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鑑科技顧凌雲:增信社會,平等金融

近日,央行印發了《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該規劃被看作是金融科技產業的重磅利好。《規劃》明確提出將金融科技打造成為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這既給金融機構的科技轉型堅定了信心,也對金融科技企業的科技輸出予以肯定。

同一時刻,上海銀保監局相繼發佈了《上海銀行業保險業進一步支持科創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該意見提出在構建上海“4465”科技金融框架的基礎上,上海銀行業保險業應發展科技金融的五大支持目標、建立科技金融創新機制的五大完善舉措、多方合作開展科技金融的五大聯動措施,以此全面助推上海科創中心建設。

兩大政策的同步發佈將為金融科技行業釋放哪些信號?

冰鑑科技創始人顧凌雲在接受億歐金融專訪時表示“這對行業是絕對的利好。鯤鵬九萬里,直上雲海巔。”

“通用型”的技術是不存在的

事實上,早在2019年年初,上海市副市長吳清就曾公開表示稱,要把上海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這不僅是一項重大的國家戰略,還關係到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

然而伴隨著金融科技的日新月異,在具體實操環節,金融亂象也偶有“苗頭”。基於此,隨著國家監管力度的逐漸增強,許多企業為自己撐起了“金融科技”的“保護傘”,規避管理的同時矇蔽投資者的雙眼。顧凌雲表示,當下的金融科技賽道上主要以兩類企業為主

一類企業是以冰鑑科技等為代表,專注於技術創新,幫助金融或其他機構提高效率,在這一過程中也去驗證他們所應用的商業模式的正確性,在實現持續穩定的盈利後,才謹慎邁入更多領域中去探索。

另一類企業則急於冒進地嘗試領域的疊加,提高公司估值後卻淺嘗輒止,技術上無法深耕,最終平臺缺乏核心的技術支撐。

“任何一個通用的技術平臺都需要有一個SaaS層以及專業的團隊做支撐,所謂的‘通用型’技術是不存在的。這也是冰鑑科技專注於銀行領域的原因。”

對於選擇銀行作為切入點,顧凌雲認為有三大原因

一、早期的AI算法依賴於結構化數據,這恰好符合銀行數據的大量可規整性。

二、銀行能夠提供的數據可回溯性好,時間軸長,對於模型的構建極其重要。

三、銀行本身對於IT技術的需求極為強烈,且高盈利性的特徵決定其擁有較好的付費能力。

顧凌雲補充說,隨著其他領域逐漸趨於成熟,對於數據的清洗處理更加精準,冰鑑科技也將慢慢移植到其他領域中去。例如保險精算、文體教育、智慧城市等。

“這一過程預計需要三至五年,不是一蹴而就的。”

俯攻“個徵”,齊頭並進

“小微企業融資難”這一老生常談的問題在今天依舊棘手。

據統計,中國6600萬家小微企業中通過申請最終成功獲款的概率不超過2%,而通過的這部分企業大部分還要面臨利率極高的成本,這也是為什麼中小微企業壞賬率相對較高的原因。壞賬率高導致銀行更不願意放貸,因此中小企業貸款難陷入了惡性循環的怪圈。

顧凌雲對比海外情況時說,“相較之下,在歐美中小企業獲得貸款的比例高達30%,政府甚至已藉助銀行風控推出類似於扶持基金的‘SME Loan’貸款,SME Loan在一開始便可為企業提供10-75萬美元的零息貸款。”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創新型的風控服務平臺概念從提出到一步步搭建迫在眉睫,這使傳統的風控管理模式弊端盡顯。

“傳統的風控體系無法做到中央決策的客觀一致性、道德風險極高、小微企業借貸週期性明顯且核查成本大、數據處理的精準性不足等。”

顧凌雲強調說,即便如此,人工智能也不是萬能的。

“信用評估不單停留在數據端,傳統IPC和信貸工廠的做法會對企業主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心理構建。這些環節可以精簡但絕不能省掉。”

利用金融科技這把利劍對徵信體系重構已然成為“搶手生意”,億歐金融總結髮現,大多企業偏向於技術含量更高、實操性更容易的企業應用層面,對於本身屬於“緩變量”的個人徵信並未過多涉及,而冰鑑科技卻選擇雙管齊下,兼顧“企徵”與“個徵”。

顧凌雲認為這二者並非完全割裂開的。在他看來,小微企業建模由四個部分組成

一是對企業主、董監高的個人信用評估;

二是對企業本身運營數據建模的信用評估;

三是行業的定性分析;

四是利用自然語言處理的對企業的輿情作分析。

“當冰鑑科技已經能夠完成對小微企業信用評估這一複雜的體系時再選擇‘俯攻個人徵信’便是水到渠成,相對容易的了。”

數據為王的時代已經過去

當下,數據洩露、隱私保護的呼聲已成為全民聚焦的熱點,內幕數據的特有優勢已降至為零,灰黑色地帶已逐漸被掃清,公開透明的時代已經到來。

當問及數據與技術的地位時,顧凌雲舉例說,數據為王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數據高速公路”一定是以國家為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當基礎設施成為標配,技術的高度才是決定企業地位的關鍵。“當一輛法拉利和奧拓在斷臂懸崖上步履維艱時,你無法評判誰更出色,但將其置於5A級公路後,法拉利必將勝券在握。”

冰鑑科技是“增信公司”而非“徵信公司”,顧凌雲強調,他贊同並擁抱“百行徵信”的推行。

“徵信公司必須基於對某個特定行業充分了解並有可獲數據的基礎之上,而冰鑑科技正在做的事是與徵信公司進行合作互補,讓數據的效能發揮到最大。”

在他看來,未來在個人增信行業只會剩下十幾家公司,每個獨特場景留下一家巨頭,第三方跨平臺增信公司只會剩下幾家。

短期內金融科技公司的銀行客戶可能會成為競爭對手,但長期不會。這好比是批發和零售的關係,銀行很難花較大的成本規模去支持很小的業務量,但科技公司卻能做得到。

技術公司的帽子不好戴,但既然選擇就要戴好。

冰鑑科技在不斷堅持完成各項硬性指標的同時也在不斷提高對一線科技的敏銳程度,做到常用常新,為己所用。

堅守原則,心懷普惠

在冰鑑科技創立初期,顧凌雲曾亮出公司運營的原則底線——

“不買賣數據;不直接觸碰借貸業務端;不發空氣幣,不‘割韭菜’。”

在國家大力推行Fintech後,他的信念更加堅定。

顧凌雲說,美國多年的經歷讓他意識到正是監管確定並維護了創新的邊界,“既不能一抓就死,亦不能一放就亂,在這個互動的過程中的推手正是技術,暴力催收、高利貸已然成為過去式。”

採訪的最後,顧凌雲談及對普惠金融的理解時說,“在美國許多數據變量是不能使用的‘紅線’,例如種族、性別、年齡、戶籍、膚色等,但在我國這種例如‘一線城市、農村人、職業劃分’標籤式的歧視仍然存在,各式各樣的‘潛規則’成了普惠金融實現路上的大山。”

這類以AI技術為基礎的金融科技企業能否深耕金融進而重塑今天的信用社會,顧凌雲和他的冰鑑科技或將在未來給出我們答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