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超8000億網絡貸款,不良率比信用卡還低'

"

CF40學術顧問、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8月10日在第三屆“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上表示,科技金融、金融科技並沒有改變任何金融傳統的宗旨以及安全原則。

他指出,當下的科技金融有兩個基因,一是互聯網的信息基因,數字平臺的基因;二是金融基因,在一切金融業務中把控好信息、槓桿、風險的基因。

“這些年,P2P的問題就在於打著互聯網金融的旗幟,搞著傳統社會的老鼠會、民間亂集資亂放高利貸的業務,P2P公司向網民高息攬儲、向網民無場景的放高利貸,通過資金池借新債還舊債,形成互聯網體系下的龐氏騙局。”黃奇帆表示。

他認為,為此,互聯網金融系統務必吸取這幾年P2P發展深重教訓,絕不能違背金融的基本特徵,必須持牌經營,必須有監管單位的日常監管,必須有運營模式要求和風險處置方式,不能“無照駕駛”,不能利率高達“30%、50%”的高息攬儲、亂集資,不能無約束、無場景的放款融資、不能對借款人和單位錢用到哪裡都不清楚,不能搞暴力催收等。

“總之,一定不要違背這些金融常識,違背金融常識的人都認為自己很聰明,能夠守住某個空間,最後誤了卿卿性命的就是自作聰明。”

黃奇帆表示,否定和整頓P2P,並不等於拒絕網絡貸款。實踐表明,網絡貸款只要不向網民高息攬儲,資本金是自有的,貸款資金是在銀行、ABS、ABN市場中規範籌集的,總槓桿率控制在1:10左右,貸款對象是產業鏈上有場景的客戶,還是可以有效發揮普惠金融功能的。

“全國目前有幾十家這類規範運作的公司,8000多億元貸款,不良率在3%以內,比信用卡不良率還低。”他表示。

此外,黃奇帆認為,科技金融的發展可以是“互聯網+金融”,有條件的網絡數據平臺公司,獨立發展金融業務;也可以是“金融企業+互聯網”,圍繞產業鏈、供應鏈發展自身需要的互聯網數字平臺。“但是科技金融最合理、有效的發展路徑應該是網絡數據平臺跟各種產業鏈金融相結合。”

他表示,在消費互聯網時代,一些網絡平臺公司的盈利模式往往一靠燒錢取得規模優勢,或者靠廣告收費取得一定壟斷效益。但在產業互聯網時代,“各行各業結構不同、模式不同,任何網絡數字平臺的發展,不能靠簡單的燒錢來擴大市場佔有率,也不能讓客戶中看不中用、有成本無效果、長期賠錢,這是不可持續的自殺行為。”

他指出,在產業互聯網時代,一個有作為的網絡數據公司,分心去做金融業,一要有金融企業所必需的充足資本金;二要有規範的放貸資金的市場來源;三要有專業的金融理財人士,還要受到國家監管部門的嚴格監管。“無異於棄長做短、自討苦吃。”

黃奇帆表示,合理的網絡數字平臺,應通過五種渠道取得效益、紅利:一是通過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的應用,提高了金融業務的工作效率;二是實現了數字網絡平臺公司和金融業務的資源優化配置,產生了優化紅利;三是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運籌、統計、調度,降低了產業鏈、供應鏈的物流成本;四是由於全產業鏈、全流程、全場景的信息傳遞功能,降低了金融運行成本和風險;五是將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紅利,合理的返還於產業鏈、供應鏈的上游、下游、金融方和數據平臺經營方,從而產生萬宗歸流的窪地效益和商家趨利集聚效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