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競相佈局買單意願強烈 醫療健康產業迎投資風口

金融 投資 高瓴資本 中國人壽 易三板 2017-06-25

國內首個官方背景的醫療健康產業投融資平臺——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健康產業投融資分會(以下簡稱“健康產業投融資分會”)近日在北京成立。專家普遍認為,未來五年,醫療健康產業有望達到10萬億左右的產值,隨著國家級戰略支持增加和行業拐點來臨,醫療健康產業有望成為未來幾年能夠穿越經濟週期、最具潛力的朝陽行業,在此背景下,各路資本力量正競相佈局,買單意願強烈。

健康產業投融資分會成立

據悉,健康產業投融資分會致力於為優質醫療項目提供全產業鏈的金融服務,其宗旨有三:一是為醫療健康領域和金融領域提供溝通對話的平臺,二是成為優質醫療項目的投資對接平臺,三是成為優質醫療項目的諮詢把關平臺。其母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實施行業監督管理,旗下醫療科技項目和專家人才資源豐富。

有關人士指出,當前,醫療健康項目大多專業度高、成果檢驗的標準及流程嚴格,對於想要盡“快”實現增資目的的資本而言,可謂“慢”。資本與醫療的對接通暢,將助力醫療成果的開發、鑑定、推廣,促進成果轉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會長韓德民表示,目前,中國正處於從溫飽社會到全民小康社會的重大轉型期,醫療健康產業在這次“長征”路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希望健康產業投融資分會在醫療金融這一新興領域中蹚出一條新路,通過整合資本力量為產業注入新活力。“金融如果能夠在醫療治理資本的平臺上發揮作用,那麼將和健康中國的發展戰略產生直接關聯。”韓德民說。

“現如今老百姓對健康和醫療服務的訴求日趨多元,如何藉助資本的力量盤活優質醫療資源,推動健康產業良性發展,滿足群眾多元化健康需求,是醫療健康領域亟待破解的難題。”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表示,健康產業投融資分會將在醫療與資本之間搭建起一座溝通、協作、共贏的橋樑,共同為“健康中國”助力。

產業發展迎歷史性機遇

2016年發佈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健康服務業規模將於2020年、2030年超過8萬億和16萬億。與會人士預測,未來五年醫療支出佔gdp將有望達到10%左右,產值達到10萬億左右。投資機構人士普遍認為,醫療健康產業有望成為未來幾年能夠穿越經濟週期、最具潛力的朝陽行業。

私募基金星石投資總經理楊玲表示,中國的健康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歷史性機遇,預計未來5年有望達到10萬億左右的產值,醫療支出佔gdp比重從現在的5%上升到10%左右。楊玲認為,目前中國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據統計,中國16.1%的人口為60歲以上人群,而50歲以上人群佔比為28.9%,翻了近一倍。50歲至60歲的人群中聚集著中國大量的高淨值人群,他們的消費重點和消費理念都傾向於醫療保健市場,因此,醫療行業的未來充滿期待。

醫療健康項目大多專業度高、成果檢驗的標準及流程嚴格,對於想要盡“快”實現增資目的資本而言,可謂“慢”。“以前醫療界與金融界幾乎沒有交集,現如今是資源共享協同發展的時代,醫療投資成功的案例越來越多,健康產業投融資分會的重點與特點是要將醫療圈內最好的專家、資源和實體經濟進行有效結合。”華蓋資本董事長許小林說。

衛計委中日友好醫院醫保辦主任、泌尿外科主任周曉峰表示,隨著健康中國戰略推進、居民收入增加、消費結構升級、老齡化及城鎮化加速、醫保體系進一步健全、互聯網巨頭佈局等因素,都將提升醫療健康領域的消費需求,也帶來了大量的投資機會。但是醫療健康領域專業度高,優質項目難以辨別,與此同時,由於缺乏商業模式的指導,還有大量的科技成果和專家人才的轉化等待實現。而資本與醫療的對接通暢,將助力醫療成果的開發、鑑定、推廣,促進成果轉化。

各路資本競相佈局“潛力金礦”

事實上,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醫藥健康行業已被各路資本視為潛力巨大的金礦。

在健康產業投融資分會成立現場,《經濟參考報》記者發現大量一二級市場投資機構如華蓋資本、星石投資、宏瓴資本、普華集團等,均成為健康產業投融資分會的成員。

大會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的醫療健康產業已逐步比肩tmt,成為資本競相“圍獵”的焦點。僅一級市場,2016年醫藥健康行業併購超過400起,金額超過1800億元,中國上市公司出海併購也頻頻引起業界注目。行業數據顯示,2016年專注投資醫療健康產業的機構超過262家,是5年前的兩倍。2017年,醫藥產業投資仍持續火熱。僅今年第一季度,生物技術與醫療健康行業pe投資案例數達79起,投資金額為75.98億元。

除了風險投資,產業資本、上市公司、保險公司等也不甘觀望,紛紛成立醫療投資團隊,甚至推出專門的醫療基金,通過投資併購進軍醫療行業。一個典型的案例是,去年年底,專注於單克隆抗體新藥研發和生產的信達生物,宣佈完成2.6億美元的d輪融資。此次融資除了君聯資本、淡馬錫、高瓴資本等專業機構外,還有國投創新、中國平安、泰康保險集團以及中國人壽旗下的國壽大健康基金的參與。

二級市場上,資本的追逐更是驚人。僅最近兩年,a股就有50家醫療企業ipo,醫療類上市公司已從10年前的105家,上升到目前的250家,目前醫藥生物板塊總市值達到3.4萬億左右,市值第三大,僅次於銀行和非銀金融。

許小林表示,過去兩三年,有幾千家此前從未投向生物醫藥領域的股權基金進入醫藥行業,僅涉足的vc/pe機構可能就有兩三千家之多。隨著專注於醫療領域投資的各類投資機構數量快速增加,綜合類的vc/pe的投資機構也更多關注醫療健康產業。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併購案例數量遠超vc/pe投資的特點,意味著醞釀多年的醫藥產業大整合正進入高峰期。“醫療行業正在經歷有史以來最為徹底的一次變革。這裡既有國內醫療企業提升產業集中度的整合機會,也是國產創新藥接軌全球醫藥市場的風口。”他說:“當下的國內醫療健康產業呈現的還是不大不強、低效競爭的格局。據瞭解,國內藥企的市值多在100億到200億元人民幣規模,相比之下,美股知名醫藥上市公司規模往往高達1000億到3000億美元。如果未來5年至10年,醫藥產業的上市公司達到中國資本市場總市值的10%至15%,將會出現世界級企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