經濟?

但中國的金融空轉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流動性真正進入實體經的渠道不暢。企業的融資成本依然很高,很多中小企業無法獲得信貸,往往只能走民間借貸的渠道,不惜借高利貸鋌而走險。

央行在7月份召開的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分支行行長座談會上提出,下半年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圍繞實體經濟全面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和水平。支持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促進融資便利化,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堅持以實體經濟需求為導向,繼續推進金融產品創新,加大金融精準扶貧力度,促進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發展。

所以,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必須迴歸本位,發揮造血輸血功能,不是一味地躺著掙錢,更不能成為“吸血鬼”,而是在提供高效優質服務的基礎上,更多地讓利於實體經濟和實體企業。必須切切實實地加強金融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中小企業等實體經濟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新技術和工具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