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卦|我來告訴你 “互聯網金融”為何“失寵”了-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快評

金融 基金 文章 相聲 九卦金融圈 九卦金融圈 2017-07-27
<div><p>文 /鷂言,本文是作者授權九卦金融圈發佈,原載於百度公共政策研究院。</p><p><img src='full/9b0c6e82fdabae39c990db96c9d4dee144a57a79' img_width='440' img_height='247' alt='九卦|我來告訴你 “互聯網金融”為何“失寵”了-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快評' inline='0'></p><p>7月14-15日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新聞稿中關於互聯網金融只有一句話---“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決策層對於互聯網金融再沒有其他任何或鼓勵或批評的表述,更令互聯網金融人士傷心的是,決策層在此次會議上十分明確的表明了鼓勵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特別是民營銀行。敏感的互聯網金融人士立即意識到---互聯網金融“失寵”了!</p><p>熟悉筆者的領導和朋友都知道本人長期以來不贊同“互聯網金融”這種說法,經常跟人打比方---互聯網於金融好比電力於照明,難道現在還有不用電的“燈”?至於當初互聯網金融理論被拋出的時候,有多少人沒有真正研究過那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就高呼“互聯網金融萬歲”了?</p><p>特別是去年4月本人在財新網大膽發表《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金融嗎》指出中國特色的互聯網金融應改弦更張,走金融科技(FinTech)的發展道路。</p><p>為何筆者一直就不看好互聯網金融呢?筆者認為除了業務層面<span>無牌經營、超範圍經營,具體業務突破法律合規等微觀層面的</span><span>問題外,在宏觀方面的問題主要有四個:</span></p><p>1、<span>互聯網科技濫用於金融業務放大了金融風險 </span></p><p><img src='full/e363a6bb3b293235f79bfe8b42574cc0fb753551' img_width='533' img_height='300' alt='九卦|我來告訴你 “互聯網金融”為何“失寵”了-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快評' inline='0'></p><p>如筆者在財新網連載文章《什麼是金融科技(一)-(四)》所言“在面對互聯網金融機構跨界競爭的時候,正規金融部門,特別是監管部門應意識到一旦金融機構‘隨大流’,像互聯網企業那樣放大風險偏好,使得金融業務的審慎性、合規性無原則妥協於金融科技技術的激進與未知風險,甚至放棄一些基本的審慎經營原則,一味迎合互聯網客戶對於‘客戶體驗’的偏執追求。</p><p>那麼,隨之而來的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將會對金融體系產生不利影響,並且會將互聯網金融的未知風險傳染到正規金融體系中”。</p><p>2、<span>所謂“金融生態圈”模式造成嚴重的市場不公平競爭 </span></p><p><img src='full/a587ad957532ee1295c02f9b1c5ce0148569a5c9' img_width='538' img_height='515' alt='九卦|我來告訴你 “互聯網金融”為何“失寵”了-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快評' inline='0'></p><p>事實上,互聯網金融巨頭已經對支付結算及跨行資金清算、金融信用、金融資產交易及證券登記結算等金融基礎設施產生壟斷影響,還通過地方金融部門涵蓋小額信貸、基金、保險、擔保、保理等全方位金融業態。</p><p>通過存款、同業等方式加槓桿,藉助互聯網生態肆意擴大規模,形成了獨立、完整和自我循環的“金融生態圈”。這種所謂的“金融生態圈”是金融基礎設施與金融業務的“混業經營”,嚴重破壞了金融服務市場公平競爭秩序,通過資本渠道影響旗下基礎設施的獨立性與客觀性。</p><p>由此形成較為嚴重的信息不透明和披露不客觀的風險,這種風險藉由互聯網與金融的負外部性疊加傳染到經濟體系中,甚至形成新的規模更加龐大,信息更加不透明的自我實現的影子銀行體系。</p><p>3、<span>越界控制媒體輿論,管控輿論風險 </span></p><p><img src='full/5bff40fafff028f650979a9d68c6c08ccfc1eb25' img_width='370' img_height='287' alt='九卦|我來告訴你 “互聯網金融”為何“失寵”了-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快評' inline='0'></p><p>不少互聯網金融機構跟著互聯網金融巨頭“有樣學樣”,通過收購、參股財經媒體,舉辦各種形式的“學術”論壇,或主動邀請主流媒體為其發聲,或變相資助學者專家為其“站臺”,在一些明顯違規甚至違法的行為與事實上混淆視聽,甚至指鹿為馬---將貨幣型基金宣傳成活期存款,將高風險P2P包裝成高息活期理財,將有毒的底層資產分包成零門檻理財……</p><p>這些行為嚴重誤導了民眾對於金融服務的認知,嚴重侵害了金融消費者權益,甚至造成了大規模經濟損失與民眾痛苦!還有利用旗下媒體輿論,為達到自己商業目的而不顧社會影響的造勢,或者故意製造競爭對手的負面宣傳。更有甚者,利用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冠以“央行”名頭搞獨家宣傳,讓人誤以為是央行的官方行為;利用微博等新媒體,發動大量“水軍”鼓譟監管部門抑制創新,給監管措施的制定和實施造成較大幹擾。</p><p>最後,互聯網金融的體系中不僅有各類機構、各類業務的鏈接,<span>還有金融基礎設施與金融業務的“混業經營”;不僅有從業機構</span><span>與外部機構的網絡鏈接,還有其“金融生態圈”的系統複雜性。</span></p><p>龐大的“金融生態圈”在金融基礎設施的作用下表現出明顯的跨機構、跨市場、跨國度的複雜的相互依賴性,風險集中與鏈接過多影響金融結構的穩定安全,形成比“大而不倒”更棘手的“鏈接過多而不能到”的系統風險。</p><p>筆者愛聽相聲,馬季老先生有個經典相聲《宇宙牌香菸》,希望存量如此龐大的互聯網金融不要成為“宇宙牌香菸”,今天換“金融科技”的牌子,明天換“數字金融”的標識。筆者還是希望我國的互聯網金融從業人員及其站臺者多些常識,多些敬畏,多些善良---畢竟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明確了“所有金融業務都要納入監管”。</p></div>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