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統籌推進改革激活“三塊地”群眾享紅利

晉江 農村 經濟 農民 銀行 福建閩南網 2019-07-10

連續25年領跑全省縣域經濟、連續18年位列全國縣域十強的晉江,承擔著32項國家級改革試點任務。

“三塊地”改革就是其中之一。2015年3月,晉江被確定為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2016年9月,又被賦予土地徵收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兩項改革試點任務(以上統稱“三塊地”改革)。

“我們緊緊圍繞‘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突出問題導向、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著眼城鄉統籌推進改革,著眼全面發展深化改革,提高群眾對改革的認同感和支持度,不斷增強群眾的改革獲得感。”泉州市委常委、晉江市委書記劉文儒說。

試點實施以來,農村“三塊地”被激活了,農村群眾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改革紅利:全市盤活閒置農村用地1.2萬多畝;村組兩級集體資產增長9.25億元,達64.88億元;村集體年收入平均85.56萬元,增長16.6%;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37%,達23781元;建成23個鎮級公園、295個村級綠化景觀點和42個“最美鄉村”。

宅基地:盤活賦能 集約利用

宅基地,農民安居樂業之處,安身立命之本。

“三塊地”改革,由此開始。首先是摸清家底,理清群眾關切。改革之初,進村入戶、現場勘查,前期調研。

問題摸清了:佈局無序,規劃管控不到位;權能不清,只有生活屬性,沒有經營屬性;流轉不暢,全市有1.7萬多宗宅基地農房閒置……

群眾呼聲明晰了:審批時間長、手續繁;想做經營,以農房抵押貸款;城裡的房子可以賣,農村的宅基地為何不能入市;以前手續不全,想補辦……

問題所在,就是改革所在;群眾所呼,就是改革所向。

破題,從頂層設計開始。晉江市成立專門領導小組,市委書記任組長,召開22次深改組會議研究。市自然資源局抽調11名業務骨幹成立改革專班。針對問題,各個攻破,從制度到落地到實操,環環相扣。

改革中,晉江在全省率先將宅基地審批權限下放到鎮一級,並開發出全國唯一的縣市級宅基地審批系統,審批過程實現扁平化、智能化、規範化和便利化。“方便到不可思議。”只要兩天,永和鎮內厝村林良友宅基地的鄉村規劃許可證就獲得審批通過。

以前宅基地辦證,要經過村、鎮、縣市三級審批,流程多,時限長。如今只需要在鄉鎮服務中心窗口交件,部門在網上聯批,鎮政府批准,上級部門監管。去年下放以來,已完成700多宗宅基地的鎮級審批。

晉江人多地少,城鎮建設、鄉村發展,都有著強烈的用地需求。激活土地資源,喚醒“沉睡”空間,成為改革重中之重。

“我們探索了組團片區改造、舊村整體改造、生態景觀提升、空心村盤活、產業帶動和借地退出等6種宅基地綜合利用模式,通過指標置換、資產置換、貨幣補償、借地退出等4種退出方式,實現宅基地的節約集約和多元開發利用。”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陳英俊說。

走在晉江城鄉,可以感受到土地空間激活帶來的變化——

梅嶺組團,對近7000畝的“城中村”進行整體改造,形成集居住、商業、旅遊、公共配套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城市新中心;

永和鎮利用閒置農房發展電商產業和物流產業,示範帶動全市培育4個“淘寶鎮”、48個“淘寶村”,帶動近3萬農戶增收;

深滬鎮運夥村,東石鎮潘山村、塔頭村等多個鎮村1300多戶通過“借地退出”的方式,退出舊宅基地340畝,建設村級公園、道路、綠化地等,既消除危房安全隱患,又美化了村莊環境;

……

據介紹,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以來,晉江市累計騰退宅基地6345畝,盤活閒置宅基地和農房15343宗、5638畝,為農村農業發展提供更多的用地空間,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

在“三塊地”改革過程中, 針對“流轉不暢”這一難題,晉江在嚴格堅守“四個底線”基礎上,大膽探索宅基地入市。在確定農村集體成員資格基礎上,在“一戶一宅”前提下,穩妥推進宅基地跨村流轉,目前辦理跨村轉讓57宗。接下來,將從鄉村範圍擴展至城鄉,進一步顯化宅基地和農民住房財產屬性。

激活農民宅基地財產權益。晉江將原來的單獨抵押授信,拓展為“批量授信、逐宗放款”,變資產為資本。創新宅基地權益實現方式,把宅基地價值和房產價值一併放在評估範圍,貸款額度也從40%提升至60%。截至目前,全市已辦理宅基地和農房抵押3751筆,發放貸款23.49億元,位居全國前列。晉江農商銀行對磁灶鎮東山村、安海鎮前蔡村整村批量各授信1億元,開創全省先河。

集建地:推動入市 壯實村力

美麗的金沙灣畔,金井鎮圍頭村群眾關注的高端商務酒店即將動工。從洽談到動工,只有一年多。

“項目能這麼快動工,得益於晉江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圍頭村支書洪水平說。這塊5.24畝的土地,涉及3宗宅基地、若干集體用地,權屬關係複雜。按照以往,國土部門要先收儲,再報批,再招拍掛,程序複雜,時限長。此次圍頭村採用的是鼓勵宅基地有償退出,收歸集體,再將整塊“熟地”以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最終,晉江市恆禾海景酒店有限公司以260萬元拿地,圍頭村集體獲得182萬元的收入。

不僅有真金白銀的收益,商務酒店還將有力帶動圍頭旅遊業的發展和提質,對鄉村振興意義重大。

晉江民營經濟活躍,經商氛圍濃厚。中小企業日益增長的用地需求,加上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提速,對農村集體經營性土地上市流轉的呼聲日益高漲。

然而長期以來,農村集體土地和國有土地“同地不同權”,農村土地不能流轉。晉江建立“同權同價、流轉順暢、收益共享”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明確入市範圍、入市主體、入市途徑、入市程序以及批後監管,形成入市全流程的閉環管理。對於收益分配,明確商服用地增值收益調節金按成交價30%繳納,工礦倉儲用地和其他類型用地按15%繳納,其餘部分歸村集體所有,納入農村資產統一管理。截至目前,已完成20多宗交易,成交額4081萬元,其中村集體收入3276萬元,極大調動了村集體、企業、群眾參與改革的積極性。

“農村集體經營性土地的入市,還有效解決了很多歷史遺留問題。”陳英俊告訴記者,早期不少中小企業用地手續不完善,導致廠房等大量資產閒置。試點以來,晉江通過入市方式完善一批企業用地手續,解決了部分中小微企業項目用地難問題,進而也解決了融資難題。

此外,晉江還鼓勵村集體利用閒置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通過入市辦理用地手續,採取村集體自主開發、村企聯建、村民入股等模式,開發電商、物流、標準廠房、農貿市場、鄉村旅遊等項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

土地徵遷:創新補償 多方保障

157萬平方米徵遷房屋,28天完成全部簽約——去年福廈高鐵項目徵遷中的“晉江速度”,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和諧徵遷速度再刷新,是因晉江土地徵收制度改革的機制保障。

“我們所有的安置房都建在地段好、景觀美、生活配套方便的地方。”永和鎮梨星村的徵遷戶李先生說,住在這裡,出行方便、醫教無憂。這個政府規劃中的高鐵新區,將配套建設兩所實驗小學、三所公立幼兒園,鄉鎮衛生院納入晉江市醫院“醫共體”……

“要快速、和諧、高效地開展土地徵收,我們就必須為群眾算好每一筆‘徵遷賬’,最大限度讓利於民。”永和鎮黨委書記吳超鵬深有感觸地說。

在土地徵收制度改革過程中,晉江著力構建“五個保障”體系。一是住房保障,居住困難戶可按優惠價照顧購買至人均35平方米,居住、經濟雙困戶可免費照顧至人均20平方米。二是社會養老保障,推行被徵地人員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按繳納標準的50%補貼至達齡,養老金每月可獲得900元。三是教育保障,加大投入,整合資源為徵遷安置地區配套優質的教育資源。四是醫療保障,就近享受新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市級醫院建立“醫共體”的優質診療服務。五是就業保障,提供免費技能培訓,“見證報銷”,促進就業。

群眾的配合支持,來自得力的保障和權益的實現。在土地徵收制度改革中,晉江實行就地安置、就近安置。安置房和商品房一樣可進入市場交易。實行留地安置貨幣化,用於發展村集體經濟或購買物業,成為集體長遠收益保障。注重文化傳承,在徵收過程中,高度重視對古建築、代表性建築和近現代重要史蹟的保護。創新徵地補償“七個換”:農民可以拿宅基地和房屋,換安置房、辦公樓、店面、商場、公寓、現金和股權,最大程度確保農民住房財產權益。

“晉江將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從問題系統解決、改革系統推進、政策系統創新三個層面入手,大力破除體制障礙,當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實驗田、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力爭為全省乃至全國縣域發展提供更多可推廣、可複製、可借鑑的經驗做法。”劉文儒說。(福建日報記者 劉益清 王敏霞 通訊員 陳文經)

相關推薦

推薦中...